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王庭-第6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兰微微一笑,自信的纠正道:“瓦留莎,寇拉斯政府并非‘平白占有农场五成股份’,这是用完善的福利保障和公共服务换来的,是政府应得的那一份权益。”
“福利保障和公共服务……”瓦莲京娜眼神有点迷茫,“具体是指什么呢?”
“这细说起来就复杂了,国家将为乡村公社提供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到治安等全方面的福利,确保社员从‘摇篮’到‘坟墓’获得基本保障,并以上述所有服务折算为资本占有农场50%的股份,其余股份则归属农场集体分配;自耕农带着自家农田加入农场则获得对应的股份,平均一亩地折算为一股,具体的良田和劣田由乡村管委会审核后进行加权计算;农场的管理人员——乡(村)长、牧师、德鲁伊和治安官——也将获得一部分股权或者期权奖励。”
罗兰接过瓦莲京娜递来的草药茶,啜饮一口,清新的药香沁入心脾,喉咙也不再干涩。
放下茶杯,他接着为金龙姐姐讲解自己的乡村建设蓝图:“随着新开垦耕地的增加,农场的规模变大,耕地折算的股本也随之增大,新增股份中的五成属于土地所有者寇拉斯政府,确保国有控股性质不变,余下五成增发的股份则奖励给开垦者与管理者。”
“国家占有农场五成股份,这是不是意味着国家将拿走所有农作物中的五成?”瓦莲京娜警惕地问。
罗兰不由失笑,拉着她的手说:“我亲爱的瓦留莎,股利可不是这样简单粗暴的算法,但是……好吧,我得对你说实话,农作物收获以后,占有耕地五成股份的政府当局理论上的确有权拿走全部收获中的五成,然而实际上农业生产的积累率不可能这么高,寇拉斯王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设定的农业税只有20%,其余本该归属国有的农产品予以免征,可以视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退税补贴,同时也是国家以低价从农民手里强制性统购粮食的一种补偿。”
瓦莲京娜何等聪明,很容易就听出罗兰的潜台词:寇拉斯政府在法理上保留了提高农业税最多至50%的权力,只不过除非处于战争动员之类紧急状态,政府不会实行这种将对农业生产积极性造成极大伤害的高税负。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罗兰想要建立的农场其实是‘国家控股的农业开发公司’,“公社”只是一个强调其国有性质的简称。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罗兰进一步向瓦莲京娜阐明这种“公社”模式的巨大优势。
“国有农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可以动员起大量辛德拉牧师、绿野德鲁伊、辛德拉圣卫和巡林客等超凡职业者投身于乡村建设,他们的法术和职业能力本来都是昂贵的稀缺资源,现在却以廉价到近乎免费的方式提供给所供职的公社,由此使国有农场相对私人农场获得巨大的比较优势。”
第1192章:绿野之乡(Ⅵ)()
罗兰在推行国有农场之前先促成《国土资源法案》的出台,将远东境内的无主荒地全部收归国有,这些荒地中的大部分将成为国有农场的耕地储备,只要获得足够的劳动力随时可以开荒。
国有农场和当地政府都是“国字号”,系统内部走审批程序更快捷,还能以退税补贴的形式抵交一部分购地款;相比之下,私人农场就得不到上述好处,开垦同样的荒地,花费的成本要比国有农场更高,农作物的亩产量则更少,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显然不是一桩好生意。
“长此以往,国有农场必然会垄断远东的种植业,将私人资本由种植业中挤压出去,驱赶到利润相对种植业更丰厚的工商业领域,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完成彻底的改造,由一个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农业国转变成新兴工业国,而在上述转变过程中农业本身也在朝着‘工业化’的方向转型,而不是单纯的牺牲农业为工业输血。”罗兰做出总结。
瓦莲京娜听得很认真。倾听的同时在脑海中推演罗兰设计的这套制度在运行中会否出现始料未及的弊端。
如果单纯比较智力水平,罗兰远远不及面前这位传奇金龙。瓦莲京娜既有高超的智慧也不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她的大脑就像一部生物计算机,把罗兰设计的程序装进去跑了一遍,嗯?貌似捉到一个“bug”!
