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王庭-第7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600磅,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显著提升。
随着这一年来远东经济的高速成长,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公路与铁路拉近了城乡距离,源自城镇的商品经济也延伸到周边乡村,并且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迅速活跃起来。
罗兰借助商品下乡推广的货币化经济也在广大乡村地区初见成效,从耐用品到快消品,五花八门的商品进入乡村集市,农民卖了粮手里有了现金,自然而然激发出旺盛的购物欲。农村市场的繁荣反过来又刺激城镇制造业扩大生产规模,于竞争中提高产品质量,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良性循环。
去年罗兰曾跟随下乡征粮的团队走访各地农场,当时远东农民阶层的观念还普遍保守,对政府征收农业税的做法本能的怀有敌意,宁可把吃不完的粮食藏在自家地窖里也不愿卖给国库。事后这些保守的决策都成了邻里乡亲们茶余饭后的笑柄,存粮过多的家庭只能眼睁睁看着地窖里的谷物生芽发霉,被老鼠糟蹋,纷纷后悔当初的短视: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卖了粮食换成真金白银。
经过一番痛定思痛,今年远东农民阶层的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麦子还没打下来就念叨着政府啥时候来收粮,为今年的粮食统收价格患得患失。社会上有传言说连续两年大丰收,国库里积压的陈粮还没有消化,今年的统购价格势必大幅度下调。这个坏消息使农人的心情愈发骚动起来,在患得患失中盼到八月,内阁终于出台今年的粮食统购价格,结果让远东四百多万农民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除了玉米略有调整,其它谷物的收购价格基本与去年相同。
收购价格维持不变,进一步激励了农民卖粮的积极性。从八月到九月,卖粮热潮席卷北方大地,三百多家国有农场更是缴纳公粮的主力军。罗兰和农业大臣约德尔预计今年国库粮新增储量可以达到800万吨,当初内阁群臣大多表示怀疑,鲁道夫一世也担心他们的预测太过乐观,然而九月春麦收割过后,这个预测已经变得略显保守。
“远东经济共同体”初步创立,农业又获得大丰收,九月秋高气爽,寇拉斯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期待今年的国庆典礼,朝野上下沉浸在安乐祥和的气氛里,仿佛再无忧愁。
然而世事难料,好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九月十五日黄昏,罗兰正在寇拉斯堡街头陪柳德米拉散步,忽然接到魔法传讯,鲁道夫陛下紧急召见。
罗兰匆匆赶回王宫。御书房里已经坐满了人,内阁群臣悉数在列,包括国王陛下本人,全都一脸沉重的倾听外交大臣讲述刚刚收到的一则消息。
罗兰向父亲微微鞠躬致意,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坐下,随即向昆体良歉然一笑,示意他继续中断的谈话。
罗兰旁听片刻就明白为何大家的脸色都这么难看。就在一个钟头之前,昆体良接连收到两封外交函件,一封来自帕图斯,一封来自阿瓦隆。
“海蓝和斐真两国早在今年春天就与我国签订了一份关于谷物期货的备忘录,然而今天忽然来信要求重新商议进口价格,希望比照去年的价格压低20%,如果我方拒绝谈判,两国将考虑削减进口配额。”昆体良苦笑一声,无奈地说,“大概他们得知我国今年粮食再次获得丰收,正愁卖不上好价钱,所以才撕毁期货合同,试图趁机压价。”
商务与贸易大臣叶芙根尼娅夫人气得脸色发青:“当初他们在新大陆与亚珊帝国开战,海上商路遭到帝国海军封锁,从帕图斯到阿瓦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挨饿,是我们及时出面提供廉价谷物,帮两国政府平息了粮食危机,平安度过困境,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忘恩负义,简直无耻!”
“海蓝和迦南两国当初说好各进口75万吨,现在突然要求降价,我们能否答应?”农业大臣约德尔愁得头发都要白了,“如果我们选择妥协,出口150万吨粮食至少要损失600万金塔勒利润,这口气实在是咽不下去,可要是价格谈不拢,海蓝和斐真取消合同,这一百五十万吨粮食积压在仓库里怎么处置?”
