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世纪初-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维护只是小事情,运营方面,暂时能支撑。”时胜杰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说服银行同意开通支付商户的?”

    李正一摇头说:“暂时八字还没一撇,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对方只是说有可能,没有十足的把握。年后去找他,看看情况再说。”

    年前几天时间转瞬即逝。

    2002年2月11日,大年三十。

    李正一跟林远图一行五人,吃过中午饭,准时从网吧出发,赶往东城区收购站。

    其中林文星和李勇两人是要回家的,自上次出来好几个月,一次都没有回去,估计都有点想家,一路上叽叽歪歪聊个不停,一看就知道是情绪激动给闹的。

    回去之前,李正一给庄向秋打了个电话,一方面是告诉对方,回家过年了;另一方面是想跟她说一声,年前对方说要准备的资料已经弄好,随时都可以提供。

    路过东城区商业街,五人又一起大肆采购了一番,大包小包地提着,都是买给自己家人,用来孝顺的礼品。

    回到收购站,已经是下午两点半。

    因为时间紧张,林文星和李勇两人跟收购站众人打过招呼后,没做停留,直接赶车前往莫公乡。大年三十的车况很紧张,一不小心落下一趟,价钱就要涨上一截,要是悲催地留到晚上没赶回家,光车费就要好几百,还没人送。

    李父李母、李正一外婆还有崔兴发等人,见到几人回来,都高兴得不得了。老人家更是拉着李正一的手,紧紧握住不放松,大女儿家和小儿子家的变化,在这半年多时间内,她都瞧在眼里,可以说没有李正一的转变,就没有两个家庭的变化。

    人老了,最欣慰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子女后代都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李母看到邵琴两口子同样大包小包提回家,连忙接过弟妹手中的东西,嘴里埋怨说:“家里什么都买了,你们还买这么多东西来干吗?”

    邵琴亲昵地挽着李母的手说:“大姐,我们两口子去了外面,把妈丢给你一个人照顾,我们都过意不去。再说了,我们俩在外面,还多亏正一照顾,大姐呀,你可生了个好儿子,现在越来越出息了。”

    李母听得一脸满足,脸上的笑容像绽开的花朵,藏都藏不住。

    另一边,李父掏出烟来敬给林远图:“小弟在那边生意怎么样?上次听正儿说,你在那边开的饭店还不错。”

    “生意还行。”林远图点着香烟,开始跟自己的姐夫聊起开店的经过。

    李正一陪着外婆聊了一会,李母和邵琴就拉着外婆去里面说话去了。旁边崔兴发这才瞅着机会,跟李正一说:“李哥,听说你在那边开了很大一个网吧,有多大?”

    “叫哥。”李正一拍拍他的肩膀说,“以前不是跟你说过吗,不要叫李哥。”

    “嗯,哥。”崔兴发从善如流,呵呵傻乐。

    “网吧很大。”李正一刚掏出烟,没取出来,先用手在面前虚空画了一个大圈,“非常大,一二层,几百台全是电脑。”

    崔兴发对此根本就没什么概念,一点惊讶的表情都没有,随口哦了一声,接过李正一递过来的香烟,点着抽了一口,又问:“那你们都回来,二哥三哥也回了莫公乡,网吧咋办?关门停业吗?”

    “没呢,有人在管。”

    “那你们什么时候去?家里能呆几天?”

    李正一说:“呆不了几天,可能初一初二就要去。对了……收购站这边的生意还好吧?有没有出现过什么状况?”

    崔兴发说:“生意就老样子,不多也不少,反正都是熟人了,闹不出什么事儿来。棚户区这边的混混,偶尔有不长眼的,会来打秋风,但知道是疤脸罩着的后,就再也没来过。”

    “疤脸在家干吗?”李正一听到说起疤脸,便随口问了一声,以前承的情一直没还呢。

    崔兴发说:“好像没出去鬼混了,时不时看到他收点废品过来卖。他家里有个老娘,经常要细心照顾,所以收废品也只能隔三差五地出去。”

    李正一抽着烟没出声,心里想着隔天拿点礼品去看望一下。事实上,棚户区这边龙蛇混杂,如果没有疤脸时不时来卖点废品露个脸,李家收购站绝对没有这么太平无事,多少都会闹出一点事儿来。

