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深空之下-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知道吗,地质勘察的正式报告终于出来了。那个超大型铀矿,储量甚至达到了106万吨!而且品相极好,基本都是0。5%…1%的富矿,最高的铀含量甚至在2%以上。”

    几名科学家正坐在一起讨论,时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呼,他们为火星的富饶程度所感慨。

    “这一次,可真的是有大动作了!就差政府的全局计划了。”

    许多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狂热的兴奋,他们的内心深处开始蠢蠢欲动。

    这是对强大工业的极度向往,在经历了几次危机后,所有人都迫切地希望整个文明能更加强大、更加昌盛。

    “我听说,新政府正在批量建造大型的核电机组,只要核电机组造好,一切都可以动工了。”

    “是啊,电能非常关键。这一次,要将核能发电量增加到3000万千瓦,足足是以前的三倍!”

    3000万千瓦,这样的用电功率,已经比得上整个上海市了,要知道那可是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啊!

    谈到这里,科学家们不禁有些感慨,也微微有些自豪,这些大计划的制定,他们也参与了其中的一部分。

    这样的雄心壮志,不仅仅是于易峰的,也是他们的,甚至是整个新人类文明的!

    诺亚号上,虽然只有五万人口,但是用电量是非常巨大的,这是因为要维持整个飞船的工业体系以及生态系统。

    当初建立月球基地的时候,就是按照能部分自给自足的标准设计的,许多东西生活用品可以自行生产。

    譬如说塑料之类的东西,是用甲烷等无机材料合成的,像纸张、面巾等等,基本上也是由特种塑料制作的,手感和真正的纸张类似。

    这些东西用完了还可以分类回收,并重复利用。

    月球上的工业工厂基本上都搬到了诺亚号。这些基本的工业,再加上诺亚号上的必备各种维生系统,平时功率大概是200…400万千瓦(不算重工业)。

    而原先的电力系统,最大的功率在1100万千瓦左右,核电占据70…80%,可以说完全够用了。

    但是放到现在,新政府想要扩大生产,那么这样的电力负荷就有点窘迫。特别是各种金属的冶炼,各种机械装备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电能。原先1100万千瓦的电力负荷就不够用了,必须要扩大核电站才行

    这一点暂且不说,因为火星病毒的出现以及超大型铀矿、大量金属矿藏的发现,许多计划需要重新制定,里面的各项内容是非常复杂的

    诺亚号,舰长室。

    此时此刻,于易峰正在查看一份报告,是火星北极10万平方公里内详细的地质报告,历经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

    上面写了各种矿藏资源,这个从未被开发过的富饶行星,真的非常诱人啊。

    “106万吨储备量的铀矿?有没有搞错?”看到这个数字,于易峰眉毛跳了跳,有些疑惑地问道。

    按照地球上的经验,几万吨的铀矿已经算不错了,突然来个106万吨,也太惊人了吧?

    “当然,于先生,我们已经确定过好多次!其实我们也不敢相信但事实上,这还是保守估计的结果,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回答他的是一位年轻的地质学家,名叫迪莫,原先是印度人,现在是新人类的一份子。

    迪莫以一种狂热的语气说道:“这个大铀矿,我们怀疑是火星独特的地质运动导致的在地球的澳大利亚,虽然也有这么丰富的铀资源储备,但是丰度远远比不上这个大矿,可以说,一个矿抵得上一国啊!”

    “如果把这些铀矿全部开采出来,我们能获得106万吨的铀!按千分之七点二的比例计算,我们能获得7600吨的铀…235啊!”

    “7600吨,这是什么概念,于先生你要知道!足够我们用几百年!几百年!”

    迪莫眼睛通红,疯狂地喊了起来,他情绪非常激动,好像不去挖矿它们就会跑了似的

    一个地质学家竟然想去挖矿,你敢信?

    于易峰苦笑了一下,这些科学家都只关注自己的领域,一旦疯狂起来,就什么都不顾了。

    而且这段时间,这种狂热症有愈发蔓延的趋势,甚至蔓延到了普通民众当中

    “这应该是一种激情吧,应该是好事儿”

    于易峰也不迟疑,立马拿起笔计算起来,这种高中级别的物理题并没什么太大难度。

    铀元素,原子序数92,元素符号u,是核裂变的主要材料,主要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制造原子弹。

    铀…238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难利用的,其含量大于99。2%,真正有用的是铀…235,只占总量的千分之七点二。

    一个铀原子核裂变时,平均会释放出200mev的核能。发电能力为3000万kw的核电站,假设电能转换率为40%,那么每天只要79。05千克铀…235做核燃料。

    一天只要79。05千克的核燃料!

    也就是说,诺亚号一年只要29吨左右的铀…235就能满足电力需求。

    7600吨的铀…235,足够人类用262年!

    两百多年啊,多么漫长的一段时间啊,于易峰不禁感慨核能的强大。

    如果,人类能开发出更先进的“快中子增值反应堆”,那么,占据总量绝大多数的百万吨级别铀…238也利用上,人类在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内不需要为能量而发愁了。

    算到这里,于易峰的心里也开始火热起来,起身说道:“迪莫先生,你放心吧!铀资源的开发一定会放在首要大事上!”

    好不容易送走了迪莫,于易峰才激动地蹦了蹦,新人类不需要为能源发愁了!这是多么爽的事请啊。

    在地球上的时候,人们的主要能源还是化石能源,其他的还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等等许多种类,但到了火星,哪来的什么石油煤炭啊,唯一的依靠便是核能。太阳能只占了少量。

    虽然人们从月球也带来了不少铀矿,但总量并不大,就算省吃俭用,也就够用个十几年的,如果核电站马力全开,三四年也就用完了。

    这种危机感,人们心中一直都有。只是因为近段时间,人们面临的危机太多了,这种未来的能源危机不是非常紧迫,反而淡了下去。

    但是它依旧存在,如果不处理,反而会越来越危险。

    这下好,人类直接得到了两百多年的能量份额,这感觉,就像夏天快热死的人突然获得了一根冰棍不,是一个冰库的冰棍,一下子爽爆了!

