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随身带着传国玺-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银色的清辉照得段宇钟的识海一片亮堂,仔细一看,这轮明月其实是赵佶灵魂脑后的圆光、神光。
而赵佶真正的灵魂如同琉璃,而且高达三丈,达到道教八仙、佛教菩萨这样的级别。如此,赵佶的教主道君皇帝的称号开始变得名副其实。
而在这轮“明月”光辉的照耀下,之前段宇钟看到的赵佶灵魂堕入地狱和轮转于畜生道的极度痛苦、极度悲惨的真实经历,就如同梦幻泡影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甚至连赵佶、以及之前李煜乃至李从珂经历的一切荣华富贵、痛苦屈辱、苦难折磨也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一一淡化消失。
除了融入段宇钟灵魂记忆和身体本能中的各种技能和一些感悟外,在段宇钟和赵佶的灵魂中都不留任何痕迹。
之前,段宇钟做梦后,仿佛就变成李从珂、李煜、赵佶,而这次,仿佛是彻底醒来,所有之前的一切都如同真正梦境一样,醒后就了无痕迹。
赵佶和传国玺的“历史”也在这一刻拐弯,而段宇钟的命运也从此改变。
如果光是昊天上帝和紫微大帝自然没有如此强大的能力。北极星作为一颗恒星,本来也不会发射出这股紫色光柱。但因为有时空道尊的介入,就一切皆有可能。
第八章历代天帝()
自从盘古开天地之后,清轻之气上浮为天,重浊之气下沉为地。
而后,天上向来为神仙居所。因为天无比广大浩渺,所以又叫昊天或者昊天元气海,因为其颜色苍茫,又叫苍天。
而万物有灵,如此浩渺神秘的昊天元气海自然也有自己的神灵意志,而且原本遍布于苍穹虚空。
不过,昊天元气海光大无边,自然如同大海一样会分成不同的区域,各个区域的灵气灵性的深浅、密度等都有所不同。
而且,天、地,还有大地上的各种生灵都会有交流,大地上的生灵天然有崇拜“天”的本能。
于是,受大地生灵的崇拜和祈愿,昊天元气海的某些区域的灵性就会结合生灵们的祈愿形成神灵。
甚至,在天地初开之际,由于灵气及其充足,许多开天之际产生的第一个生灵、第一个自然现象,都会形成天父地母的先天生灵。
比如,天上第一朵云形成红云老祖,开天后第一缕阳气形成东王公,后来成为东皇太一,第一缕阴气形成西王母,后来成为王母娘娘。
而昊天神灵作为整个昊天元气海的灵性,因为太过庞大,反倒不易化形。
但是,天上灵气充足,历来为上古生灵逐鹿的场所。只不过,先天生灵及其强悍,所以浩瀚无比的昊天世界,成了众多先天生灵的自由逐鹿的场所,昊天神灵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所以,天界的主宰-天帝在洪荒时代,有不少先天神灵或其他强大生灵当过,但都不是昊天元气海本身的神灵。
在先天生灵的时代,先天妖神(天地所生的的生灵和后来动物变形的生灵的都叫做妖,为了区分,前者可成为先天妖神)具有天生的优势,所以洪荒时代的第一任天帝是东皇太一。
而此时,大地之上,还有盘古身躯孕育的先天魔神,最著名、最强大的有十二个。也就是某些小说中所说的十二祖巫,但事实上,巫只是人类中的巫师,也就是巫婆神汉。
其出现比这些魔神晚得多。而且,巫师身体很弱,其看家本领是用灵魂沟通鬼神灵体或者用一些草药。
根本与被小说中命名为十二祖巫的这些肉身强大、不朽灵魂的先天魔神风马牛不相及。
而事实上,山海经里也没有将他们称作祖巫。总之,当时的洪荒世界也不是先天妖神一家独大,还有这些先天魔神。
所以,东皇太一的天帝之位也不牢靠,或者说并不能一统三界。当时,称天帝的还有帝俊、帝江等先天魔神。
而他们之所以热衷于称天帝,是因为昊天沟通三界,天界灵气充足,天有居高临下的优势,谁掌握了天空,谁就掌握了三界。
而后,先天妖神和先天魔神也许争霸了数亿年,而后两败俱伤,洪荒破碎,连太一、帝俊、帝江等曾经当过天帝的大能也相继陨落。
这一时期,是上古天庭时代。由于东皇太一建立了天庭,所以他是三界公认的上古天帝,他陨落很多年后,还有人崇奉祭祀。
而后,在洪荒世界的末期,人族在三清和女娲等大能的眷顾下兴盛起来。
