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传说-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才想出这么一条毒计,先趁崆峒派高手大多不在山上的时候,悄悄潜入,趁林铁桥不备将其杀死,然后再公然逼迫徐千帆交出掌门之位。只不过,在韩清华杀死林铁桥之后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所以韩清华又有十年光景销声匿迹。

    如今韩清华公然露面,逼得徐千帆连崆峒派也不敢回就远走天涯,韩清华其后必定会大张旗鼓上山,强行夺取崆峒派,此时谁做掌门,

    等韩清华来时。谁就要首当其冲成为韩清华的敌人,他们熟知韩清华做事狠辣。所以谁也不敢接任掌门。最后竟然共同推荐清远担任掌门,清远吓坏了,

    连忙推辞,谁知这些师叔竟召集门人召开大会,采用金瓶抽签的方式确定掌门人,由于师叔们暗中已经撺掇好了。清远竟然全票当选,

    清远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接过掌门人的信物——青铜古剑。据说崆峒派的创派祖师青云道人原是个盗墓之人,在一次盗墓中偶尔打通盗洞来到一处春秋时代的古墓,

    谁知这古墓竟是史书上记载曾为越王勾践展示过剑法的神剑越女之墓。他在棺椁中得到了一柄青铜剑和一卷白锦,白锦上画满了剑法修习方法,

    青云道人认为这是天意,从此洗心革面,不再盗墓而是专心学剑,他在山中不问世事,专心练剑三十年,等他五十余岁的时候才出山,

    恰逢江南十八州举办武林盛会,青云道长一柄青铜剑连败十八州高手,从此名声大噪,青云道长此后隐居崆峒山创立了崆峒派。他去世之后,

    生前所用的青铜剑便成为历代掌门的信物。只不过历代掌门谁也不敢将如此贵重的古剑随意带在身上,平日都是珍藏在密室里,有重大活动时才会沐浴焚香请出古剑。

    清远接任掌门之后,那些师叔却谁也不肯听他号令,崆峒派是百年大派,派中财富极多,山下的土地、附近城镇的商铺、脚行都是崆峒派的产业,

    那些师叔趁清远尚不清楚崆峒派的资产,竟然将这些土地、买卖的契约文书瓜分一空,如今的崆峒派只剩下个光秃秃的崆峒山了。

    原先的土地、买卖都成了那些师叔们的私人产业。那些师叔们分了财产还不知足,借口要历练门下弟子,先后带着自己的门下嫡系下山去了,

    其实他们的所作所为清远也心知肚明,他们瓜分了财产,便要行走江湖创下名号为以后自己开创门派打好基础,等时机一到便要公然另起炉灶与崆峒派决裂了,但是清远知道他们的用心又能怎么样?论武功,

    武功打不过,论计谋,计谋斗不过,也只能徒呼奈何。

    林清鹂听罢大怒,喝道:“师兄,你怎么如此窝囊!你传下掌门手令,要他们回崆峒派聚齐,我来质问他们!”

    清远惨然道:“我若是不窝囊又何至于此!便是传下掌门手令他们也不会来,以前我托清白他们给师叔们传过手令,可是……可是他们竟然当着清白他们的面就把手令给撕了,还对清白百般羞辱。”

    沉默半晌,清远低声道:“此时我倒是不愿意他们来,他们若是来了,我反而会怕。不过也拖不了多久了,明年九月便是开山始祖青云道长的百年忌辰,

    距今也不过一年零八个月,到时候便是不请他们他们也会来的,他们要借着祭奠青云道长的盛会要逼迫我解散崆峒派。”

    林清鹂奇道:“他们不管怎么样都是崆峒派的门人,为何要这样做?”清远道:“其实他们早就妒忌师父成为掌门,可是他们无论武功还是手段都不是师父的对手,

    所以才会臣服师父之下,如今师父不在了,他们便要自成门户,只是若是崆峒派还在,他们永远只是崆峒派的支脉,所以,只有他们将崆峒派解散后,方才安心。(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一百二十八章 练功() 
盛唐传说;第一百二十八章 练功

    林清鹂大怒,但片刻后便怒气全消,笑道:“师兄勿忧,这次我回崆峒派的事情还望师兄嘱托别人千万不可传出去,

    另外请给我找间隐秘的居所,我要潜心练武,到时候他们要是敢出言不逊找麻烦,我定然为你出口恶气。茇阺畱尚”

