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雕龙刻凤-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沐家住的同样是别墅,跟李婧婧家的差不多,不过却多,而且风景也更好,院里还有一条小溪,走进去像是到了苏州的园林一般,虽然种着的都是热带植物,但是那种移步换景的感觉却一点不差。

    而且别墅也不是独栋的,而是形成了一个小的院落群,再加上假山流水和小巧秀气的拱门,又多了一些四合院一样的神韵。可建筑却又是云省典型的竹木建筑,使得整个院落繁而不乱,几种风格交汇在一切却不显冲突,反而有着一种空前的和谐感。

    很显然,院落的设计师绝对是要不然弄不出这样的院来。不过房只是外表是竹木,进去后却感觉很干爽,也很现代化。

    谢斌不得不暗暗叹气,跟这些真正的有钱人比起来,自己还真是个土包,人家这才是真正的会享受生活呢。

    不过个人有个人的爱好,谢斌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就非常满意,他也不想为了显露自己多么有位而刻意做出一些改变。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人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

    说是这么说,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就是谢斌自己,有的时候也不得不顾忌别人的目光,而做一些违心的事情。

    就像他跟郁馨雁的事情,要是按照谢斌的理论来说,你情我愿的乐意,继续交往就是了。可是谢斌却不敢真的冒天下之而真的那么做。

    谢斌要真那样做的话,不说李婧婧会不会同意,李国辉哪里怎么说?郁馨雁的父亲那里又怎么说?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谢斌又该怎么说?别忘了郁馨雁还是一个明星,是一个公众人物。

    沐家人口不算多,也就是沐老爷跟老,还有沐风的父亲母亲以及沐风自己和小王,当然,现在多了一个谢斌。

    在外面谢斌是沐风的朋友,自然是沐风接待,回到了沐家,谢斌就是沐家的客人,这却是沐老爷亲自招呼,而沐风则灰溜溜的坐在下偷偷的牵着小王熬日。

    确实是挺难熬的,沐家整个家庭似乎一切都是以沐老爷为主,沐老爷不开口其他人都很少说话。

    不过对客人,沐老爷还是比较热情的,谢斌自己又能说,倒也不冷场,不过这样费尽心思的挑动气氛,累的很。谢斌算是明白沐风为什么会变成那个样了,要是让他在这里生活上十几二十年,他估计也会变成沐风那样。

    压抑了,尤其是这么多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整个餐厅里静悄悄的,吃饭时只有压的很低的吃饭声,这让谢斌很不习惯。

    其实谢斌的爷爷也这么教过谢斌,小时候谢斌倒也无所谓,反正就他跟他爷爷两人,不说话就不说了,平时也都不怎么说。等到后来,尤其是谢斌认识这么多朋友之后,吃饭喝酒的时候话就特别多,哪怕是跟李婧婧两人面对面,也会悄声说些什么。

    可现在明明有这么多人,却不肯发出一点声音,这让谢斌很不习惯。不过也就这么一两次,谢斌忍忍也就过去了。只是再看那边小王的神情,谢斌就只能苦笑。

    小王毕竟不是这样的家庭出身,对这样的习惯很不适应,但是却又想强迫着自己习惯,还要做淑女状,因此表现的很是怪异,这让他想到一个词“东施效颦”。

    不是谢斌看不起小王什么的,而是为她感到悲哀,真的,这样一个好姑娘哪里还找不到好的婆家?非得到这里来受这样的罪?

    只是谢斌对小王没什么了解,也不好说些什么,只能暗暗摇头,加速吃饭。

    吃过晚饭后,沐老爷陪谢斌喝了一会茶笑道:“小谢,走,带你看看我沐家的珍藏,嘿嘿,好多年没让别人看过了。”

    谢斌他本想着没机会了呢,却想不到沐老爷竟然主动提起,这自然让他喜出望外。

第九十一章 珍藏() 
沐家老爷的收藏自然非同小可,防备也严密的很,光是防盗门就道,其他的更不在话下。而且,看那架势,里面的东西还真不少呢,因为这做收藏用的房间非常且还是独立一栋小楼。

    经过最后一道指纹验证之后,谢斌终于看到了沐老爷的收藏。让谢斌惊奇的是,这里并不是谢斌想象中的那样全是翡翠玉石,最先映入眼帘的却是一间客厅,里面摆着茶几小凳,还有一扇屏风。

