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王庭-第7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去造纸厂看看。”罗兰回答。最近一段时间他主抓新闻出版工作,祖国日报和五家专业性期刊相继创刊,在丰富首都市民阶层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为造纸行业带来蓬勃发展的契机。

    造纸厂与罗兰上次参观的时候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得益于新闻出版行业的迅速扩张,纸张的需求量在短短一个月内翻了两倍,造纸厂的厂房规模也同步扩大了一倍,雇佣工人总数突破五百,生产活动热火朝天。

    罗兰从厂长那里讨来生产日志,发现周末的工时都已排满,尽管厂长拍着胸膛保证这是工人自愿加班,罗兰还是悄然开启神术“辨识谎言”,去厂房实地调查了一圈,结果证明厂长所言基本属实:绝大多数工人是自愿加班,因为多干一天就多拿一天的薪水,至于那些拒绝加班的工人,厂长虽然不会点名批评,但是在召开职工大会的时候也免不了说上几句重话。这些话既可以理解为批评,但是字面上的意思又像激励,算是领导艺术的一种体现,归根结底能够促使对方不得不加入到加班的行列,否则就会觉得似乎受到大多数工友孤立。

    罗兰对这种“敲边鼓”式的软性压榨工人手段并不完全认同,但是他也没有责备造纸厂的领导层,甚至也没有要求工厂给加班的工人额外发一笔加班费,只是建议厂属食堂在周末多加一些荤腥,算是慰劳辛苦加班的工人。

    工厂的利润率与工人的工资是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在地球上,针对要不要在劳动法中增添“社会最低工资标准”曾引起经济学家们的激烈争论。其中一派以经济史学家罗伯特c艾伦为代表,认为高工资是促使产业技术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技术和新机器只有在人力成本较高的地区才具有优势,而在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则无利可图,所以工业革命总是先发生于工资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那么顺理成章的,一个国家若想推动技术进步就应该提高人均工资;但是也有学者反对这一观点,指出劳动力价格过高是迫使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工厂迁至工资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工业化”和所谓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也由此而来这些细说起来就复杂了。

    罗兰当然同情造纸厂中那些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周末还要加班的工人,但是他也得承认远东的工业技术相对其它强国还很落后,还不能轻易放弃“低工资”这一比较优势。更何况工人自身对于现状还算满意,工作虽然辛苦,可是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稳步提升,相比加班,其实大多数工人更担心的是失业。

    罗兰接下来又视察了仪表厂、香皂厂和制镜厂,这几家工厂的产品都比较高端,是卡隆工业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尤其香皂和水银镜,产品主供外销,已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并且在海蓝、迦南、斐真、保士华乃至亚珊帝国中产阶级家庭大受欢迎,订单雪片般纷至沓来。

    罗兰拿起砖头似的“魔导大哥大”,给卡隆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谢苗伊万诺维奇发送一则短信,通知自己要去拜访寇拉斯政府工业技术顾问、炼金大师杜瓦林,顺带视察几家重点工厂的生产工作,请他出面陪同。罗兰在信中特别强调谢苗伊万诺维奇本人出面接待即可,至于其它那些形式主义的欢迎排场,一概不要!

    打过招呼以后,罗兰还要花点时间换上一身出行的装束。王子殿下在寇拉斯堡可谓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走到哪里都会遇到一大群围观群众,使他真切体会到身为名人的烦恼。为了避免麻烦,出行时不得不换一身朴素装扮,顺带在脸上涂抹一点妮基塔亲手为他调制的“易容药膏”。

    这种魔法药膏的效果类似1环奥术“变颜术”,可以临时改变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为罗兰微服私访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当然,他只是稍微改变一下容貌,熟人走近仔细观察还是辨认得出来,免得闹出当面不相识的笑话。

    准备妥当之后罗兰直接传送到卡隆工业区的管委会办公楼大门口,这是他与谢苗伊万诺维奇约定见面的地方,而当他完成传送的时候,对方已经早早的在那里恭候。

    卡隆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谢苗伊万诺维奇先生是一个既有管理能力又不缺乏官场经验的“老油条”,几次接触下来他就发现王子殿下是一个厌恶表面工夫、讲求实际的人,前呼后拥的欢迎仪式只会惹对方生厌,所以他没有将王子殿下来工业区视察的消息透露给任何人,独自前来迎接。

