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武神-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华学校首创的,后来,各大学堂才开始纷纷效仿。

    如今的清华,还没有设立大学部,现在校长应该是曹云祥,此人也是学霸一个,虽然比不上蔡元培,但也是一名能人。虽然,清华学校还没有设立大学部,但五四运动过后,其名声已经不再北大之下。

    另外,北京大学的地理位置,十分有趣,上面是圆明园,下面是一块旧城区,但这块旧城区,却是以后的中关村,而左边则是颐和园,右边相邻清华学校。

    在过三年,等到清华成立大学部,这两所大学将会展开竞争,那个场面一定会十分精彩,但目前在京城,还是北京大学一家独大。

    不久后,台上的欧阳显锋开口道:

    “现在,我们热烈的欢迎,蔡校长发表开学致辞!”

    此话一出,现场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蔡元培也站起身来,走向高台前方,而原本还有些侥幸心理的陈龙庭,看到这一幕,瞬间无语。

    随后,却见蔡元培开口念道:

    颂北大

    思恋燕园晴好春,想入非非永地。

    自博雅至未名畔,由来盛名久矣。

    兼国际四季学科,荣南北文化杂居。

    并却未来与古今,包揽天下行家。

    蔡元培开口就是一首诗,令得台下的学生们纷纷愣住了,随后就见蔡校长开口道:

    “同学们,这是一首藏头诗,大家把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念就是北大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开学典礼上,我念的这首诗,只是想让大家记住!”

    听到此话的陈龙庭点了点头,蔡元培的教育模式十分新颖,不拘一格,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这种教学方式,一直延续到后世。

    但蔡元培只有一人,而后世的北大,再没有哪一位校长会像他一样,对教育事业如此热衷,并且呕心沥血的去开创新的教育系统,那些校长,只会站在某个大佬后面,露出掐媚的笑容,让人恶心的想吐。

    “在新的学期里,我希望上一届的同学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学校文化,而新同学在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里,不妨立一个志向。”

    “这些志向有许多种,比如‘做一名做堂堂正正、有骨气的华夏人’又或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人一旦有了志向,才能不畏困难的去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我在这里,希望你们在毕业后,都能成为一名具有民族精神、国家意识、国际视野的有为青年!”

    蔡元培的话,句句好似发自肺腑,引得台下的学生们发出热烈的掌声,而新生们,却都深深思考了起来,志向?这一个词语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

    而陈龙庭此刻,也是皱着眉头,思考着‘志向’二字,暗道,这个东西不同于理想,而是一个任务!在到达某个人生的阶段前,完成这个任务,才能将志向化为现实。

    那么,问题就来了!

    我的志向是什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陈龙庭抬头望着天空,笑着摇了摇头,这种高大上的志向,十分不错,但对自己,却不适合。

    随后,陈龙庭突然觉得,眼前这一幕,十分很熟悉,记得在小学时,小笼包老师就让他们谈理想,而如今上大学了,却是要设立一个志向,而陈龙庭此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

    或许。。。。在以后北大生活的日子里,我会知道自己的志向,也希望到时候,我能完成那个志向!在心中说完这些话,陈龙庭见蔡元培离开后,整个开学典礼便结束了。

    而现场学生们的北大校园生活,也在这一刻,开始了!

    在陈龙庭还没思考好自己的志向,就开始北大的校园生活时,数百里之外的一个地方,正风起云涌!一个人为了革命,在付出自己所有的东西,直到经历一连串沉重的打击后,最终。。。。那人才立下一个宏伟的志向,开始南下,誓必要开创一份新的事业!

    。。。。。。。。。。。。。。。。。。。。。。。。。。。。(ps:是不是觉得平淡如水?小沙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下一章,小沙要来一记猛料!至于到底有多猛?嘿嘿,到时候大家就知道了。

    小沙就先提醒一下,你们要做好准备哟!)

    ps:这章之后,会有一记猛料,大家做好准备!o(nn)o

第二十六章:老蒋炒股疯投机() 
1922年十月初,距离北京一千两百多公里外,位于长江入海口有着一座不夜城,这座城市简称‘沪’,当然!你也可以叫它。。。。。上海市!

