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王庭-第7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兰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地说:“我们是这里唯二的闲人,为了避免太过惹眼总要找些事做,你想帮忙运粮扛麻包,还是跟我去查看一下公社的账本。”

    安东尼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本少爷可是科班出身的财会专家,选哪样还用问!”

    罗兰从兼职公社会计的驻村牧师手中讨来账本。安东尼翻开一看,立刻发觉三组颇为显眼的统计数据。农场收获的粮食统一贮存在仓库里,首先由公社管委会从中划出三项公共支出:

    其一,以总产量20%的比率缴纳农业税(田赋)。

    其二,以国家统购价格卖掉一部分粮食,用于偿还年前农发行向公社提供的贷款和利息——也包括那一百匹耕马的租金。

    其三,预留一部分卖粮款作为公共服务基金,用于购买种子,修桥补路,支付村公所、仓库、磨坊、水库、学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持费用,以及支付农业工人的工资。

    余下的粮食按照各家占股分配,实际上就是一种实物形式的股利分红。各家余粮仍然储存在集体仓库里,统一保管可以降低保管成本,如果需要取用自家的粮食,去管委会做一下备案即可支取,管委会将根据支取的额度记账。社员领取的粮食可以自用,亦可按照统购价格卖给国家换取现金。

第1418章:丰收的季节(Ⅵ)() 
    安东尼翻看账本的时候,罗兰在旁边向他介绍自己在推行农业改革期间观察到的那些不同寻常的经济现象。

    “纵观远东两百个农业改革试点,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绝大多数社员属于带田入社,持有农场股权;同时自己也下田劳作,每一粒粮食都凝聚了他们的汗水与劳动,他们既是农场的股东也是被农场雇佣的工人。”

    如果要简明描述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罗兰只能想到一个词——小资产阶级。

    “正因为社员同时具有投资者与雇工的双重身份,其由农业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报酬也应该分成两类。”

    “其一是公社管委会按照每个人的劳动工时和耕作效率发放的‘工资’,通常按月支付,与城里那些按月领取薪酬的工人相似,工资收入主要用于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

    “其二是到了收获的季节,公社在抵扣应偿付的贷款、农业税、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支出之后,剩下的粮食就是农场的净利润,将按照社员持有的股权比例进行分红。”

    这两种收入的性质不尽相同,前者是农业工人的劳动所得,政府给予免税补贴,后者则属于投资所得,需额外缴纳一笔红利税。

    罗兰同时也注意到,在农场中还存在一种较为少见、但是不容忽视的现象:

    “少数开明地主也以行动支持政府提出的农业改革方案,主动将自己乃至家族占有的大片良田交给当地公社经营,这样一来大地主在农场中占据的股份就比普通社员高得多,他们大多居住在城里,平时难得下乡看看自己的田地,更不可能亲自下田耕作。”

    内阁农业大臣约德尔·斯托雷平就是这类开明地主的典范,当然他也不可能亲自下田做农活。这些大股东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单纯的投资者,或者称其为“农业投资家”更恰当。

    “到了收获的季节,农业投资家分享的粮食数以千百吨计,他们通常会直接把大部分乃至全部粮食卖给国家换取现金,交纳红利税之后仍可获得丰厚的农业投资回报。”

    “至于那些没有大地主参股的公社,比如红石桥农场,各家耕地面积差距不大,持有的农场股份也差不多,交完公粮还能剩余的粮食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留着自家吃肯定是吃不完的,但是要卖的时候又有点舍不得,一是穷日子过惯了,怕来年歉收挨饿,多存点粮食更安全,再一个……国家规定的粮食统购价格着实偏低,只相当于城里商品粮统销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农民难免有种吃亏的感觉,所以不太情愿卖粮。”罗兰以客观冷静的口吻描述农民抗拒卖粮的心态。

    “如果农民不愿意卖粮,只靠无偿征收的粮食恐怕还不足以喂饱市民阶层,更不要妄想出口粮食增加财政收入,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安东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脸上没了笑容。

    罗兰笑而不答,将厚厚的账本还给驻村牧师,转身向粮仓对面的村公所走去。

    安东尼抓抓头,带着满脑子困惑跟了上去。

    红石桥公社保留了原本自然村时代的建筑布局,村公所门前是一座用石板铺就的小广场。广场四周种着一圈颇有些年头的大树,树荫为村民提供了饭后乘凉的好所在,广场本身则是乡村社交生活的重要舞台,具有多重公共服务功能。

