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民科-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定技术含量的。

    况且新式企业、现代化管理,也要求每个员工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在现代企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连标准化都不知道是什么的职工,怎么能胜任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不过,东北在全国来说城市化率高,教育普及也高,想要达到初中毕业的水平并没有什么困难。

    这些先富裕的,去到北上广深和一些沿海城市的人,经过了现代化企业的洗礼,文化素质高,见过了市面,再有林强生超过了这个时代的引导,他们往往比这个年代勇敢下海,一头雾水乱打乱撞的人,更有目标,更能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

    林强生也在公司鼓励员工们走出去创造财富,再说,这些人的工资水平已经很高,长期下去必然会对企业造成负担,他也怕这些人因为高工资高待遇丧失活力,失去努力工作的热情,从而倦怠,造成企业的效率下降,行政官僚化!

    所以,企业要在适当的时候来一场新陈代谢,用小鲜肉替换掉老腊肉,让企业恢复生机活力,使企业年轻化,东星集团的管理制度已经打下了基础,已经不会因为新人的进来而被打乱。

    这已经成为了林强生的一个企业管理的重要法则,不过他是不会向自己员工透露的,有一天他们的老板、林大董事长,会让他们卷铺盖滚蛋,那太无情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三章 经济开发区() 
省里对在滨城建立另一片经济开发区很是支持,这个开发区要由省里完完全全的主持,受省委省政府的把控,政府期望更好的带动本地重工业的发展,给渐渐没落的国营企业带来活力

    工业新区固然很好,可是那里在建立之初,政府部门就是被动的接受。“特区”这种新经济产物的概念才刚刚提出来没多久,所有人都对这种发展模式感到陌生,不知该如何对待,国家又要支持,所以本地政府部门就采取了静观其变的态度。

    现代化的经济体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发展模式,大家都没见识过,所以工业新区成立后,无论从管理还是建设上,政府部门都很大程度上的放了权,采取一种完全任其自由发展的姿态。

    结果,慢慢的这片工业新区的主人就由政府转变到了东星集团的手中,政府成了旁观者。

    等到发现情况不对时,已经为时已晚,这时候的东星集团早已经成为了一家巨型企业,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跨国集团,对省里的经济和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省里已经无法随意干涉东星集团的分毫,谁也没有那个胆量。

    如果省内也有了经济开发区,就正好解决了不能把持经济发展命脉的窘迫,政府甚至还想着让经开区成为省内带动国有企业的龙头,发展壮大之后,与东星集团形成掎角之势,这样就能压一下东星的风头,形成一个良好的局面,中国政治就是要讲究平衡之道,地盘上的企业发展得太好,太过庞大,尤其是还不受自己掌控,有些人就天然的觉得恐惧,需要打压,给其树立个竞争对手。

    在王光美的陪同下。林强生到了省政府,见到了省委副书记兼代省长侯捷,也见到了陈雷省长。

    陈省长是真的老了,现在已经不怎么主事。主要工作都交给了侯捷。

    但至今林强生还记得,四五年前他与宫本言带领着h省考察团到访欧洲考察的情景,当时他们一行人走访了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参观了他们的现代化汽车生产线。

    法国人的先进技术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工厂月产能就达到数万辆小轿车。要知道7年当时的上汽全年的sh牌小轿车的生产量也才5辆,况且法国的汽车生产技术还不是最先进的,中外当时的差距实在太大,大得让人绝望!

    看到了巨大的差距,回国之后陈省长就一心一意的为在滨城建立汽车工厂而多方筹措,滨城汽车集团的建立就有陈雷省长不少的努力,与中央的沟通,联系省内各工业单位联合生产,如今依然历历在目,仍让林强生感慨万千!

    陈省长已经七十岁的人了。老年斑已经爬上了他的容颜,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不少,看见林强生老人十分高兴,亲切的拍着林强生的手说道:“林小同志,你的东星集团发展的不错,我省取得的经济成就有你们很大的功劳啊,以后还要努力啊!”

    林强生有些感动,对老人说道:“谢谢陈省长的关心,我们东星集团就是在h省发展起来的,h省就是我们的根。没有领导与各单位的热情支持,东星集团也没有今天,我代表东星感谢省内的帮助,由衷的感谢陈省长及诸位领导的支持!”

    陈雷省长笑着点了点头。拍着林强生的手说道:“不用客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陈省长感慨的对林强生说道:“我老喽,马上就要退了,不过我下去之后还会关注你们的发展,希望东星以后越来越好!”

    林强生嘴动了动,鼻间有些酸涩。看着当初这位考察团团长意气风发的带领着团员们访问欧洲,努力为国家现代化奔走的人,如今也慢慢变老,他的心里有些难过,老兵不死只是渐凋零!

    陈雷笑着拍了拍林强生的胳膊,说道:“这没有什么,人总是会老的,我早就盼着退休的这一天了,省里的经济形势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对得起党和人民对我信任和嘱托,没什么遗憾了!”

    “小林同志,你的路还很长,以后还要继续努力,不要懈怠啊!”老人家嘱咐着林强生细细说道。

    林强生认真起来,郑重的说道:“一定的,陈省长,我一定不会懈怠的!”

    陈雷老省长笑着点了点头,十分欣慰的说道:“好,好,那就好!”

    接着林强生又与代省长侯捷握手,以前两人也是打过交道的,侯捷之前曾做过省计委主任,也就是在国家刚刚改革开放那段时间起,担任了h省内经济的主导工作,不过两人不常打交道。

    不用说,侯捷就是王光美的顶头上司,侯捷代省长有一张国字脸,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亲切的和林强生握了手,这不算是正式场合,所以大家也都很放松。

    侯捷也在感慨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所创立的东星集团,三五年间就成长为了一家巨型企业,这可是他看着一点点成长起来的,期间作为计委主任,可以说东星集团在省内所有的动作他都有所了解,并且仔细钻研,研究东星的发展模式,从东星的发展中学到了很多,可以说他与东星是一同成长的,这是一个在幕后默默努力的人。

    “小林啊,以后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还要多靠像你们东星集团这样优秀的企业参与啊!

