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在1978-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擦擦身子两个人就睡下了。
可不像后世那七平米的卧室三平米的厨房,那时候东北的住房面积都比较大,厨房里摆张一米二的圆桌坐六七个人吃饭都不耽误同时有人在边上炒菜,卧室也有二十六七个平方,哥俩睡的又是上下铺,屋里再摆一张写字台,还剩下挺宽的地儿,小幅度的锻炼足够了,就是不能在家里洗澡,让张兴明觉得有点不方便。
第二天,哥俩一到学校,就各自被同学围住了,我草,达老师了啊,还敢来上学?还能来上学?张克强昨天跑了,今天一来就听同学说他跑了以后,这哥俩不但打了卫红,还把郭老幺放倒了,直接送医院去了,不由就哆嗦。
他在班级最后面猫着听了二节课,课间操的时候拿着书包跑了,不敢上了,怕放学再挨打,卫红今天根本就没来,昨天被张兴明砸了几凳子,见了血,估计得养几天。
也就是这个时候,除非打的特别严重,一般没人找到家里,大部分时候孩子回家根本就不说,说了家长也不会找对方闹,甚至有的说了反而还得挨家里一顿揍。
就是打重了找到家里,也不过是几斤鸡蛋几个罐头的事。这时候的年轻人讲的是报仇,你打了我,我就找时间打回来,不告官不找大人也不讹钱,打不过再打,等到了95年,就有挨打要钱的了,2000年以后一个嘴巴二百块,成年人轻易也就没人打架了,成本太高。
上课下课上课放学,一天就过去了。
如此三天,学校像没事似的,全体同学们都在期待着的开大会开除一样也没来,有些同学开始失望,更多的同学由其是男同学开始崇拜,达了老师都没事,这得多硬啊。
那洪飞小同学这三天愁眉不展的,替张兴明耽着心呢,三天过去了还没什么事,才在张兴明的开导下露出点笑脸,算放心了,不会开除,话说这丫头头一天听说张兴明达老师了要被开除当时就眼泪刷刷的,让张兴明这个心疼啊。
第六十二章 那年上学那些事(一)()
(满地撒欢啥都求啊,推荐收藏评论,我要大数据,来吧,猛烈点吧)
时间进入十月底,东北的天气就彻底冷下来了,九月白霜降,十月北风凉,早上起来上学的时候,路边浅水沟里已经能看见薄冰,再过几天进了十一月雪就下来了。
那个时代的东北小学生一到季节,就多了一项义务,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不但要背着书包,还得背一捆劈柴瓣,这是用来生炉子取暖的。
那个时候教室里没有取暖设施,冬天就在教室的正中间过道上生一个炉子,老师在讲课的同时还要负责不停的伺弄炉子,而烧炉子的柴全得学生上学带,这是政治任务,不带柴是不许上课的。
要知道这里不是农村,虽然每个班里也有几个农村学生,但这里没有打柴的地方。
一到冬天,有学生的家里都会为了每天孩子带的柴发愁,家长到处搜刮木头,要知道那时候孩子多,不少家里都是三个四个一起上学的。
于是厂里的旧桌子木架子就倒了霉,一到冬天损耗率就直线上升,一直到第二年开春天气转暖才会陡然而降,厂里其实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谁家还没有个上学的孩子,从厂子来说也没多少钱,也就不了了之了。
炉子生在教室的正中央,烧的火红火红的,烟囱用细铁丝吊在半空中,带着滚烫的热气从学生头顶上伸出窗外,一捅炉子烟囱就晃来晃去,不过从来没发生过烟囱倒下来烫着学生的事。
烧炉子主要还是用煤,煤是厂里提供的,学校不花钱,不过因为厂里进煤的地点不同,一车皮一车皮的拉进来,赶上什么样的就烧什么样的,没有选择的余地。
如果赶上煤烟特别大的时候,教室里就阴暗下来,烟雾缭绕,因为冬天要封窗,就是用厚塑料布把窗封起来好保暖,门上又挂着厚厚的棉门帘,所以教室里很暗,白天也要点着灯炮才能上课。
煤烟一起,本来就不太亮的灯泡在烟雾里变得昏黄昏黄的,学生就顶着煤烟听课,有时候呛的直咳,老师就把门帘打开,让空气流通一下,可是这样教室里本来就少的可怜的热气又没了,又得捅炉子让火烧的旺些。
老师累,学生也不舒服,过的是冰火两重天的日子,挨着炉子坐着的学生火烤的面红耳赤大汗直流,东北孩子冬天都穿着厚重的棉袄棉裤,半节课下来棉袄棉裤都被炉子烤透了,那叫一个热。
可是坐在墙角的孩子又离炉子太远,一点热气也没有,冻的手都拿不住笔,在满屋的煤烟中哆嗦,如果放在后世,这学生肯定站起来问老师,我也带了柴,为啥还得挨冻?
