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弃妇的极致重生-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午,萧南赶灵犀和长生去用昼食,冯尚宫也跟着去服侍。

    趁着左右没人,萧南悄悄从桃源里取了准备好的‘玉露’,用温水稀释了,逐一喂给四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她觉得长寿喝完玉露,脸色竟好了许多。

    萧南见状,松了口气,她正想再取些温泉水擦拭身子,红花回来复命了。

    “郡主,大喜事呀,圣人下旨,恢复了老国公的封号,还、还召国公即日返京呢。”

    红花眉眼间全是喜色,兴高采烈的回禀道。

    萧南大喜,“真的?阿翁被赦免了,还、还得以返京?”这么说,萧家上空的阴云终于可以散去了?

    或许二月初二果然是个好日子,缠绵病榻的圣人忽然来了精神,召集旧臣进宫闲聊,猛然发觉他的亲家、那个耿直的怪老汉竟没来,经人提醒后,他才想起那人已被他再次赶出京城。当时圣人并没有说话,只长长叹了口气,第二日亲下旨意,赦免了萧禹,命他即日回京。

    萧南不知道,喜事还不止这一桩,远在解县的崔幼伯,也提前完成了差事,正高高兴兴的给太子写折子汇报,准备回京述职……(未完待续。)

    。。。

第097章 多喜临门(四)() 
崔幼伯能提前完成差事,萧南的那个方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且说那日崔幼伯收到萧南的信,与郑勤一起细细研究了那‘古方’,当场拍板决定先自己试一试。待那些世家们看到成效后,根本不用崔幼伯再说什么,他们自会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

    接下来的事便是命人寻找能干的匠人和上好的木材,因为在萧南的方子中,提到了一个必须要用到的工具——‘龙骨水车’。

    彼时已经有了水车,所以会打造水车的匠人也不难找,田庄的管事出去忙活了小半天便找来了几个手艺颇精湛的木匠,打造水车的木材也都准备妥当,崔幼伯一声令下,匠人们便开了工,不到三日,一架长约一丈半的龙骨水车便打造完毕,另外还有配套的两个大型转盘。

    崔幼伯拿着萧南绘的图纸,一一检查着几样物什,确定无误后,这才满意的让管事付了工钱,将匠人们打发出去。

    几个匠人很高兴,不过三两日便得了这么多工钱,且还有奖赏,分到每个人手里足有两贯钱呢。

    “三哥,咱们的运气真好,难得碰到如此大方的主家。”

    匠人甲提着装铜钱的灰布袋子,黝黑的脸膛上笑开了花。

    他也没说错,他们几人的运气确实不错,刚出了崔家,便被几个衣着鲜亮的人拦了下来,其中一个双眼泛着精光的男子问道:“崔家唤你们去做什么?”

    几个匠人都是生活在最低层的贫苦百姓,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纷纷吓得低头不敢言语。还是那个匠人甲壮着胆子,结结巴巴的回了句:“好、好叫郎君知道。崔家唤、唤我们去做了点木活儿。”

    那精光男子挑眉,“什么木活儿?”难道崔家郎君又有什么新法子了?

    要知道。现在正是引湖水入盐田的最佳时机,若是错过了这几日,湖水变成了朱色,今年的盐就晒不成了。

    几个世家担心崔幼伯趁机生事,特意命人守在崔家田庄外,密切注意崔幼伯的一举一动。

    之前崔幼伯的作息很规律,但三天前,崔家的管事忽然从外头请来了七八个粗壮的匠人,还命人运来许多上好的木材。外头监视的人瞧了很是纳闷,一边命人去回禀各自的主人,一边加紧对崔家的监视。

    结果,崔家大门一直紧闭,直到今日才开了门,那几个匠人也喜滋滋的走了出来。

    见匠人们出来了,左右又没有崔家的人看管,几个监视的人这才跑出来将匠人拦住。

    匠人甲忙回道:“崔家的郎君让我们打造了一架翻车,不过。崔郎君却口口声声说什么‘龙骨水车’。”

    那精光男子微微皱了皱眉,心说话,翻车?难道崔郎君想用翻车将盐湖的水抽出去?

    匠人甲见那人不说话,心里忐忑不已。搓着手,陪笑道:“郎君,您、您还有什么事儿要问吗?”

    那精光男子回过神儿来。从袖袋里掏出一个荷包丢给匠人甲,而后随意的摆摆手。“没事了,你们走吧。”

    荷包正好砸入匠人甲的怀里。他慌忙抓住,手指捏到一块硬硬的东西,他心里一喜,难道是什么贵重物什?

