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王庭-第8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远东自从建国以来,不到五年就先后推行了三次货币改革。最初是新币换旧币,接着是银钞换银币,现在又轮到金钞换金币,民众虽然对此并不抗拒,多少也会有些怨言,批评政府瞎折腾:

    “早知发行金钞,当初又何必铸造金塔勒取代帝国金杜加?”

    “当初费好大力气铸造金塔勒和银塔勒,结果才流通了短短四年就全部收回去,这又是何苦呢!”

    “建国之初就应该直接发行金钞和银钞取代帝国杜加,岂不是更省事。”

    “说来说去还是官老爷考虑不周,一天一个主意,缺乏长远眼光!”

    ……

    发行金钞的最初一段时间,罗兰乔装过后随便走进寇拉斯堡一家酒馆,类似这样的批评声就会灌满他的耳朵。

    这些在酒馆里消磨时间的闲人,好比他穿越前地球上的“键盘侠”,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罗兰当然可以反驳他们:此一时彼一时,如果建国初就发行纸币,你们肯接受?不造反才怪!

    但是他又不能公开这样怼人家,只能苦笑着吞下一口酒,把委屈藏在心里。

    穿越到瓦雷斯世界七年来,罗兰亲眼看着一个国家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由最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基本满足了国民的温饱需求,各行各业都在高速成长,已然初显强国气象。不谦虚的说,远东建国以来取得的这些成就,他本人当居首功。

    然而罗兰从不为此骄傲,越是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越是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脆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不畏惧国境之外那些强大的敌人,真正使他感到棘手的是如何在“民意”与“真理”之间掌握平衡,而这正是治国精髓之所在。

    在罗兰看来,一国政府的“威信”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只有当政府的威信维持在一定水平线以上,统治基础才称得上稳固。。。

    政府推行某些政策——比如减税——会增长威信,另外一些政策——比如加税——则会激起民众的反感,从而削弱政府威信。但是执政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增长威信的政策未必是对国家和民众有利的好政策,反之,削减威信的政策也不见得一定是坏政策。

    倘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一味谋求提升执政者的威信,难免沦为民粹主义者,其政策最终还是会使民众利益受损,自己也难免被民意所抛弃;反之,一个刚正不阿的执政者,完全不顾民众感受,径自推行那些使民众当前利益受损但是长远看来能够为民众带来更大福利的政策,那么他就好比一位过于严厉的家长,难免招致孩子的厌恶,很可能还没来得及实现自己的抱负,就被愤怒的民众当做“暴君”赶下台。

    一个稳健的执政者,应该在上述两种极端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当政府威信下降到危险区,立刻推行一些能够取悦民众的政策,而当威信提升到一定高度,继续推行民粹政策提升威信就不是明智之举,一来边际效用递减,二来威信太高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不如趁此机会推行一些有损于民众当前福利而从长期来看又必不可少的政策,牺牲部分威信为代价,使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一步。

    罗兰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发行金钞,就是因为刚刚通过建立全国魔导广播网博得广大民众爱戴,威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趁此机会推行货币改革这样不受民众待见的政策,虽然会损失一些威信,招致一些不痛不痒的怨言,总体来看无伤大雅,不会因此动摇统治根基。

    倘若时间拖得太久,民众已经习惯生活中有收音机相伴,刚开通广播那些天激发的兴奋情绪平息下去,对罗兰以及远东政府的爱戴也会有所回落,再推行货币改革,招致的抵触和怨言将远比现在更为强烈!

    从政四年来,罗兰从未放松过对公众心态的揣摩,每周都要抽出一些闲暇时间,乔装来到简陋的酒馆坐上两个钟头,倾听民众的议论,就是他保持“接地气”的一种方式。

    罗兰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这本该是所有从政者必不可少的功课。

    然而罗兰很遗憾地看到,并非所有位高权重的人都有这样的意识,尤其是亚珊圣城那位年轻气盛的“改革家”,似乎从未深入体察过底层民意,每当他促成一道自认为利国利民的新政出台,帝国政府就朝着丧失威信的方向滑落一大步。