    首先这里是召开公社大会的会场,每逢有重大事件传达,公社干部就会在这里召集村民发表讲话。就算没什么大事的时候,人们也爱聚集在广场上聊天解闷。自从建立起全国报刊分销网络,乡下人也能比较方便的获得首都出版的报刊,每逢晚饭过后,太阳尚未落山的时候,村里那些略通文墨的人就会拿上一份最近出版的报纸来到广场,朗读给那些不识字的乡亲们听,很多目不识丁的老农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国家大事。

    此外,广场也是村里公用的晾晒场。特别是到了收获的季节,稻谷在送去磨坊加工成稻米之前必须晾晒干燥,每逢天气晴朗的日子,广场上就会堆满金灿灿的稻谷,黄昏时再收起来,并不耽误村民晚饭后拎着板凳过来乘凉、聊天、听人读报。

    最后,每逢赶集的日子,广场就会被来自城镇的小贩占据,转变成临时露天市场。罗兰和安东尼此刻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热闹场面——追随税警来到农场的小贩大军,以争奇斗艳的姿态华丽登场,牢牢霸占了乡村生活的中央舞台,使出浑身解数叫卖自家商品。

    乡下人的物质生活相比城镇居民更简单朴素,很容易就被商贩当众展示的新奇商品吸引,纷纷围拢过来看热闹。最初还能秉承乡下人谨慎保守的传统,心里想着“我不买,就看看”,然而很快就被琳琅满目的商品迷得忘记初衷,按捺不住心中汹涌澎湃的消费冲动。

    “老哥,你这卖得什么,红彤彤的有点吓人哦!”一个面容憨厚的汉子盯着装在玻璃瓶里的神秘液体,流露出好奇的神色。

    “老乡,这是葡萄酿的酒。”小贩乐呵呵地回答。

    “葡萄是什么?”

    “是一种水果,啧……这说起来就话长了,你要不要尝一尝这种美酒,包你喜欢,回味无穷!”

    “嗯?尝一口多少钱?”憨厚汉子谨慎地打听。

    “不收钱,尝过以后你要是喜欢,可以买上两瓶回家慢慢享用。”小贩精通欲擒故纵之道,斟一小杯葡萄酒热情的邀请对方品尝。

    憨厚汉子嗅了嗅散发水果芬芳的深红色酒浆,小心翼翼的泯了一口,奇妙的口感立刻征服了他的味蕾,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嘿!这个真不错啊!味道很棒!”

    “要不要买点?”小贩乘机兜售,“不贵,一瓶才卖5个银塔勒。”

    “什么?!5个银塔勒一瓶,这还叫不贵?”憨厚汉子大感震惊。

    小贩哈哈一笑,“老弟啊,我也不瞒你,城里就是这个价!”

第1419章:丰收的季节(Ⅶ)() 
    “城里人有钱,喝得起这么贵的酒,我们乡下人可喝不起。”憨厚汉子依依不舍的放下酒杯,自惭形秽。

    “话可不能这么说,你们公社今年大丰收,种田的都发了财,就算手头没有现钱,卖些粮食不就有了?”小贩循循善诱。

    “卖粮这种败家的勾当我可不干。”憨厚汉子还在犹豫。

    “又不是卖口粮,吃不完的粮食不卖难道要堆在仓库里养蛀虫?”小贩不以为然地说。

    憨厚汉子挠了挠头,觉得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思想斗争越发激烈。

    这时一位年轻妇人牵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匆匆挤过人群,来到那憨厚汉子身旁,热切地说:“老公,快给我5个金塔勒!”

    “你要这么多钱做什么?”憨厚汉子警惕地问。

    “那边有人卖水银镜,今天打折促销,听说比城里店铺卖得还便宜!快点给我钱,再不抓紧时间就被人抢光了!”

    “五个金塔勒这么贵的东西就不要买了吧,反正也没有多大用处。”憨厚汉子试图说服妻子放弃这种奢侈的念头,没成想反而激怒了对方,瞪起眼睛尖声反驳:“怎么会没用?有了水银镜,梳头打扮也方便,况且别人家的媳妇都买了,唯独我没有,你让我的面子往哪儿放?你不给我买水银镜,说明你心里没有我,是不是在外面有了相好的女人!”