“亲爱的,我得承认你设计的这套乡村制度近乎完美,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但是正因为考虑的太过周到反而会埋下隐患。”
“瓦留莎,详细说说会有什么样的隐患?现在听你指出来,我们还来得及改进。”罗兰虚心地向金龙姐姐请教。
“如果你设想中的制度能够实现,那么远东的乡村公社未免太美好了,普通农夫都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请问人们还有什么动力改变现状呢?农村孩子对自己的家乡非常满意,别无所求,也就不会产生‘进城去讨生活’这样自找苦吃的动力,长此以往,我真担心远东的乡村和城镇会被割裂成两个不相往来的世界。”瓦莲京娜面露忧色。
罗兰听了她的顾虑,反而笑了起来。
“瓦留莎姐姐,你担心的情况不会发生,我设计的不仅仅是一套孤立于城镇之外的乡村制度,而是追求‘城乡动态均衡’,乡村与城镇非但不会割裂,还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增强交流,相互促进,愈发紧密的结合起来。”
“哦?愿闻其详。”瓦莲京娜抬了抬手,请罗兰做出更进一步的论证。
既然探讨的话题是“城乡动态均衡”,首先就要把“动态”说清楚。
任何具备基本物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若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对它施加一个外力。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也存在类似上述力学常识的法则。两个经济体之所以能够产生商品、服务和劳动力的交流,概因这两个经济体与对方相比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比较优势。
这个问题用学术化的语言来描述有点晦涩。罗兰先拿大卫·李嘉图那个著名的“葡萄牙红酒与英国毛呢”的例证为瓦莲京娜讲述何为比较优势,但是总觉得词难达意,还是古人的那句老话说得更到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如果把城镇和乡村作为两个经济体来考察,双方若想发生经济交流,就应该各有比较优势。
最初,罗兰天真的以为城镇相对于乡村的优势不需要多说,重点向瓦莲京娜介绍乡村相对于城镇的优势。
“乡村公社得益于辛德拉牧师、绿野德鲁伊和乡村治安官的‘信仰红利’,可以先于城镇建立起完善的免费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年迈或因伤残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由农场管委会创立的养老基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帮乡村青年分担照顾老人的责任,从而使子女不再被束缚在父母身边,给年轻人提供去城市闯荡、追求梦想的便利条件,如果一位农村青年想进城里闯闯,可以将自己在当地农场持有的股份暂时抵押给农场管委会,比如抵押三年或五年,换来一笔钱作为进城闯荡的启动资金。”
“其次,乡村公社还将先于城镇建立起免费的义务教育,辛德拉牧师兼任乡村教师,为年满八周岁的村童提供为期四年的基础教育,绿野德鲁伊也可以开设一些诸如自然常识、农业生产、畜牧技术之类课程,算术、识字、地理、历史、法律和政治等课本则由教育部统一制定。”
罗兰在教改会议上向梅林提了两点关于教材编排的建议:一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二是注重自然知识和实用技能。
“你说得这些都是乡村公社相比城镇的好处,这就更使我担心乡村会变成吸引城镇人口流入的磁石,那些在城里生活不如意的人都会涌向乡村公社,这样一来乡村是壮大起来了,然而城镇却会因为人口流失而渐变荒废。”瓦莲京娜轻轻摇头,“如果当真发生这样的情况,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罗兰微微一笑:“瓦留莎姐姐,即便你说的那种情况成为现实,城市居民全被吸引到了乡村,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乡村将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而演变成为新兴的城镇。”
瓦莲京娜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自责地扶额呢喃:“还真是这样,这么简单的答案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瓦莲京娜不是全知全能的神,她的知识体系也存在盲点,偶尔也会碰到脑子转不过弯来的情况,罗兰不认为这有什么好自责的。如果他不是受命运女神眷顾的穿越者,在地球上生活了二十年,了解另一种不同于瓦雷斯的文明体系,又有什么资格在传奇金龙面前显摆这点小聪明?
