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边尘-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挨冻,给大地披上一件白色貂绒棉袍。起伏的远山包裹在白雪之下,恰如山舞银蛇的景象。

    积雪没能阻碍人们的出行,更没能稍稍降低大年节的气氛,反而给小孩带来更多的快乐,打雪仗,堆雪人不一而足。当然对于穷苦人家来说,这是一段难熬的日子,肚中无食,身上少衣,只能勒紧腰带,蜷缩在家里,等待这该死的天气快点结束。

    但对于溶洞滩来说,李安杰正火如荼地开展练兵,丝毫没有因为过年而有所放松。溶洞滩进行第二次整编,急需大量的训练来磨合,巩固整编的效果。

    经过和杨再彬最后一战,李安杰的军事才能在溶洞滩没人可以质疑。回到溶洞滩,梁靖和曾德清接受了李安杰的整军方案,进而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溶洞滩第二次整编。

    按照李安杰的整编方案,溶洞滩接近两百号人,显得过于臃肿,多余的人,除了浪费粮食外,所起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李安杰以参加对杨再彬作战的两个中队为基础,以检验一个多月的军事训练为名,从中挑选出五十人,共有一百三十人,构成主要队伍,定性为作战队伍。

    范勇的侦查分队八人,直属梁靖大营。

    李安杰直接把甲午的别动队模式照搬过来,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十二人小队,直属大营指挥,言外之意,也就是梁靖的亲兵。

    剩下一百一十人,分成四个分队,前三队每队三十人,剩下一队二十人,通过军事训练,再从其他人中筛选出十人补充进第四队。看到路上的五人,李安杰不想浪费这么好的训练时间,说道:“时间还早。”随即命令

    被清理出来的五十多人全部编到齐柳笙的后勤队里,根据需要分编成几个小队,平时从事生产和搬运,弥补溶洞滩的开销。

    待遇向作战队伍倾斜,作战队伍,除了执行任务就是训练,

    各队的干部任命都交给梁靖和曾德清几个当家的,李安杰只管军事训练。

    经过五天人员整编,再经过半个多月的整训磨合,原有的山头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分队观念俏然树立,人与人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和杨再彬之战还记忆犹新,李安杰用铁的事实证实一个人想要在和别人的拼命中活命,本身的体能和身边人的信任是基本保证。

    如果李安杰的训练,有梁靖几位当家的支持,大家迫于压力,不得不让服从,那么对队友之间的信任就是自己有命换来的切身感受。这或多或少地让溶洞滩一群桀骜不驯的土匪心理起了微妙变化。

    在对杨再彬的作战中,溶洞滩有二十多人的伤亡,这些伤亡的人大多是因为体力不济,在对战闪躲中掉队造成的。

    李安杰把人手分为十人一组,十来人,不少时候。就算再小心,也会就遇到杨再彬的大队人马,不少人就是因为身边人的及时救援才捡回一条命。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尤为重要,已经不需要李安杰多说。延伸过来。那么以后执行任务,以分队为单位,任何队员之间的猜忌,或者冲突,都会成为和其他山头火拼时候的催命符。

    单纯在溶洞滩上的山林里操练,灵活性够了,但强度不够,李安杰给队伍安排接力赛。四个分队每个分队下山打转,来回十里路,周而复始。

    如果速度快的话,每个分队可以获得一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最后一名如果来回一趟和别的分队相差太远的话,那就得再加三个来回,将近三十里路,李安杰把自己在军营里受训的那一套搬到溶洞滩。

    李安杰忙着军训,似乎对此乐此不疲,仿佛要把自己在受训时所遭受的苦难。转嫁到一伙土匪身上似的。

    相对于李安杰的忙碌,齐柳笙酒显得悠闲多了。

    瓜坪到溶洞滩有二十多里路,江信北他们从瓜坪出发。没那么快,早上起来,柳笙和柳香玲显得不慌不忙,唧唧磨磨弄个早饭。

    吃过早饭,上午已经过去一大半。

    齐柳笙准备出屋,柳香玲一边捡拾家务,一边扎咐道:“柳笙,下这么大的雪,路不好路。多带些人去。大家得换换肩。”

    “我知道。也不知道缝纫厂能不能按时交货。”

