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铁腕-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省委记王林在最近几天、在几个不同场合公开表扬了昌县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甚至有两次直接提到了赵长天的名字。
顺城市委记刘常清、市长唐庆天,更是多次对昌县县委、县政府及赵长天提出了公开表扬。
在这种情况下,昌县灾后重建总指挥赵长天向市灾后重建指挥部提出了一个建议。
他表示,昌县所募集的资金,在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向市里其它受灾地区提供支援。
赵长天的提议可以说正捅到了市里主要领导的痒处,事实,即使他不主动提出来,刘常清和唐庆天也会厚着脸皮提出这个要求的。
毕竟,那么一大笔钱放在那里,市里领导不眼红是不可能的。
抛去昌县不算,市里在灾后重建资金也有着接近五千万的资金缺口。
到目前为止,市里一共才筹措到了不到二百万的捐款,对于庞大的资金缺口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
而目前,昌县可以拿出2000万来支援市里,这无疑会极大的缓解领导们的压力。
因此,提议在一片叫好声中获得了通过。
月29日,在持续的疯狂增长中,昌县所募集到的款项已经达到了一亿三千万。
到了这个时候,北宁省官场消息稍稍灵通一些的人士,都已经知道了昌县所创造的募捐奇迹。
也有一些受灾地区打算效仿,但都在与各大电视台的接洽中失望而归,他们拿不出令电视台满意的交换条件。
顺城市委记刘常清、市长唐庆天,是全省所有市级领导中最扬眉吐气的。而且,也是最为安心的。
昌县所募集到的款项不但可以满足自身灾后重建的需要,而且已经完全满足了整个顺城市的救灾资金需求。
相比之下,依然在募捐行动中排名第二的锦市,到目前为止,只不过募集到了七百万的资金,对于本地区的重建工作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9月3日,募捐专题片在各大电视台完成了最后一次的播放。
在这一天,赵长天在和郭青云的通话中,得知了一个消息。
在省委记王林的直接过问下,锦市市长李大江终于还是没有保住宁县的两位主要领导,县委记、县长双双被撤职。
整个宁县官场,县处级的领导大部分都被波及到了。该撤职的被撤职,该调整工作的被调整工作。
9月4日,报纸关于募捐的主题文章也完成了最后一期的刊登。
9月5日,昌县在报纸发表了答谢全国人民和热心募捐人士的专题文章,并表示:目前所筹集到的款项已经可以满足救灾需要,即日起停止接受社会各界捐赠。
在这一天,经过最后的统计,计算出来的募捐款项为二亿一千万,收到的各种捐物,包括衣服、鞋子、以及其它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堆满了近百平米的一个仓库。
赵长天在和刘常清商议之后,以昌县灾后重建总指挥、以及顺城救灾总指挥的名义,向省委提交了一份建议。
表示:昌县所募集的救灾资金,在满足昌县以及顺城需要的情况下,多余出来的款项交给省里统一安排。
对此,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肯定。
事实,对于省委记王林和省长闻阳来说,随着各地重建工作进入到中期,除了顺城没有请求省里给予资金的支持之外,其它几个受灾的市几乎每一天都会向省里打请援报告。
省里的财政状况已经捉襟见肘,按照目前的形式发展,即使加国家下拨的专项救灾资金,也根本无法满足灾区的需要。
资金缺口至少在两个亿,虽然能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一部分,但仍然有着相当大的缺口。
不到万不得已,省里是不能也不会向中央开口求助的。
在这种情况下,顺城和昌县的建议,无疑是雪中送碳。