    憨厚汉子明显是个怕老婆的,被女人这一通连撒娇带威吓的叫嚷震慑住了,满不情愿地掏出钱袋。

    女人脸上刚刚露出笑容,身边的小丫头又跳了起来。

    “爸爸!爸爸!我要买奶糖!”

    “那么贵的糖,我可买不起!”憨厚汉子没好气地数落女儿不懂事。

    小丫头完美继承了母亲的撒娇技能并且青出于蓝,话都不说一句,直接哇哇大哭。

    母亲赶紧搂住宝贝女儿,心疼的哄着,百忙中回头怒视丈夫:“买几块糖也花不了多少钱,瞧你这小气样!自家闺女都不疼,你留着钱想嫖还是想赌?!”

    “有钱也不能这么浪费,更何况没有钱不信你看。”憨厚汉子弱弱的辩解着,将钱袋打开给妻子看,表明真的所剩无几了。

    “今年存粮还有不少呢,卖掉一些换点现钱就是了。”女人满不在乎地说。

    这时旁边卖酒的小贩笑着插嘴:“老弟,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对不对?你要是让老婆孩子不开心,回头她们也给你不痛快,这是何苦呢!你们公社的粮食产量这么高,不等存粮吃完,明年的新粮又堆满仓,种田人应该晓得陈粮不值钱,到时候你想卖都未必卖得出去啦!”

    憨厚汉子越听越觉得有理,咬了咬牙,便把钱袋塞给老婆,“别闹了,想买什么就去买吧!”

    女人眉开眼笑,抱起女儿风一般跑去抢购水银镜,剩下的零钱给女儿买奶糖。

    憨厚汉子已然两手空空,兴味索然的就要转身离开。

    “老弟,先别急着走啊,整年的辛苦劳作,总算到了收获的季节,不想买两瓶葡萄酒犒劳一下自己?”卖酒小贩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仿佛带有钩子,扯住了憨厚汉子的脚步,回头望着玻璃瓶里明艳动人的美酒,一时间犹豫不决。

    卖酒小贩趁热打铁,笑嘻嘻地说:“老弟啊,你舍得花五个金塔勒给女人买昂贵的水银镜,就不舍得花五个银塔勒给自己买瓶酒?我说句实在话您别介意,男人种田养家太辛苦,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万一两眼一闭老婆跟了别人,这一辈子到底图的是什么?”

    这话不怎么好听,但是很有杀伤力。憨厚汉子似乎受了刺激,蓦地一跺脚,毅然道:“给我留两瓶葡萄酒,我卖了粮就回来拿!”

    “没问题!”小贩乐得合不拢嘴。

    广场外围,安东尼旁观集市中的人生百态,终于醒悟罗兰带他来观察乡村集市的用意。

    憨厚汉子一家三口的心态转变并非特例,相似的情景在这个被商品经济打破传统秩序的村落随处可见,无数人于一夕之间放弃了原本极度保守的消费观念并且乐在其中。在这一过程中,象征财富的粮食、货币与其它商品伴随着旺盛的交易活动,潮起潮落般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快速流动,为乡村市场带来空前繁荣的景气。

    在寇拉斯政府征收公粮的过程中伴随进行的“货币下乡”与“商品下乡”,两者结合激发出一种始料未及的奇妙效应:丰富的商品使乡下农民眼界大开,进而产生强烈的购物冲动,为了满足购物冲动,人们需要更多现金,为了获得现金,人们很自然的就会考虑卖掉一家口粮之外的那部分存粮。限于政府制定的粮食统购政策,村民无论情愿与否,只有将粮食卖给国家这一个选项,如此一来寇拉斯政府就借助下乡小贩——本质上是“自由市场”——的力量顺利实现“收购国库粮”这一本该相当艰难的使命。

    红石桥公社广场上的交易景象,恰是寇拉斯王国当前社会经济的一个缩影,政府宏观调控与自由市场“看不见的手”都在发挥作用,更难得的是两种力量没有互相抵触,反而形成一股合力,助推国民经济加速腾飞,而这正是罗兰这个远东国民经济掌舵人苦心经营的结果。

    村公所广场集市上的旺盛交易促使村民相继加入出售存粮的购物大军,小贩们对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