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人记-第5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子衿说到这些家常事,是极有家常气氛的。

    太皇太后面色缓和,道,“纪大将军膝下只有两子,如今纪玉树得了龙凤胎,纪大将军想来也是欣慰。”

    何子衿眼中露出喜悦,虽然拿孩子来衡量女人的价值是一件可悲的事,但,这说的是自己的外孙外孙女,何子衿根本没多想,她只要一想到小家伙们就情不自禁的露出笑意,不过,因近来宫中气氛紧张,何子衿是使劲儿憋着,不敢忘形。就听太皇太后又道,“记得阿曦是十七岁方出嫁,听说纪家当时是想两个孩子早些成亲,却屡被何恭人婉拒,这是何故?”

    何子衿道,“我听闻,过早成亲于身子不利。当时议亲的时候,我就与亲家商量好的,阿曦要到十七岁方好过门儿。好在阿珍年岁也不是很大,他也愿意多等两年。”

    太皇太后颌首,“是这个理,所以,当年秦王几个娶妻,都是过了十六岁生辰,端宁当年与忠勇伯成亲,亦是在十七岁的时候。我虽只是他们的嫡母,在这上面,自问没有任何私心。几位太皇太妃,也能明白我的心意。”

    太皇太后问,“江翰林在家提过凌氏么?”

    何子衿有些惊讶,不禁看向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一幅无悲无喜的眼神,何子衿顾不得多思考,道,“外子提的不多,不过,曾说过,现在往回想,他其实很感激凌夫人当然将他送到我舅舅家寄养。毕竟,未将他弃于荒野。”

    太皇太后温声道,“凌氏,是个有野心的人,也是个狠心的人。当年,她生下六郎,故意生而不养,我便明白她野心之深远,常人皆不能及。即便如她,在当年仁宗皇帝于储位上犹豫之时,也当即立断请求仁宗皇帝百年后随侍地下。仁宗皇帝就是因此,立六郎为储。”

    这段惊心动魄的皇室秘辛,坊间虽有各种传闻,但由太皇太后亲口道出,何子衿仍听得心惊肉跳。

    太皇太后叹道,“如凌氏这样自私的母亲,仍能在抛弃亲子的时候将其交到可靠人家抚养。她私心再重,为了六郎的大位,仍会主动请殉。以往我不是很喜欢凌氏,如今想来,凌氏亦有可取之处。”

    之后,太皇太后什么都没说,便打发何子衿出宫了。

    此事,何子衿自然不会瞒着阿念,阿念叹道,“看来,太皇太后的确是叫今上伤了心哪。”

    何子衿道,“如今,你这话却是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虽然说都是说曹氏女不检点,可如果陛下不动心,曹氏女想来也不敢强迫陛下,终归到底,是陛下自己动了心。”

    “我岂能不知这个理,只是,到底不好说陛下的不是。何况,陛下还年少,亲娘放个狐狸精在身边,把持不住也在情理之中。”

    何子衿道,“那可不一定,曹太后糊涂是举朝公认的,不禁糊涂,还愚蠢。可你想想,不要说皇家,就是咱们这样小户人家,阿晔小时候,也有丫环在身边。咱家虽没有那些过于娇艳的侍女,丫环算得上眉目清秀。阿晔自小就正经,因为我就教过他,妻、妾、丫环是怎么一回事,你也注意教导他,故而,他一向洁身自好。咱们这些小见识,兴许在皇家看来,不值一提。只是,在女色上把持不住还是小事,你想想柳家,那是什么样的人家。先帝就是担心陛下少年登基,才指了柳姑娘给他为后。”

    阿念沉默半晌,道,“还有叫人担心的事,你不知道呢。”

    “什么事?”

    “前年冬,柳尚书的祖母过逝,柳尚书按制辞官守孝,陛下就想把兵部尚书之位给他的外祖父曹斌兼了。听说,这事儿还是叫太皇太后拦了下来,祖母孝期满打满算不过一年,常人七个月便可出孝。太皇太后让兵部左侍郎暂代尚书职,去岁柳尚书出了孝,直接就让柳尚书官复原职了。”阿念叹道,“这件事,我也是听说的。你说,我这外来官都晓得,柳家会不会知晓?”