昌县募集到的两亿一千万的款项,在满足自身和顺城的需求之后,能够为省里提供一个亿左右的资金支持,这无疑会极大的缓解省里两位主要领导的压力。
对于赵长天的擅做主张,昌县的领导们没有人提出批评和反对意见。
事实,赵长天如今在昌县官场的声望和影响力,已经达到了县委记冯长远、县长张子兰都无法企及的程度。
冯长远这个是昌县的一把手,也不得不承认,对于赵长天,他已经无力再实施打压。
甚至,在很多时候,他也不得不看赵长天的脸色行事。如今的昌县官场,至县委常委,下至普通的村级干部,几乎没有人敢当面顶撞赵长天。即使是在背地里讲关于赵长天的闲话,也要小心翼翼。
惟恐被那些赵长天的拥趸们听到。
事实,自从前些日子,关于赵长天冒着丢官弃职的风险、几乎凭借着一己之力挽救了万人生命的消息在昌县官场和民间传播之后,原本就在民间拥有极高声望的赵长天,在威望几乎达到了一个普通官员根本无法企及的程度。
在昌县的普通干部中,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英雄人物,向来不缺乏崇拜者,即使是官员也不例外,尤其是普通的基层官员。
当赵长天又凭借着非凡的能力,为昌县募集到了天文数字般的救灾资金后,赵长天的声望再次得到了攀升。
这一次,昌县所有官员以及政府工作人员都跟着直接受益了。
人们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救灾,那么,当昌县的财政收入全都用来支持灾后重建时,他们的工资、奖金、各种待遇必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是大部分官员最为实际的想法。
而赵长天通过他的行动,让大部分官员的利益得到了保证,他们怎么可能会不拥护赵长天呢?
每当想到这些,有时候,冯长远感觉自己很悲哀。
但有些时候,他又因为赵长天所创造的那些奇迹而感觉振奋。
他清楚的知道,在这种局面下,在和赵长天持续一年多的斗争中,他已经完败。
现在,更多的时候,冯长远期待着赵长天能赶快调走。
如果继续和赵长天共事下去,他甚至会感觉到,他这个县委记、党政一把手,会被一个常务副县长给架空,成为官场的一个大笑话。
:
第二百五十三章掌控常委会()
冯长远知道,他的想法,也只能是奢望罢了。
毕竟,涉及到一个常务副县长的调动,不是他所能决定的,尤其是在这个常务副县长还非常强势、市委记还非常关照他的情况下。
赵长天虽然不清楚冯长远的具体心思,但从冯长远的一些表现,他能感觉到这个自己在昌县官场最大的对手,在行为逐渐的有了许多改变。
比如,在涉及到常委会表决的很多议案,冯长远很少再和自己针锋相对。甚至,在最为敏感的人事问题,冯长远也几次选择了退让。
实际,对于冯长远的改变,在赵长天看来,从某种角度讲,是冯长远一种识时务的表现。
目前的县委常委会,赵长天具有相当的信心、可以在一定程度掌控决策权。
他之所以有这种信心,与当前的局面有关。
在经历了最近一段时期的系列事件之后,除去原来就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的县长张子兰、纪委记黄峰、组织部长李涛,政法委记孙宝林和副记周刚也逐渐转变了原来中间派的立场,和自己的关系越走越近。
可以说,加自己,一个六人的联合阵线已经形成,在11人常委会形成了超过半数的优势。
再加冯长远的两个嫡系,林保全、钱东海也在逐渐改变着以前和自己尖锐对立的态度。
最近的几次常委会,涉及到的一些表决议案,这两个人基本都能站在客观的立场、没有和自己唱对台戏,甚至,在多数时候更倾向于支持自己。
如此一来,冯长远这个县委记、名义的一把手,所能得到的支持已经越来越少,他即使想要和自己作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赵长天在私下里收集到的信息表明:昌县官场发生的这些变化,对处于权力格局中的高层官员来说,大家都心知肚明。
大家都清楚一件事情,以赵长天为核心的赵系势力已经在昌县官场占据了强势的主导权。
无论别人怎么看,赵长天对自己的现状非常满意。这种局面,正是他一直所追求的。
