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晚上就吃上了野味儿,红烧兔子肉,板粟烧鸡块儿,再炒了两个青菜,就是一顿了。爷俩儿跟四个护卫照样是分开吃的。

    赵寡妇特意做得多了些,因为老爷交代了,郎君饭量足有两个成年男子那么大,她生怕做得少不够,再让主家给撵了,于是宁愿做多点,也不能做少了让赵家郎君吃不饱。

    这吃完锅里还剩下小半碗,放过了放也不好吃,也不知赵家会不会吃隔夜菜,要坏了多浪费,那可是肉呢。

    赵二牛看了,就道:“日后的份量你心里应该有数了,今日做得多了些也不能怪你,这留着明日说不定会坏,拿家去给老人孩子尝尝吧。”

    赵寡妇心里很高兴,收拾干净了厨房,端着那小半碗鸡肉千恩万谢的回了。

    赵二牛又叫来李虎:“家里与钱家交好,你拎一只处理好的野鸡给钱家送去,说是我感谢钱婶子介绍人来家里做活儿的。”

    李虎应声就挑了一只野鸡送钱家去了。赵保国就安排他们三个在院子里扎马步,自己回书房读书。赵二牛也回屋里研究那书了,打算明天带李虎他们去衙门一趟先把柴税交了,再叫他们打猎的时候,砍几棵山杨或红松回来。

    他先琢磨琢磨能不能做几个简单的打谷机出来,用脚踩的那种,只要一个木制转轮和几根木头就成了,动力靠脚踩,能带动转轮转动就能脱谷子。当然这种全木制的使用寿命不太长,但是便宜呀,要换成铁做的寿命长是长了,但铁是朝庭限制品,普通人也不能多买。全用木头就方便多了。

    明年儿子就要县试考一考了,他琢磨着童生试应该能过,毕竟听说多半是靠背书默写的,儿子学了两辈子,头一步应该能过的,其它的嘛还得再看看。

    而且现在他们家也算在城里占稳脚根儿了,他现在要弄个农具什么的出来,应该也不会特别打眼,而且这东西也没什么特别的技术含义,只是这里人观念有限,所以没能想到而已。真弄出来了,一个木匠拆开来看,就能明白怎么做了。

    之前他没想到,是因为自家的地位太低下,担心弄出来被大户看上,若人心存不良,使个法子把他们爷俩儿入了奴籍就不好了。现在他们在城里地位也算有点儿了,儿子又入了学,等县试过来再弄出来这个来,就不用担心那么多了。

    赵寡妇早上早早的来了做早饭,赵保国已上学去了,赵二牛就让他以后在外面食铺着买着吃早饭了,让自己做都请了厨娘了,他可懒得再自己动手。再说现在家里还有四个下人了,他要是早早的自己起来做饭吃,让李虎牛二他们咋看?总没有主子动手下人歇着的道理,若让他们做饭儿子也吃不下去。

    但不让他们做,自己也不适合做了,总不能让赵寡妇天黑着就过来吧?这也太不合适了所以就让儿子自己解决早饭算了,他跟那四个下人,就等着赵寡妇过来做饭吃。

    等吃了早饭,赵保国让牛二王石王铁看屋子,接待过来的异人,记着他们想要什么,要多少,自己带着李虎去了衙门那边儿。

    正好守门的那两个差爷当中,有一个他还认识,就是之前来办院子过户手续时认识臭毛头,姓吴,他当然不能叫人浑名儿了,就叫吴差爷。

    吴差爷见了赵二牛,只觉得面熟,好半天才想起来,跟当值的兄弟说一声,就过来了,脸上挂了两分笑:“这不是赵家老爷吗?”说着打量了一下跟在后面壮呼呼的李虎,语气又客气了两分:“怎么今儿到衙门有事儿啊?贵郎君今日不作陪?”说着又拍了拍脑门儿:“赵老爷莫怪,瞧我这记性,忘了今日学里又不放休。”

    “劳差爷记挂了。”赵二牛也客客气气的寒喧了两句,才把来意说明白,吴差爷就带他从后门进去,领赵二牛去见负责此事的文书,等交了银钱,文书给了赵二牛一张证明他可以合理砍十根树木的契书,就让他走了。

    出了衙门赵二牛就塞给吴差爷二十文,道:“劳烦差爷费心了,钱不多,拿着吃杯茶水吧。”衙门的小鬼都难缠,现在以他家里的情况,虽然不必怕了,但也不能轻易去得罪,毕竟阎王好惹小鬼难缠吗。

    二十文虽然不多,但也能买几个肉包子了,他要是给太多,只会被人盯上,二十文刚刚好,不多也不少,既不会让人轻视了,也不会引人觊觎。

    吴差爷惦了惦,笑眯眯道:“赵老爷客气了,贵郎君前途光明,日后还望提携提携呢。”衙役说得好听,就是小吏,还是贱业,虽说普通百姓轻易不敢招惹吧,但真要论地位,还不如人家呢。