    他连连躬身道谢:“多谢郎君,多谢郎君!”

    说罢,几个匠人匆忙离去,不敢再做耽搁。

    那精光男子却楞了会儿神,然后才吩咐手下人继续盯梢,他则亲自回家禀报主人。

    就这样,几个世家都知道了崔幼伯命人打造了一架翻车,正在他们暗自揣测崔某人的用意时,守在崔家门外监视的人又跑来回禀,说崔幼伯命人抬着翻车,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了盐湖。

    众人一听这话,心里更加不安,纷纷骑马跑到盐湖一探究竟。

    崔家的人手脚很利索,众人赶到的时候,那架翻车已经安装完毕,一头安置在岸上,一头没入盐湖中。

    岸边,崔幼伯还命人搭了个草棚,草棚下,是崔家田庄的佃农赶来的一头耕牛,那耕牛拴在岸边的一个磨盘样的木盘上,随着佃农的吆喝,耕牛一圈圈的拉着,翻车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微微发青的湖水随着翻车的木齿的滚动,哗啦啦的被抽到岸上,流入提前架好的木刻水槽中。

    那水槽很长,越过某个世家的盐田,一直延伸到崔家的盐田里。

    见此情况,众人似是明白了什么,但又觉得崔幼伯这般兴师动众,应该不是为了只把湖水引到自家盐田这么简单。

    几个世家派出来的郎君们相互看了看,然后不动声色的默默顺着那水槽来到崔家的盐田。

    “咦?这、这是怎么回事?”

    几人见到崔家的盐田后,纷纷吃了一惊,因为面前的盐田表面看着正规,跟自家的也没啥区别,可细细一看,他们发觉,崔家的佃农并没有按照古法将盐田夯实,而是像种地一样,把田畦里的土重新犁了一遍。

    而且,在规整的田畦边,还特意开凿了几个土坑,土坑里铺着不知道是草还是竹片的东西。土坑边还放着几块表面刻出凹槽的大青石,青石凹槽底部磨得极光滑,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水润的光泽。

    这一切,都让众人觉得陌生,看到崔幼伯的时候,险些没忍住当场问出来——额,他们不能问,因为现在是晒盐的关键时刻,他们与崔幼伯是僵持的状态,他们绝对不能自己打破这种‘平衡’。

    看到众人明明急得抓耳挠腮、却强忍着不敢问的样子,崔幼伯别提多高兴了,不过,他还是强忍着心底的欢愉,故意做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跟相熟的郎君打着招呼,似是对众人忽然出现在自家盐田并不感到吃惊。

    不咸不淡的说了些闲话,盐湖的水已经慢慢流入了崔家的盐田,看着盐水直接渗入土中,围观的众人多少有些惋惜。

    唉,崔玉郎到底想做什么呀,没得浪费这么多盐水,难道他不知道,这些水可是大把大把的铜钱呀。

    崔幼伯却仿佛没看到众人惋惜、控诉的目光,而是热情的邀请众人去吃茶聊天。

    众人心里好奇,也想趁机打听些情况,便跟着崔幼伯一起回了县城。这可惜,崔幼伯谈及其它事情的时候,滔滔不绝,但只要一提及盐务,他却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接话茬,这让众人很是憋气。

    崔幼伯却暗自得意:哼哼,什么叫风水轮流转?几个月前,你们是怎么对我的?如今我也让你们尝尝被戏弄的滋味!

    好奇吧?想知道吧?

    哼,我就是不告诉你!

    崔幼伯心里的小人双手掐腰,仰天大笑!

    众人没探听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纷纷怏怏而归,不过,他们还是命人悄悄去崔家盐田盯梢,密切关注那里的情况。

    两天后,盐田盯梢的人跑回来报信,“郎君,崔、崔家竟然、竟然出盐了!”

    “什么?!”

    听到消息的人无一不震惊,因为按照传统晒盐法,他们都是春天引湖水入盐池,夏日东南风吹起,田里的盐水晒干,才能收获一堆堆的盐。从引卤水到成盐,足足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而崔家的盐田,居然三天就制出了盐,这、这不是说笑话吧?!

    众人什么也顾不得了,直接骑上快马就往崔家盐田赶。

    赶到时,正好看到崔家的佃农围着个大青石,拿着个木质的刮板,小心翼翼的刮着什么。待众人仔细看过去,他们才齐齐吸冷气,这、这竟是白花花的盐!