只有这样,他所推行的工作基本都能顺利开展,他的某些理念能在实践之中得到贯彻,他发出的声音才能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赵长天的志得意满中,9月7日,省委记王林到顺城视察灾后重建工作。
王林先是视察了凌县,对凌县的灾后重建工作表示肯定。
事实,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在市里主要领导的重视下,在不与昌县对比的情况下,凌县的灾后重建工作是要远远领先于省内其它灾区的。
视察完凌县的重建工作之后,王林在市委记刘常清、市长唐庆天的陪同下来到昌县视察。
昌县县委、县政府自然是高度重视,灾后重建总指挥赵长天、县委记冯长远、县长张子兰都全程参与陪同王林视察。
在市、县主要领导的陪同下,王林先后视察了大河镇、邻河镇两个大镇的重建工作。
在邻河镇的重建工地,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感受着老百姓们在重建家园表现出来的蓬勃的精神面貌,王林频频点头,对眼前所看到场面非常满意。
“常清,这些日子我去了很多灾区走访,昌县的重建工作是进展最为迅速的,而且,给我的感觉也是最为特殊的。我在昌县受灾群众的脸感觉不到有任何失去家园的那种悲伤和痛苦。”
王林向着身旁的刘常清,也仿佛是向着自己说道。
随即,王林走出视察队伍,摆手制止了其他人跟进的脚步。
王林来到了几个正在做木匠活的的青年农民近前,这几个青年忘我的埋头苦干着,仿佛他们正在做的工作是一件值得他们投入全部精力的事情。
“小伙子,你家里受灾了吗?”
王林向着离他最近的一个年轻人亲切的问道。
“是啊,家里都被水冲了。”
青年抬头瞟了王林一眼,随意的回答了一句,就又垂下头把注意力放到了自己的工作。
“小伙子,你家里经历了这么严重的灾难,可我看你好象不是很难过的样子啊,这是为什么呢?”
王林继续问道。
“很简单,因为有盼头啊,因为我家里即使受了灾、什么都失去了,也不用担心生活问题,我们的赵县长会管的。”
青年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为了不影响到手的工作,青年连头都未抬,明显的是不肯因为任何事情而影响到自己手的工作。
估计他如果不是看在王林是个老人的份儿,而且还问到了他喜欢谈论的话题,在担心影响到工作的情况下,他很可能是不会分心和人说话的。
“我们的赵县长”
王林在心理重复了这句令他感觉动容的话。
“我们的赵县长说过,要大干三十天,要在30天之内让受灾同胞都住进新房。因此,我们必须要争分夺秒的干活,绝不能让赵县长失望。”
另一个埋头苦干的年轻人说道。显然,话题提到了‘赵县长’,引起了这个年轻人的谈兴。
“哦,小伙子,听你话里的意思,你家里没有受灾?到这里干活,你愿意来吗?”
王林温和的问道。
“是的,我家是没有受灾,但我们赵县长号召大家来帮忙,我们当然要来,我们村子里的年轻人都愿意来,为了不影响到地里的庄稼、而且也同时用不了那么多人,我们就轮流的到这里来干活。”
青年随意的回答道。
“你们一天有多少酬劳啊?”
王林继续问着。
“赵县长说要给我们酬劳的,一天五块钱,比城里工人赚的都多。但我们想着,赵县长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好事,受了那么多委屈。我们响应赵县长的号召、是为了帮助赵县长来到这里的,怎么好意思要钱呢。我们大家就一起商量做了决定,我们一分钱报酬也不要,就是饭也要自带,不能给赵县长增加麻烦。”
年轻人朴实的回答道。
王林再次动容了,几天以来,他去过很多重建施工现场,也问过很多老百姓类似的问题,但没有哪一次能让他如此刻这般动容。
如果说受灾群众参与重建工作、不需要酬劳还说的过去。
可是,对于那些没有受灾却前来支援的群众来说,不要酬劳而且还自己带饭,这还是王林第一次遇到。
在别的地区,各级政府在给予一定酬劳的情况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