    这座城市,在清朝道光二十五年,此地还是上海县,清政府将洋泾浜以北一带划为洋人居留地,随后逐渐形成英租界。

    道光二十八年以虹口一带划为美租界,道光二十九年又将。。。。。。。简单的说,首先是上海县境域划定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要求划定法租界,1863年,美租界与英租界合并成立公共租界。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又改称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此后,租界多次扩大。

    至此,上海市区划分为不同的管辖区。

    而今天,在黄浦区,浦东陆家嘴,十几个黑衣大汉拥簇着一名身穿中山装,气度不凡的中年人,只见,此人留着一撇小胡子,相貌颇为俊朗,但怪异的是对方居然是个光头。

    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而在光线的照耀下,此人的光头,更显得蹭亮无比,这名中年人正是三十六岁的蒋介石。。。。蒋中正!

    此时的蒋介石,再一次踏进上海市,身份已经大有不同,现在的他已被孙中山委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再也不是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上海小赤佬。

    今年六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随后。蒋介石去广州登舰随身护卫40余日,取得孙的信任和器重,从此青云直上!

    在这之前,蒋介石其实也是一名革命/党人,甚至五年前还是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但因受粤军将领排挤,便离职滞居上海。而如今重游上海,蒋介石唏嘘不已。同时也忍不住笑骂了起来。

    “娘希匹的!非要等到本命年,我才时来运转?”

    说完,蒋介石笑着摇了摇头,随后迈步走向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周围黑衣大汉的护送下,一路步行,当他来到金融街后,看到大路中央缓缓行驶的有轨电车,嘴角不由露出丝丝笑容,随后,逐渐陷入回忆之中。

    。。。。。。。。。。。。。。。。。。。。

    三年前,从粤军离职的蒋介石,孤身一人来到上海。那时已有不少革命/党人在上海做生意,而这时,在政治上尚不得要领、经济上也非常拮据的蒋介石。对商道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

    于是他找到尚在‘晋安钱庄’打工的陈果夫,此人是蒋介石的把兄弟‘陈其美’之侄,在辛亥年闹革命时,陈果夫因二叔陈其美的关系结识了蒋介石。

    直到1916年陈其美发动起义失败,被袁世凯派人刺杀后,上海革命党大多星散。陈果夫也无所事事了很长时间,一年后。陈果夫在岳父的帮助下进入‘晋安钱庄’学做生意。

    而蒋介石找上陈果夫,两人交谈甚久,蒋介石发现陈果夫虽然在钱庄打工,但一个月收入才十四元,显然手上也不宽裕,于是两人打算合计着做点什么生意。

    那个时候的蒋介石,手头上虽然拮据,但实际上也存了一些私房钱。他只是在生活上过的十分节省,每天出门,从不叫黄包车,更别说打的了,一般都坐有轨电车,就像后世的公交车一样,但速度。。。。却是慢了十倍不止。

    在此期间,陈果夫曾借了蒋介石1000两银子作本钱,‘做了一笔洋钿生意’,不到三个礼拜赚了600多两银子,瞬间解决了两人第二年的经济问题。

    陈果夫穷则变,变则通的经商头脑,只让蒋介石对他不免有些刮目相看。随后蒋介石决定利用孙中山呈文的思路,着手办理交易所。

    要知道,几年前深谙西方经营之道的孙中山为了筹措革命经费,曾派人执信写了一份申请书交给‘北洋政府’农商部,申请在上海创设证券物品交易所,经营证券、花纱、金银、杂粮、皮毛等,资金总额定为当时国币500万元。

    但对于孙中山的要求,‘北洋政府’心有余悸,致使孙中山的呈文没有被批准,这件事情就此搁置下来,孙中山也没有再继续争取。

    因此,蒋介石与日本某政党介绍的企业代表协商,初步形成了关于开办交易所的具体办法。但后来他却发现,日商代表提的要求十分过分,全权掌控交易所,这一点蒋介石做不到!

