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百九十六章:新建伯() 
宁王之乱从始至终都没有产生多大的破坏,虽然一开始宁王作乱声势浩大,甚至还号召全天下所有的藩王揭竿而起,但是从他真的叛乱到最后被剿灭,也就是月余的时间而已,前前后后真的发生战争的也只有南昌城附近以及安庆城。

    安庆城没有被攻破,基本上除了有少量士兵伤亡以及战备物资的损失之外一切安好,而南昌城的战争则在城内和城外都有,不过由于宁王军队不堪的战斗力以及王辉的多次相助让王明阳事前料敌,所以前前后后除了宁王军队有逾万人的损失之外,其他的损失都可以忽略不计。 。 。

    这场宁王作乱比前世造成的破坏要小得多了,破坏越小,朱厚照就越是满意。

    亲自押送宁王一干人等前往京城的王明阳不但获得了朱厚照的亲自召见,而且最后还因为此战的巨大功绩被封为了新建伯。

    王明阳身上江西巡抚的身份还没有改变,所以在京城领完封赏之后王明阳不得不尽快的赶回江西主政一方。战后江西最需要的就是尽快恢复由于战争造成的影响,而这点让王明阳这种济世官员前往是最好不过了。

    三月,经过多个月的筹划,工部终于对所有蒙古以及哈萨克的水源完成了勘测,在朱厚照的要求之下,工部已经制定出了详细的河源改造计划。这份计划攻城可以称之外浩大无比,整个攻城牵扯两地一定规模以上的河流、湖泊数千。 。 。

    整个工程如果改造下来,几乎一个彻底改变以往两地的地质地貌。有了完善的水网以及充足的水源,那些迁徙过去的汉人就能够创造出来属于自己的辉煌,可以说不用几百年的时间,只需要数十年两代人的时间,那些汉人就可以永远在那里扎根了。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朱厚照特意从国库之中挤出来了一千三百万两白银。而且还动员了超过二十万的边军以及当地所有的青壮年劳力。

    为了防止发生民变,朱厚照没有对这个工程进行时间的限制,所以工部可以慢慢的进行这个改造而不用因为赶工期而拼命的劳役那些农夫。

    说道迁徙的事情,从去年年初颁布了迁徙计划到现在基本上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整个迁徙计划进展的非常顺利。

    一开始整个计划颁布了之后就和朱厚照所预料的一样,消息传到哪个地方,就会成为哪个地方民众议论纷纷的事情,这个年代大明有太多的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了。就像后世清*朝末年有很多的农民因为活不下去而前往寒冷的辽东闯关东一样。

    为了能够活下去,为了能够活的更好,只要朝廷能够给他们指条明路他们都愿意尝试。更何况现在朱厚照给出来的条件已经是所有人都没想想得到的。

    以往历朝历代迁徙百姓哪一个不是强制xing的,管你愿意不愿意,反正只要你被划在了迁徙的范围之内,时间到了就会有官兵前去压着你走。

    路上有官兵时时刻刻进行监督,凡是有稍微一点违纪或者企图逃跑的行为,都是即刻被格杀,除了这些之外,沿途还要担忧官兵们的盘削。

    现在不一样了,朝廷没有划出来迁徙的范围。或者说整个大明都在迁徙范围之内,但是这一次朝廷不再强制xing迁徙民众了。

    说实话即便是到了现在很多人对于太祖时期往北方强制迁徙了众多百姓的事情还是耿耿于怀,虽然当初太祖也是为了整个国家的整体战略考虑,但是当初那件事情确实是损害了不少人的利益。

    前往漠南的每人将会获得纹银至少一百两。最低草地两百亩。前三年有朝廷派人专门辅导在当地的生活技巧,免费发放农具,前五年不用缴纳任何的赋税。

    前往漠北和哈萨克两地的最低补偿也有纹银三百两,草地四百亩或者耕地二十亩。前五年有朝廷派人专门辅导在当地的生活技巧,免费发放农具,免征赋税十年。十年之后也能够享受很大的赋税优惠。

