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网游之皇图江山-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获得禁军长刀1200柄,【禁军长刀制造图纸】一张……”

    “获得【军团令牌】一块……”

    “获得坐骑五靛花斑豹、追日赛风驹……”

    ……

    从最简单的居庸关资金到坐骑铠甲等,事无巨细,提示音接踵而来,薛溢有种耳鸣的感觉,但越是听到后边,他越是欣喜,心中暗道居庸关竟然藏着这么多好东西。

    【禁军铠制造图纸】:领地中有铁匠部,以及二十名以上铁匠方可制造,穿着禁军铠人数达到两万,全体武力+1,;人数达到四万,全体武力+2,最高可增加至3点。

    【禁军长刀制造图纸】:领地中有铁匠部,以及二十名以上铁匠方可制造,装备禁军长刀人数达到一万,全体武力+1,;人数达到两万,全体武力+2,最高可增加至5点。

    看完这两张图纸,薛溢满脑子只剩下惊讶,这简直相当于多了一个顶尖统帅,好在居庸关先前的禁军,被常遇春带走两万后仅剩一万,无法发挥出全部的实力,若是禁军数量真的与武道大军相当,恐怕今日少不了血染城墙。

    念及此处,薛溢心中已有定计,等到回去之后,一定要建立起一支禁军部队,最好人数能达到六万,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战斗力!

    “六万禁军,装备禁军铠,全体武力能加到3,禁军长刀有五万人就能发挥最大威力,这样算下来,只要有了六万全副武装的禁军,他们的武力瞬间就能加8!这BUFF比军神岳飞都厉害!”

    心里暗自念叨,薛溢除了惊讶还是惊讶,同时也感慨朱允炆空有神器而不自知。

    【军团令牌】:玩家持之可建立军团,并且获得系统分配的军团驻地。

    简单的一句话介绍,却掀起薛溢心中的惊涛骇浪,竟然是一块军团令牌!

    军团令牌,如果所料不差,这应该就是《乱世》中的第一块了,阴差阳错,却落到了天下第一领主的手里。

    “军团令牌吗?看来我要压在手里一段时间了。”

    前世的薛溢就是获得了游戏中的第一块军团令牌,虽然不知道这一块为何会流落到居庸关内,但这并不妨碍薛溢对于情势的判断。

    冒险类玩家弊端很大,从领主令牌和军团令牌出现的时间就可见一斑,游戏开服的第一天就有无数的领主令牌出现,村庄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反观军团令牌,《乱世》开服整整一年零五个月,首块令牌才出现在薛溢的视野中。

    祸福相依,有利有弊,每一个建立的军团都会被系统分配一块驻地,或许是为了弥补冒险类玩家的心里落差,第一个建立的军团便是郡城级别,虽然不能升级,但此时出现,无疑将领主类玩家甩开一大截。

    须知道现在排行榜上第一的燕云县,也在为升级附属村落而发愁。

    唯一知道升级附属村落方法的薛溢,此刻也被困在明翰帝国,不能回领地发展新村落。

    既然知道会有一座郡城被玩家掌控,薛溢自然不能再贸然公布军团令牌的消息,他也知道纸包不住火,但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时间罢了,到时候拍卖军团令牌,薛溢也从中谋取一番。

    “怪不得会有那么多的玩家愿意帮忙守关,估计是为了军团令牌而来!”

    常遇春的魅力,不足以拉拢万余玩家为他效命,之前薛溢还百思不得其解,现在看来,一切了然于胸。

    (本章完)

第244章 一路高歌!() 
“那群玩家估计也不想让军团令牌出现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用不了多久就会派人来找我!”

    每个人都有私心,更何况是一个偌大的军团,第一军团的建立争分夺秒,快人不止一步,有无数的人都在盯着这个方向,薛溢相信他们不会透露军团令牌的事。

    “还有两匹武力加成的坐骑,嗯,就先给高宠和岳云吧。”

    看着最后一条消息,薛溢暗自沉吟,做出分配。

    武道县里的那两匹小马驹,成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眼下最为重要的是增加目前的实力,高宠和岳云在明翰帝国逢战必定身先士卒,没有好的坐骑万万不行,这样的分配很公平,没有人有其他异议。