    夫妻俩对视一眼,都有种不大好的预感。

第502章 帝都风云之五四() 
第502章 帝都风云之五四

    第502章

    哪怕夫妻俩有了不好预感; 也做不得什么。

    阿念其实还挺担心陛下的; 还说呢; “得有个明白人劝一劝陛下方好。”陛下如今被禁足; 大臣们也不必上朝了。反正国之大事有太皇太后与内阁做主; 说来; 未亲政的皇帝; 当真就是个摆设,看,有他没他; 国家机构一样运转,半点儿不耽误正事。

    正因如此,阿念才愈发担心。

    这种担心; 不知是清流对陛下的担心; 还是受先帝所托,来自血脉的担心。只是; 阿念担心也是白担心; 他这样的品阶; 半点儿法子都没有。

    好在; 陛下多的是忠臣。

    过了一个月,听闻陛下亲自去慈恩宫认错; 据说祖孙二人相视落泪; 感人至深; 反正,自此祖孙融洽; 陛下又重新开始上朝了。

    阖朝心安。

    至于曹太后,至于曹家,满朝中,哪怕是曹家的狗腿子,这时候都不敢出来为曹家说话的。

    转眼过了中元节,皇室祭过皇陵,百姓们也都祭过宗祠,八月初迎来了太皇太后的千秋节。或者是先时陛下有愧在心,此次是为太皇太后大办千秋节。不过太皇太后一向有规矩,再如何隆重也就三天。

    先时太皇太后翻脸,陛下都能被禁足,如曹家这太后母族,直接削爵降官,可见太皇太后霹雳手段。如今适逢太皇太后千秋,诸人更是挖空心思的给太皇太后献上寿礼。如秦王等藩王纷纷上书,想亲来帝都亲自为嫡母贺寿,太皇太后道,“秦王、周王、肃王、韩王、赵王,都是我看着长大,我心里很是想念他们,只是国家有国家的法度,宗室有宗室的规矩,藩王三年一来朝,怎能因我的千秋节就坏朝廷法度呢。”到底未允。

    太皇太后未允秦王等来朝,不少朝臣都松了口气,心下皆赞太皇太后心胸宽阔。

    听阿念说起这事儿,何子衿还没明白呢,随口问道,“这有什么担心的,不过是藩王来朝为太皇太后贺寿,我听闻,藩王就三千兵马,何况,是给太皇太后上寿,又不是有别的心思。”

    阿念道,“姐姐不晓得,太皇太后虽无亲子,但对先帝的抚育之恩,便是待秦王几人,少时亦多有指点,很是关照。几位藩王也极敬重太皇太后这位嫡母,先前曹家削爵降职之事,是经邸报的。秦王等人不见得把曹家放在眼里,但陛下为一外臣女惹怒太皇太后,倘哪个藩王提起来,陛下岂不有失颜面。毕竟,秦王等人都是叔伯辈。”

    “再有不好说的事便是,藩王皆有世子在帝都。这几位藩王世子,算来也是太皇太后的孙子,有空便进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其中不是没有聪明伶俐讨得太皇太后欢心的。先帝皆因由太皇太后抚育长大而立储,可说句诛心的话,秦王等人的藩王世子的血缘,相较陛下,与太皇太后是一样的。”都不是亲孙子。阿念摆摆手,“兴许是我多想,只是,不论依公心还是依私意,我也乐见藩王莫要来朝的好。”

    何子衿感慨,“原来藩王一道奏章就有这诸多含义。”

    “是啊。”

    何子衿摸摸阿念的头,问他,“当官儿很费脑子吧?”她这上辈子刷剧多年的都没阿念这样的政治敏感。

    阿念与子衿姐姐相知多年,见子衿姐姐这样问,阿念条件反射道,“我可不吃炖猪脑。”

    何子衿笑道,“什么炖猪脑啊,如今入秋了,天气渐凉,我烧荷叶鸡给你吃吧。”

    阿念道,“再加个冬瓜汤。”

    “好。”

    此次太皇太后的千秋节,盛大自不必说。

    一大早的,何子衿就穿戴好诰命服,阿念骑马她坐车,先就了外祖母与舅妈这里,再往娘家接了何老娘和沈氏,之后,男人们去早朝,女人们去后宫给太皇太后贺千秋佳节。

    实际上,就按江何沈三家的诰命品阶,何子衿、沈老太太、江氏都是四品恭人,何老娘、沈氏是五品宜人,其实都见不着太皇太后的面儿,就是在诰命群里磕个头,然后,按坐次等着宫宴。

    就这样,一行人也倍觉荣幸,这里头,也包括何子衿。甭看何子衿有两生一世的传奇经历,可她两生一世都是平民,虽然近来进宫不少,但想想能在这个世间给太皇太后拜寿,何子衿就觉着,特荣幸。与别的诰命坐一桌儿时,何子衿还觉着,这要搁前世她就相当于参加国宴了哈。

    小市民思想作祟,何子衿心下还美滋滋地。

    然后,她见识到了太皇太后的对后宫的施恩,先是先帝的太妃太嫔太贵人太美人的,集体升职。原是太妃位的,升贵太妃;原是太嫔的升太妃,总之,是人人有升位。

    太妃太嫔升过之后,太皇太后亲自为苏太后上了尊号,孝安,二字。

    以孝为尊号,这是非常不得了的赞美了,可见太皇太后对苏太后的满意。相对的,消息失诸人视线已久的曹太后,今天并未出现在慈恩宫,而给苏太后上尊号时,太皇太后更是提都未提曹太后。

    这个时候,有谁会提曹太后呢?

