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民科-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改造成了一家螺旋桨飞机厂。

    国内先后调来了两批航空技术人员,共24人,组成了机体设计与动力研究小组,这是第一批。以后还要陆续来人,要组成航电小组、飞控小组、液压小组等等;此外还有直升机研制部门也需要技术人员,这些人将来自已经下马的直7项目,主要是来自哈飞直7的研究小组和相关院校毕业生。

    1967年1979年直7直升机进行研制,在设计过程中严重超重,达不了上舰要求,最终项目下马、被直8取代。1979年6月28日,国家决定直7重型直升机研制工作停止。其原因是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同时投资研制两种重型直升机,为了全力确保由江西景德镇直升机厂承担研制直8型直升机项目。直7直升机只得为直8让路,从而宣告了直7重型直升机的夭折。

    这些技术人员就包括几位工程师和一线技师,都是航空技术人才。也都算是可以相信的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先前在哈飞的直7研究单位工作,直7项目下马,重型直升机的研制计划最终全部转移到了景德镇和昌河,而哈飞参与过直7研制计划的相当多的有技能有学识有经验的技术研究人员无所事事,有人为了养家糊口,还真的走上街头卖过茶叶蛋摆过地摊,没有项目的研究人员的生活是惨淡的,这年头研究人员们到了社会真就没什么技能,很多家庭经济困难。连吃饭都成问题了,可想而知生活的艰难!

    这一次东星集团大规模招募航空技术人才。也在航空工业部门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其中哈飞就有不少人被招进了东星集团。

    先前这家企业在电子行业、机械行业的招聘。让好多技术研究员们羡慕不已,因为被这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职工待遇确实不错,在这家企业搞技术研发,一线研究员保底工资就是数百元,科技带头人甚至还能拿到奖励分红,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人员甚至早已成为了十万元户,其实有的已经成为了百元户,只是现今中国这个环境不适合宣传而已,在中国的科技界东星集团这样的企业早已成为了人人向往的存在!

    所以这次在航空部门的招聘工作基本没遇到什么阻力,甚至相关上级部门还主动的推荐人过来,因为这些年国家培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研究单位也差不多是人满为患的状态了,而现在国家搞经济发展,研究项目大批的下马,中国大量的研究所根本就是没有项目连基本工资都保障不了的清水衙门!

    部委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去好单位,他们推荐给东星集团的人也有大量的干部子弟。为了维护彼此友好的关系,林强生也授意人力部门招收了一些这样的人,东星集团像欧美驻华企业一样,有自己的公共关系部门,这个部门就招募了很多有背景有后门的关系户进来,这些人也不是白养着的,还是为东星创造了不少效益,弄个批条走个后门啊什么的。

    另外,现在的干部子弟还是有不少人品朴实的,工作努力积极进取的也不在少数,这样的人本身起跑线就高,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在技术人员的选拔上,东星也没有太过苛刻的要求,基本上来多少要多少,是金子总能发光,本来国内所能接触的先进技术就比较少,这年代国内的技术人员是相当可怜的,出了国来基本上所有专业知识都要重新学一遍。

    如果没出过国没接触过国外的先进理念,真的就跟不上时代需要,思考的问题都是国外已经解决了的,国内要用无数个笔头绞尽脑汁想的办法,也许国外期刊上只要一条公式就能解决冥思苦想的问题!

    怎么办,只能是慢慢培养吧,让技术人员出国增涨见识,把落后的知识层次补上来,至于将来谁能成才还要看他们自己,东星已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研发资金也会持续投入,就看他们自己的努力!(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二章 谨慎的技术交换() 
林强生在前世就看过在国内搞航空技术研究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技术和人才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最重要的是持续的资金投入,有了钱这些都能源源不断的产出!

    但遗憾的是,我国的航空技术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脉络起起伏伏,尤其是航空研究,中间还有多次相当长时间的断档搁置!