    “你和信北哥约好了今天交货,他们肯定会来的。如果见不到他们。你去镇上看看。要是信北哥有空,喊他上山来坐坐。我爹好像不大习惯山上的生活。信北哥上山来,或许能让爹娘宽心些……”

    柳安上溶洞滩好像和在西林壁换了个人似的,柳香玲不知道父亲一天到晚想什么,猜想可能是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和熟人,一时不适应。

    “看看吧,说好二十五二十六来交货的,昨天不来,今天要再不来,那也就只好去一趟瓜坪……”

    准备停当,齐柳笙边走边说,径直去集合队伍下山搬运棉衣裤。

    …………………………………………………………………………………………………

    积雪对穷人是种煎熬,对上山下山的人,多有不便,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是好事情。毕竟瓜坪有码头,造就瓜坪的商业比较发达,即便冬天水位下降,不利船运,但不妨碍陆路贩运,年节来临,在瓜坪镇上有很多事情可做。

    庞正明和江信北把齐柳笙的三百套棉衣裤的订单交给吴思棉,这算是吴思棉接到的最大批量的一单生意,后来庞正明又追加了六百套春装,而且之后还有夏装,秋装,前提是棉衣裤必须赶在腊月二十五之前交货。这是一项长期生意,为了争取以后的订单,吴思棉把瓜坪镇上最好的缝纫师傅,按庞振民交给的尺寸设计,裁剪。成衣厂虽然是厂,但人数只有十多人,成衣厂没办法,只能采取三班倒,连抽转,终于在腊月二十五这天交货,而恰好在这一天,刘琦把黄泥坡地的事情确定下来,不过范围面积扩大,完全超出了江信北当初的想法,庞振民按照江信北的意思做出的规划,没起到作用。

    所有的事情都堆到一起,黄泥坡的事情,这边年无法启动,最快也得到明年破五之后,但庞振民担心变故,先把齐柳笙的货款提了一部分出来,连同手上资金凑足买地款,一起交给刘琦,把地契拿到手。

    等着到年边,吴思棉自然想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庞振民又请来刘琦在中间作保,答应最迟二十八结清账,吴思棉才勉强答应出货。

    把这件事情处理下来,已经到了下午,再上溶洞滩已经不可能。庞振民请金长锁和郑家代表带着自己一行五人去踩山,把地契所限定的范围踩出来,砍出分界线,插上标记,来年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买下的地圈出来。

    第二天,雪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是腊月二十六,庞振民五人也管不了那么多,总不能失信于人。留下陈义海看管仓库,一行四人迎着风雪驾上二架马车向溶洞滩出发。

    上溶洞滩没有马车所行走的道路,马车只能行走到距离溶洞滩四里路上下的地方,要送货上溶洞滩还得爬几里山路。

    到达和齐柳笙约定的地方,刚接近正午,庞振民把马车停下来,静静等候溶洞滩来接货的人。

    山风吹拂,如刀片刮在脸上隐隐生痛,风中携带着雪上的寒气,嗖嗖朝衣领里钻,庞振民五人将衣服裹紧。

    石顺东拍拍马车上的雪花,率先钻进棉衣包堆中,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其余四人如法炮制,有十来个大包,分二架马车,没车只有五包,钻进四个人,短时间内起不了多大作用。

    远远地看到山头有人朝马车方向跑来,庞振民心喜,跳下马车,说道:“他们来了。”

    杨友宁和张才景跳下马车,沿庞振民所指,却见那些人岔路奔向别的方向,不由大为泄气。(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 大圈圈小圈圈() 
李安杰是个军人,二十一岁,正是血气方刚,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年纪。多年的军营锤炼,李安杰把自己看作是个纯粹的军人,军人的梦想,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能在自己手中带出一支铁军。

    无论是作为廖家在溶洞滩的利益代表,还是作为溶洞滩的军事教官,这些都只是李安杰的外在身份。正如人穿衣戴帽,无论怎么改换着装,我还是那个我。

    溶洞滩的人信服李安杰不是因为李安杰的军事素质和军事才能,而是相信李安杰是真心帮助他们。

    半年了,一个**正牌长官凭什么愿意窝在山沟沟里受罪?绝不是贪图溶洞滩的什么教官,在一众土匪面前耀武扬威,何况李安杰也没有把自己看成比溶洞滩土匪高人一等,虽在军事训练上六亲不认,但李安杰在平时却和一干土匪称兄道弟。