    “你?”清远将信将疑。不过,此时山上最不缺的就是房子,赶紧招呼陈伯去安排房子,

    林清鹂想也不想便挑了最靠近后山的房间,在跟着陈伯往后山走的时候,路过当年自己居住的小屋,

    这里还保持着自己离开时的样子,只是无人打扫,到处都是尘土蛛网,自己年幼时在墙上的涂鸦依然清晰可见,

    画的是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骑在一个男子肩头伸手摘树上的果子,“那是父亲和我。”林清鹂低声对自己说。

    陈伯没听清楚,回头问道:“小姐,你说什么?”林清鹂无语地摇摇头,她先后来到林铁桥和徐千帆的房间。

    林铁桥去世多年,他的房间已经堆满破旧的家具,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样子,徐千帆的房间则收拾的干干净净,显然是陈伯时常回来打扫。

    “唉,老爷这一去,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回来,我天天把这里收拾的利利索索,就盼着有一天老爷会来到这里,重振咱们崆峒派的威风。”陈伯不住的摇头叹息。

    等到了后山,有一座孤零零的小院子,这就是林清鹂选中的地方,她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地方是因为此处极为偏僻,即便是崆峒派全盛时期此地也极少有人来。

    陈伯虽然年老但手脚依然利落,很快便将此处收拾的干干净净,还给她烧了一大桶水。供她沐浴,等陈伯走后林清鹂缓缓的褪下衣服,

    裸身坐在浴桶里,让温热的水洗去身上的风尘,等沐浴过后,她换上干净衣服。从旧衣服中拿出一件肚兜,这上面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的书写着文字,

    正是当年所眷写的易筋经全文,如今,她早已把这上面的易筋经全文背诵的倒背如流,再留着这肚兜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她取出火折将肚兜付之一炬,看着肚兜化为灰烬,

    总算是放下心来。这两年的时间中她几乎衣不解带,唯恐被人发现肚兜上的秘密。

    等收拾停当,她信步走出小院。来到山上一处山洞,这山洞门口有大丛的灌木,将洞口遮挡的严严实实,若不是她幼年时与清远清白他们玩捉迷藏无意中发现这个地方,

    想找到此处还真是不易。这山洞洞口虽小,但里面却极大极深。

    林清鹂在洞中找了一块大石头盘膝坐下。暗运内劲用心调息,自从她得到易筋经以来。虽然每天习练不辍,但是由于怕被李重远和蓝梧桐等人发现,

    便是修炼之时也要小心翼翼,一有动静便马上停止,所以两年来的修炼始终无法平心静气,这才功倍事半。如今在这里再也没有人打搅,她终于可以随心所欲的调理气息。

    等到心头万般思绪都平静下来,丹田轻轻鼓荡,一股浑厚的内力从丹田升起沿着身体经脉游走全身,四肢百骸犹如沁透在温水中一般说不出的四体通泰。

    等她做完一个行功之法。已经两个时辰过去了,在这种环境下练功自然是平时无法比拟的,睁开眼睛只觉得浑身精神抖擞,犹如一匹奔腾的烈马在体内跳跃,她抽出长剑,挽个剑花施展天山剑法,

    霎时间山洞内剑气纵横,罡风疾吹而过,石屑纷纷落地。等一套剑法练完,手中的精钢长剑竟已变得暗红,这是体内的热量将长剑烘热的缘故。

    直到今日林清鹂才见识到易筋经的真正威力,她忍不住纵声长啸。啸罢,她忽然想到少林寺向来把这易筋经视为禁脔,不许别人练习,便是看一眼都不行,嘿嘿,这次偏偏让它流传于世。

    念及于此,她提剑走到山洞深处,寻到一片平整的石壁,将真气贯注剑身,运剑如风,将易筋经全文一字不落尽数镌刻在石壁之上,刻完,她轻轻吹去石壁上的粉末,笑道:“等有缘人学会了易筋经,看你少林寺能如何?”