    国家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没有一个大的投资过程,我们的技术发展往往就是领导人什么时候想起来了说一说抓一抓,领导人想不起来就被撂下,荒废停滞,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

    没有一个大资金长时间的投入,总是期待着研发人员奋发图强刻苦勤奋,或者改革开放后一股脑的大搞引进,拿人家现成的技术,顶多也就是学会了人家的技术罢了,上升不到发明创造的阶段,大师都在拿来的道路上被挤下去了,因为学人家的走人家的道路更容易出成绩!

    这还是战斗机项目,算是发展好的;而中国的直升机,那才叫一个悲催,国家根本就不重视这一块,直到汶川地震后中国社会各界才关注起大型直升机的迫切需求!

    南非这面的发展情况要好一些,它有迫切的现实需要,而且因为选择少,技术发展比较专一。;。南非的运输直升机,多来自于改良的法国轻型直升机,羚羊直升机、美洲山狮直升机。

    84年他们又开始了石茶隼武装直升机的制造,一2的研制尽量利用了现有技术的方针,如利用了法国‘美洲豹‘直升机的旋翼和发动机等动力部件,他们借鉴了美国波音公司a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设计技术,所以花钱少、风险小、收效快。

    石茶隼直升机的外形布局与a一64很相似,采用了单旋翼带愿桨的布局形式。该机纵列阶梯式驾驶舱使机身中而细长;后三点跪式起落架使直升机能在斜坡上着陆;两台法国透博梅卡公司马吉拉1k2涡轴发动机安装在机身肩部。可提高抗弹性。此外,它也采用短翼来技带火箭、导弹等武器。前视红外、激光测距等探测设备位于机头、机头上安装有外露的机炮。

    南非人已经允许林强生的技术人员参与这款武装直升机的设计研制工作,必不可少的。直7的相关技术也拿出了一些。

    石茶隼将很快确定外型,有了林强生一方人员提供的技术资料。相信这款武装直升机将比原历史更早的出场面世!

    不管将来南非这里由谁当家,参与进这些武器的研制计划中,将来就肯定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好处,也让中国早点得到先进的武装直升机!

    丹尼尔和林强生签订协议后,航电设备和飞控、液压系统南非人很快向他提供了一套实物,但是技术资料却一份都没有收到,南非人还不太愿意交出他们的家底!

    与丹尼尔聊了聊,催促了他一番。在材料实验室,林强生见到了中方技术人员小组总负责人,也就是赴南非技术小组的总队长,薛博洋。

    薛博洋是东星集团在沈飞招募来的涡扇6改的材料研究员,四十出头,属于航发材料研究小组的骨干力量!

    涡扇6系列发动机下马之后,他的生活随即陷入了困境当中,本来在中国航空界,材料领域就不是什么受重视的学科,如果受重视。中国航空材料也不会几十年一直磕磕绊绊的了!

    搞材料的,总是没那些做表面功夫的容易出彩,他们属于在幕后默默奉献的一群人。而现在涡扇6下马了。连设计人员都不好过,更何况他们这些没有经费就搞不下去的材料研究员!

    涡扇10发动机没有正式批下来,薛博洋正经的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苦日子,在研究所无所事事,一个月的30块钱工资都无法保障,全家7口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从农村城的儿女。

    先前老实的薛博洋已经有段日子没领全30块钱的月工资了,他就在思考着要不要也学别人一样。去大街上卖茶叶蛋!

    正当他苦闷的准备付诸行动时,东星集团的招聘人员找上了门。经过几次诚恳的沟通,薛博洋意识到自己的一身本领还是有单位需要的。但是停薪留职走出研究所,从此下海,这种决定也颇让他为难!

    最后还是钱打紧,东星的招聘人员直接拍下5000块钱的安家费,并且向他承诺,两个孩子可以安排进入东星集团工作。

    没等薛博洋考虑清楚,他的媳妇和娘老子就先答应了,他自己则摇头叹了口气,5000块钱,安排儿女工作问题,这么好的条件自己再矫情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他也早就听说过东星集团的待遇非常好,没想到原来是这么的好!真拍钱,真给解决问题啊!多少次托关系,想把儿女弄进研究所,或者别的什么单位都行,自己没解决的事情就这么轻易的解决了!

