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游之皇图江山-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如此,大军整备,收拾好细软,我们今夜便舍弃水泊县,离开明翰帝国向西进发,我这就前去燕王大营,告知方杰!以免半道被燕王派兵拦截。”
林冲得令,带着其他人离开,下去整合大军,收拾细软。
“要离开了吗?”
正在此时,李逵面如表情的走了回来,身子一摇三晃,也不只是喝醉了还是心中难过。
“对,今夜便要离开这里了。”
许青衣如实回答,他已经回转了心态,恢复了往日的心境。
“好。”
能看出来宋江的死对李逵打击很大,与往日大不相同,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个好字,李逵便离开了领主府,看方向应该是回家收拾东西去了。
厅中仅剩许青衣和吴用二人,四目相对,两人俱是点了点头,谁也没有说话。
许青衣展开折扇,跨着稳健的步伐,一只脚刚刚踏出门槛,却听吴用道:
“小心一些!若是谈判不成,我们大可鱼死网破,如今的水泊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耳边传来关切的话语,许青衣嘴角上扬,露出一个自信的笑容,摆摆手遁入黑暗。
黑夜中,许青衣一袭青衣甚是显眼,穿过水泊县的城门,穿过晋阳盆地,一路来到薛溢大军的营帐之前。
(本章完)
第227章 九字国策定江山!()
帅帐之中,薛溢坐在案几后,手中把玩着一个茶杯,自从宋月帝国之行归来后,他就爱上了品茶,闲暇之余,总会泡上一壶茶,品茗一番。
“给,这是你要的东西。”
这次的帐中只有薛溢和许青衣两个人,许青衣进帐还未坐定,挥手将一枚令牌扔向薛溢。
不同于先前的天下英雄令,天罡地煞令整体呈青铜色,流露出浓郁的古色古香,令牌的正面篆刻这天地两个大字,背面却是用极其细微的小字,刻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的星宿之名,密密麻麻如同蚂蚁一般。
“系统提示:玩家获得特殊物品‘天罡地煞令’!”
【名称】:天罡地煞令
【作用】:玩家持之可建立领地,NPC持之可聚集一百零八将(此功能仅限晁盖与宋江)
【额外奖励】:获得“天罡地煞祠”特殊建筑图纸一张
【简介】:天道赐予之物,宋月帝国皇帝昏庸无道,朝廷不理民生,致使民不聊生。洪太师走马上任释放一百零八星宿的冤魂,由此诞生一百零八将。一百零八将分散于各地,而今天道凝结此物,降在水泊梁山之上,使威望超然之人得之,号令众位豪杰。
天罡地煞祠?原来在这里等着呢,薛溢心中一喜,看来系统果然不会没有目的发布提示。
“这么好的东西难道你没有想过自己留着用?”
凡是接手令牌的玩家都能看到令牌的资料,薛溢看了都如此心动,更何况县中拥有众多梁山好汉的许青衣,故他才有此一问。
“失信与你事小,但我的班底覆灭乃是大事,孰轻孰重我自然能够看得出来,若不是宋江不肯早点拿出来,今天也不会落在你的手里。”
许青衣摇了摇头,缓缓说道。
“因果报应轮回,若是宋江早些时候拿出来让你用了,那你觉得今日还有资本谈判?能保住五万士卒吗?”
“你这样说倒是也对,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罢了罢了,东西你也拿到了,我已经命令手下的人开始准备撤离这块地方,方杰那边就交给你了。”
许青衣端起茶杯喝掉杯中茶水,起身欲要离开。
“莫要忘了我们之间的约定!”荡平西夏国也是头等大事,薛溢出言提醒。
“那里也是我安身立命之地,自然不会忘记!”
匆匆而来,匆匆而走,前后不过一刻钟的时间,除了站岗的虎卫和薛溢之外,没有人知道许青衣今夜的到来。
许青衣走后,薛溢名人把方杰叫道营帐之中。
片刻后,方杰龙行虎步间走来,但他却不是孤身一人,身后跟着一位蓄着胡须书生模样的中年人。
进入帅帐后,方杰先是躬身施礼,而后让那名中年谋士落座,直到中年谋士颔首,方杰才孤身坐在中年谋士的后一个座次。
“这位是?”
