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今萍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为母解忧,突然灵光一闪,沈佩兰从弹墨引枕上起身说道:“不如这样,我带着四丫头回国公府教养。”
“什么?那岂不是寄人篱下么?”沈老太太觉得女儿异想天开,“不妥不妥,四丫头有父有母,再不济还有我这个祖母,怎会跟你去瞻园住着。”
沈佩兰说道:“我也是做继母的,有谁能比我更知道原配子女和继室的矛盾?何况二嫂朱氏是朱子后裔,我小时候也曾和哥哥们一起读过书,这朱子学说也知晓些皮毛,‘存天理灭人欲’,这朱氏刻板的像她老祖宗,当年新婚,也没见她脸上出现过几回笑容,开口规矩,闭口女诫,也亏得二弟能忍,还和她生养了两个孩子。她教导四丫头这样的熊孩子会是什么场面?我虽身在南京,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定是女四书、烈女传轮番的讲,有一句背一句;朱氏生硬讲下来,熊孩子性子跳脱,她肯定是听一句顶一句,朱氏又不知通融,定是又打又罚,熊孩子从小被顺毛捋惯了,罚的越厉害,她就越不服,再以后就听一句顶十句。”
旁观者清,沈佩兰还真是猜出了大概,在京城家里,继母朱氏讲女子卑弱,沈今竹反问一句:“祖母从小跟着曾祖父经商游历,壮大家业,如何卑?如何弱?”;朱氏说女子不妒,为夫纳妾,沈今竹瞪大眼睛,“咱们家什么时候多了个新姨娘?”;朱氏说女子冶容近乎诲淫,沈今竹嘘声道:“母亲慎言,按照您的说法,后宫嫔妃个个都要下诏狱。”
觉得女儿分析的有理,沈老太太不禁点点头。
沈佩兰趁热打铁道:“朱氏一味严厉,您又下不了狠手,大侄儿媳妇王氏也出身名门,比朱氏懂得灵活变通,论理大嫂教导小姑也是有的,可她是当家主母事情多,自己尚有四个孩子管教,那里分得出手来。如今柏哥儿挪到外院去了,我正好闲的没事做,与其整天和妯娌斗心眼、和继子媳妇斗法,不如收收心好好教导四丫头,帮她走上正路,给您分忧呢。”
“母亲,四丫头年纪不小了,再不成个知礼知进退的淑女样,将来终身大事怎么办?国公府是钟鸣鼎食、世代簪缨的大世家,女孩们的眼界见识、谈吐举止自是不同的,何况武将世家规矩不像书香门第那么繁琐刻板,我能教导出淑妃娘娘,四丫头也不会差到那里去。”
沈老太太一来是有些不舍,二来此事不妥之处甚多,比如“若有人问起四丫头怎么不在父母身边怎么办?现成的把柄说四丫头不孝或者你二哥二嫂不慈。”
沈佩兰说道:“说水土不服呗,您也瞧见这丫头去了趟京城瘦成什么样了。那年淑妃娘娘生大公主,我奉旨去陪产,也在京城过了两月,恰好是秋冬,一遇大风,便是风沙满天,犯了咳嗽的毛病,太医院院判大人开的方子都没治好,一回到南京就不犯病了。”
沈老太太想了想,摇头道:“不成的,以前四丫头去瞻园是做客,自然不会慢待;可常住寄人篱下的,定会受委屈,她哪能住的惯,万一逼得她从瞻园跑出来,岂不是适得其反。”
沈佩兰说道:“咱们沈家三房早在父亲去世时就分家了,亲兄弟明算账,四丫头养在您跟前,二哥每年都是拿银子给大侄儿媳妇,您格外给她添些什么,也是拿出私房银子,从来不走公中的账目。您老迈精力不济,我帮您教导四丫头是为母解忧尽孝道。她瞻园住着,也是用沈家的银子养沈家的人,不用花国公府公中一个铜板,怎么叫寄人篱下?”
“再说了,瞻园现在就有好几个亲戚家的姑娘住着呢,吃的穿的,月钱等和正经国公府小姐同样的份例。四丫头跟我过去,多她一个不多,每个月定个日子、逢年过节回来陪您说说话小住,两全其美,总比在京城好几年都见不到人强。”
沈老太太心下微动,如今她是管不住也下不去狠手管教沈今竹了。小女儿的建议可行性很高,并且能给四丫头带来更好的前途,虽说也有许多漏洞,但世上哪来的万无一失呢?