    薛博洋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简单的安排了下家人,带着高兴的屁颠屁颠的儿女,三人就这么来到了东星集团。在路上,他还想着,自己这一百来斤就算卖给东星了!

    老实讲,薛博洋也没想到自己到了工作岗位上没多久,就被外派到了南非,而且自己的月工资也由原来的200块钱,一下子提高到了2000块钱!

    2000块的月工资,在八十年代的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的,或许也就国家领导能拿到这么多钱了,薛博洋暗想着。

    但本地了解情况的技术人员却告诉薛博洋,现在东星集团的技术人员和一线高级技师很多都能拿到这个数,而且还有奖金和各种福利待遇,他做为外派人员还是带领技术小组的总队长,南非方面的负责人,这个工资水平实际上是有点低了。比照阿特拉斯的那些工程专家少太多了!

    但是薛博洋并不在意,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已经进入了东星集团下属的工厂上班,一下子就解决了家里的老大愁事。什么都没有子女解决就业问题重要。而且2000元的月工资他并不觉得少,自己还不知道这么多钱该怎么花呢!

    何况在国外的飞机制造厂。他真正的接触到了很多国际先进的航空技术和理念,薛博洋刚刚四十岁出头的年纪,也正是出成绩的时候,接触到了国际先进技术对他本身的业务能力来说也有很大的提升,这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南非提供的航电飞控等系统,林强生一方提供了涡扇发动机和相关制造技术,两方合作正好弥补各自的不足,还有点小互补的意思!

    杨万立已经了国。开始组织人力物力,美国加上南非,两个国家都要派人来进行技术跟进,参与研发,这既是考验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与美国人的合作大大方方的进行,没问题,倒是南非这个国家比较麻烦,需要偷偷摸摸遮遮掩掩的进行!

    老爷子也不能总是在南非耽搁着,这块就交给了薛博洋来负责,反正大家都是刚刚接触国际合作的新人。谁也不比谁经验更丰富,都需要在合作中学习。

    薛博洋见到林强生和他打了招呼,林强生向他了解了一些近期的情况。

    总的来说。双方的合作既有摩擦也有好的一面,南非人见识到了中国人的发动机技术之后,才认识到了这个国家在航空领域的优势!

    涡扇6和涡扇6改都是中间推力发动机,尤其是涡扇6改的推重比已经达到了7。05,南非的技术水平是无论如何也制造不出来的,更让南非人感到难过的是,他们也没有设计人员!

    见到了这款航发之后,南非的航空专家大喜过望,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款涡扇发动机上。期待着能够制造这种航发。因为感觉上,如果有林强生一方的帮助。他们是可以制造的,这就能替换掉老式的轻推阿塔发动机。大大增强了雕刻匠战斗机的性能!

    甚至丹尼尔还想让林强生提供一款涡扇6改的实物样品以及更多的材料配方、工艺技术给他们进行研究!

    林强生始终没有点头,他也在等着南非人的态度,他要的航电、飞控和液压系统南非人都给了他实物,但也只有实物,他要求购买的相关的加工设备和南非人的研究资料则一拖再拖,始终没有交易给他。

    既然南非人不想那么痛快的交给他真材实料,那林强生也只能抱歉的采取拖延战术了,一些材料配方制造工艺,林强生始终牢牢的握在了手里。

    薛博洋作为南非负责人,他的肩膀上承担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团队里有很多几十岁以上的技术人员,他们在原先的研究单位郁郁不得志,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

    如何调集这些人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更早更快的学会和外国人打交道,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才是第一位的!

    光有翻译也不行,林强生虽然从航空研究所请来了几位专业的翻译人员,但还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