“瓦留莎姐姐,你这属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我不过是‘愚者千虑偶有一得’,没必要觉得受了什么打击。”罗兰挽着金龙姐姐的手笑道。
第1193章:绿野之乡(Ⅶ)()
“你不用把我当成小孩子哄,我的自尊心还不至于那么脆弱。”瓦莲京娜哭笑不得地说。
“嗯?既然你足够坚强,那我就实话实说,你所担心的那种极端情况,除非出现空前惨烈的天灾**,否则几乎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罗兰敢下这样的断言,是基于对瓦雷斯和地球两个世界的历史变迁的比较研究。
“瓦雷斯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文明衰退、城市废弃的变故,比如奥术时代遍布天空的浮空城,在帝国末期几乎全部陨落,幸存下来的人们也都遁入僻野山村,躲避圣光教会的追杀,灯塔山就是一个典型,虽说这些奥术时代的遗民现在日子过得还不错,灯塔山也算是一个颇有特色的魔法城邦,但是与奥术帝国时代的浮空都市群相比,扎根于泥土中的城镇建设的再好也与乡村无异。”
罗兰举了一个瓦莲京娜熟悉的例子,其实还有一些例证他不方便讲。
地球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文明倒退、人口大规模由城市向乡村迁徙的情况。比如罗马帝国末期,蛮族入侵摧毁了帝国在西方的根基,罗马市民逃亡到乡下躲避蛮族劫掠,致使许多繁华一时的都市沦为废墟。还有中世纪黑死病肆虐时期,也出现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居民逃亡潮,从法兰西到意大利,原本人口稠密的城镇沦为老鼠横行的鬼蜮,山清水秀的乡村则被幸存者当成逃离瘟疫的避难所。
“总得来说,若非出现王朝更替和天灾频发之类极其罕见的重大变故,就不太可能发生城镇人口大规模流入乡村的现象,反之,乡村人口不断流入城镇才是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之后的常态。”
“绿野之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那些被瓦莲京娜收养的孤儿,在这里受到周到的照顾,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获得宝贵的德鲁伊传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他们满足了吗?还不是有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这处世外桃源,去新大陆追求梦想、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瓦莲京娜倾尽心血经营的“绿野之乡”都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寻常乡村公社发展得再好也赶不上“绿野之乡”,又怎么能够挽留那些对外面世界充满渴望的年轻的心。
当着金龙姐姐的面,罗兰不忍心揭她的伤疤,上面那些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转向泛泛之谈。
“城镇与乡村相比具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势,比如更方便的交通和通信,更繁荣的市场,更多的商机和商品带来更多、更好的工作、消费和娱乐选择,这些都是吸引人们从乡村走向城镇的动力。”
除此之外,罗兰在建设乡村的同时也没有忽略对远东城镇的经营,确保城镇相对乡村的比较优势,这一理念在寇拉斯政府推行的教育政策当中体现的最为充分。
“第一个五年规划期间,远东的乡村教育止于小学,中学则优先在城镇中设立,并且提供奖学金和低息助学贷款鼓励农村少年进城读书。”
罗兰为瓦莲京娜分析教育机会的差别,如何成为乡村青少年向城镇迁徙的动力。
“人们的眼界总是随着知识的积累渐变开阔,志向也是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日渐高远,那些在乡村接受小学教育的少年,倘若成绩出色,多半不甘心止步于小学毕业,渴望进入层次更高的学校以满足求知欲,然而乡村无法提供更进一步的教育机会,他们只能设法去就近的城镇中学就读,在接下来的数年里,这些走出乡村的年轻人一边在城里读书,一边模仿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心态和志向都将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当他们完成学业,就会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乡村很难找到用武之地,而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则更容易找到供其发挥才华的职业,青年知识分子需要城市这个舞台一展所学,并且普遍乐于冒险,他们中的大多数会选择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