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民科-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强生和姚锦云握了握手,姚锦云不知所措的和林强生轻轻握了一下,松手后脸蛋都红了,她不自然的低头轻声说道:“没什么事那我出去了!”

    林强生点点头笑着说道:“嗯,去吧!以后好好干,我对你怀着很大的期望的!”

    听到林强生的话姚锦云稍稍惊讶了一下,她迷茫的点点头转身被林强生送出了门。{中文。

    }

    林强生把古明叫了进来,安排他在京城开展商业情报工作。其实国内现在的商业情报信息的搜集非常简单,通过报纸就能了解到很多商业信息,再一个就是去一些销售员们经常住宿的小旅馆招待所之类的地方,通过聊天什么的打探消息,往往递一根烟就能把两人的关系拉近。这方面的事情自然不用古明去做,这个木头也干不好这个,他只要负责招人就行。别看古明平时木木的,但他却是个善于观察的人,挑人还是很准的。

    这个时期在江浙乐清一带,八大王这些人物已经开始崛起。目录大王叶建华靠着贩卖产品信息、产品照片大发横财,这位以前当过私营照相馆小业主,有照相手艺胆子又大。叶建华偶然发现给商品拍照然后卖给四处打听消息的业务员可以赚到钱,他先是收集产品信息然后给厂家的商品免费拍照,把相片做成小册子,为了开展业务他向摆摊大妈央求见到业务员就帮他推荐。现在叶建华的生意已经开始做大,从游商发展到作坊式生产。

    古明的手里就有一套叶建华的商品宣传册,这么简单的东西就能让叶建华想得出来而且还能赚到大钱。

    “这是马学军,这是古明姚锦云!”林强生找来了马学军,他向姚锦云和古明介绍道。

    两人今天被林强生带到了南锣鼓巷的沙井胡同,当初林强生在这里买了一座小院子。如今这里已经大变样了,房上的瓦片添换了几处破漏。院墙墙角门槛等一些毁坏的地方都修缮了一遍,大门重新漆上了朱红色,窗棱房门则是艳丽喜庆的大红。

    “呦,二位好!林先生的朋友就是我马学军的朋友!”马学军连忙握着古明和姚锦云的手打招呼。这是林强生介绍的人他十分重视。

    古明和姚锦云上上下下打量马学军,马学军穿着一件黑色的皮夹克,下身套着一件黑皮裤脚上一双筒靴脖子上还围着一个白围脖,梳着整齐的分头骑着摩托挎斗,这一副形象在这个年代还真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感觉。

    马学军开心的笑着。向林强生十分亲热的说道:“可算见着您了!您再不出现,我可真没主意了!”

    林强生疑惑的问道:“怎么了?难道收‘杂物’不顺利?”

    他所说的‘杂物’就是一些古董家具什么的,平常他们联系都以杂物代称这些东西。

    马学军笑道:“哪啊,您往里瞧瞧吧,要是您再不来宝贝可就真没地方搁了!”说着,他一边伸手把林强生三人往里请,一边带头跑了进去。

    随着马学军把房门打开又把遮挡的帘子掀开,林强生顿时看见了满屋子的古董家具,这些老物件被摆得层层叠叠已经塞满了东西两间大房,中间只容了一人可以通行的小过道。

    马学军满意的看着林强生三人惊讶的表情。他开心的大笑道:“您瞧瞧,我这一年多的时间就给您捣腾这些老物件了,不错吧?您再往里瞅瞅,里边还有老些小玩意!”

    林强生有点吃惊,他惊讶的向马学军问道:“你怎么收了这么多?”

    马学军笑着说道:“嗨,我告诉您吧,这才哪到哪啊!京城古物市场里的老物件多的是,您这点东西也就是个小商人的身价!自从托了您的福我进了这行之后,那是真长见识了!有的大古董商家里满仓库的老物件,要是都卖出去那简直就是大资本家啊!”马学军边说边摇头感叹着。原来没进这行的时候。他以为大家都跟他一样穷,可深入了解之后马学军才发现这行里边的大人物不知道藏了多少。

    林强生侧着身子进了门,屋里被古董家具都摆满了,他对这些东西没什么研究。带着猎奇的心里看到蓝瓶子就以为是青花瓷看到红色的家具就以为是红木家具。

    突然林强生看到了一面金光闪闪的方桌,他侧着身子靠近拂去了方桌面上的一些灰尘,露出木纹里的金色花纹。

    “金丝楠木!”林强生惊叹道。

    马学军凑近,嘿嘿的笑道:“是金丝楠木,没想到您还认识这种木头。”

    林强生震惊的问道:“这种木质的家具你是从哪里搞到的,花了多少钱?”

