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智能工业帝国-第8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步步地升级……”邓兰青知道这里面没有多少人清楚这里面最为基本的东西,耐心地解释到。
这就如同修楼房一样。必须从打地基开始,一层一层地往上面建设。
当然,修到上面,想要把这房子给弄出别的花样,就得在最基础的地方上面做文章了。要不然一切都是白搭。空中楼阁,那是并不现实的东西。
“这个只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最为只要的是目前的市场大部分客户只需要三轴加工中心就可以了。这个世界上高精度的加工零件并不是太多。民间使用,五轴的需求量并不多,四轴同样也不会太多……”云非笑着说道。(未完待续)
ps:感谢嗯么么哒大大1888币慷慨打赏,感谢lwxs520 ……》
1137 十四分子一头发丝的超级加工精度()
一切以市场为指导!
这才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之道。只有迎合市场,才能够获得成功。
当然,这是指那些需要市场来养活自己的企业,很多的国营企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那些军工企业,比如那些研究原子弹,研究战斗机,研究航天技术的,这些都是国家行为。
这个世界上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很少,想要拥有的国家很多,但是市场上根本就不可能有卖的。要不然,整个天下就会大乱,说不定人类就因为这玩意儿灭亡了呢。
“对,云非这话说的不错。咱们既然是市场经济,就得以市场为向导。市场认可,企业才能够获得生存下去的资格。”老爷子对于云非这话非常的赞同。
并不会因为云非这样说就对他有什么不好的看法,觉得他是钻到钱眼里面去了。
“市场上,需求量最为广泛的就是三轴加工中心,这样的设备,价格不高,大部分的机械加工业务以及加工精度都是可以满足的。四轴的需求就低了很多。而五轴,民品加工中根本就没有太多需要这样加工能力的是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军品,比如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制造等等、研发成本高,资金回收慢,一台设备的价格动辄上千万,没有一定的实力,根本就不敢玩儿这样的设备。这些客户主要就是国营企业以及那些大型民营企业。目前九一重工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订单都是来源与132厂。北方重工,二重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军工企业。每台最低价格一千二百万,生产成本大约四百万。而研发成本就差不多八百万……”云非从来都不担心自己的利润被透露出去。
五轴联动目前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多少的选择范围。
因为国外根本就不会对中国出口高端的顶级机床。日本那些垃圾机床一台都得一千五百万,还是无法进行重载荷切削,加工效率相对很低,精度同样很低的机床。
不是云非不想要把这个价格给定到一千五百万每台,他为了抢日本人的订单,为了获得跟他关系已经没有了昔日那样紧密的军方的订单。以及他得罪了太多大佬的国营机械厂的订单,只能够把好处让出去一部分。
现在九一研究院提前宣布已经研究出来了五轴五联动的这种世界顶级机床。国外的五轴将会大规模地涌入中国市场,这是完全可以遇见的,瓦圣纳协定现在正在被中国不断获得的科技成果给撕破。
中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是,也是西方国家最大的敌人。
任何一个国家都担心中国崛起。为什么?因为他们曾经欺负了中国上百年。中国人最为能够忍受这些屈辱,没有看到日本把中国都快要弄灭亡了,为了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依然跟日本人打得火热?甚至不断地花费巨资从日本引入一些垃圾的二手设备?
曾经,汉武帝崛起,结果把匈奴给赶到了欧洲,上帝之鞭让整个欧洲差点灭亡!
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中国人为了让整个世界放心,不断进行裁军。而且一裁就是上百万!古代的中国人都知道,兵贵精而不贵多。中国人这是把本来不多的军费给用到更精锐的部队上面呢!
所以,也就是因为这样。就连前苏联解体之后,老毛子都加入了瓦圣纳协定,跟整个世界一起致力于对和中国的技术封锁。
但是,当中国人拥有了这些技术之后,再封锁下去显然就已经没有了意义,如果再阻止对中国的出口。反而让中国人拥有了更多的研究经费,到时候还怎么遏制中国人?中国有着这个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超级科技。
要是再有了这样的科技能力,谁还能够遏制中国?
美国不行,欧洲不行,俄罗斯更加不行。
至于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在科技部不占有优势的时候,还拿什么抗衡中国?难道用他们的无耻?或者用他们那侵略了整个世界的爱情动作艺术电影?这不是开玩笑么?一旦惹火了拥有强大科技的中国,中国人储备的那些中程导弹完全可以把整个日本给犁一遍。美国人要想干涉?
当中国人的战略导弹是开玩笑的呐?