    你作为本地优秀企业家也要多为政府出谋划策,欢迎你为我们提宝贵意见!”侯捷笑着对林强生说道。

    林强生点了点头,说道:“那是当然,省里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在全国率先的进行经济改革,这份胆识和果断我是极其佩服的,这也是大好的事情,我们东星当然要参与!”

    今天就是简单的见个面,大家沟通一下,另外陈雷也有要托付的意思,一方面是把林强生介绍给侯捷这个接班人,另一方面是让侯捷以后多多关照东星集团的发展。

    几人落座之后,侯捷直接对林强生说道:“这个经济开发区省里怀着很大的期望,我们想要把它建设成为一座国家级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向南方的沿海特区学习,努力追赶!

    省计委设想的开发区总面积,预计在13平方公里左右,我们希望这个开发区建立起来之后,能够为滨城及省内国有企业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小林同志,你觉得计委同志们的这个计划有没有可行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工作要做?”

    林强生有些犹豫,不知道侯捷的性格怎么样,如果实话实说会不会得罪这位未来的省内二把手!

    陈雷省长看到了林强生的顾虑,他笑着对林强生说道:“没关系,今天请你来的目的就是要畅所欲言,你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你的建议对政府工作十分有益,大胆的说,不用怕什么!”

    侯捷笑了笑,感觉刚才的语气可能生硬了,他也对林强生说道:“小林,你就大胆的直说,我们这个开发区想要发展成国家级规模的,将来没准还能要来一些国家的优惠政策,我们也知道自己有不足,东星在沿海特区也有投资,你是了解那边状况的,我们外人可能看得并不清楚,你就不妨大胆的直说,我们是真的想取取经!”

    王光美也好奇的看着林强生,两位省长发言,当然没有他说话的份,但是他倒也十分想听听这个年轻的过分的企业家,究竟能说出一些什么样的不同想法!(未完待续。)

    ps:  (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多谢诸位读者,感谢你们长久的支持,多谢!)

第五百八十四章 国企迷局() 
小会议室里坐着四人,包括了一个书记员,这就是一场小型的探讨会,侯捷显然也是认真的向林强生请教,稍稍摆低了姿态。

    此前侯捷虽然主要负责省内经济工作,但由于国家还处于计划经济,他主要的工作是统筹调配各种生产资料和成品。对于市场经济,说老实话,侯捷也还是门外汉。

    在东星集团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侯捷也在认真观察着,总结了一些经验。4年,也就是去年,国家发展经济的步伐加快,经济状况好转,一些大型的建设项目又重新上马,比如大庆的3万吨石化厂。

    尤其是东星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了省内的一批富有改革精神的领导干部,看到经济增速给省内带来的好处,相当一批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发展经济的作用,很多人都动心了,侯捷也是其中一员,正好滨城有这个条件,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就被早早的提了出来。

    林强生回忆了一番前世见到的或者关注过的一些经济情势,侯捷和陈雷省长都认真的看着他,等着他说些什么。

    林强生决定也不藏私了,有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自己才是真性情,不管领导怎么想,既然让自己说,那就说呗,谁怕谁!

    他向陈省长和侯捷几人说道:“中央上层这几年的动作,看得出来,领导人们有着坚定的决心!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是大势所趋,任何声音都不能阻止这个大势了,国家也不会重新关起门来,发展经济变成了主流!

    那么,我们省内以后的工作就是要努力抓住经济发展,不放松,这是个大趋势,我省的施政方针也要紧跟中央的步伐,中央提出了什么,努力跟进。会叫的鸟儿有食吃,h省要努力争取优惠政策,最好是能在我省建立一两个像南方沿海一带那样的经济开放城市,对我省工农业发展都有好处的。让中央不要把我们省给忘在了脑后!”

    侯捷大声笑了笑,和陈雷省长对视一眼,然后笑着和林强生说道:“想不到小林同志的野心倒是不小,中央的事情暂且不谈,你想到要在哪里搞开放城市?

    我们是边疆。也不靠海,没有南方发达的海上交通是个很大的问题啊!”

    今天难得有机会接触省内直接负责经济工作的领导,索性林强生就一股脑的把心中想法说出来。

    林强生点了点头,说道:“不靠海,确实是我省的一大劣势!

    但是,我省却是紧靠苏联远东地区,我们可以把这一点充分运用起来,把远东贸易发展起来也不比海上的差,再有加强路上运输能力,建设从滨城到连港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其实运力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

    侯捷点了点头,说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

    他的心里有些踌躇,看来运输能力对省内的经济影响很大,连林强生都向他提出了建议,但这两方面却是需要大投资大建设的,短时间内恐怕省内没这个能力。

    林强生接着说道:“苏联的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之后,着重强调要发展经济,搞苏联式的改革开放,在他接棒领导苏联之后。一定会同中国改善关系,国家层次的我们够不着,但是两国的经济改善是指日可待的,我省地处苏联远东地区的前沿。如果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与苏联贸易,在其他省份反应过来之前占领市场,会很大的促进省内的经济增长,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我相信用不了多久苏联就会放松远东地区的管制力度。恢复与我省的经济交流!”

    侯捷惊讶的咦了一声,问道:“这些你怎么知道?苏联人真的会加强与我们的贸易?”

    林强生点头,十分肯定的说道:“一定会的,苏联现在的经济状况下行,**********这个人亲厚西方,对中国也没有多大敌意,苏联很快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