    马学军笑着说道:“不多。这个数!”他伸出了手掌,来回的翻了翻。

    “1000元外汇卷?”林强生试探的问道。

    马学军摇了摇头得意的笑道:“是800元人民币!从一户人家里收来的,那户人家想凑钱给孩子打一套结婚家具,所以就把这张桌子卖了!”

    “嗞嗞嗞,作孽啊!”林强生摇了摇头为这户人家一阵可惜。这种败家行为也就这个年代能碰上了,居然会卖了金丝楠木桌子打家具!

    “对了,我让你去龙顺成古家具厂打听里边藏着的那些老物件,有什么消息?”林强生每两个月就会给马学军寄一笔钱,藏在一个小邮包里每次1万外汇券。

    龙顺成是一家国企仿古家具厂,因为现在打电话不安全,接线员接根线就能听到他们的通话,所以林强生也没跟马学军在电话里讨论什么事情。

    马学军回头看了看,发现古明和姚锦云并没有跟着进来,他回头点点头轻声的说道:“去了,我找到了龙顺成的几个老师傅,听他们说里边还真藏了一批文。革时期抄家来的古董家具!近些年陆续的还回了一些物件,但很多还留在了厂子里无人认领!”

    “都是一些什么古董家具?”林强生感兴趣的问道。既然这些古董能在香港卖出大价钱,而且陈姓某女还能用这笔钱做房地产生意,那这些老家具就必然是很值钱的玩意!

    “紫檀、大量的紫檀古董家具!还有金丝楠木、黄花梨木,红木家具在里边都是很普通的玩意!”马学军渍渍称奇,没想到林强生给他提供的消息竟然是真的,自从他打听到了这个事就牢牢的把他记在了心里。

    “还真是有些好货色啊!”林强生悠悠的说道。对这些古董家具他并不着急,林强生并没有手段去强迫一家国有家具厂卖了这些东西,再说这些老物件可以说都是物有其主的。他只是想确定一下,他在等那个能量大胆子大的女人出现,林强生对这位倒是很好奇。

    “噹”拿起了一个貌似宣德炉的物件,林强生轻轻用手指敲了敲,铜炉立刻传出了悦耳的金属声音。

    他回头向马学军问道:“这宣德炉真的假的?”

    马学军看了看铜炉说道:“市场上的宣德炉仿制品非常多,真物件的断定方法各名家也众说纷纭,这是我收到的最像真的一款!”

    林强生笑了笑说道:“谢了!”他很喜欢这个铜炉子,这个炉子色彩浑厚,胞浆没有刺眼的铜色反而给人一种淳朴的感觉,林强生放在手里来回的看着。

    马学军尴尬的挠了挠头,他踌躇了一下还是向林强生坦诚的说道:“其实给您做买卖的同时,我自己也做了一些小生意,目前也是一个小有身家的古董商了!”

    林强生笑了笑对马学军说道:“没事,我林强生并不介意!”(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六章 东星半导体() 
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对全国计算机行业的摸底工作进行了三四个月,国家委任万里提前了两年担任了这个领导小组的组长。由国家副总理亲自领导某个产业的发展,可见国内对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非常重视!

    借着这次和林强生合作的契机,国家下决心提前了两年对电子技术重视了起来。领导小组对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进行了重新规划。

    这些年国内的ic产业布局过于分散,大三线小三线等运动几次打乱了电子行业必须重点发展的模式!