“粮食少了是麻烦,粮食太多吃不完也是幸福的烦恼啊,既然谷物出口不如预期,今年少收购一些国库粮,或者把原定出口的份额转为内销不就行了。”工业大臣济诺维轻描淡写地说。他巴不得原定出口的谷物转为内销,进而压低国内食品价格,降低工业成本。
约德尔摇头苦笑:“今时不同往年,农民去年卖粮尝到甜头,都知道囤积太多粮食只会发霉、喂老鼠,不如卖掉换现钱盖大屋、娶媳妇、改善生活!现在不是政府强迫农民卖粮,是农民眼巴巴盼望着政府来收粮,临时下调收储配额,那就等于撕毁当初跟农民签订的包销合同,失信于民,后患无穷!”
“失信于民”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鲁道夫的神经,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粮食统购法令》是我签的字,当初答应农民敞开收购,说话不算数我颜面何在!违约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失信于民,无论如何先把粮食收购进来,卖不掉就存起来慢慢吃!”
第1595章:风云突变(Ⅱ)()
国王陛下的任性言论使叶芙根尼娅哭笑不得:“那可是一百五十万吨粮食,足够三百万个成年人吃上一整年,哪里是那么容易消化的!”
财政大臣扎哈尔也举手抗议:“财政部一向是先拿到国外客户的购粮定金才拨款收购新粮,现在斐真和海蓝两国临时变卦,定金迟迟入不了账,财政预算无法平衡,收购粮食的款项缺口不小,这可怎么办?难道要政府先给农民打欠条?”
鲁道夫断然摇头:“打欠条可不行!我们先设法筹钱,补上购粮款的缺口……罗兰,王室基金还有多少可以调用的头寸?”
罗兰没有参与群臣争论,双手托腮思索斐真与海蓝两国为何突然变卦,明目张胆的压价,难道他们就不怕远东政府做出报复举措,拒绝向他们供应谷物,以至于重陷去年的粮荒窘境?按理说两国政府不可能如此短视,更不可能在“吃饭”这个头等重要的问题上贪图小利,为什么会突然转变态度?答案只能是两国有恃无恐,自信在粮价博弈上握有王牌,足以迫使寇拉斯政府乖乖低头。
那么问题来了,海蓝和斐真手中的王牌究竟是什么?
罗兰现在还猜不出,但是他隐约预感到国际形势起了变化,而且变化的趋向对寇拉斯王国大为不利。
这种莫名焦虑的滋味很不好受,直到父亲连声提醒罗兰才猛然回过神来,沉吟了一声,回答道:“王室基金的账上还有两百万金塔勒可供随时调用,只够收购20万吨国库粮。”
鲁道夫不假思索地说:“先拿这笔钱去填窟窿,欠缺的额度我们再想办法凑一凑。”目光扫向诸位大臣,眼神中带着威压,“诸位阁下也要为国解难啊!都拿出钱来买粮,买多买少是个心意!”
叶芙根尼娅咬了一下性感丰润的红唇,率先出声支持丈夫:“我这就去筹措一下,周转一百万金塔勒应该问题不大。”
“农业出了问题,责任主要在我这个农业大臣,我个人负责收购十万吨谷物。”约德尔凛然表态。
“我也负责十万吨吧。”济诺维接着表态。
爱国也是需要资本的,叶芙根尼娅是远东的酒店业与零售业女王,济诺维是远东钢铁行业的三大寡头之一,约德尔是红石桥国营农场的大股东,这三位是内阁里家底最丰厚的大臣,其它大臣可没有随随便便甩出百万金塔勒为国解难的经济实力,颇为不好意思地低垂着头,气氛有些尴尬。
这时沉闷的空气忽然激起轻微涟漪,伴随着魔力波动,一团红色光球凭空冒了出来。
罗兰抬头看了一眼悬浮在自己面前的光球,伸手握住读取魔法传讯,脸色变得有些微妙。
“陛下,安东尼从亚珊圣城回来了,有急事找我。”罗兰沉吟一声,向父亲做出更露骨的暗示:“这小子刚到寇拉斯堡就急着找我,多半是带来了重要情报,说不定与斐真、海蓝两国的态度转变有关。”
“既然这么紧急,你快去找他打听一下。”鲁道夫爽快地给儿子放了假,随即回头逼视扎哈尔,“财神爷,别装聋作哑,你家人口多,吃得也多,多买点粮存起来怎么样?”