背柴这事,已经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从孙爹家大哥二哥上学的时候就有,一直持续到84年张兴明五年级,不知道为什么学校通知停止了,从那以后再没学生要背柴上学了,不过冬天炉子照生,煤烟照薰,一直到张兴明小弟四年级,选矿厂出钱给学校盖了教学楼,安装了暖气,炉子才退出舞台。
冬天学生最喜欢的就是课间操了,和夏天正好相反,夏天最讨厌的就是课间操,这完全是因为冬天太冷了,课间操可以出来运动一下,活动一下冻僵的身体。
那时候冬天的课间操,除了做第四套广播体操以外,都会跑步,全校学生以班为单位,围着操场跑圈,跑半个小时,所有人都彻底暖和过来了,有的流了汗,人人头上都冒着热气,这时候才回教室上课,学生也就不冷了,能坚持到中午放学。
夏天的课间操是不跑步的,做了操就开会,讲话,校长讲了主任讲,讲任讲完执周老师讲,有时候还弄个学生代表讲,学生们就在底下站着小声说话,等都讲完了再看,队型都乱了。
如果没有会开,也没有人想过讲话的瘾,那就是跳舞,学生们以班为单位从四列变成男女各一列,同排的小男孩小女孩四只手拉在一起,跟着大喇叭里的音乐跳简单的舞蹈,记得那时候最常用的音乐是《金梭和银梭》: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了我,看谁能织出最美的生活,啦啦啦啦……,学生们男女生四手相牵,跳的像小兔子一样满操场蹦。
学生在学校还要劳动。
打扫教室摆桌子扫地拖地,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刚开始还要给每一个同学擦桌子,后来流行桌布,就是一个白布做的四方罩子,每个学生回家让家长做好,带到学校蒙到桌子上,就不用再擦桌子了。
其实学校这么做的本意是保护课桌,那时候比较流行在课桌上刻画,都是因为鲁迅的那篇“早”的课文引起的,相信那个时代的学生忘了所有的课都不忘了这一节,听了以后几乎男女学生都会在桌子上刻一个早字。
安静文雅的也就刻这一个字就算完了,可是大多数学生,由其是男学生,一刻就上了瘾,把桌面上抠的密密麻麻的,最后也就是为了抠而抠,抠什么自己都忘了。
我有一个同学的桌子根本就没有平的地方,在上面写字本子薄了都不行。
抠桌子,抠文具盒,那时候文具盒都是铁的,上面有一层彩漆,就用小刀抠那层彩漆,抠成各样的图案和文字,最后变成一个没漆的铁盒子,上面全是锈,还有抠铅笔的,把铅笔表面那层薄漆抠成各种图案,这个算是艺术品了,一般人还真干不了,是技术活。
桌布产生以后,抠桌子的就少了,因为把桌布掀开抠的动作太大了,老师会看见。于是学生和桌布的战争就开始了,想尽办法的折磨这块布。
而且都是几岁的孩子,哪有成年人那么细心,几个月下来再看,一个班里还能看出模样的桌布能用单手数出来,由其是三年级以后,学生用钢笔了,桌布上全是蓝色的大块小块的墨水。
除了这些班级里的活,学生还要扫操场,每一个班划一块责任区,早上六点半七点,值日生就要到校,用大竹扫帚把自己班的责任区扫干净。
那时候大树特别多,我们学校边上全是杨树,那叶子落的一个多啊,现在想起来胳膊都疼。扫操场这活从夏到冬,一直到大雪把地面完全盖起来才做罢,而到了中学,下大雪了更累,要把雪清到操场边上去。
ps:感谢过眼云男白药,有话好好说,tiandidy,扬帆起航888,CanSun,书友160109131646048,志ㄨ少,书友161112005843341,飘渺的风02,就把她当做最深处的回忆,不会起名子,飞雪笑书,军事历史现代,将进酒我不停喝,撒里路冷三世,山村俗子,夜深人静时想起多年前,且安闲之,花自无心水自闲,不负卿,东写-西读等书友的支持,谢谢。
