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边尘-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如松陈长贵和胡达寅见局势缓和下来,凑到一起。不一会,另几家家住也参与进来。
把苏文炳和张才景叫来,大致了解了一下杨村的习俗和难民摘取稻穗,弄坏农田的情形,商量下来,平安到家是头等大事,大家破费几个大洋的自觉性都还具备。时下一百斤谷子也就三四个大洋,同行有十来家人,每家一个大洋,几乎可以抵得上一亩上好的良田产出。就几个难民摘取了一些稻穗,十个大洋不至于亏欠稻田被弄坏的人家。
杨村人的目的也不是打人,反正暂时也攻不破对方的阵势,加上恻隐之心发作,打斗的气势弱了下来,不过叫骂声却高涨起来。
房紫苒和姐姐都长成祸国殃民的模样,房夫人也以为遭遇土匪,害怕女儿被土匪看中,让两姊妹蜷缩在车内角落,房紫苒既看不到外面的情形,也听不懂外面高声叫骂的是什么,猛地展开身子,跳下车来,房夫人没拉住。
“我跟你们上山做压寨夫人,只求你们放过我父母和家人。”
说完这话,房紫苒俏然而立,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本来因为天热而显得微红的脸色更加红得娇艳,配上玲珑凹凸有型的身材,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亵渎的幻觉,倒是把叫骂的声音淹没了。
第二十章 灾难年头百事哀()
房紫苒在车内蜷缩已久,又熬不过恐惧,反正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壮着胆子下车,总好过这样半死不活,没想到眼前所见,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心里羞愧难当,几欲摔倒。
众人错愕之际,房夫人赶忙上前拉扯房紫苒。
房如松想上前,却被龙景阳抢先一步拦住,叫上张才景和苏文炳,这可是个着手交涉谈判的好机会。恰在此时,一阵马蹄传来,众人不由举头望去。
不消片刻,江信北和杨友宁双双停住。
道路不通,后面的房运多等人也只得停住下马。
杨村人得十四个生力军加入,士气高涨,叫骂声,索赔声越发高涨。
杨友宁等人知道状况,迅速加入本村,江信北等弄不清状况,一时不适应,不知所措。
杨村人散开,张才景一眼看见江信北,叫道:“信北,这边来。”
江信北房运多六人走向对方,反和自己对峙,杨友宁大叫道:“信北,怎么回事?”
杨村人中几个和江信北熟悉的,见杨友宁拉住江信北嘀嘀咕咕的,上前打招呼。
杨村人毕竟不是土匪,劳师动众前来,固然是村中事务当同仇敌忾,但最终还是索赔,打架出气是出气,但于事无补,何况对阵这么久,好像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杨友宁完全不理会别人怎么想,弄清楚了江信北此行的缘由,江信北却不知道这番纷争缘起何处。
想让江信北置身事外,这话,杨友宁说不出口,换做自己好像也不可能答应,做人做事不是这么做的,再起冲突,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牵涉到地方上的事情,不是江信北和杨友宁俩小后生能说了算的。江信北从来没遇到过这类事,好在没什么危险,只须听东家的安排,对得起那份工钱就成。
“大家七嘴八舌地各说各话,解决不了事情,我们三个也是帮人做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家都清楚,怎么解决,我看你们选几个人出来,商量个子丑寅卯来,大家不可能是在家里闲的蛋痛,在这里来晒太阳的吧?”