“呃……臣下一定尽力!”扎哈尔擦了把冷汗,硬着头皮“为国接盘”。
……
罗兰匆匆回到办公室,一进门就看见安东尼坐在办公桌对面的沙发上,翘着腿,正悠闲地翻看报纸。
罗兰在他侧方坐下,径自给自己倒了杯茶,润润干涩的喉咙。
安东尼的目光越过报纸,偷偷观察罗兰的神色。然而罗兰自顾自的喝茶,气定神闲的态度使福格尔大少颇为失望,索性丢下报纸,主动打破沉默。
“远东的新闻报道存在很严重的偏差啊,罗兰老弟,你们的报纸只关注国内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国际局势变化缺乏足够的敏感,消息太过闭塞。”
罗兰默默听安东尼说完,打开办公橱柜,拿出厚厚一叠报纸丢到他面前。
“这是亚珊、斐真、海蓝、保士华和迦南各国今天出版的主流报纸,我大体看了一下,并不觉得消息比远东报届更灵通。”
安东尼拿起那堆报纸翻了翻,脸上的嘲弄变成惊讶:“这些报纸今天早上才刚刚印行,你是怎么弄到手的?”
罗兰掏出伊莎贝拉送给他的那块“大众牌”怀表看了一眼,时针指向9点,距离各国早报发行不过两三个钟头,而在早上八点钟之前,这些报纸已经摆在他的案头。
“当然是花钱买的。”罗兰平静地说,“寇拉斯家族基金会与瓦雷斯各国的非官方机构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这些机构包括商业机构、文化团体、行业协会、民间智库乃至各种大大小小的绅士俱乐部,我每年至少拿出两百万金塔勒慷慨资助这些机构,换来的服务就包括搜集各国消息,现在看来这笔投资的回报不如预期,否则也不至于被你嘲笑消息闭塞。”
安东尼舔了舔发涩的嘴唇,强作镇定:“你这家伙比我想象中更狡猾,不过有些消息只有极少数参与者才能第一时间了解内幕,仅靠收集公开发行的报纸还不够。”
罗兰微微一笑,望向他的目光带着些许戏谑:“所以我需要更高端的消息源,比如福格尔家族的小少爷。”
“嗯?这么说起来,我也成了你的情报链条上的一环?”
“这几年福格尔家族不断扩大对远东的投资,回报也相当丰厚,凭良心说,我没亏待过你吧?”
安东尼悻悻地哼了一声,收起笑容一脸郑重:“不跟你兜圈子了,我这次急着回来是要通知你一件事,一个有可能改变当前远东格局的坏消息。”
罗兰早有心理准备,从容反问:“帝国当局决定发起东征?”
“现在还没有正式提上日程,但是东征的可能性正在与日俱增。”安东尼慎重地回道。
第1596章:风云突变(Ⅲ)()
“是什么因素导致帝国当局突然变得好战起来?”罗兰蹙起眉头,“帝国主力军团陷在殖民地那个泥淖里难以脱身,还有余力发起另一场战争?”
“关键就在殖民地的战况出现了转机,上周四,西格蒙特亲王的军团在约顿海姆发起一场短促而激烈的反攻战役,成功收复失地,迫使海蓝与斐真联军撤回威尔诺亚北部,西格蒙特亲王没有趁胜追击,而是利用这一契机向斐真与海蓝联军提出和谈。”
“明智的决断。”哪怕站在敌对的立场,罗兰也禁不住为帝国元帅的战略眼光鼓掌赞叹。
战争打的是钱粮,殖民地战争拖了一整年,参战三方消耗的物资、损失的兵力折算成金钱数以亿计,这样持续消耗下去谁也受不了。亚珊帝国的优势是体量大,可以动员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战争;劣势则是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民众负担太重,各地反抗压迫的暴动此起彼伏,远东独立正是众多地方行省武装起义的一个典型。战争持续越久,帝国的财政赤字就越大,不得不加重税负盘剥下层民众,激起的反抗就越发强烈,当那根紧绷的弦终于断裂,即便亚珊帝国在殖民地赢得胜利也难以避免本土烽烟四起、国家崩溃。
在这样危险的局面下,帝国元帅西格蒙特亲王集中兵力打赢一场战役,利用阶段性胜利带来的有利局势倡议和谈无疑是明智之举。
“那么,海蓝和斐真两国愿意接受和谈就此停火?”罗兰问安东尼。
“海蓝和斐真的财政状况比帝国要好一些,但是这两个国家也不想再打下去了,毕竟海蓝和斐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