    大家极默契的,完全忘了世间还有个曹字。

    何子衿不晓得慈恩宫正殿内是个怎样的欢乐景象,但在诰命堆儿里,有些是太妃太嫔的家人的,闻知此讯,都喜的双手念佛,满口皆是对太皇太后的赞誉。最有趣的是何老娘,她见别人念佛,也装模作样的跟着念了几句,回家还说,“看人哪,就要看这人人缘如何?瞧今天太皇太后的寿宴,这么些人都给她老人家念佛,可见她老人家是个神佛一个的好人哪。”反正,依何老娘的意思,能做到太皇太后的位置,那地位与神佛的差别也不大了。

    太皇太后千秋节后,苏冰的堂妹苏凝婚期在即,苏冰难免过去帮着堂妹忙活几日。纪珍则是给自家龙凤胎接了个差使,与阿曦道,“李小世子与我说,他这不是要大婚么,大婚得童男童女压床,就是找个小男孩儿小女娃的在床上提前坐一坐,以示福气,想找咱家龙凤胎。”

    阿曦并无意见,只是有些担心孩子,道,“龙凤胎会不会小了点儿。”

    “不小不小,要是李家嫌小,李小世子还能跟我提啊。”

    阿曦便应了,笑道,“我与大哥自小就干这差使,直到十岁上还有人找我们去压床呢,这回又轮到咱们龙凤胎了。不过,这是个好差使,做压床童子压床童女都有银锞子拿的。”

    纪珍刚要再说什么,龙凤胎见着爹回来,已是伊伊呀呀的伸着小胳膊的喊了起来,纪珍只得先去看儿子闺女,哄着俩小家伙玩儿,纪珍道,“这怎么一天没见,我又觉着阿韶阿华长大了。”

    阿曦笑道,“孩子正是长得快的时候,上个月的衣裳,这会儿拿来穿,就短了。你说说,这得长得多快,等再做衣裳,给他们略放长些才是,不然,衣裳都跟不上他们的个头儿。”

    纪珍一左一右把俩孩子放膝上坐着,闻言笑道,“是啊,刚下生那会儿,我从衙门回来,见他俩都跟猫儿似的裹了包被躺你身边儿,我就心疼的说不出话来。别人家孩子都肥肥壮壮的,咱家宝贝这么小,这才几个月,就长得与同月份的孩子一样健壮了。”

    阿曦笑,“我还以为你心疼我呢,阖着光顾着心疼孩子了。”

    “我主要是心疼你,受多大罪啊,好几个月,睡也睡不好,受这么大罪生了龙凤胎。”纪珍唇角翘啊翘的,“看,阿平生得一点儿不像阿晔,咱们阿韶阿华都像我。”

    “我以前还听娘说,一般儿子像母亲的多,他俩怎么都朝你长啊?”

    “其实咱俩就长得像,没听说过夫妻相么,夫妻都是越长越像,像谁不一样?”纪珍还叮嘱阿曦一番,介时给李家做压床吉祥物时,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些。

    夫妻俩说些口水话,正满心欢喜的正准备送儿子做压床童子兼童女呢,朝中就传来一大事儿,说是皇陵附近一座山脚塌出个大洞来,洞里有块碑,碑上刻着天书,天书是谁都看不懂的,请天祈寺的高僧一算,啊,不得了,国有危难。好在,危难可解,需一贵重之人,去清静之地为国祈福。

    然后,预备役皇后柳姑娘就去庵里为国祈福了。

    原本,柳姑娘去庵里为国祈福,与纪家也没关系。但,随之而来的是,江念在来帝都小三年之后,上了当朝第一疏,请陛下诛妖女曹氏。

    曹氏是谁啊?

    对,就是先前被太皇太后从宫里送到庵里的那个曹氏女。

    先时送庵里去,这又接回了宫去,据说,是曹氏女有了今上的骨肉。

    非但接了曹氏女回去,这不,正经正宫柳姑娘反去了庵里。

    江念简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