    在这个即便是京城之中五口之间的寻常月收入也只有五两银子左右的年代。一百两,三百两,乃至更多的银子对于京城之外,特别是偏远贫苦地区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可以抗拒的诱惑。有很多活不下去的个人或者整个家庭愿意为了这几百两银子而迁徙到外面去。

    更何况除了银子之外还有他们在老家里永远也得不到的土地,虽然那里的土地没有家乡的肥沃,但是他们的面积更大,而且更关键的是到了那里之后那些土地都是属于自己的了。

    去年从颁布迁徙计划到经过了两个多宣传造势之后正式开始,几乎整个大明的气氛都被调动了起来,特别是北方的民众,到了明朝北方的富裕已经远远比不上南方了,贫困的人也更多。

    随着五月朝廷下令迁徙更是开始,无数早就已经做好准备的民众开始踏上了这条虽然坎坷,但是也充满希望的道路。

    一开始主动迁徙的都是单个的男人,很少出现整个家庭一同迁徙的情况。男人永远都不缺少的就是一股拼搏的劲头。

    这些第一批迁徙的男人里面有很多要么就是家里已经只剩下自己孤苦伶仃的一个光棍了,要么就是家里好几个兄弟,人太多了根本就养不活,所以一家子在一起一商量,就选出来一个或者几个年轻人到外面过活。

    这些人都是为现实生活所迫的在老家就是呆着也是越来越贫苦,还不如到外面拼搏一回呢。他们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能够获得的利益最大的一批人。

    等到二十多年之后,大多数已经在外面过上稳定生活的他们再次回到老家,却发现自己已经比老家的人生活的更好了。

    五月的一个月出现了第一波的迁徙高峰,朝廷专门设立了十三条前往各地的道路,没有官兵押送以及看护他们,但是在道路的沿途却有官兵不停的巡逻以防止他们被山贼或者强盗洗劫。

    后来经过统计,五月一个月迁徙的人数竟然达到了五万多人,几乎整个大明北方的省份都有人踏上了这条路。

    不过五月之后,一下子迁徙的民众好像停滞了下来一样,从五月之后,基本上很少有人再次踏上迁徙之路的。

    经过询问朱厚照搞明白了这些人都在观望呢,他们在等待第一批迁徙的人传回来的消息如何?比如朝廷是不是真的发放银子了?朝廷是不是真的给他们土地了?沿途朝廷的官兵有没有盘削?到了那里之后有没有危险?等等。

    情况好转出现在了七月的末期,将近两个多月的时间,迁徙距离较近的一批人已经往家里传回来了消息,之前朝廷的种种承若都已经兑现了。现在他们不但安全的到达了目的地,而且银子和土地都已经拿到了手里。朝廷为他们发放了免费的农具,免费的牛羊,免费交给他们放牧的方法。他们习惯不了整ri吃牛羊肉的生活,朝廷就从关内为他们调来了大量的大米以及小麦。这些都是免费的,第一年在他们掌握了自力更生的技能之前,朝廷养着他们。

    轰动了,各种各样的消息传来,在大明的境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虽然那里很寒冷,虽然那里经常有野兽出没,但是无数的人还是从那些传回来的书信之中感受到了那种对生活有了希望的喜悦。

    终于,更多的人停止了观望而加入到了行动之中。这一次已经不单单是那些单独行动的男丁了,开始有很多快要过不下去的一整家的人齐齐在朝廷的引导之下踏上了前往关外的道路。迁徙的人越多,朝廷发放的银子以及其他东西也就越来越多,渐渐的国库很快的便空虚了下来。朱厚照开始拿出自己的钱财来顶替国库,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整个迁徙计划完成需要耗费的银子在两亿两白银以上。

    虽然朱厚照自己加上国库可以解决大半的花费,但是还是有很大的缺口。

    没办法,朱厚照只能用其他办法筹集钱财了,第一个被他想到的就是自己的两个舅舅了,他们的钱财不在少数,还有其他和朱厚照又联系的商人,比如冬雪的弟弟,这些人都在朱厚照的要求之下免费的拿出了不少的钱财。

    后来朱厚照更是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和以前的卖官鬻爵有一点相似,不过朱厚照卖的不是直接的官位,也不是爵位。