    而且墙壁上挂着好多字画,谢斌随便扫了一眼,都是真迹,不乏黄公望张种级别的作。

    墙角还有一些瓷器,青花粉彩等等不一而足,另外还有一个兵器架,上面挂着几把刀剑。只是谢斌对这些没研究,也不知道好坏,不过看周围这配置,应该都不是凡。

    尤其是那茶几和小凳,还有屏风,都是老檀木所作,看风格却是明代的款式。以谢斌的眼力,自然能看出这是不是后来仿制的。尤其是那屏风,同样是老檀木,但是那屏风上的落款,却是王时敏的。

    王时敏是清初期绘画界“四王吴恽”中的第一位,其画风的构图变化虽然较少,可是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并且师从董其昌,少年时还刻意模仿黄公望的风格,在清初时期影响力非常br/》不过他留下的作不算多,因此现在市价也不低,虽然比不上他的师傅,但是也算的上中上档次的作了。只是谢斌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他画的屏风,而且看落款,还是晚期所作,画风相当成熟。这收藏价值又高了几分。

    王时敏其实前边的都是生活在明朝,康熙十九年就去世了,享年八十九岁。这一件屏风款式是明代风格,但是落款却是康熙十一年,这价值又提高不少。

    当然,这只是谢斌看出来的东西,没看懂的还很多,尤其是墙上有些字画谢斌没来的及仔细看看呢。可就是这样,已经让谢斌赶到吃惊了。

    什么是家族,不是说一些人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家族。而是这一群人凑在一起还拥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才能保证这个家族的凝聚力和生存能力。而沐老爷这样的家长或者族长,就负责掌管这些巨富,为家族谋福利。

    这才是家族的观念,可以不考虑国家民生之类的东西。但是却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家族,不管什么时候。坐在族长这个位置上。就要为家族的生存和延续来操心。

    家族这种小的利益团体从春秋时期就开始形成了,到汉代尤为兴盛,国时期曹操虽然有心打压,奈何死的早,后魏时期家族势力更为强晋一代。已然成为社会的主流。

    隋唐时期也出了几位英明的君主,也曾经打压过这些家族势力,奈何当时的家族实力为强是轻易能动的。就像李唐一家。其实跟隋杨一家还是亲戚的,跟武则天一家同样也是亲戚。

    这前前后后十年,打来打去的其实就是一家人在打架。而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那些相互联姻所造成的结果。那些家族最兴盛的时候,连李世民都不敢轻举妄动,好多决策上只能妥协。

    就这样,这些家族随着风雨兴衰,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又到了其鼎盛时期,因为时局的缘故,那些有能力的家族甚至掌控了国家的经济军事命脉。

    比如说最典型的宋家,宋家姐妹,一个嫁给老蒋,一个嫁给老孙,却嫁给了孔第七十五代旁系孙孔祥熙。

    这老蒋和老孙就不说了,是当时国内最有名的也最有实力的人物,宋家能找上他们也不稀奇。这孔祥熙同样也不简单,是孔氏钱庄的继承人,这在商业上也算是强强联合。

    而这么庞个家族,宋庆龄姐弟兄妹共六人,虽然在那个年代里引选择和政见的不同而分道扬镳,但是几人感情非常好,哪怕是在那段恐怖的岁月里,几个人之间的联系都非产紧密。

    而且,宋家兄妹等人一生虽然略有遗憾,但是终归都得了善终,而宋家却在宋庆龄的带领下,依然延续下来,直到现在。

    这里说这么多,只是想让道,所谓的家族可不只是一个姓氏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是一种古老而直接的思想观念,一种以家为本的生存手段。

    不过在十年浩劫时,好多家族被彻底打散了,家产什么也都被没收了。但是依然有一些家族延续了下来,宋家只是其中之一。

    而沐家虽然不能跟宋家那样的庞然,尤其是政治上的影响力更是微不足道。但是在财富上,还真不一定就逊色多少,别的不说,光是谢斌看到这些,就足以让一般有钱人瞠目结舌了。

    说的直白点,这间屋里的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钱总有一天会贬值,尤其是现在的经济泡沫这么严重。而屋里的这些东西却只会越来越值钱,只要沐家人有这些东西在,哪怕是没落了,也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古人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这话其实也就是说说罢了,有能力的人哪个不是在死之前将后辈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不管怎么安排,安排的效果如何,目的却是要这个家族更好的延续下去。