    于易峰终于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狂热了,面对这份大礼,不去挖真的有点忍不住啊。

第73章 方案制定() 
于易峰想了想,又将挖矿这件事提升了一个优先级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感觉到其中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人口太少。

    劳动力严重不足,只有五万人,真的太少了。

    虽然现在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还不错,但怎么也得有少量的人管理才行,还挖掘机之类的机械更是得有人操作。这些人数林林总总的加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

    对于这种重工业,最好的方法是研究更高级、更智能的自动化机器人,来代替人力。这些智能开发项目,已经有一些实验室在做了,于易峰只希望他们有一些好的进展。

    “开发大量的机器人可以取代人力。不过,还有一些工作是没办法用机器人取代的这些岗位还必须得安排人才行。”

    一想到这些岗位,于易峰有些心烦。

    譬如说:医生、老师、记者、警察等等,这些岗位一时半会之间,不可能用机器人代替,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

    还有啊,最烦心的一点,随着新生儿的出生,劳动力将会大量减少!一些妇女已经怀孕了,这部分劳动力肯定得排除在外,总不可能让她们干重活吧?

    生完孩子后,她们还得用几年的时间带孩子,照顾孩子。这一项工作是不可能用机器人完成的,或许将来可以但现在的人类还没有到那个程度。

    要是按照5%的生育率计算,一年就有两千五百个孩子出生!至少两千五百名妇女丧失了劳动力,这样一来,一年就丧失了5%的劳动力,两年、三年以后呢?小孩子至少得三岁才能上幼儿园吧

    不仅如此,为了迎接新生儿的大量出生,医生、护士的数量也得增加,务必保证没有任何医疗事故的产生。

    在未来几年后,还要增加老师的数量,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这都是必须的。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整个人口虽然增多,但是可以真正利用的劳动力将会逐渐减少。

    这于易峰重重敲了敲桌子,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新生儿是必须要有的,但是带来的社会负担也太重了,他是真的头疼极了。

    这就是人口转型的阵痛期啊,于易峰为难直皱眉头,这几年甚至这几十年,必须得咬咬牙挺过来,只要挺过来了,新一批的小孩子长大了,人口基数将会扩大,结构才会逐步合理

    “要是有十万人或者二十万人就好了啊,如此一来,人力资源就不会如此窘迫了”

    于易峰如是想道。

    不过很快,他就骂自己太贪心了,现在虽然只有五万人,但是综合素质之高,可谓世间罕见。如果人口多,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可能就不这么好管理了。

    从月球一直到火星,整个新人类文明的精神态度以及行动力都是非常让于易峰满意的。

    在各种事端中,许多人都能积极自救,甚至自我奉献。可以说,整个文明的综合素质在一次次的危机中,有了很大的提升。

    新人类文明的团结精神以及工作热情,真的没有办法挑剔。虽然还没达到可以共产主义的层次,但是,于易峰已经非常满意。

    跟何况,整个诺亚号上可是有接近三万名顶尖的科学家啊,还都是全世界挑选过来的天才级,平均智商在140以上,这个数量真的不少了。大家都是聪明人,非常好管理。

    如果将新人类文明,对比曾经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美国博士的比例大约不到总人口的1%,除去大量的经济学博士、emba博士等等,真正有能力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也就0。6%,也就是两百万人。

    而这两百万人,他们在毕业之后,会被各行各业分流出去,他们会选择加入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之类的大公司。而真正从事国家级别的科研工作,可能十不存一,也就二十万人左右。

    诺亚号上的三万科学家和美国的二十万科学家相比,数量上占据劣势,但是质量上占尽优势。因为这三万人是来自全世界精挑细选的精英,(包括美国自己)是真正的以一当十的存在啊!

    科研工作,向来不是以人数取胜,而是以质量取胜,世界上99%的知识,都是由1%的人创造的。

    美国人虽然牛,但牛的过全世界加起来的精英吗?

    这三万名科学家从质量上,肯定比美国的二十万人高!而剩下的两万人,虽然不是科学家,也是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能力真的非常非常高,不能再挑剔了。

    所以说,新人类文明的科研能力是非常强的,至少有整个美国四分之三水平。无论是丁一东教授,还是菲利克斯博士,还是罗曼博士,还是刚刚的那位地质学家迪莫,他们都是鼎鼎大名的存在。

    许多人都是国家级的精英,不是这样,是没有资格来月球的。

    还有其他的什么化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等等,无一不是超一流的人才整个诺亚号的科研能力绝对强无敌啊!

    于易峰心中一动,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在当前诺亚号的科学界,隐隐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新人类文明的科学技术,在地球爆炸后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加速发展了10年的水平!”

    为什么?主要的原因还是各国科学技术的融合。

    虽说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们是有国籍的。他们不可能将国家的机密技术和人分享。

    这三万科学家都是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之中很多人,曾经为国家做过高端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技术。但这些机密在一般情况下,绝不会与同行交流。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各个国家已经成了往事,什么机密都不存在,科学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华夏人贡献出他们的高铁技术,日本人贡献出他们的电子零件技术,法国人贡献出他们的核电,德国人贡献出他们的自动化制造当然还有美国人,他们贡献出更多五花八门的东西

    不要小看了这种交流,这些科技原本是国家级别的机密,任何一项都需要经验与时间的大量积累,没有几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