    于是,蒋介石试图先发制人,便在上海组织了一个名叫‘协进社’的秘密社团,邀请江浙财阀虞洽卿、赵家艺、盛丕华、洪承祁等人为该组织社员,以扩大力量,最后又由虞洽卿等人,再和当时上海工商界中知名人士温宗尧、闻兰亭、李云书、张澹如、沈润挹、吴耀庭、顾文耀等人,共任发起人,草具文书,提出申请,并递交给北京的农商部,申请创设‘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在他们的游说下,沪海道尹某只好打了一个密电给北京:

    “关于虞洽卿申请创办交易所一案如再不批准,他们将在租界内先行交易,如地方官厅予以封闭,反会使日商取得专利。”

    这时的北京政权为直系军阀所控制,曹锟、吴佩孚不愿日本人以任何方式介入中国事务,于是,以股票为龙头的第一家综合交易所被批准。

    假接他人之手,创办交易所,这一招使的端是巧妙无比!并且告知‘北洋政府’创办交易所,只是为了这块蛋糕,不落外人之手,这个策略显得极为正确!

    于是。第二年七月初,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幕,而当时。交易所的买卖是由经纪人经手代办的。经纪人在交易所中缴足相当的保证金,在市场代理客商买卖货物,以取得相应的佣金。

    当天的申报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五四号经纪人陈果夫,鄙人代客买卖证券、棉花、如承委托,竭诚欢迎。电话。。。。。。。。。。。。”

    自此,蒋介石、陈果夫、戴季陶等人成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创办人,也是经纪人。牌号是‘茂新号’,茂新号只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经纪机构之一。但由于财力有限,他们不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股东,而是该交易所经纪机构恒泰号的股东。

    茂新号的营业范围,表面上是代客买卖各种证券及棉纱。资本总额银币35000元,每股1000元,分为35股。股东共有17人,但由于各种原因,合同中多不用真名。

    股东中的‘蒋伟记’就是蒋介石的代号,在合同上各股东都在自己的名下盖章,只有蒋介石没有盖章,仅在‘蒋伟记’名下签了‘中正’的名字,蒋介石在其中占了4股。他4000元股本,是由革命大佬张静江替他代交的。

    投机舞台搭好了,蒋介石等人自然干起了在交易所的市场上‘抢帽子’的投机游戏。纠伙联群、操纵市场。

    于是,那些大佬们各显神通,使得茂新号开张即套牢,端是牛叉!孰料茂新号开业不利,蒋介石首战告亏,每股收盘价竟然只有29。9元。四天后,收盘价才达到42元。

    而此时。陈果夫在‘晋安钱庄’、‘茂新公司’两头跑,在晋安庄经理同意通融少数的款子后,‘晋安’与‘茂新’之间便有了资金往来。

    但茂新号,开张第一天就亏了本,对众人的打击不可谓不大,还好陈果夫头脑灵活,随机应变,很快就扭亏为盈。

    由于交易所的股票上涨很快,每股的价格由起初不到30元,缓缓开始上涨。

    第一天,每股29。9元

    第四天,每股42元

    第九天,每股49。7元

    一个月后,每股62。5元

    三个月后,每股87。3元

    八个月后,每股120。6元

    不到一年的时间,茂新号就赚了几十万元!蒋介石嘴都笑歪了,有钱后的他,出门再也不坐电车;甚至黄包车都入不了法眼,而是打的!这个时候的的士,是一种品牌为‘卡迪拉克’的古董汽车,在上海,只有真正的名流才消费得起,而普通老百姓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第二年,茂新号每股被抬到160元,年底竟到了200元,两年不到的时间,翻了近七倍,其中的投机与泡沫,可想而知。

    老蒋只用了两年时间,便成为暴发户,自然会潇洒一番,每天住宿在高级酒店,时常还会去高尔夫球场娱乐一番,小日子过的端是逍遥无比。

    而茂新号所赚的钱,一部分作为革命/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