    接下来的事就更好办了,正如崔幼伯预想的那样,解县的几大世家纷纷跑来商谈合作事宜。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想悄悄偷师,但萧南的二十甲卫可不是吃素的,看守整个盐湖他们做不到,但看守制盐的几块盐田还是木问题滴。

    是以,几大世家经过反复思索,最后终于答应与官府共同晒盐卖盐,所得利润,五五均分。

    崔幼伯提前完成了差事,且办得非常漂亮,不损伤官府、太子的丝毫名声,还为太子弄来了大笔的进项。

    更重要的是,崔幼伯此举不啻于一个典型案例,按照这个法子,太子可以在其它池盐、海盐产地继续‘合作’,也不必背负‘与民争利’、‘违约’的名声,却还能收回大把大把的银钱。

    收到崔幼伯的奏折,又尝了尝崔家新制的盐,太子高兴的拍桌大笑,他仿佛看到了成堆成堆的银钱涌入内库,他再也无需为银钱之事而烦心。而且,此事报到阿耶面前,他老人家也定会高兴。

    果然,太子拿着崔幼伯的奏章去太极宫面圣,圣人听闻此事,高兴的同时很是欣慰,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他的太子确实能干。

    见圣人如此开心,太子便趁机提出,想升崔幼伯为中书舍人,毕竟此事能成,人家居功甚伟嘛。

    圣人很爽快的答应了,崔幼伯是东宫舍人,升任中书舍人倒也算情理之中。

    于是,四胞胎三日洗儿的那一天,萧南广邀宾客前来观礼,就在众女眷对着四只可爱的小包子没口子称赞的时候,圣人的旨意到了,崔幼伯官升三级,直接从正六品上阶升为正五品上阶。

    这下子,众女眷看向萧南的目光更加灼灼了:啧啧,看看人家襄城郡主,果然有福气呀,先是一口气生了个四胞胎,接着夫君就升了官,这是何等的旺子旺夫?!(未完待续。)

    。。。

第098章 惊() 
近日,崔幼伯颇为春风得意,先是得了四个乖巧可爱的小宝宝,接着又是升官,最重要的是,他在太子跟前立了大功,从半个心腹晋级为真正心腹,正式加入了太子的亲信班底。

    前途一片大好呀,尤其是这厮年纪轻,二十五岁便升至正五品的京官,日后极有可能像他的祖、父一样官至宰相。

    京城最不缺投机钻营的聪明人,如今见崔幼伯仕途正好,自是要找机会‘亲近’一二。

    所以,三月初二四胞胎弥月的时候,许多没收到请帖的人也纷纷赶到崔家贺喜。

    因是为孩子举办的弥月宴,讲究的就是热闹喜庆,萧南也没有把不请自来的人拒之门外,而是命人客客气气的迎进中庭。

    一时间,整个荣寿堂宾客云集、热闹非凡。葳蕤院的女眷们个个穿着华美的衣裙,笑声连连的跟萧南说着恭喜的话。

    萧南这次生产虽然辛苦了些,但很顺利,所以她并没有像前两次一样做足双月子。

    今日萧南可谓是盛装出席,只见她上身穿着杏色窄袖印花绢襦衣,外罩一件蹙金绣半臂,下身配一件红、黄、白三色相间的七间破裙,头上梳着高髻,髻上簪着一支金镶玉步摇,颈间带着一串嵌红蓝宝石的金项链,整个人看上去金光闪闪、贵气逼人。

    尤其是她那件蹙金绣的半臂最为惹眼,薄若蝉翼的朱色单丝罗上用金线缠绕金箔,描绘出瑞鸟衔枝的精美图样。那最细的金线比头发丝还细,绣成的图样圆润挺拔、浑然天成。仿若有生命一般。

    蹙金绣是彼时最名贵的绣品之一,也只供皇家使用。民间偶有出现,也是用来供奉庙里的菩萨。

    萧南身上这件,是太子妃所赐。

    今日她特意将这件衣服穿出来,也是表明一种态度——他们两口子是跟太子混的,瞧,她今儿穿的衣服还是太子妃所赐呢。

    “乔木,恭喜你呀!”

    富态圆润的阿晼凑到萧南跟前,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故意调笑道:“啧啧。你还真厉害!别人一次生一个都极艰难,你却——”一胞四胎,真不是一般人能生得出来的。

    萧南听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