    不断分散技术分散人力物力造成了国内电子行业重复建设重复布点的局面,而且在国内七十年代电子产业爆发的时候,不光光是电子机械部(四机部)发展了半导体产业,很多其他部门也一哄而上。

    这些技术落后质量低劣管理落后的小工厂,不但没有使得国内电子产业大发展,反而给市场留下了质差价高的坏印象。

    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经过在全国各地走访进行了几个月的调研工作,在七月份提出了“治散治乱”,集成电路要搞南北两个基地和一个点的发展战略。南方基地主要指的是上、江、浙地区,北方基地主要指的是京津沈三个地区,一个点则是西。安,主要给航天部门做配套工作。

    领导小组不但提出了治理办法,还制定了国内未来集成电路的发展方案,普及推广8微米技术,开发5微米技术,进行3微米甚至1微米技术预研的发展战略。

    以美国intel为首的电子技术企业,他们已经使用3微米技术四年了技术非常成熟,8085处理器(1976年3月5mhz6500个晶体管)、8086/8088(29000个晶体管)都是三微米技术,下一代1。5微米技术已经在intel实验室完成。

    等领导小组通知林强生的时候,这才发现这家伙已经回到了滨城。而此时的林强生正在筹备着他新落成半导体产业基地,东星半导体公司!

    为了东星半导体的建设林强生动用了很大的力量。总投入一亿美元,从国外买到了很多先进的电子设备。这个工厂的规划就是根据前世amd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生产工厂而建设,占地面积和工厂建筑样式一模一样,甚至绿化也是相同的。可以说这座工厂建设完成之后就是世界级的,就连林兰英等国内老一辈科学家也吃惊于林强生对电子工厂的大投入!

    滨城工业新区整个占地面积有20平方公里,林强生当初就占了新区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后来一些省内的工厂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也陆续的在工业新区纷纷成立了新生产单位。

    这些公司都由林强生提供技术支持生产设备,在省委省政府对工业殷殷期待的情况下。有不少的先进企业进驻了新区随着汽车工业而得到了大发展。

    汽车产业是个集成度非常高而全的产业,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它都有涉及,堪称工业集中之大成!

    一个国家汽车造的怎么样,就能看出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处于什么级别。如果一个国家的的汽车始终上不了档次,那么它的工业技术也是十分落后的。

    在这些企业决定进驻工业新区之后,为了让他们跟上技术层次林强生向这些单位提供了不少的技术设备和较新的生产线。

    例如从滨城下属县市搬回来的三线厂哈轴承,在七十年代小三线建设时期这个厂子就搬到了滨城下属县区,结果搬过去以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从前想不到的困难。毕竟在县区发展是没法和在滨城相比的,从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型轴承生产厂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无人问津的三线小厂,这种落寞很难让人体会。从七十年代中期全厂上上下下就产生了搬回省城回城里去的想法。

    可是工厂领导们始终没找到合适的理由和肯接收他们厂回城的许可,连一个肯点头接待他们的领导都没有!正如像这样的三线小厂一样,他们过去曾经辉煌过,可是遇到了国家政策,上面的一个命令下来马上就能让这家厂子落寞。这样的厂子辉煌的时候靠着国家吃饭,国家一旦忘记了他们马上就变得无比凄惨。尤其是计划经济年代,有计划任务尚且能吃饱肚皮没有计划任务只能让机器停止天天守着空空的厂房。

    自从林强生开始招募合作伙伴以后,哈轴听闻了有回城的希望马上就来落实情况,当厂领导得知确实能迁回工厂并且给职工进城的机会,即使只能解决二分之一的户口把厂子搬到工业新区也是值得的。最起码可以让子女离开乡下回城落户。

    哈轴很快就在工业新区选择了地点盖起了厂房,当设备生产线进厂的时候,当从乡下来的工人喜悦上岗的时候,哈轴承的领导们禁不住满面泪流。他们终于把哈轴重新搬回了省城,终于带着工人们回来了!

    当然,像这样获得新生的厂子还为数不少!

    林强生在美国收购的那些机器设备生产线,也找到了用武之地。自从买了这些东西之后因为没有地方安置,都被他运回来放在了工厂区。这些设备大部分比国内五六十年代的生产设备要先进,但很多比国外七八十年代的技术要落后。卖出去可惜。国内有的厂子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