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号红人-第5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饷醋觯椭挥兴亲约褐懒恕�

    李睿又来到市电视台的车子旁,将宋朝阳步行去镇里的情况跟姚雪菲讲了讲。

    姚雪菲灵机一动,道:“这不是宋书记一心为民、不辞辛苦的最好写照吗?”说着招呼摄像记者下车,先对车祸事故现场的拥堵情况做了番特写拍摄,又追到宋朝阳等市县领导身后,为他们步行前往灾区的丰姿拍摄了几个片段。

    这个过程中,李睿与姚雪菲有意落在众领导后面,也就有了聊天的机会。

    姚雪菲对着李睿一甩那头新剪的齐耳短发,笑眯眯地说:“这发型怎么样?”李睿道:“跟假小子似的。”姚雪菲皱眉道:“假小子?你这是夸我还是骂我?”李睿笑道:“还是很有味道的,给我感觉,与之前的你一比,完全是两个人。”姚雪菲低声道:“那就好,这可是特意为你剪的。”李睿愣了下,道:“为我剪的?开什么玩笑?我可没让你剪这种发型啊。”姚雪菲道:“不是怕你总看一种发型看腻了吗?这是特意给你制造新鲜感呢。”李睿这才明白过来,想了想,坏笑道:“或许更有情趣也说不定。”

    姚雪菲知道他想到那事上去了,轻笑道:“晚上给你看看?”李睿吃惊地说:“吓,那怎么行?”姚雪菲小声道:“怎么不行?晚上我自己一间房,你到时候过来找我就行了。”李睿道:“不行不行,绝对不行,今晚上市县两级不知道多少领导在呢,众目睽睽的,我怎么往你房间里去?被人看到咱俩就死定了。”姚雪菲笑眯眯地说:“等他们都睡着了你再过来啊。”李睿道:“还是别冒险了,等回到市里再说。”

第771章:灾区过冬情况() 
六七里的距离,虽然都是二级铺装路面,可走起来还是相当费力。走到后来,这些人按照体力损耗的不同,渐渐分成了几个泾渭分明的小队。宋朝阳与方青云走在最前面,杜民生与李睿稍稍落下几步,肖大伟与罗宾气喘吁吁地跟在十来米外,他俩的秘书不敢越前,也不敢落后,紧紧跟在他俩身后,虽然走得不累,却跟得很累;再后面则是姚雪菲两个记者,最后面则是双河县委书记郑远方、副书记、副县长、办公室主任等几个体力明显不支的县领导。

    李睿并不心疼这些明明已经走不动却还要硬撑着的市县领导,心疼的是大宝贝姚雪菲,她今天穿的可是高跟鞋,哪里想过会走这么长的路?穿着高跟鞋走下这六七里路来,可想而知,她那双白白嫩嫩的脚丫会有多么受罪,真恨不得把她一把背到身上背着她走完剩下的路,可惜这种念头只能在心里过一遍,绝对不能去做。

    好在,九坡镇委政府在接到消息后,很快派出车辆来迎接这些步行而来的领导们。虽然都是一些老旧的普桑捷达,却没有一个领导对此表示不满。此时别说是机动车了,就算是牛车驴车,只要不走路,这些人也非常欢迎。

    来的车不多,一共只有三辆,可司机却全都是九坡镇的大人物,包括镇委书记、镇长与党政办主任。这三人,除去党政办主任在镇里的地位稍差一些,另外二人,在镇里那就是说一不二的大人物,往日里受尽了仰视与恭维,可今日面对这些来自于市里县里的领导,却只配当个司机的。

    宋朝阳等人乘车来到九坡镇委政府院内,稍事休息了一阵子,不休息也不行了,刚才走那段长路实在是累了个够呛,就算身体强健如李睿者并不觉得如何劳累,脚上却也磨得不行,休息的时候,正好听了听郑远方、方青云对灾区重建与过冬措施的部署工作汇报。

    灾区重建这四个字,用到九坡镇灾区这里,事实上并不严谨。因为今年夏天那次山洪给九坡镇各村并没有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就算受灾最严重的西山村,也没有被彻底夷为平地,还是有不少村民家的房屋院墙存在的。这不像那些动不动就七八级的大地震,震后灾区全部夷为平地,就算没有倒塌的房屋也被震坏了承重墙与地基,也需要全部拆除,那样的灾情才需要重建。九坡镇灾区,事实上要用修缮这个词比较恰当一点,即对那些在洪水中受浸泡冲击严重的房屋院墙进行修补工作即可。再者,九坡镇以及县里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进行大规模重建。