搞不好,中国人直接把美国人的华盛顿都给炸成废墟。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庞大的中国拥有美国那样强大的科技实力。
所以,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中国。
五轴机床大规模地出现在中国市场,这是没有任何意外的事情。
“通过数年的研究,超过十亿资金的投入,以及我们研究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三轴加工中心已经发展到普通,精密,超精密三种精度等级一共19个型号。高速加工中心的最高转速达到80000转每分钟,快速移动速度120米每分钟,快速切削速度达到60米每分钟,比起国外同行还要差上一些,但是在国内,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当看到老爷子饶有兴趣地看着三轴跟四轴区域交接的地方一台只有两米高,没有防护罩,正在进行高速空运行的高速加工中心的时候,邓兰青对着老爷子介绍到。
这样的设备价格同样非常高,主要就是用于超级精度的零件的超级加工。
目前有能力生产这种设备的只有美国,德国,日本这三个国家,中国则是毫无疑问的第四个。
跟普通的三轴加工中心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就是这台设备的运行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声音。
“国外最高的是多少?”老爷子一脸差异地问道。
这样离谱的数据,居然比国外的还要差上一些?这不是开玩笑是什么?一分钟八万转的转速,平均每一秒都是六千多转,这根本就是个无法想象的。至于移动速度,加工速度什么的,不懂的老爷子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忽略。
正在一脸激动地盯着老爷子的罗峰没有想到老爷子会对着他提问,他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扭头看着一边的邓兰青。
看到这个胡子拉碴的中年人居然盯着邓兰青,所有人也都把眼光给转到了她的身上。这顿时就让邓兰青无语,一脸苦笑地说道:“老罗,老爷子问你话呢……”
“国外最高转速120000转每分钟,不过这个最高转速应该是没有办法使用的,在加工过程中,估计最高也就只能够使用80000转每分钟。而我们的在加工过程中可以保持长时间的72000转每分钟……”罗峰的成长那是相当快的。
毕竟一百万买回来的嘛。
“精度方面呢?”没有吃过猪肉,还是见过猪跑的老爷子自然知道衡量一台加工中心最为主要的是什么。
精度越高的设备,能够达到的加工精度自然也就越高。
“大约十四分子一到十六分之三根头发丝……”罗峰想了想回答到。
众人顿时就愣了。
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听到最为直观的数字,最为不懂的专业单位,从来还没有听过这样用头发丝的多少分之多少来做参数的!一时间,所有人都是在考虑头发丝的是十四分子一跟十六分之三是多少。
老爷子同样愣了。
不过很快就把自己头上已经完全白了的头发拔下一根,凑到前面去观察具体是多少。
云非顿时就哭笑不得。
这罗峰也还真有点搞怪。
“大约是,这是加工精度,设计精度在。用肉眼基本上是观察不出来的。这样的设备,主要是用于一些超精密零件的超级加工。也就是说切削是在材料分子内部。这一台是蓉城光电研究所特别定制的,价格一千二百万。这还是成本价格……”邓兰青知道,这些人不管怎么想,都很难对这个有着一个直观的认识。
一千二百万,看起来价格非常高,但是折算成美元,也还不到一百五十美元。
而国外出口到中国,这样的设备根本就是禁运的,即使卖,最低也得要中国人两百万美元。在国外的价格,也不过是一百万美元左右。国内需要这样的设备的单位并不是太多,但也不是没有。要不然九一研究院也不会这样低的价格接这个业务。
这就相当于对方给出研究资金让九一研究院来搞这个项目,他们除了要一台设备,其他的什么都不要。九一研究院获得了技术以及研究经验。
一直以来,九一研究院数控机床研究所一直都是在研究电主轴,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主轴。
云非曾经给他们制定的目标是180000转每分钟!
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感到绝望的数据。云非知道,曾经国外的高速加工中心就达到过这样的超高转速。虽然实际加工过程中用不到,但是这些技术完全是可以用到一些军事工业上面的!
“这设备只要刀具不磨损,加工出来的表面质量以及精度比最为精密的磨床加工出来的效果还要好……”超级加工,远远不是普通的设备可以达到的。
云非没有告诉邓兰青,如果知道九一研究院有着这样逆天的设备,132的黄乔松那老混蛋,肯定又会来这这边打劫的。(未完待续)
ps:感谢后天一族大大的两张月票,感谢r大大的月票。
1138 可能颠覆现有科技体系的逆天项目()
虽然不懂这究竟得有多么的精密,但是这个数据告诉所有人,这玩意儿绝对是非常逆天的东西。
“你就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吗?怎么称呼?”老爷子发现,他现在都有点嫉妒云非的好运了。这样连中科院估计都没有的人才,云非居然也能够找到。
“老爷子,我叫罗峰,只是负责调试这台设备。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孙麟孙老先生。”罗峰这会儿倒是变得坦然了起来。
“在这里面工作咋个样?”老爷子亲切地问着罗峰。
“这里面的工作非常自由,只要能够完成研究院下达的工作任务,就可以利用研究院的设备,资金以及人员进行自己的项目研究。全中国估计也没有那个研究院会像我们老板这样大力支持我们利用公家的资源研究私人项目了……”要说工作,不仅仅是罗峰一个人觉得在全中国都找不到这样的工作。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云非为了最大限度地压榨他们的劳动力,但是却没有人离开。
“哦?还有这样的好事情?那研究成果怎么算呢?”老爷子顿时就来了精神。
这不是跟当年搞的包产到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么?就那么大一块地,交给私人去种,收获之后,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这样一来充分地调动了全国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云非这小子精得跟猴子一样。难道还会对这些研究人员另外对待?即使是国家研究院的那些科研院所,也都是不允许在搞国家项目的同时再去搞私人项目。这样很容易分散精力,拖慢研究进度。更有可能会造成挪用研究经费的情况出现。
后面的那些随行人员听到这里,同样也都竖起了耳朵。
“私人研究项目因为是借助研究院的研究资金以及设备,所以在研究成果出来之后,交给研究院统一运营,要么自己生产,要么卖出去,最后研究院跟研究个人六四分成……”罗峰详细地介绍着情况。
具体分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得看一开始立项交给研究院项目管理委员会怎么判定而已,有的项目个人甚至只有一成。同样,也有的项目可能个人拥有九成。
“你也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吗?”老爷子觉得自己有点明白为什么九一研究院能够取得这样多的研究成果了。
这就跟当年包产到户没有什么区别。只要看到了希望,尝到了发展前景带来的甜头,谁都会卯足力气干活的。包产到户之后。全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几倍,这难道还不能够说明问题?
不过国家科学院倒是不能这样搞。
一说到这里,罗峰就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们目前有一个项目,正在审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