    说吧头也不回的走出石洞。

    留下林清鹂在崆峒山隐居潜心修炼易筋经不提。单表京城长安。

    韦氏这几天心神不宁,夜里总在做噩梦,梦见死去的李显、梦见张柬之等人披头散发的向她索命,每次醒来都是大汗淋漓。

    有近侍进言宝昌寺的主持普润和尚极擅祈禳祷福,何不请此人入宫做场法事以镇梦魇?韦氏应允,近侍立即宣召普润和尚入宫,

    普润入宫后,在近侍的陪同下,登高环顾大明宫,半晌才入太极殿面陈韦氏,言道:“老衲方才用天眼观看大明宫,才知道太后夜不能寐乃是有恶人用梦魇之法诅咒太后。

    此法乃是上古所传,施法者先将七七四十九名童男杀死后掩埋在大明宫北方,同时将四十九名童女尸体掩埋在大明宫以西,而大明宫正南方则是朱雀大街,东方是渭河。

    此九十八名童男童女横遭暴死,其冤魂戾气极重,又因南方是朱雀大街,日间民众行走街上熙熙攘攘,汇聚万民阳气,东方则是渭河河神镇守之地,冤魂皆不得渡,这些冤魂不得重入地府轮回投生,又被禁锢于此,

    时日一长,冤魂化为厉鬼,游荡于大明宫中,所以太后才会频频梦魇啊。”韦氏起初并不相信,她密令心腹手下到普润所说的地方,用铁铲挖开泥土,等挖到地下七尺的深度才发现地下果然掩埋着大量童男童女的尸体。

    韦氏这才相信普润所言不虚。急忙求教破解之法,普润道:“数十厉鬼齐聚大明宫,已经不是普通的驱鬼法术所能起作用的了,

    为今之道除了将那些尸体挖出来,清洗完毕后好生安葬,以平息怨气,还要在宫中举行水6道场,老衲愿意带寺中三百僧众,

    在宫中诵经七天七夜,借助佛祖无上法力超度亡魂,方能得保平安。”韦氏早已被梦靥折磨的精神恍惚,哪里还能不依,立即安排人着手准备。

    第二天,普润便带着数百僧众浩浩荡荡进入大明宫,在大殿前大吹法螺做起了法事。有的侍卫见僧众中有不少人并未剃度,立即质问普润,

    普润答道:“那些人是寺中的火工道人,是来服侍诵经僧人斋饭的。”

    侍卫们知道这老和尚是韦氏的贵客,倒也不敢得罪,又加上侍卫中又有李隆基的亲信从中好言相劝,只好作罢,便由着他在宫里堂而皇之的做起法事。韦氏偶尔也会到经堂听听法师诵经。(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人生如戏() 
盛唐传说;第一百二十九章 人生如戏

    这日,临淄郡王李隆基宴请朝中百官到梨园听戏,据说还是李隆基亲自写的戏文,且压轴大戏是李隆基亲自粉墨登场。茇阺畱尚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若是别的王爷邀请,这文武百官还要三思,说不定借口有事就推脱不去了,因为王爷私会百官可是为臣之道的大忌。没有必要因此惹得韦氏猜疑,

    但是李隆基不同,他是京城有名的浪荡王爷,最爱听戏唱曲儿,据说他在梨园里还专门开设了教坊,自己竟然亲自勾了脸教那些戏子们唱戏。

    这样的人能有什么作为?所以韦氏对他很放心,文武百官也愿意去,既捧了王爷的场又能听戏看个乐子,何乐而不为?

    等到酒过三巡之后,天色已经昏暗下来,李隆基命人点上灯笼,把梨园照的灯火通明,锣鼓师傅一阵紧锣密鼓之后,好戏便开场了,各色青衣花旦轮番登场,

    期间还有西域的胡人表演喷火杂技,节目极为精彩,令人目不暇接,众人大加赞叹。

    等到了亥时,李隆基登上台来,先是对着观众团团一揖,他是当朝郡王谁敢受他作揖,众人慌忙站起身来还礼。

    李隆基笑道:“诸位大人今日能来捧场实在是令小王受宠若惊。”众人齐声道:“王爷厚爱,下官岂敢不来?”

    李隆基摆摆手道:“大家不要说话,且听这个曲儿唱的如何,这曲儿虽不敢说绝后但是绝对是空前。诸位请安坐欣赏。”说罢李隆基走下台来,

    上来几个宦官把戏台上的灯笼熄灭了,戏台上黑咕隆咚漆黑一片,众人不禁交头接耳道:“这般黑暗,叫人如何看戏?”

    有人低声道:“这位王爷做事往往出人意料,说不定等会灯光大亮时另有一份精彩。”正说着忽听戏台上有人尖声尖气的哭道:“奴才对不起先帝。奴才罪该万死。”

    众人奇道:“这是唱的哪一出戏啊?这样的戏文怎么从没听过?”正在疑惑间,戏台上那人继续哭道:“奴才奉安乐公主之命,从西域寻来了阴骨百合,

    又找来了孔雀胆和鹤顶红,还从苗疆弄来了妙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