    严格来说,这都是人情。

    李母这时出来喊:“正儿、兴发,要不要进来喝糖水?”糖水都是白糖勾兑开水,这时候的农村,待客要么就是自家酿的米酒,要么就是白糖开水。

    崔兴发赶紧应了一声,转头说:“哥,进去吧,大娘肯定泡好了糖水。”

    “好。”

    李正一把半截没抽完的香烟摁灭丢掉,然后一起走上二楼。

    二楼堂屋明显改造过一番,沿墙的是一张宽大的长凳,比一般的长凳要宽上许多,也要长上许多,这凳子不好挪动,胜在四平八稳,结实耐用。

    凳子前面是一张方桌,下面用黑锅烧了炭火,炭火上罩了一张铁丝网,桌子上再铺上一层保温的薄褥子,用来烤火再舒服不过。

    再前面是一台新买的长城牌电视机,李父正在不停地换台,瞅上一眼,居然好几十个台,然后看到电视机后面白色的线路,李正一就知道,楼上肯定安装了配套的白锅,否则没有闭路电视,肯定收不到这么多电视台。

    桌子上摆着一个大盘子,里面有花生瓜子橘子糖果等物,李母和邵琴正在厨房忙碌,两个大男人一边看电视,一边陪着老人家聊天。

第275章 年夜() 
李父见两人上来,招手说:“给你们俩泡的糖水,过来坐。”

    坐下后,李父说:“刚跟你小舅聊天,说你现在的网吧好几百台电脑,你咋来那么多钱呢?”

    李正一说:“小舅明白的呀,有一半是自己的,有一半还欠着人家。”

    “欠了多少?”李父担心地问。

    “不多,几十万吧。”李正一随口说,一出口就知道坏事,这一顿说教只怕跑不掉。

    果然。

    李父差点听岔气,使劲咳嗽几声才说:“你小子能耐,这么大的事都不跟家里说,欠那么多钱,你还不还得出来?家里还有十多万,年后带去,把人家的债还了。以后再有借债的事,跟我们商量,家里有,就不要去外面借,欠人家钱,总归不是好事。”

    李正一唯唯地听着,这话绝对只能当作耳边风的,观念不同,没法沟通,听着就是。以后如果自己开公司,万一找银行动不动就借款几百万上千万的,如果跟父亲说,还不把人吓死。

    林远图笑着说:“姐夫你可不知道,正一现在其实不缺钱,欠的债他自己就能还清,哪里需要你的钱。他现在网吧一个月的收益都是几十万上下,你就别担心太多,你自己的钱,就跟姐两人好好自用就行。”

    李父又差点听岔气,半晌才说:“这就是你上半年所说的网吧暴利?”

    “呃……是的,暴利。”

    李正一差点不记得什么时候说过,依稀好像是有一回跟父亲谈心,聊到过这些,但自己似乎没这么赤果果地说吧?

    李父叹气说:“你现在是真的长大了,管不住了,我现在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思维,也没什么好说的。你只要记住一点,自个儿多留点心思,别再走歪门邪道,知道吗?”

    “知道的,爹。”

    李正一点点头,又说:“我在想,等明年钱宽裕一点,在青云区那边买一套房子,到时候你跟妈还有外婆,都住过去。”

    李父愣然道:“那收购站怎么办?”

    “不开了呗。”

    “多浪费,一年十来万呢。”

    李正一又不得不闭嘴,要这么说,还真没法说通,两老口十有八九舍不得收购站的收益。可关键是,明年公司一注册,自己肯定会去长水市发展,网吧这边就只能交给邵琴来管理。

    而收购站这边,继续开下去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李正一的本意,是想让父母去那边过过轻松的日子,没必要守着收购站继续劳累。

    顺便,帮着打理一下网吧。

    不过这事一时半会没法说通,只能等到明年再说。

    林远图知道李正一的意图,帮腔说:“正一的意思,是不想让你们守着收购站整日劳累。他是在孝顺你们呢,为你们着想。”

    老人家在边上,这时也一直乐呵呵地连声说好孩子。

    李父说:“以后再说吧,这事儿不急,我跟你妈身体还好。”