第六十三章 那年上学那些事(二)()
(真的很给力,今天上榜了,加两更。收藏推荐不要停啊,评论区也请收藏一下,谢谢。)
一般每天值日的学生都是两组,一组扫操场,另一组就是扫厕所了,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旱厕,无论是平房还是楼,都是,也不知道为了什么。
记不得厕所的值日清扫是怎么安排的,全校就这么一个厕所这么多班呢,只记得要把厕所里扫干净,再用石灰洒一遍才算完,冬天还好些,夏天这真是一个痛苦的活,那叫一个脏臭,可是不干不行,老师会骂不说,干不完就耽误上课了。
好像是高年级才扫厕所。
除了这些以外,那时候的学生还有许多学习以外的事要做,比如四洁四带。
四洁是指头脸手衣服要干净,不能留指甲,更不能有黑指甲,那时候家家都穷,孩子在家里都要干活不说,孩子也没有玩的,全是上山下河打狗摸鱼的,怎么可能天天干净?于是天天罚站找家长,还有挨老师打的。
我在小学时就被老师打过一个嘴巴,因为那天指甲忘剪了,不是我的错,那时没指甲刀,要用大剪刀,家长没时间你让孩子自己怎么弄嘛。
四戴是指每天上学要戴四样东西,红领巾,手绢,水杯,还有钱。
手绢是擦鼻涕的,可是用的不多,男孩几乎全是用袖子一抹完事,好多男生的袖子都是黑亮黑亮的。
水杯是让学生喝水的,不过就是摆个样子,没人提供热水,要喝也是水房的凉水管子,那个不用杯,对嘴大口咕咚就行了。
钱是用来吃间食的,就是课间操之后,有十分钟时间让学生们吃点东西,说是补充营养,其实就是增加学校收入罢了,因为不许自带食品,必须从学校买,也就是半个面包一瓶汽水啥的,到是不贵,有五毛钱够了,可是那个年代,五毛钱都能买斤肉了啊。
(学校要求四带有校服,但只执行了不长的时间就没有穿了,巨丑。钱是我加上的,虽然没明说,可是你不带钱不买东西会被老师骂)
早上上学的时候,值周老师和值周学生就堵在学校门口挨个检查,不合格的没带足的不准进校,你回家去重来,还不能迟到,一大早的就看见满大街的孩子疯了一样的跑。
这里说一下红领巾,在那个时代,红领巾还是小学生的一种光荣呢。
和后世的丝绸制品不同,那个时代的红领巾是棉布的,厚实,但脏了不好洗,和现在的戴法也不一样,要来回折好多折,折的像领带一样,系好以后后脖领子上露一个小三角出来。
张兴明是二年级入的队,那时代不是人人都能入队的,每年每个班级也就五六个人,有的学生一直到小学毕业也没戴上红领巾,看别人戴的时候,有的就躲在后面哭,不过不知道选拔的标准是什么,都是老师突然通知的。
被通知的学生兴奋的小脸通红,跟着老师来到大队部,也就是一间办公室,然后大队辅导员激动的语气宣布,你们是光荣的少先队员啦,于是挂起一面红旗,几岁的小孩子像模像样的跟着老师宣誓,那时候好像一个学校少先队员的数量还是考核学校的一个标准。少先队员每天上学都要系上红领巾。
后来到了85年以后,小学生都是少先队员了,上学就要买红领巾,平时也可以不带,红领巾也就失去了意义,变成了校服一样的东西,现在的小学生还戴不戴红领巾?不知道。
早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还会随机叫一个学生站起来背五讲四美或者小学生守则,背不出的就要罚站一节课,也算是那个时代小学生的一种深刻记忆了。
如果是夏天的时候,学生最高兴的事是运动会,每个学生都要回家逼家长做一枝假花拿着,就是用铁丝弯成树枝一样的形状,用彩纸糊起来,再用彩纸做成平面的花的样子粘在上面,参赛的学生在操场里奔跑的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