    沐老爷却不知道谢斌一瞬间想了这么多的东西,笑着问道:“怎么样?里面还有,”说着带着谢斌进入另一个房间。

    这里是纯粹的收藏室,外面摆着的一张茶几和凳也都是收藏,只是摆在了外面而已。要说外面只是一个什么都有的间,那么里面这一件就是很纯粹了,全是瓷器,各种各样的瓷器,小的碟盘碗就被瓶。

    有青花有粉彩有珐琅彩的,有缠枝纹回形纹龙纹有云纹,有宋代的元代的明代的清代的,同样也有民国的。

    瓷器的保存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很难,要是有条件完全可以保存的非常好。沐老爷这里的就是这样,有的看上去跟新的一样。当然,这只是看上去像而已,是因为有人经常打扫擦拭的缘故。

    不过谢斌对这样的瓷器没趣,他不玩这个,也不懂,顶多也就能看看上边的花纹和字迹,其他方面是一窍不通,顶多能认出造型来,至于最重要的断代辨真伪,他真没那个本事。

    看到谢斌对瓷器没什么兴趣,沐老爷微微一笑,朝谢斌招手道:“这边,”说着又拐进隔壁的一个小房间,这里倒是挺合谢斌的胃口,摆放着的都是玉器摆件挂件把玩件等等。

    不过这里却是以软玉居多,也就是和田玉,间或有一些鸡血石和田黄石雕的物件,也都是精。尤其是田黄石,谢斌还是第一次见到,很是好奇。

    田黄石是印石中的老鸡血石还要高一个档次,因为颜色的缘故,深受皇家的喜爱,清代的皇帝手里就有不少田黄石的印章印玺,当然民间就更多了。

    沐老爷这里唯一的一件田黄石,同样是印玺,不过却不是皇家印玺,而是看不懂的字体,是象形字,但又不是常见的那些。谢斌拿起来细细观看一下,觉得应该是明代的东西,最是当时的皇帝赏赐给一些少数民族的物件,然后不知道怎么落在沐家人手里了。

    沐老爷对谢斌的行为也不阻止,只是微笑看着。等谢斌了一下,然后拖出一个箱是樟木的,密封性非常好,而且外面还雕有梅兰竹菊四君的图案。

    看到这个谢斌的眼前一亮,这可是好东西。不用看谢斌也知道,用樟木箱保存的物件也就只有字画了。谢斌自己就有这样一个箱,不过没这个面也没有什么收藏。

    而沐老爷这个自然不会像谢斌那样空荡荡的,而是几乎满满一箱的字画,都是没有经过装裱的,一摞一摞的堆放在箱里。不说质量如何,光是看着这么一堆字画,就足以让好多人感觉不可思议了。

    谢斌略微有些激动,朝沐老爷问道:“沐老,我可以看看吗?”瓷器无所谓,反正他看不懂。可字画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尤其是这些可能都是真迹的字画。

    沐老爷点点头,从旁边拿出一副白手套递给谢斌。

    谢斌自然知道规矩,仔细戴好手套,然后轻轻的吸了一口气,尽量将呼吸频率放缓,不直接对着箱里的宣纸吐气,免得受潮。

    第一幅就是一幅花鸟画,画风潇洒秀逸,画上的形象神形兼备,别具特色,带着人那种特有的情调和韵味,格调比较高,看印章却是恽寿平的。恽寿平就是“四王吴恽”中的恽。

    恽寿平的字画市价同样不低,只要是真迹,相完好,带有完整的钤印和题跋,这样一幅画能卖到二万以上。谢斌虽然不是全能全知的人物,但是他自己就是玩这个的,对这一行自然熟悉的很。

第九十二章 求艺() 
谢斌除了自己懂行之外,再加上经常跟李国辉聊天,对现在的市场行情了解的也越来越多。有些不知道的东西,一查也能全部了解。

    李国辉的拍卖行和十几个大的古玩店,每年进出的物件不知道有多少,真真假假的只要是有代表性的,一般李国辉都会亲自了解一下。这样一来,反倒是让谢斌也跟着沾了不少便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