苏文炳得房如松授意,不但身板粗壮,嗓门更是宏伟,盖过所有的声音。
天气炎热,只因是村中大事,不得不来,有些人巴不得早点结束,听苏文炳这么一喊,静下来,都看向田亩被糟蹋的人家。
杨村的代表却不用推选,村中的事务,哪怕是红白喜事,都会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牵头组织的人是现成的,只是需要征询主家的意见。
房如松这边,因为方言和口音上的差异,房如松一干大户商议让龙景阳和苏文炳张才景为全权代表与杨村人交涉。因为江信北和杨村人熟悉,龙景阳便把江信北叫上,有个熟人在场,对方说话的口气,多少会减少些火药味。
得知房如松等人家是现成里的大户,杨村人也不想把事情闹大。
杨权根家没损伤,但他是见证人。作为主家的代言人,也只是就事论事,没提出过分的要求,现在事情都弄清楚了,真正叫起真来,这事也怪不到这些大户人家头上,他们来个抵死不认,杨村人还真拿这些人没办法。
事情虽然由逃难人引起的,房如松等人只想早点到达县城,破费些银钱已经比遭遇土匪不知道强过多少倍。寻根究底,还是自己这些人寻思利用难民,虚张声势在先。再说,这些难民黄皮寡瘦,拖儿带女的,确实可怜,就当是发发善心。把估计赔付的银钱翻了一倍,也就二十个大洋,分摊到各户,仅仅两个大洋,不算什么大亏。
得房如松胡达寅和陈长贵再三吩咐,苏文炳和张才景姿态放得很低。杨村人提的条件竟然都没达到房如松等人所估计的宽限,苏文炳和张才景不用还价,就一口应承下来。完全不用龙景阳插嘴。
杨村人终究是朴质的地道农民,没过多的非分之想,所提条件都觉得有些敲诈的嫌疑,只怕这些大户不肯答应,寻思如何让步,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心里反倒有些不安。
江信北在此纯粹是个摆设,如果说像个中间人,那也得双方起口角,才有他发挥的余地,不过,却让他和杨权根混了个熟脸,以往到杨村,年纪尚小,只有别人认识他,他不认识别人。这点在交涉结束的时候得到最好的证明。
“信北,你爹还上山打猎不?”
抬头朝那人望去,三十多岁,比自己足足高出一头,身板不壮,还显得单条,但手臂肌肉条块分明,手背青筋显露,投足之间,利落有力,江信北有些晕头,后悔自己名字中有个北字,因为此时完全找不着北。
嘿嘿干笑两声,那人却不待江信北说话,道:“怎么?不认识我了?”
江信北不想承认,那太那个什么了,但又确实叫不上名号,摸摸头,极为尴尬。
“呵呵,你到过我家的,和友宁一起。”
江信北恍然想起,去年冬天自己和杨友宁到他三叔家找杨友用,杨友用不在家,出来时碰到一人,好像是这个人。
“三叔?”
江信北不敢肯定。
杨权禾呵呵一笑,表示江信北猜得没错,说道:“你跟的这人家不错,好好用心。”
杨村人走后,房如松一干人马,各自找个阴凉之处歇息下来,谁都没兴起赶路的念头。
其他人家自成圈子,房如松,胡达寅和陈长贵经过这几天的交往,交情随水见长。
没到县城,谁也不敢说就完全安全。三人坐下来交谈有时,并不后悔在路上出的这个插曲,反而生出不幸中的大幸之感。
到县城还有五六十里路,今天无论如何都到不了县里。决定在长塘镇上住一宿,但经此一事,大家都弄得筋疲力尽,好在长塘镇上离此不远。
随处散落的逃难之人落在眼里,衣着褴褛,黄皮寡瘦的小孩脸上显得有些痴呆,完全没有小孩应有的活跳。
“到长塘镇上,买些包子馒头分发给这些小孩吧。”
灾难年头百事哀,房如松忽生悲悯之心,动了恻隐。
胡达寅显然也有感而发,“跑了不少难民,剩下的也不多,不如和其他几家商量一下,干脆连大人一起算上,大家分摊下来,也多不了几个,顺便跟他们说说,此去一路上,千万不能再到田里去打食了,要不,得不偿失。”
第二十一章 是祸躲不过()
长塘镇上,集市早早散场。
各家心事一大堆,各自派人寻找住处,房如松把这等事情交给龙景阳。
商旅不发达,镇上能让旅客入住的地方不多,二百来人的队伍,要安顿下来,不容易。一下子要入住这么多人,这在长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不免引起长塘镇上各色人种的悄悄议论。