    又家长里短地聊了一会,李父就进厨房开始炒菜,并把刚才做准备择菜洗菜的两个女人赶了出来。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管平日里如何过日子,大年三十晚上的正餐以及为正月初一早上那一餐,都是由男人掌勺。这是李家多年下来的传统,或者可以说,这是莫公乡农村大多数人家的传统。

    林远图本想进去分担,因为是客,也被李父赶了出来,倒是李正一凑进去说要不要帮忙,反而被李父留下来,说是正好可以锻炼锻炼。

    其实李正一不会做饭,不管是前世今生,从来就没有学着做过,单身的时候,都是在外面解决伙食问题。所以在厨房内,实际上帮倒忙的时间反而居多,最后李父不得不遗憾地让他退出来,否则一顿团圆饭都不知道要弄到什么时候才能好。

    出来没事干,外面溜一圈,发现门框上干干净净,忍不住回二楼一问,李父突然拍着脑袋说:“忘记贴春联了。”

    贴春联图的是喜庆,乡里人家,每逢春节,门框上几幅寄寓着祝福的对联必不可少,几乎引以为惯例。

    “对联在哪?我去贴。”李正一问。

    “问你妈去,她放的,可能在内屋。”

    在内屋找到叠放得整整齐齐的春联,李正一叫上崔子一块儿帮忙,两人熬上一小碗浆糊,便搬梯子开始弄开。

    襄宁市及其周边区域的习俗,除了春联外,春节的重点还有吃年夜饭、守岁以及开年第一餐,也就是正月初一的早餐。

    大年三十这一天,无论什么地方,上午的市集还是如之前几天一样热闹非凡,到了下午基本上就空荡荡的见不到人影,平常百姓人家,该买的早买了,商户们该卖的卖得差不多了,一一关门,家家户户几乎都蹲在家里准备年夜饭。

    丰盛人家,年夜饭准备得相当充足,甚至有从早上就开始忙活,一直到晚上春晚开始,一餐的年夜饭才正式完工。

    接下来当然是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边彼此互相祝福、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一边观看春晚、指点节目品评好坏。

    李家过年所需的食材,早几天就由李父领着崔兴发,开着收购站的那一辆三轮车,两人来来回回忙活了几天,才把东西采购齐全。

    李正一三人回来之前,家里从上午开始,就已经在不停地张罗,最后这个阶段,才由李父亲自掌勺,完成最后的步骤。

    晚会开始的时候,李家的年夜饭开始了。

    李父格外高兴,相比往年,如今的生活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家的生活水平大踏步提升,又逢佳节,心情自然更为顺畅。

    家里以李父为主,第一杯酒首先必须由他敬出。

    李父先给林远图、崔兴发、李正一以及自己等分别倒上了一小杯白酒,再给邵琴、自己的丈母娘以及妻子分别倒上饮料,然后高举着酒杯,对林远图三人说:“第一杯酒,敬咱们的母亲,祝她一直开开心心、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转头,李父又对李正一和崔兴发两人说:“还有你们俩,一起来给外婆敬上一杯,今年难得跟外婆一起过年,你们俩说上两句。”

第276章 今宵() 
李正一首先跟外婆说了祝福之语,崔兴发跟着叫了一声外婆,脸色红红的,语气却有点哽咽,眼眶一红后,啥也没说,先把酒给喝了。

    外婆高兴得合不拢嘴,或许这个春节对于她来说,也是别具意义的一个春节。

    其实真说起来,李父的感触最深,以往一到年关,两口子只能私底下一起唉声叹气,感叹生活之艰辛与不易。

    林远图和邵琴两人暂时没有孩子,还不知道上有老下有小,却要苦苦煎熬的心酸。经过年前几个月的饭店经营,他们看到的是对未来的希望。

    李正一倒是没什么太深感触,心情相对比较平静,经过前世几十年的锤炼,说心如止水那是扯淡,但一般的事情想要让他心潮起伏难平,也不是易事。

    接下来各自互相敬酒,言语间洋溢的都是开心和欢笑。

    李正一微微笑着,不言不语地看着眼前的情景,这是李正一前世今生都不曾体会过的幸福,重生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希望,还有这些曾经以为再也无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