于是,人族中相继出现了兴起于东方的青帝伏羲、兴起于南方的赤帝(炎帝)神农、兴起于西方的白帝少昊,兴起于北方的黑帝颛顼,兴起于中央的黄帝轩辕。
总共五方天帝,分别禀赋五行气运和先天五行之气而应运而生。只不过,人族终究不及妖族和先天神魔等那些先天生灵强大,所以并不能一统三界,甚至也不能一统人族。
而且,除了青帝伏羲比较早以外,其余四帝基本同时并存,而且,当时青帝也还健在。
此外,人族此时强大了还追封从前的祖先首领为“皇”。最著名和最强大的有三个。
一是造人的女娲,被尊称为娲皇,二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被称为“燧皇”,三是发明住房的有巢氏,被称为“巢皇”。
三皇中,除了女娲外,其余燧人氏和有巢氏都只是人族早期的首领,在三界和洪荒之中十分弱小,与五帝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时期,人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已经式微的先天妖神和先天魔神纷纷融入新兴的人族中。
比如青帝伏羲人首蛇身,赤帝神农牛头人身,可见融入了先天妖神大能的血脉或者学习了他们的功法。
而先天魔神也融入人类当中,蚩尤就是其代表人物。人类五帝之所以分据五方而不能统一,除了五行本身并无高下之分的原因外,还有先天妖、魔残余势力参与人类争霸的原因在内。
不过,五帝当中,黄帝是个例外。他秉承土德而生,出现得最晚,但根基最深厚。
而且他如同大地一样具有非凡的包容力,所以他在阪泉之战击败赤帝,却反而联合了赤帝(炎帝)的部落。
如此,二帝联合,在人族中就具有了实力优势。人族的其他势力也纷纷联合,最终形成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联盟。
因为这一时期,人族中炎帝和皇帝两大部落最兴盛。蚩尤牛头人身,本是炎帝部落的杰出人物,是炎帝的接班人。
但是蚩尤后来继承了先天魔神的道统,从此与炎帝部落分道扬镳。
当炎帝与皇帝联合后,蚩尤不服,于是率领其他一些炎帝族人逃亡到其他族群的部落中组建了九黎族联盟对抗炎黄联盟。
而这一时期,三清创立的道门也强大起来,他们在天上、地上都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势力。
于是,在黄帝与蚩尤至关重要的涿鹿之战中,道门以九天玄女为代表,亲自下阵帮助黄帝,加上黄帝宽仁,更得人心,所以黄帝战胜了无比强大的蚩尤。
从此,炎黄二帝联合形成的民族战胜了其他各族,成为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的祖先。
黄帝一统人族后,为人类文明做了很大贡献,飞升天界后也继续以黄帝的名号担任天帝。
在他任天帝区间,隐隐有一统三界之势。在先天妖神和先天魔神势衰很多年后,天界再次有主。
由于黄帝休息了道门仙术,又禀先天土行土德而生,所以长生不老,他在天帝之位上当了很多年。
所以,后来的人族领袖尧、舜、禹虽然也都非常杰出,但也无法成为天帝了。
而且,蔓延全球的大洪水,也就是冰河时代结束后的大洪水过去后,洪荒时代已经结束。
因为一来天地灵气锐减,地上再也无法存活那么多强大的生灵;
二来冰河时代结束,地球相对来说更适合于各种动物和人类生存。但生存环境变好了,各种生灵却更为柔弱了,各种远古荒兽也逐渐灭绝。
所以,地球渐渐走出神话时代。脆弱的人界也不再欢迎那些居住在天界的上古残余的先天妖神、魔神神兽还有后来飞升的神仙下凡。
于是舜帝命令重黎“绝地天通”,断绝了天界和地上人界的往来。
不过,这一时期所出现的所有天帝,都不是昊天神灵自身产生的。
这就好比解放前的近代中国,在自己的国土上任由外国人称王称霸。或者好比亡于异族时的中国,不管出现多少帝王,都是异族的帝王。
当然,也正因为这些天帝都不是昊天神灵自身产生的,所以并不能真正长生不死,也是有寿命限制的。
第九章昊天上帝和玉帝的区别()
而后,尧舜禹时代之后,华夏进入了历史时代。先后出现了夏商周三代,自周朝后,开始有明确的历史纪年。