看方杰这副低微的姿态,薛溢便知道眼前的中年谋士不简单,出口问道。
“在下朱升,见过大汉武侯!”
中年谋士不卑不亢,恭敬有礼,表现的恰到好处,没有太过谦逊也没有很孤傲,这般模样不由给薛溢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但是他说出自己的名字时候薛溢便已经知晓此人,心中颇为震惊,也更加疑惑,不知道朱升来此有何事。
朱升,明朝的开国功臣,最广为传颂的当属他所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到了后来甚至被薛溢现实中国家的开国元首发展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该开国元首还称朱升是“九字国策定江山”,千年之谋划后世传用,足以见得此人厉害之处!
“朱先生是燕王殿下最亲信的人,朝中大事小事皆有朱先生过目,不仅如此,他的意见能左右燕王的决定!”
方杰自然不知道薛溢心中所想,在一旁替朱升解释,同时也是告诉薛溢,朱升在明翰帝国很有地位,需要好生对待。
这番话不需要方杰告诫,薛溢自然也知道,如今身在人家明翰帝国的地盘上,是龙也要盘一盘,是虎也要卧一卧,常言道强龙不压地头蛇,面对朱升这名副其实的地头蛇,薛溢却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得罪。
“久仰朱先生大名,燕王能有今日之成就,想来有一半皆是自朱先生而来,在下今日能有幸与朱先生同帐而坐,实属荣幸!”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但凡是个人都喜欢听别人夸自己,玩家不例外,智能甚高的系统NPC也不例外。
“大汉武侯年纪如此小,将来的成就无法估量,朱某却是不敢在武侯面前卖弄才学,当不得如此大名!”
声音有些苍老,这也倒是和他的年纪相符,朱升连连摆手,一边谦逊一边夸奖薛溢,礼尚往来。
“朱先生倒是谦虚,不过来的也正好,我这里有些关于水泊县的事情要与燕王商议,本来还怕方将军无法做主,现在既然朱先生到来,那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想来仅仅水泊一县之地的决定,先生还是能做主的!”
“这是自然,大汉武侯只管说便是。”
朱升从开口便一直把薛溢叫做大汉武侯,他的立场十分明显,这是在告诉薛溢,说话做事时注意自己的身份,不仅仅代表自己,也代表着汉威帝国。
薛溢心里明白这层意思,却也没放在心上,继续道:“水泊县之主许青衣当初找过我,希望能和燕王化干戈为玉帛,代价便是他们离开明翰帝国,远走他乡,希望燕王殿下不要在路上与他们为难。”
说完看了看朱升的反应,如今朱升才是朱棣的代表,方杰不过是朱棣手中的长枪,朱升才是大脑。
见朱升只是脸上挂着微笑,也不言语,薛溢捉摸不透他的意图,不由开口:“不知朱先生作何感想,可否同意这条件?”
“大汉武侯方才也说了,水泊县不过是一县之地罢了,燕王殿下从未放在心上,若不是此时抽调不出兵力,只需数万余骑兵便可将之覆灭,水泊县破只是迟早的事情罢了,既然武侯提出,就当卖给你一个面子,这件事就依武侯之见。”
听了朱升的话,薛溢心里嗤笑一声,还从未放在心上?那为何还要如此急切,临时召集不到万余人便前来进攻水泊,若不是碰上自己,估计方杰也从许青衣手里讨不到好处。
“那就好,既然燕王殿下没有意见,那某将水泊县摧毁便可,而后就此别过,在下要回领地去了,多日未归,怕家中出事。”
“莫非大汉武侯以为这明翰帝国是你的后花园,带着五万多兵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薛溢长呼一口气,自以为此间事了,欲要传令等许青衣走后,向水泊出击,却不料朱升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带起了浓浓的火药味。
虽然说话间依旧笑吟吟的看着薛溢,但却笑里藏刀。让人不寒而栗。
(本章完)
第228章 南北起源!()
“先生这是何意?”
朱升话中的威胁之意已经了然,薛溢目光一冷,眯起眼睛沉声问道。
“正如大汉武侯所言,水泊县还不值得我亲自来,此次前来,实在是为你而来。”
“还请朱先生言明!”