    ……

    事实上远东并不是瓦雷斯当代最先发行“金钞”取代金币的地区,早在远东央行发行第一批金钞之前,23年5月初,在弗兰克皇太子的极力推动下,帝国内阁终于就“货币改革”事宜通过决议,授权财政部协同帝国央行主持发行“帝国金钞”,逐步取代流通中的杜加金币。

    远东政府推出发行金钞的议案,比《帝国金钞法案》的出台迟了整整一个月,在某些“具有国际视野”的观察家看来,远东此举是在效仿帝国政策。弗兰克太子也为抢在罗兰前头推出金钞法案颇为自得,特地给罗兰写了一封信,字面上无外乎是些“英雄所见略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之类的客套话,然而言外之意却藏不住炫耀心理。

    罗兰对弗兰克这争强好胜的心态付之一笑,回信客客气气地表示感谢,祝愿帝国改革大业在太子殿下的主持下大获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至于这算不算“反话正说”,那就得由读信人自行揣度了。

    弗兰克太子收到罗兰的回信后,做出了一件出人预料而又符合他一贯个性的事情,也没有询问罗兰同不同意,就把两个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公开刊登在《圣城日报》头版头条。

第1731章:帝国金钞(2)() 
罗兰完全搞不懂,弗兰克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才决定将他们之间的书信公开刊登在报上,又想达到什么目的?反正这两封信在帝国与远东两国朝野都掀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

    由于罗兰和弗兰克在信中的遣词造句都很讲究,普通人只能从中看出远东王子和帝国太子超越政治立场的深厚友谊,为此深受感动也未可知,了解更多内情的人则能通过信件看出两人之间的竞争意识,此外还有别的什么想法,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件事给罗兰带来一些小小的困扰。王子与太子通信中表现出的古老而高尚的骑士风度,颇得远东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赏识,但是那些爱国心更强烈、民族情感爱憎分明的下层民众就颇不是味道,觉得王子殿下对于帝国侵略者的态度未免太过软弱。

    舆论压力迫使罗兰不得不再次来到“炉边谈话”播音室,通过广播向远东民众剖白心迹,表明自己绝对没有一丝一毫出卖国家利益的念头,在信中给予弗兰克太子的祝福,纯粹是出于私人友谊,无关政治立场,他与弗兰克的友谊也绝不会妨碍远东对亚珊帝国的外交立场。如果命运迫使这对跨越国境线的好友在战场上相逢,罗兰将毫不犹豫履行自己的责任,以手中的神剑向弗兰克致敬。

    “洗白”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期“炉边谈话”播出后,远东政府马上通过广播热线和报纸问卷进行追踪调查,将社会各界的反馈汇总起来,五千份问卷当中有4900多份表示谅解罗兰的苦衷,还有超过3800份问卷表示支持罗兰公私分明的态度,并且为他的坦荡胸怀所感动,大大提升了对王子殿下的好感。

    问卷调查的结果使罗兰深感安慰,同时也绷紧心中的那根弦,牢记这个教训,往后与国外友人书信往来的时候,千万要谨慎斟酌遣词造句,哪怕只是礼节性的问候也不能疏忽,天知道会否再碰见弗兰克这样的“逗逼”,不经授权就把信件登报!

    “通信事件”总算有惊无险的化解,罗兰最郁闷的还不是受到舆论质疑,而是他与弗兰克所处境遇的差别。不谦虚的说,他在远东无论人气还是民众支持度都远比弗兰克在帝国高得多,饶是如此他还是得低三下四、诚惶诚恐的向公众道歉,做出解释,而弗兰克同样蒙受“勾结敌国王储”的质疑,却连屁都不用放一个,更不必说公开向民众道歉。亚珊帝国的报刊也都对此事视而不见,没有一家媒体敢于讨论此事,遑论批评。

    寇拉斯王国并不是一个崇尚“民主”的国家,罗兰也不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推行民主政治是一个好选择,但是他尽量维护当政者与民众互信的原则从未动摇过。相比之下,弗兰克似乎并不在意民众的感情,这从他公开发表与罗兰的通信而不做出任何解释就可见一斑。

    弗兰克这是典型的“贵族心态”,在圣城的上流社会圈子里非但不会招致批评,反而会传为美谈。然而这种心态真的好吗?罗兰对此不敢苟同。弗兰克口口声声推行社会改革,致力于消除阶级鸿沟,向来以亲民的姿态出席公众活动,可是他骨子里仍然保持着贵族派头,自己心里的“辫子”都没有剪掉,又怎能号召贵族阶层放下傲慢拥抱平民?