    九坡镇各受灾村落对破损房屋的抢险修缮正在加紧进行,以居民自行修缮为主,家里有困难的,村两委、镇委政府将主动上门提供帮助。

    至于在灾民过冬措施方面,双河县积极筹措资金,按照投亲靠友、邻里互助、租房安置、建设安置房等方式,把受灾群众按照有房和无房的标准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洪灾中房屋被冲毁无房居住的,政府帮忙联系在没有受灾的村子里租住房屋,每月支付租金二百元,并按每人每天十元钱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二类是房屋没有被冲毁,但家中物资全部冲毁,只发放生活补助。按此标准,分出一类受灾户五十一户一百八十七人,二类受灾户三百零九户一千二百九十人,已经全部妥善安置。

    提到居民安置点的安置房,方青云汇报说,安置点的临时板房有两套设计方案,一是过冬用安置房,一是临时安置房。过冬用安置房主要安置受灾比较严重、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可居住两年时间;临时安置房主要安置原住房受损毁不是很严重,经修缮近期可以入住的受灾群众。其中过冬用安置房采用新型材料“木塑板”建设,内部灌注石膏,可以起到较好的隔热、保温效果。目前,全镇西南北三个方向上四个安置房项目已全部进场施工,将搭建安置房九百六十间。其中,过冬用安置房四百间,临时安置房五百六十间,将在明年一月底前全部建成。

    同时,双河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九坡镇灾区进行送棉衣、送煤炉等活动,并对“三无三孤”人员及严重受灾群众进行“点对点”帮扶,确保其安全温暖过冬。截至目前,双河县已为灾区群众发放资金一千六百多万元,煤炉三百二十七套,棉被两千一百席,棉衣两千五百件。

    宋朝阳听得非常认真,不时提出问题。新任代县长不久的方青云表现非常抢眼,对答如流,有理有据,很多具体数字能不打半点磕巴就回答出来。宋朝阳虽没有提出嘉奖,但也能看得出对此是比较满意的。

    开会的时候,李睿开了小差,想到了师傅袁小迪曾经对自己的教诲:在一号车里为自己与老板准备两双舒适软和的布鞋,等去郊区调研,尤其是长时间行走在田间地头的时候,就可以换下沉重死板的皮鞋,换上它们。

    为什么要对双脚如此厚待呢?袁小迪解释得好:“人的双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也是人体的根脉所在,布满了人身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人只有双脚舒服了,身体才会感到舒服;要是脚不舒服,身体也别想痛快。举个例子讲,人在用热水泡脚的时候,会全身心感到放松舒适;人在冬季冻脚的情况下,身子也会软弱无力。所以,要学会爱护自己的脚。”

    李睿想到,当时师傅叮嘱自己这一点的时候,自己不是没有考虑过那么做,可是老板貌似没有布鞋,因此当时就把此事淡忘了,现在想想,他没有布鞋可以买啊,他没时间买可以自己代买啊,要不然要自己这个秘书干什么用?心下打定主意,等这次回到市里,就尽快给老板备下一双布鞋。转念一想,何必等到回市里,就在镇里买了不得了?好歹是个镇呢,难道还买不到一双布鞋?

    开会的时候,李睿没有见到镇党委副书记李玉兰,可是等从楼里出来,却在外面发现了她的身影。她依旧躲在镇委政府主要领导的身后,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很容易从人堆里发现她那张白里透红的俏脸。李玉兰也看到了他,看他几眼,脸就红了,微微低下头,过了会儿,就忍不住又看他。

    二人偶尔也对视几眼,互相用眼神传递着只有彼此能懂的暖昧。

    李睿暗想,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去镇粮库的干果杂粮加工厂里转一转,看看自己投资的企业,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而老同学杨鹏又会不会在那里呢?