    梁靖的第一次整编排除异己比较露骨,即使梁靖拉曾德清,打压尹武行和周双宝,压住阵脚,但尹武行和周双宝的手下有些弟兄不那么心服,只是迫于现实没有显露,但并不是不存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同样的道理,有团伙就必然有人发达,有人被边缘。

    廖家的及时收编,让溶洞滩一下子觉得生存空间得到无限扩容,至少一般喽啰是这么看的。有了更广阔的前途可以盼望,这使得一些被边缘的人的压抑得到释放的空间,在溶洞滩里的这些事也就不算事。同时,李安杰也成为一部分人靠拢的选择对象。

    李安杰在溶洞滩没有带兵的权利,只有在梁靖曾德清和尹周两个当家的授权的状况下,才有临时的指挥权。但教官的超然地位,让他更容易获得相当部分人的认同

    李安杰带着陈卫贤分队是第三次翻越虎头岭,这是溶洞滩最高一座山梁。视野开阔,转道山梁。看到庞振民他们的马车。

    李安杰猜想只有送棉衣裤的人,否则没人会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歇脚。

    下山比上山更难,前面的队伍慢下来。积雪天,稍稍不小心,很有可能跌到,虽不至于有性命之忧,但摔个鼻青脸肿应该可以想象得到。

    陈卫贤:“李教官。山下有二架马车,要不我们绑一票?权当是我们一次演习得了。”

    李安杰道:“是自己人,别打歪了主意,时间不早了,要弟兄们快点。”

    陈卫贤呵呵一笑,喊道:“弟兄们,加把劲,跑这趟就过年了。”

    不喊还好,积雪下的泥巴有一层浸水,打滑一溜一长段。一倒就是十多人。

    李安杰和陈卫贤径直跑到最前方,做起了领头羊。倒地人众连滚带爬,好一顿才重新有点队伍的样子。幸好负重不多。相比天气好的时候,不算什么。

    到达设定的目的地,李安杰和陈卫贤带队折返回山,齐柳笙带着二十多人下山,两支队伍隔山相望。

    齐柳笙带着的二十多人边走边说,说说笑笑,此时话题忽然转移到对面受训人身上,说话带有一种酸溜溜的味道。

    齐柳笙对身边几人说道:“用不着羡慕他们,我们的事情同样重要。让他们来干我们的事情。他们不一定吃得落,不过我们也得自我加强一点。不要叫人家看扁了。”

    一人回道:“没有,谁会羡慕他们。他们这些天上串下跳的,,被李安杰像猴耍把戏似的瞎折腾,觉得好笑。”

    另一人接口道:“是啊,没吃饱就撑着了。”

    齐柳笙没有再接嘴,溶洞滩这些被请出作战队伍的人平时也没少聊这样的话题,说来说去,不过是炒现饭,老聊这话题也没意思。

    大伙话题又一转,说说笑笑,又热闹起来。毕竟过年了,总堂给每个弟兄发一套棉衣裤总是好事,犯不着吃人家的干醋。

    齐柳笙在溶洞滩这半年,对人对事,都事先想三分,众人心里想什么,早猜个**不离十。溶洞滩土匪绝大多数是青壮年,是人都会有股血气,被李安杰毫无情面地从分队里踢出来,有不服,有被嫌弃被疏离的感觉,心里,面子上都不好过很正常。

    人的心思很微妙,在微妙的变化中慢慢迁移,回过头来,梁靖发现自己的现在想法和起初的想法已经大相径庭。

    没谁能当土匪当一辈子,不是不得善终,就是中途转道。梁靖起初答应廖家的收编,最原始的动因是想谋个出路,对廖家派李安杰俩进驻溶洞滩,心存戒备。但李安杰把**的训令条例引入溶洞滩,溶洞滩各分队的风气习惯都为之一变,确实比溶洞滩原有的规矩有用,又让梁靖乐见其成。

    李安杰在溶洞滩的权力都来自梁靖的授权,除了一个军事教官的职权外,没有任何人事权力。只要梁靖愿意,只须一句话,李安杰就被供养起来,给足廖家面子就成。对此,李安杰不可能毫无知觉,但毫不在意,一心一意扑在对溶洞滩武装力量的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