    做好分配,吩咐岳飞去安排武道大军驻扎以及投降禁军的安置,薛溢带着刘伯温等谋士进入居庸关城主府中。

    名为关,实则内有城池,虽是禁军驻守的重镇,但也有百姓在城内居住。

    经过短暂的慌乱,薛溢让徐达去安抚百姓,对于百姓来说,谁掌管他们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他们的生存不成问题就行。

    一切如常,薛溢在城主府中和刘伯温等人商议接下来该如何,帮朱棣夺下居庸关只是投名状,要想真正摆脱朱棣的监视,离开明翰帝国,还需要其他的铺垫。

    常字大旗落下,武侯大旗被牢牢的插在居庸关城头,在山中绕圈的常遇春也不知道去了哪里,薛溢相信他没有死,仅仅是丢了一个居庸关,常遇春还不至于以身殉国无颜面见朱允炆。

    “常遇春下落不明,应该是向惠帝朱允炆报信去了,我们的形势不容乐观。”

    坐在城主府大厅的案几后,刘伯温出言提醒道。

    “从我们决定攻打居庸关开始,就已经站在了南朝廷的对立面。”

    主座上,薛溢无所谓的摊手,现在他的担心并不在朱允炆身上,即便心中有怨气和不满,朱允炆也不会把重心放在薛溢的身上,毕竟皇叔燕王朱棣,以及朱棣率领的北朝廷,才是朱允炆的大敌。

    “为今之计,且待朱棣到来!”

    大厅中,薛溢与麾下谋主对视一眼,得出这个结论,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朱棣出招,他们才能见招拆招,尽力化被动为主动。

    没有战争的日子总是很快的,如行云流水般过去,三天后,居庸关北方传来战报,原来在薛溢发兵的第二天,朱棣也派遣了麾下两支队伍,各数万将士,同时向通州和蓟州发起进攻。

    通州、蓟州名为州,实则并非如同汉威帝国的州,汉威帝国以州为行政区划,共分十三州,而明翰帝国的行政区划却是行省,有十三个行省,因此这两个州,是燕京周边的两座郡城级别的地方。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燕京周边有不少城市,明面上被朱棣控制,实则是南朝廷安插在朱棣身边定时炸弹,这一切都被朱升查的通透,于是建议朱棣以雷霆之势扫灭这些不安定因素。

    就在居庸关告破的三天后,朱棣派出的两支队伍抵达通州和蓟州附近,熟料这两个地方主动归附,朱棣大军没有受到丝毫阻挠,与此同时,蓟州周边的遵化和密云,也放弃了作为南朝廷内应的举动,自觉缴械,向北朝廷讨饶。

    又是两日过后,朱棣的两支队伍自遵化一路南下,用时两天攻破怀来,擒杀了怀来的守将宋忠,同一天,又是一路大军从燕京出发,人数约有三万,自西北方向而去,沿路收复了永平府,继续向西北进军,那里是一处名为松亭关的地方,守将名为卜万。

    卜万乃是典型的中立之人,不受命于朱允炆,也不听调于朱棣,如此人物,朱棣当然容不下,派遣朱升亲自出马,使用反间计使得松亭关内讧,卜万被下狱,从发兵到结束,用时不过十二个时辰,可谓破关神速!

    至此,燕京周围再也没有能威胁到北朝廷的势力,朱棣也好将心思全部放在南北战争之上!

    “朱棣还真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站在居庸关城墙上,薛溢听着千灵卫的汇报,嘴里念念有词道。

    夺下居庸关才过去七天,已经有无数关于朱棣的捷报传来,也正是今日,朱棣会来到居庸关,进行更深层次的攻伐南朝廷。

    就在朱棣准备动身的时候,南朝廷也做出了反应,朱允炆任用年近古稀的沙场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率领十三万南朝廷精锐士卒,数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

    占据在太行山一侧的居庸关已经落入北朝廷,但是山东南部,河南行省全境,山西南部仍然还在南朝廷的掌控中,于是耿炳文传檄给这三个地方,让他们供给军饷,欲要与北朝廷决战在淮河一线。

    十三万大军从应天府出发,行军速度自然比不上消息传递的速度,他们才刚刚率军到了湖北行省境内,薛溢手中便已经有了他们的情报。

    “耿炳文?李坚?宁忠?”