“让我再想想吧。”沈老太太说道:“明日你和四丫头说说话,多相处相处,她这一年变化颇大,你看看有几分把握驯服她。唉,说不定这熊孩子一张嘴就把你气跑了,咱们今晚盘算再多也没用。”
沈佩兰自信满满,“但凡受到宠爱、天性活泼的孩子那个没点熊呢?长大就好了。熊孩子我见的多了去,瞻园现成的就有好几个呢,我怎么可能被自己亲侄女气跑了,几十岁的人了,这点涵养还是有的。”
母女俩说着话,天快亮的时候才睡着,再醒来时,已经是巳初(9点),一天炎热的时刻刚开始,有蝉鸣响起,小丫鬟挥着粘杆四处寻找粘蝉,母女俩用了些清粥小菜,漱了口,便去了小书房。
沈今竹正在练字,坐姿端正,表情肃穆。沈佩兰心下稍定,京城一年,也不是尽淘气去了。单看写字的姿势态度,这孩子比以前就长进了许多。走过去细看,微微有些吃惊,女孩子一般都练习卫夫人簪花小楷,沈今竹写的居然是古朴苍劲的小篆,临的是秦朝《琅琊台刻石》拓本。
沈今竹听到动静,忙起身行礼,抬头见到沈佩兰发髻上的象牙长簪,脱口而出道:“二姑姑,您怎么把二姑夫上朝用的象牙笏板插头上了。”
沈老太太同情的看着女儿,给了个“我猜对了吧,这熊孩子一张嘴就把你气跑了”的表情。
第10章 临拓本今竹说后宫,谋大局白灏来请罪()
沈佩兰也是从小父母娇宠着养大的,少女时期的她也古灵精怪过,现年过四十,在沈老太太面前也时常撒个娇,耍耍小性子,沈今竹半玩笑的稚气话还不至于惹恼了她。
沈佩兰问道:“你刚从京城归来,不会不知道正时兴插戴这种簪子吧。”
沈今竹笑道:“我母亲不戴,不过我在宫里见过淑妃娘娘插戴过这个样子的簪子,那天恰好皇上来瞧大公主,见到了这个簪子,还玩笑说早上大朝会大臣们拿着笏板议事,下了朝还能给妻女当首饰用,真真一举两得呢。”
听到女儿和外孙女的消息,沈佩兰不禁有些急切的问道:“你时常进宫?娘娘和大公主身体可好?”
连沈老太太也听进去了,暗道怎地没听这孩子提起过这些事。沈今竹答道:“去过五次,在宫里小住了几日,陪淑妃娘娘说话,和大公主一起玩。”
庆丰帝现年二十五岁,正值壮年,三宫六院佳丽云集,只是子嗣薄弱,不仅皇后没有生养,整个宫里都只有大公主一个孩子。大公主比沈今竹年长一岁,当年沈佩兰奉旨进宫陪淑妃生产,亲眼见大公主出生,满了月后方回南京,至今已有八年了,沈佩兰甚是想念女儿和外孙女,可是路途遥远,加上魏国公府世镇南京,非召不得进京,这份挂念也只能埋在心里,女儿身在皇宫,需谨言慎行,互通书信也是再三斟酌语句,通篇都是安好,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
既然沈今竹在宫中呆了那么长时间,肯定对女儿和外孙女了解颇多,沈佩兰贪婪的问了一串问题,比如大公主多高了?喜欢吃什么?书读到那里了?淑妃娘娘平日里做什么消遣?生孩子落下的腰疼毛病怎么样了。
沈今竹也没卖关子,痛快的回答了她所知道的问题,沈佩兰一边听,一边情绪激动的自言自语,“原来比你还高半个头呢,长的真好。喜欢吃芙蓉糕和糯米卷,和当年淑妃娘娘小时候一样。《四书》都念完了?哎呀还小呢,怎么这么用功,将来又不用考状元,小心夜读伤眼睛。”
沈老太太也用心听着,末了问道:“怎么都没听你说起过进宫的事情?”
沈今竹不以为然道:“宫里不好玩,没什么好说的,怪没意思的。”
沈佩兰微微一怔,道:“你是说,淑妃娘娘在宫里不开心?”
沈老太太板着脸教训道:“天下最富贵、最有权势的地方,不好说好玩、没意思这种瞎话。”
“又不是我一个人说。”沈今竹委屈道:“皇上也说宫里不好玩,没意思呢。”
“你——你和皇上说话了?”沈佩兰问:“还说了些什么?”
沈今竹眯着眼想了想,说道:“那天我和大公主在御花园里逗画眉呢,皇上来散步,问我宫里好不好玩儿,我想着父亲说过不能欺君啊,否则就犯了大罪,所以就讲了实话说不好玩。皇上问为什么,我说宫里贵人多,见了就要下跪问安,膝盖疼。”
“皇上笑了,说朕在宫里,别人见了都要给朕跪下,可是朕和你一样,也觉得不好玩,没意思。又问我,你觉得怎么才好玩、才有意思?”