    思想与行为的分裂,是弗兰克的老毛病,罗兰对此早有觉察。弗兰克可能只是一时兴起就把那两封信登报公之于众,认为这只是他的私事,民众无权过问。可他没有意识到,站在他那个位置上,一言一行都难以摆脱政治色彩,无意间伤害了民众情感也损害了政府的威信,自己却一无所知。弗兰克身边那群眼高手低、热衷钻营的家伙要么同样不把这当回事,要么心里有数却不敢谏言,使弗兰克陷入“皇帝新装”的幻觉里,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正在自掘坟墓。

    “通信事件”只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被世人并誉为“当代青年改革家”的两个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本质的差别。弗兰克与罗兰相继推出的货币改革政策看起来区别不大,然而正是由于两人思维方式的差别,这两项政策其实从初衷到实行细则再到最后的成果都指向不同的方向。

    罗兰推行货币改革的时候国内经济蒸蒸日上,政府威信如日中天,发行金钞是一个旨在锦上添花的“反周期操作”,即便发行金钞初期因为兑换问题给民众带来轻微的困扰,也不是什么大麻烦,总体来说波澜不惊,不出三个月金钞就取代金币成为市面上的主流货币,完全符合政策制定者的预期。

    弗兰克所处的环境则完全不同,帝国政府深陷债务泥潭,发行帝国金钞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为了救命!除了迫于还债压力,弗兰克还在四月间大刀阔斧的促成了一系列囊括农奴、土地和税法的改革法案:

    4月3日,帝国政府颁布经过修订的《地租法案》,将地租税改为边际递增累进税率,向国内大土地所有者开刀,以重税迫使他们出售土地。

    4月5日,帝国政府颁布《土地银行法案》,由政府出资创办一家国有土地银行,开设土地交易所,面向全国收购耕地田产。

    4月日,帝国政府出台《解放农奴法案》,由政府出钱——价格标准当然定的很低——以半强迫,半赎买的方式从地主手中购买农奴的卖身契,并且当场赐予农奴自由。

    4月8日,帝国政府公布《耕地开发法案》,宣布由政府出资向土地银行购买大片耕地,创办国有农场,推行现代规模农业,以期增加农业产出。国有农场还将为那些被解放的农奴提供一份可供安身立命的工作。由于国有农场和土地银行都属于“国企”,耕地所有权的转移不过是“左手倒右手”。

第1732章:帝国金钞(3)() 
短短一周之内,穆勒内阁在弗兰克的敦促下接连出台众多触及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改革政策,帝国朝野为之震动。对这些接连出台的政策,由改革派知识分子把控的帝国报刊都给予好评,盛赞本届政府“雷厉风行”。罗兰以局外人的视角来看,弗兰克的举措未免太过仓促,急于求成的结果很可能是欲速则不达。

    年初罗兰在亚珊圣城会见弗兰克期间,提出了不少关于改革的建议,后来帝国出台的政策中还能找到这些建议的影子。但是罗兰也遗憾地看到,弗兰克和帝国内阁并没有完全接纳他的建议,只是选择性的借鉴了一小部分,归结起来凸显出一个原则,就是“赎买”。

    从解放农奴到土地改革,帝国政府的改革思路体现出一个显著倾向,就是尽可能避免动用暴力,尽可能减少贵族、地主和高级教士等旧制度受益者在改革中所蒙受的损失,通过花钱赎买土地和农奴来软化他们对改革政策的抵触心理。

    罗兰并不反对赎买政策,这也是避免爆发激烈社会冲突的唯一手段,问题是这样的改革成本太过高昂,帝国政府尚且欠了一屁股债未还,哪来的资金用于赎买土地和农奴?

    事实上弗兰克已经给出了答案。

    无中生有的变出黄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