    薛溢越来眉头皱的越紧,据他所知,南朝廷的中也有不错的武将,不知为何却偏偏派来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人。

    其实薛溢的心里还有另一个想法,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南北战争斗得越狠,薛溢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乱世出英雄,根据前世的记忆,南北战争才是明翰帝国混乱的开头,用不了多久,李自成,高迎祥等人便会纷纷起义,扰乱明翰帝国本就纷杂的局面。

    薛溢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局面越乱对他越有好处,一旦明翰帝国境内出现割据的情况,到时候朱棣也就顾不上他了,退一万步讲,即便朱棣最后成功的坐上皇位,等待他的也是明翰帝国的烂摊子让他收拾。

    不仅如此,一旦朱棣成功登基,已经在南朝廷效力的张居正等人几乎算是在野的身份,薛溢也有很大的把握能把他们招到麾下,进一步增加自己的实力。

    (本章完)

第245章 不动如山袁崇焕!() 
骄阳似火,居庸关虽在明翰太行山一侧,被群山围绕,但也抵不住气候的炎热,薛溢站在居庸关上,已经额头出汗。

    伸手拂去,额头密集的汗珠,薛溢心里有些埋怨,朱棣为何迟迟不来,莫非是在给自己下马威?

    正思量间,居庸关外,十里范围烟尘蔽日,看样子是有大量的骑兵向居庸关而来。

    “不愧是大汉武侯,仅用六天便能攻下南朝廷重兵把守的天险要塞!”

    还未靠近,朱棣便远远向薛溢招手,高声呼喊。

    “燕王殿下过誉了,比起你三路大军两日之内荡平燕京周遭,在下这点本事岂敢居功自傲。”

    没有让朱棣进关的想法,薛溢脸上挂着笑意,礼貌的答复。

    烈日之下,薛溢略微看过去,随朱棣而来的骑兵约有三万之数,皆身披重甲,浑身冒汗,难以忍耐这样的气候。

    朱棣自然也看的出来薛溢意图,知道薛溢是不满自己的做法,故意不让自己入关。

    也不恼怒,摘下厚重的头盔,擦了一把额头,笑着说道:“多谢武侯仗义相助,作为主人,难道不让我这客人进入?”

    “殿下说的哪里话,只是关内百姓刚刚被安抚下来,你率如此多的骑兵突然而至,难免惊扰百姓,不如就在关外扎营,也方便你等待后来的大军。”

    “武侯爱民如此,孤甚是佩服,既然如此,那孤就让大军在关外扎营,孤独自一人进去,这样如何?”

    薛溢存心刁难朱棣,倒不是他有心占据居庸关,这本身就不在原定计划之内,这样的做法,只是想让朱棣出丑罢了,若是能激怒朱棣,薛溢正好顺势撕破脸皮,谋求更大的利益。

    熟料朱棣却依然笑脸相迎,丝毫没有生气的征召,这让薛溢不免暗自心惊,感慨朱棣城府之深。

    “殿下能谅解在下的难处,不愧是位仁主,在下当亲自引殿下入关!”

    伸手不打笑脸人,朱棣都让到了这种地步,薛溢也不好再说什么,能有如此胆量和气魄,不愧是历史上的洪武大帝,薛溢说着便走下城墙,洞开城门等待朱棣。

    将三万骑兵安置好后,朱棣便跟随薛溢入关,一路上看着居庸关内的百姓如同往常一般无二,心中收服薛溢的信念更重,盘算着前往覆灭武道县大军的行军速度。

    “殿下这边请,在下已摆下宴席,还请殿下赏脸!”

    朱棣在来之前就已经通知过薛溢,摆酒设宴是最基本的礼节,薛溢还不至于在这方面刁难。

    闻言,两人先后迈进城主府中,程昱、岳飞、刘伯温等一干重要的文武名人,早已在此等候,见薛溢和朱棣进来,起身施礼。

    喝酒吃饭的时间过得很快,席间刘伯温和李善长一直与朱棣寒暄,谈论的多时明翰帝国风土人情,有关军事方面,却是只字未提,这样朱棣很不适应,好几次找机会想要从薛溢嘴里听一听他接下来的打算,俱是未能成功。

    一顿酒席,直到日暮沉沉,银月高挂,方才落下,朱棣被众人灌得酩酊大醉,薛溢让几名虎卫将他扶下去歇息。

    “主公,你为何不在这酒席中做一番文章?”

    典韦如今又当起了薛溢的贴身护卫,这几日一直跟在薛溢身边,看着朱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