“我说比如四处出游,晴天有晴天的快乐,风雨天也有独特的妙处。皇上说朕也想到处玩,去长白山感受风雪、去云南看四季如春的风景、去西北看大漠孤烟直、到南边坐着海船找书上说的鼻子能够喷水、身体比宫殿还大的鱼。可惜那些大臣都不让朕去,朕做太子时还下过江南,去南京凤阳拜祭祖先,如今做了皇上,却连京城都出不了。你说说,朕和这笼子里的画眉有什么区别?”
这是个两难问题,一不小心绕进去头都不知道怎么掉的。大夏天的,沈老太太和沈佩兰母女两个听出了一身冷汗,“你是怎么回答的?”
沈今竹摊了摊手,“我觉得纳闷了啊,反问皇上,您是天子,书上说天子是龙,怎么可能和画眉这种禽类相提并论呢。”
母女两个松了口气,虽说回答文不对题,但也避免了陷入两难境地。沈老太太忙叮嘱道:“你进宫的这些事,莫要说给别人知道了,小心有人拿你的话做文章,对咱们沈家和淑妃娘娘不利。”
“知道了。”沈今竹说道:“我父亲也叮嘱了好几次呢,皇家的事只能说给自己人听。”
沈佩兰对这个侄女的印象顿时大为改观,既然女儿屡屡要她进宫,并且都留着小住了几日,这说明她虽胆大性子活泼,但聪明伶俐,言行其实也有分寸,并不是一味鲁莽蛮干,可见这熊孩子并非无可救药,耐些性子仔细刻磨雕琢,定能从这块璞石里雕出美玉来。
念于此,沈佩兰慢慢进入教育者的角色,指着写了一半的纸张问道:“怎地开始学写小篆了?记得你以前临的是卫夫人簪花小楷。”
沈今竹说道:“我喜欢父亲的飞白体,他说要写好飞白,先练习小篆打基础可以事半功倍。”
沈佩兰蹙眉道:“女孩子家写什么飞白体,把簪花小楷写好了是正经,卫夫人的字如瑶台之月、碧海浮霞,书圣王羲之都是她的弟子,你怎地不喜欢了。”
沈今竹撅了撅嘴,“夏天的水果有西瓜和樱桃两种,我偏爱樱桃不碰西瓜,并非西瓜不好吃,我只是更喜欢樱桃的味道罢了。”
沈佩兰被噎了回去,深觉得任务重大,侄女顺毛捋的时候觉得还算乖巧,可一旦触了逆鳞,立刻变成一头进击的小怪兽。
一边是孙女,一边是女儿,两个都是心头肉,沈老太太抽了抽嘴角,上去打圆场岔开话题道:“我不懂什么飞白呀、簪花的,这字只要写好了就成——诶,这字帖的纸边都磨出毛了,有些年头吧,祖母给你买新的去。”
沈佩兰哭笑不得:如果这都不算娇惯,我有什么好说的呢。
沈今竹摇头道:“不用麻烦祖母了,这是我父亲用过的小篆拓本呢,他说照着临,等写字的纸张堆得有房顶上的承尘那么高了,应该略有小成,可以开始练习飞白体。”
沈老太太凑近看去,“我说怎么觉得眼熟呢,原来是二郎以前在家用过的——你是怎么找到的。”
沈今竹说道:“前日我回家,大嫂说缺了什么、想要什么,只管开口向她要,这些拓本就是大嫂送来的,上面有父亲惯长用的一方小印。”
“五蕴道人?”沈佩兰念着拓本上的红色篆文印记,笑道:“二哥多才,他自己号称‘五蕴道人’,这方小印还是他自己亲手刻的呢,那时我还没出阁,问他五蕴是佛家的说法,心经上说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怎么扯到道家身上去了?僧不僧道不道,怪别扭的,他说佛道一体,很多道理都是通的,所以自号五蕴道人。”
说完,沈佩兰还朝着母亲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我说吧,大侄儿媳妇当家不用心,嘴上说的好听,想要什么只管张口要,四丫头要个字帖,买新的就是,居然去库房找了这快要发霉的旧物敷衍小姑子。”
不聋不痴不做阿翁,沈老太太当做没看见女儿的眼神,一本正经的对沈今竹说道:“明日要去八府塘你三叔家,给刚出生的堂弟洗三添盆。今日多多用功,把明天的功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