    “罗兰殿下,好久不见,您的风采更胜往昔啊!”谢苗伊万诺维奇满脸堆笑,一路小跑着迎了上来。

    “行了,少拍几句马屁吧谢苗伊万诺维奇,”罗兰没好气地打断对方那一长串蓄势待发的阿谀之词,直接切入正题,“我临来前与杜瓦林大师打过招呼,他说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处理,让我到了工业区以后再找他,你知道他现在何处?”

    “呃杜瓦林大师的行踪,这可是卡隆工业区的一大谜团啊,恐怕只有大师的毛驴才能摸清楚。”谢苗伊万诺维奇先开了个玩笑活跃气氛,随即一本正经地向罗兰解释,“杜瓦林大师的工作方式很特殊,他老人家有一个记事本,把各家工厂提交上来的、关于材料工艺的难题都记录下来,然后就把自己和几个侏儒炼金术师学徒关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解决一项问题就勾掉一则记录,等笔记本上的问题全解决了,他就会像今天这样骑着毛驴在厂区四处转悠,搜集各家工厂遇到的新难题并且记录下来,有时候他一天要参观十多家工厂,所以很难确定他的行踪。”

    “真是个怪老头”罗兰耸耸肩,伸手掏出魔导通话仪,打算给杜瓦林发信,约个地方见面,然而思索了一下,又将通话仪塞回外套口袋,对谢苗伊万诺维奇说:“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先不要去打扰杜瓦林大师的工作,你带我去几家重点工厂转转。”

    “好的,殿下想先参观哪家工厂?”管委会主任恭敬地问。

    “先去造纸厂看看。”罗兰回答。最近一段时间他主抓新闻出版工作,祖国日报和五家专业性期刊相继创刊,在丰富首都市民阶层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为造纸行业带来蓬勃发展的契机。

    造纸厂与罗兰上次参观的时候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得益于新闻出版行业的迅速扩张,纸张的需求量在短短一个月内翻了两倍,造纸厂的厂房规模也同步扩大了一倍,雇佣工人总数突破五百,生产活动热火朝天。

    罗兰从厂长那里讨来生产日志,发现周末的工时都已排满,尽管厂长拍着胸膛保证这是工人自愿加班,罗兰还是悄然开启神术“辨识谎言”,去厂房实地调查了一圈,结果证明厂长所言基本属实:绝大多数工人是自愿加班,因为多干一天就多拿一天的薪水,至于那些拒绝加班的工人,厂长虽然不会点名批评,但是在召开职工大会的时候也免不了说上几句重话。这些话既可以理解为批评,但是字面上的意思又像激励,算是领导艺术的一种体现,归根结底能够促使对方不得不加入到加班的行列,否则就会觉得似乎受到大多数工友孤立。

    罗兰对这种“敲边鼓”式的软性压榨工人手段并不完全认同,但是他也没有责备造纸厂的领导层,甚至也没有要求工厂给加班的工人额外发一笔加班费,只是建议厂属食堂在周末多加一些荤腥,算是慰劳辛苦加班的工人。

    工厂的利润率与工人的工资是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在地球上,针对要不要在劳动法中增添“社会最低工资标准”曾引起经济学家们的激烈争论。其中一派以经济史学家罗伯特c艾伦为代表,认为高工资是促使产业技术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技术和新机器只有在人力成本较高的地区才具有优势,而在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则无利可图,所以工业革命总是先发生于工资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那么顺理成章的,一个国家若想推动技术进步就应该提高人均工资;但是也有学者反对这一观点,指出劳动力价格过高是迫使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工厂迁至工资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工业化”和所谓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也由此而来这些细说起来就复杂了。

    罗兰当然同情造纸厂中那些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周末还要加班的工人,但是他也得承认远东的工业技术相对其它强国还很落后,还不能轻易放弃“低工资”这一比较优势。更何况工人自身对于现状还算满意,工作虽然辛苦,可是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稳步提升,相比加班,其实大多数工人更担心的是失业。