    他卖的是参加科考的机会。大明因为太祖的缘故对于科考有很多的限制,太祖发明了独特的户*籍*制*度,基本上很多人都会祖祖代代的被限制在这个户籍里面。

    而对于科考来说,有很多身份的人是不能够参加的,其中限制的最厉害的就是商人。商人的地位在大明朝最是低贱,科考对于商人子弟来说也最是遥远。(。)

第五百九十七章:哈萨克民变() 
可偏偏在大明做官基本上是所有人的愿望,商人富有,但是他们因为低下的地位却最没有安全感,百年来无数的商人就想过无数的办法来摆脱现状以让自己的子孙可以参加科考。但毕竟成功的是少数的,大多数人还是被死死的限制住了。

    有句话怎么说的呢?正途出身,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就是在大明当官的好处。

    为了改变出身,为了能够混上一官半职,哪怕就是一个机会,就会有很多的商人愿意付出很多。 。 。

    因为朱厚照就把心思打到他们身上了,为了筹集银两,他特意下令凡是“商籍”人士出十万两银子的可以获得一个参加科考的机会。

    这个时候还不是明朝末期对商人限制放松的年代。现在的大明对于商人的限制还处在崩溃之前最严厉的年底啊,朱厚照的这个命令一出,顿时惊诧世人。

    反应最强烈的就是两种人,一种就是那些商人本身,朱厚照的命令让他们看到了一条改变自己乃至整个家族命运的机会,虽然参加科考不一定考得中,但是只要让他们参加科考就代表着有机会。

    为了这一个机会,无数的富商们开始行动了起来,他们纷纷拿上银子前往官府,十万两一个,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 。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各地官府总共从这些商人手里得到了五千多万两的银子,这除了解除了朝廷对于银子的缺失之外,也让朱厚照看到了隐藏在大明底下的那些大商人们的富有。

    而和这些商人欢欣鼓舞不同,大量的读书人确是纷纷出面反对朱厚照的这一个措施,让他们和商人一起参加科考,那不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吗?一个商人再有钱如何,在他们眼中还是一文不值。

    不过朱厚照更看重的还是实实在在的白银,对于那些读书人的话也不怎么理会。反正这是大势所趋。

    一个月后。得知银子已经达到了五千多万两的时候朱厚照立马下令停止购买参加科考机会。顿时无数下手慢的商人后悔不跌,他们开始把眼光瞄准那些已经获得了参加科考机会的商人身上,纷纷企图以更高的价格买过来。

    不过那些能够花费十万两银子就为了给自己家族的年轻子弟购买到一个可以参加科考机会的人会缺银子吗?当然大多数想要从其他人受伤买过来机会的人要失望了。

    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有机会,到了九月末的时候,经过统计已经迁徙的民众已经达到了十万人,但是这些人里面都是生活在底层的贫苦人。这很正常,毕竟真的有钱人也不愿意到环境清寒的地方去不是。

    不过朱厚照却要改变这种局面了,毕竟想要让蒙古以及哈萨克繁荣稳定起来光靠朝廷本身的巨额银子投入还是力有未逮的,只有调动民众的参与度才能够尽可能发挥更大的力量。

    而这就需要商业活动的出现了,商业能够把各个阶层的人都调动起来。商业可以影响到的银子远远不是朝廷能够比拟的。

    为了鼓励那些有钱的富商也加入迁徙,朱厚照再次下了另外一个行*政命令,那就是凡是在蒙古或者哈萨克当地固定投资超过五万两银子并且有一个家族直系子弟固定迁徙到当地的,那个迁徙到当地的家族子弟就可以获得终生参加科考的机会。

    终生不限制参加科考可比一次机会要好的多了,这个圣旨一传出,再次引爆了大明商人们的热情,凡是上一次下手晚而后悔的下一次纷纷第一时间从家族里挑选优秀的子弟让他们跟着迁徙的大军前往蒙古或者哈萨克。而后家族里的族长们也开始纷纷计划前往蒙古或者哈萨克进行商业活动的计划。

    一个商人能够调动的力量远远不是普通人能够比拟的,从朱厚照的这个圣旨生效之后,大明迁徙移民的进展开始进入到了高峰时期。大量资金的涌入以及商业活动的兴盛开始让蒙古和哈萨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