这句话从薛溢的嘴里吐出,帅帐中的气温顿时下降了数个度,薛溢虽然不想得罪朱升,但是别人都把话说成这样,若是自己不作出回应,岂不是太怂了。
“不得对朱先生无礼!”
方杰也从薛溢身上感受到了浓浓的杀气,厉喝一声,从座椅上起身,双拳紧握。
“方杰退下吧,武侯是明事理的人。”朱升断定薛溢不会对自己动手,一脸的云淡风轻。
顿了顿,略微躬身道:“既然大汉武侯想要一个解释,那朱某便告之与你,此次某奉了燕王殿下的命令而来,希望武侯可以率军帮助我等。”
“怎么个帮助法?”
正值南北朝廷对峙的时候,朱升所说的帮助定是要武道军的这一支不俗的军队!薛溢心中清楚,表面却佯装不知,疑惑的问道。
毕竟夜南天这个名号,在黄巾之乱中打响了名气,那时的夜南天麾下将士不过三万,而且还都是汉威朝廷临时抽调而来,从其中足以见得武道县的战斗力。
“大明如今的情形武侯大人也是知道的,南朝廷虚伪奸妄,僭越称帝,若是承袭祖制,明皇之位本该由燕王殿下继承,但朱允炆却隔代登基,造成大明国内政治混乱,倒是让其他帝国之人看了笑话。”
朱升脸不红心不跳的说着,似乎很是有理,对薛溢谆谆教诲。
“呵呵,朱先生倒是说笑了,据我所知,南朝廷之主朱允炆乃是已故太子朱标的儿子,朱标故去,朱允炆继承他爷爷的皇位,这并无不可,是为孙承祖业。”
薛溢一声冷笑,毫不留情的戳穿朱升的谎言,这还不算完,反正朱升现在也不会拿他怎么样,薛溢无情揭露,无非是报方才朱升的威胁之仇:“而反观你们的燕王殿下,他作为前明帝的四子,即便太子朱标逝去,也轮不到他来坐这皇位,弟承兄业之事,只有宋月帝国发生过,这才是真正的违背祖制!”
最后的话语,薛溢几乎是怒吼出来的,这也并非他内心如此愤怒,而是想给朱升留下一些震慑的效果,告诉朱升,我薛溢对朱棣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情心里都很清楚,没必要说那些虚的。
朱升苦笑作罢,也不再大肆夸耀朱棣的名正言顺,反而是从前任明帝开始讲起。
薛溢不知道这南北对峙其中的隐秘,于是也静下心来仔细听朱升讲述,毕竟现在朱升来这里的目的已经很明显。
原来当初前明帝在位之时,便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只因为朱允炆生性聪颖好学,而且特别孝顺明帝,换个说法就是特别会拍明帝的马匹马屁,深得朱明帝喜爱。
不过,论及这位“仁柔少断”的皇太孙朱允炆,将来继任帝位的问题,明帝并不十分满意,曾一度打算更换太子,后因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再三劝谏,才没有这样做。
尽管如此,明帝对朱允炆的继位仍放心不下。
但没过多久,明帝就身患重病,卧床不起。
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死神的侵扰,仅仅半个月,明帝便与世长辞。
临终前,明帝立下遗诏,说皇太孙朱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应该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内外文武众臣需同心协力辅佐,同时告诫其他的藩王不要前来京师吊唁,为的就是避免其他势力强劲的藩王拥兵逼迫朱允炆。
皇太孙朱允炆由此继位,于明翰帝国南部应天府登基,是为明惠帝。
尽管有着明帝死前的遗诏,不许其余藩王进京、会葬。
但燕王朱棣仍然直奔京城应天,朱允炆知道后,立刻派人持着敕令,命令朱棣返回封地,也正因为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当时的各地诸王都有着很大的权势,尤其是镇守北部边疆的这些,其中宁王朱权号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要知道,即便是登基的新帝朱允炆,在应天才能号令五万左右的京师守军,这宁王不可谓兵马众多。
而燕王朱棣更是有着节制边境兵马的重权,新上任的明惠帝朱允炆对这些话皇叔们忧心忡忡,欲要召见他们来京师问话,燕王当即便先派遣方孝孺入朝奏事。
却不料这方孝孺对于朱棣的谋逆之心早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