人族文明日渐发达,不过,超凡的能力和超长的寿命却越来越罕见。
之后的历代华夏民族对于“天”还是很崇拜和信仰。但也也渐渐意识到,天帝只是天界势力最大者,并不代表昊天神灵本身。
这是因为尧舜禹之后,人族虽然日益繁盛,但人族个体的力量却日益削弱。
到了商朝末期,道门所代表的修士神仙力量因为夏商两个王朝千年供奉和道门千年发展,力量日益强大。
不过,道门内部却分成三教,其中阐教和截教两大教,为了争夺王朝气运,阐教不惜引入西方教内讧,发动了“封神之战”,而在华夏正史中,被称为“武王伐商”之战。
不过,“封神之战”后,道门阐截二教都元气大伤。于是周人在其杰出人才周公姬旦的主持下,重新创立了一套理论,鼎革了商朝的“天命”。
夏朝建立后,夏王朝既祭祀天帝(此时是黄帝担任),但也祭祀并且更重视自己的祖先禹。
商朝建立后,商王朝撇开天帝,自己祭祀自己的祖先舜帝。并且让每个死去的商朝帝王都被作为祖灵来崇拜和祭祀,渐渐让帝舜取代黄帝,成为新的天帝。
不过,帝舜的天帝地位,只是在商王朝内部确立,黄帝仍然还是天帝。
周朝建立后,道门元气大伤,黄帝和炎帝、青帝三位远古帝王,同时也是道门神仙,在封神之战时,因为自身身份的尴尬,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忍参与人族内斗,于是全部退位,到一处名为火云洞的上古秘境中隐居。
从此之后,天庭无主,加上其他许多上古神灵陨落,空出了很多位置,于是道门三教互商,封那些死去的贤臣良将和三教战死的弟子作为周天神灵,重新建立天庭的架构。
至于天庭的共主,道门由于三教制衡,道门中谁也没有当上天帝,道门也不希望出现有绝对权力的天帝。
于是多方妥协,加上鸿钧钦点,鸿钧的一个实力很弱小的童子昊天成为天帝,被称为昊天上帝。
昊天能当上天帝,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因为他本来就是昊天元气海中昊天神灵的一部分,因为鸿钧讲道,而附着于紫霄宫里的一块美玉之中。
后来被鸿钧点化化形,论天帝之位的正统性合法性,没有人比得上昊天。由于昊天本身玉石化形,所以后来又被称为玉帝。
而道门毕竟势大,所以在天庭的架构中将天帝架空,瓜分了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勾陈上官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土大帝等重要神位,就连名号上,也与天帝没有多少区别。
这样一来,天帝职权极度弱化,但天帝之位又没有谁比昊天更有资格。于是绵延几亿年的天帝之争暂告一段落。从此之后,人界几千年,天帝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称呼也从此固定为昊天上帝或玉帝。
由于新的天帝弱小,道门也元气大伤,处于恢复期,于是周人不甘于一直受道门支配。于是祭祀上天时玩了一些小把戏。
他们有意无意地讲昊天与昊天上帝分开,比如孝经里讲,“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这句话证明,在周人眼中,天和天帝是分开的,而且天比天帝大,就如同国比国君大一样。
并且还创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理论,周王自称天子,赋予昊天神灵更多内容,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天界和神灵对周王朝的影响力。
后来周朝几百年中,道门在休养生息,昊天则安心当傀儡,并且借助人间王朝的祭天来收拢昊天神灵的其余灵性,慢慢壮大自己。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西周崩解、东周是周天子只是摆设。与此同时,天界的天庭和昊天也只是摆设。由于道门势弱,人间凡人对于道门册封的神灵不买账。
加上以前未参加封神之战的上古遗留的魔神、妖神、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