有几个小型寨子散落在各处,远的差不多相距一里上下,不过,此地毕竟长塘乡的赶集之地,大多房屋在马路两厢。起码方便随行就市,也能顺便吆喝几个铜板。
龙景阳带着苏文炳张才景和江信北,四处寻找。分散的村落不作考虑,民房低矮秀气加破烂,住不了几个人。
有几个本地人,就有了近水楼台之便,四人找到三家临近的民房,分别安置房家胡家和陈家,好说歹说,让房主答应出租屋前的空地安顿各家的下人。
旁晚,到各家饭店定制包子馒头,送来。其他各家都是人马困乏,各家家主却得出出面,不是为了出风头,博个好名声总不会嫌多,不过,这事情既然是房如松胡达寅和陈长贵提议的,自然得他们三人出面主持。
百十个难民的干粮发放,其实用不了多少时间,关键在于晚了,担心天暗下来,看不到,落下个别人,跟房主借来几盏马灯。
本来房如松是要出钱租用,但房主听说是给难民发放干粮,那还好意思要钱?再说人家租用的房间,已经费用不低了。
包子馒头还没发出一半,见一伙人吵吵嚷嚷地走来,虽然不一定是冲着房家来的,龙景阳还是条件反射般地做出戒备,凝神盯住来人的方向。
这伙人,足有二十多人,来到难民摊点,只见一人压住派发的包子馒头的竹筐,大声道:“不用在这里假发慈悲了,今天糟蹋我家稻田的事情还没完。”
房如松咋一听,脑子一蒙,愕立当场,胡达寅和陈长贵等也好不到哪里。
江信北,苏文炳,张才景还有几个房家伙计,丢下发放包子馒头的活儿,跑上前来,别天都快亮了,还鸟尿床。
在乡镇所在之地,相对是安全的,各家家住无非是来走走过场。明天要赶早,家院伙计已经让他们早早休息,现在没几个在场。
临近夜晚,光线不好,但好在有马灯,江信北见有些人面孔似曾相识,是长塘街上人没错,自己却犯不着和他们作对,当然也不会怯场,无论什么事情,总有个来龙去脉,是非曲直。
抬头慢慢朝后面看去,只见石峰和李世奇在那似乎看西洋镜似的,心里不由蹭的一下,火了起来。
这事肯定和两人有关。
这是砸人饭碗呀,明显是踢馆砸场子,打脸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江信北做如此想,还真是冤枉了石峰。
这说来话长。
石峰在瓜坪受了一肚子闲气,越想越不是滋味,没跟金长兴说声就离开瓜坪,到长塘镇上,和金长兴老表的族房兄弟李世奇相遇。
上一场,李世奇的一个朋友被人摸了身上的钱财,找上几个朋友找上对方,反而被对方一伙痛打一顿,没证据,那不是诬赖人,坏人名誉么?
别说是混混世界,江湖纷争,就算是当代法制社会,科技发达,如果没有摄像头之类的东西,又没当场抓个现行,你吼不住,那就是欺负你没商量。
李世奇的朋友是个不服输的主,受不了这种冤枉气,找上李世奇,看看这一场有没有机会报仇雪恨。
乡镇的赶集日是各地和村寨混混的武林大会,平时有什么冲突,没那胆量纠集兄弟杀向对方村庄。但赶集的时候,这些人一般都要出来,设局坑骗或者摸扒找工做都是机会。有心报仇雪耻,赶集日便是了结恩怨的最好日子,至于了结到什么程度,混混心里自然有权衡。正因为如此,本来有恩怨的,闹来闹去,各种意外关系盘根错节,最终成为不打不相识的朋友也不一定。
这几天一直在找人,昨天有手下弟兄看到石峰,报给李世奇,李世奇找到石峰,礼数尽到,求石峰帮忙。
石峰和李世奇之间有些渊源,其他的不说,单是石峰平时到长塘,只要遇到李世奇,大多数情形,吃住都是李世奇给解决的,手头拮据之时,还从李世奇手中得到缓解。再加上,在瓜坪,江信北苏文炳横插一杠,让石峰在金家人面前大折脸面,以后恐怕再难上金家门,石峰正憋着不爽,寻思找个机会发泄。
李世奇的这点请求,于情于理,石峰都不能拒绝。
为了这事,石峰在长塘住了一晚。
今天是赶集日,报仇雪恨就看今天,错过了,至少得等下一场。
李世奇把纠集起来的二十多个小混混带到石峰跟前,请石峰训话,自己的小弟的角色做得很到位。
石峰没做客气,对众人说道:“我们要来就来一次狠的,不要整天想着打打杀杀,一次就要让别人怕了我们。你们有什么称手的家伙,准备好,另外,你们,好多我都不认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