    宋朝阳视察的第一站是镇南大石台的安置房项目点,这里占地数十亩,承担着镇西南几个受灾村落的灾民安置任务。宋朝阳等人赶到的时候,推土机、挖掘机在轰鸣声中繁忙作业,数百名工人正冒着严寒紧张施工。刚刚平整出的地面上,两百多间安置房的地基已经打好,部分房间已现雏形。

    方青云当仁不让的向宋朝阳等市领导汇报道:“这个项目是上个月二十六日上午选的址,当天中午开始设计,当天下午就开始施工。这个安置房项目共计两百六十间房,平均每间房建筑面积二十平方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部要在明年一月二十日之前具备入住条件,时间不等人,现在是昼夜抢工……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地方建设安置房,一方面是因为地势高、安全,另一方面,这儿的各项配套设施也比较齐全,就在镇子边上,接水、电都很方便,出门一两百米就能赶大集、买到菜。”

    宋朝阳点了点头,当先往样板房那里走去,并且仔细查看了样板房的面积、格局、水电、取暖等等,最后,跟项目施工方与县领导说了一番慰勉的话。

    姚雪菲赶紧指挥摄像记者将这一幕拍摄下来,作为上新闻的片段之一。

    从安置房项目点出来后,宋朝阳马不停蹄地赶往灾民安置点,再一次查看了灾民们的生活安置情况。

    这一切都忙完后,已经十二点多了,险些就过了饭点儿。在县镇两级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宋朝阳等市县领导们在镇里一家饭店里用了午饭。吃过饭,稍事午休。

    镇里也没什么供休息入住的高档酒店,无非就是一些小宾馆小旅店之类的。宋朝阳等人在镇里的安排下,住了一家当地人开的家庭旅馆。正是李睿上次陪宋朝阳来九坡镇调研扶贫工作时住过的那个宾馆。

    宋朝阳与肖大伟、杜民生等人进入客房休息后,李睿私下里找到杜民生的秘书冯军,问他杜民生的鞋码是多少。

第772章:买布鞋() 
冯军非常奇怪,道:“老弟,你问这个干什么?”李睿说:“我打算去街上转转,看有卖布鞋的给老板买一双,在山村里走路,穿皮鞋实在是太费劲了。顺便也给秘书长带一双。你要是要的话,我也给你来一双。”冯军听得叹服不已,道:“老弟,你这当秘书的算是当出水平来了,连这都能考虑得到。我跟你比,简直是连秘书的门儿都没摸到呢。秘书长脚不大,四十码。我就不要了,我这皮鞋软和着呢,呵呵,谢谢老弟你费心啊。”

    李睿带上随身应用之物,从宾馆出来后,在大街上左右望了望,朝看起来有些繁华的地方走了过去,正是一路向西。当然了,这里所谓的繁华,是远远比不上城区的繁华的,有两间商铺、能看到几个招牌,也就算是繁华了。不然在这种贫困村镇里还能看到真正的繁华吗?

    他沿着大街一路向西,走到头是个丁字路口,往北去就是镇粮库,也是与李玉兰发生第一次关系的地方,那里现在成了干果杂粮加工厂的所在,往南去是另外一条路,望一望也有些商铺,只不知道哪个方向上有鞋店,有心找个当地人问一问,却偏偏看不到人,后来灵机一动,摸出手机给李玉兰拨了过去。

    李玉兰接到他的电话很开心,笑呵呵地说:“你不用陪宋书记吗?”李睿道:“他午休呢,我就不用陪了。”李玉兰道:“那你方便来找我吗?我在办公室里呢。”李睿道:“现在不方便,我买鞋呢。我打这个电话也是要问你,镇里哪有卖鞋的啊?布鞋就行。”李玉兰奇道:“你买布鞋干什么?你皮鞋坏了吗?”李睿道:“不是,是买下备用的,上田间地头、登山爬高的时候穿的。”李玉兰道:“南街小学门口有一个鞋摊。”李睿问道:“怎么走?”李玉兰道:“算了,我带你过去吧。”

    李睿忙道:“可别,你陪我过去算怎么回事?被人瞧见的话,好说不好听啊。”李玉兰呵呵笑道:“也是啊,我一个镇干部,跟你这个市领导走在一块,人家还以为我要傍你呢。”李睿笑道:“也不是那个意思,我算是什么市领导啊,就是人言可畏,还是小心一点好。你告诉我怎么走就行了。”李玉兰三言两语把位置跟他讲了一遍,问道:“你们晚上在镇里住还是去县里?”李睿道:“不知道呢,都有可能。”李玉兰说:“要是在镇里住,晚上有空出来吗?”李睿听得心里一跳,道:“去粮库么?呵呵。”李玉兰笑道:“那已经不是粮库啦,现在是加工厂。”

    李睿道:“我正想抽时间过去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