    罗兰接下来又视察了仪表厂、香皂厂和制镜厂,这几家工厂的产品都比较高端,是卡隆工业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尤其香皂和水银镜,产品主供外销,已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并且在海蓝、迦南、斐真、保士华乃至亚珊帝国中产阶级家庭大受欢迎,订单雪片般纷至沓来。

第1391章:工业区的新气象(Ⅲ)() 
    “卡隆工业区的基特兰德籍工人多吗?”罗兰转身问谢苗·伊万诺维奇。

    “不少,光是钢铁厂就有四千多名注册在案的基特兰德工人,碱湖和矿山那边也有差不多的数额,加上其它行业的基特兰德工人,总数不下一万。”谢苗·伊万诺维奇回答。

    “这么多来自北方的劳工,风俗习惯都与本地人不同,管理起来会不会有困难?”罗兰接着问他。

    “那倒不会!”管委会主任连连摇头,“最初接收这群北方佬的时候,我也有点心里发怵,担心这些大块头惹麻烦,然而事实证明根本无需顾虑,基特兰德工人都很守纪律,工作卖力,脾气也不像想象中那么火爆,听说他们都是通过一家名为‘基特兰德劳务派遣公司’的机构送过来的,公司还在厂里派驻了代表,兼职什么‘工会主任’,协助工厂管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如果某个基特兰德人在这里干下违法乱纪的勾当,派遣公司就会取消他的合同,把他遣送回老家,失去这份收入丰厚的工作不说还要被故乡的人们耻笑,连带家人都因此丢脸,所以他们都特别注重纪律。”

    “劳务派遣公司……”罗兰思索了一下,想起这就是当初他和沙巴林探讨的劳务输出模式,时隔三年,沙巴林竟然已经把当初的构想付诸实行,不愧是行动力爆表的工会领袖。

    “罗兰殿下,快看那边——那位半人半狮的女士就是基特兰德劳务派遣公司在卡隆工业区的业务代表兼工会主任。”

    罗兰循着谢苗·伊万诺维奇的视线望过去,立刻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笑着挥手招呼:“妮妮·拉米娅,好久不见!”

    “咦?罗兰先生!”俏丽健美的人身狮小姐回头惊喜地瞪大眼睛,一路小跑着来到罗兰跟前,“啊!瞧我这脑子,应该称您为王子殿下才对!”

    “老朋友就别见外了,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在斗技场干得不好,被开除了吗?”罗兰开玩笑地问。他还记得妮妮·拉米娅是斗技场的角斗教官,偶尔也会亲自上阵与人比武,赚点外快。

    “呸!才不是呢!”人身狮小姐娇俏地白了他一眼,“我在斗技场的表现一直非常优秀,当初递交辞呈的时候老板还加薪挽留呢,只不过我已经厌倦了打打杀杀的生活,一辈子窝在冰天雪地的高原上多没劲儿,世界那么大,我想趁着还年轻出来走走,正好沙巴林先生创办的劳务派遣公司与卡隆工业区有业务往来,需要一个代表常驻这边,我想来南方见见世面,就申请了这份工作,结果幸运的中选了!”妮妮·拉米娅得意的娇笑。

    “南方的气候和生活习惯都与北方高原上不太一样,你在这边还习惯吗?”罗兰问。

    人身狮小姐被他的体贴打动,感激地笑了笑:“我没什么不习惯的,日子过得挺舒坦,最开始进城逛街的时候总会引来很多人停下脚步回头看我,有点怪怪的……不过现在我也不在意了。”

    “至于工作方面……”妮妮·拉米娅不由发笑,“也还算顺利,小伙子们都把我当成大姐看待,我也尽可能帮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谢苗·伊万诺维奇先生平时很照顾我,就是总催我招募更多基特兰德人过来,搞得我好像人贩子似的!”

    管委会主任讪讪的辩解:“这都是因为基特兰德籍工人干活卖力,福利待遇什么的也不像本地人那么挑剔,开工厂的实业家都想尽可能多的雇佣这些来自北方高原的优质劳工,我也是替人传话……”

    “我们基特兰德人干活更卖力气,工资却跟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