    读书人再怎么说,那都是士了,若能搭上一个,日后不想干这个了,也有路子可走不是?再说他们这些当衙役的,小道消息可不少,对于赵家郎君跟城里马家林家交好的事儿,那是一清二楚的,再有李家庶子得罪他,差点惹得家族不稳,那手段他可不敢轻易招惹。

    据说还跟童家郎君交好了,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空穴来风必有因吗,恭敬待着只有对没有错的。何况这赵家老爷看着也不惹人厌,孝敬虽不多,但也没不给,拿着就是了。

    赵二牛自是笑着客气两句了,回了家里还有异人没走,他就自己去应付了,等异人该走的走了,才叫着牛二帮着削木头。

    李虎把契书收好了,就招呼着王石王铁去山里打野味儿,最主要的是老爷交代的事儿,得砍十根笔直合适的红松或山杨回来。

第275章 买礼物() 
之后连着一个月,除了异人给下的订单每天要做,多出来的时间赵二牛就全放在做打谷机上了,简易的脚踩打谷机并不难,只是中间那个转轮要费点工夫。

    为了便于推广,整个打谷机里里外外全是用木头制作的,一些连接处用铁当然比较方便,不过铁难买又比较贵,普通百姓肯定用不起,所以他宁肯多费点时间打磨些合适的孔,用木铆钉钻钉好,只要尺寸合适,一架全木打谷机,也能用上两三年。

    全木制作的就比较费时间,所以足足用了一个月,好在现在家里人手多了,一些简单活计可以交给李虎他们帮忙做,他自己只处理最紧要的地方,就这还做坏了一个木制转轮。

    打谷机做成那日,便到了腊月初五,学舍里开始放年假,年后初八才会重新开课。赵二牛迫不及待的想要回云阳村一趟,打谷机做好了肯定是给大哥二哥用的,他又不种地自然用不上这个,回去先教教他们怎么做,等来年收麦子或稻谷时,就能派上用场了。

    在广陵生活了足有半年多,他们爷俩儿也没回去过,虽说现在交流方便了,但到底不如见面亲切,他平日又忙着赚钱,村里的事情就很少关注。

    粮食方面又全亏了亲戚们在村里收购买了托异人送来,能省下不小一笔钱呢。过年自然不会在村里过,但是年前还是要回去一趟的,一方面祭祖,一方面也给几个老哥家里带点城里的东西,最关键的就是这个打谷机了。

    走亲戚当然不能空着手,赵二牛领着儿子去李家布坊大采购,现在有钱了自然大手大脚,买了好几匹布料,粗绵布的细棉布的都有,要说绸缎才是最拿得出手的,但村里人穿这个就不合适,一不小心就能划了丝,不如棉布划算。

    穿着贴着吸汗,又没粗布那么糙。褐色的合适几个老哥哥,暗红的合适几个老嫂子,再加一匹碎花淡红的,全素深蓝的,及青底红花儿的。侄子侄媳妇或侄孙侄孙女儿的就都有了。

    再有天香楼的酱鸭,全味斋的点心,珍宝的首饰,都买了不少,首饰就买了些小的银耳饰之类的,就四对儿不多,主要是买给四个嫂嫂的,嫂嫂们年纪都比他大了差不多两轮,年纪比他早死的爹都差不离,也没那么多顾忌,这十来年家中贫困,不算三嫂,其它几个嫂嫂哪怕心中对老哥哥们经常补贴他有微词,也没阻拦他们帮衬,现在不说多发达了,至少衣食不缺也有点家底,难得回去一趟,也得表表心意。

    天香楼的酱鸭可是道招牌菜,一只要一两银子,赵二牛咬牙买了四只,到时候四个老哥一家一只,也能让他们尝尝城里酒楼的菜色。点心就是些饴糖瓜子儿桂花糕之类的,给那一串溜儿侄孙子女们甜甜嘴儿。

    买的时候兴致勃勃没有成算,等买回来一算银子,精打细算惯了的赵二牛眼泪差点儿掉下来了,今儿城里各大铺子都逛了,差不多花了十二两银子。

    赵保国看他爹一脸肉痛的样子就想笑:“买都买了,给伯父他们也不算浪费呀,您老人家还心疼上了?家里又不缺这点儿银子。”一天光异人来买的簪子也不止这点银了,现在家底全换算成金子,都有两百金了,那么些钱还心疼这十两八两的。

    赵二牛斜了这倒霉儿子一眼:“合着花你爹赚的银子不心疼?”等花自己赚的银子就知道了,哪怕再多了,还是心疼。

    赵保国笑嘻嘻的:“您要实在心疼,咱退一部分?”

    赵二牛:“你当城里的铺子是以前那菜场啊?还兴退换的?读书人呢还要不要脸了。”再说买都买了,他不是不舍得,自个儿偷摸心疼一回还不成?

    赵保国道:“又没说我去退,您又不是读书人,要啥脸啊?”

    合着只有读书人才有脸?他这当爹的就不要了?

    赵二牛差点儿气死,忍不住就去脱鞋,想糊儿子脸上去,赵保国撒腿儿就跑到书房里去躲了,书房里他爹向来是不进的,生怕碰乱了书本。

    次日爷俩儿一大早就出发了,约好了跟着来城里置办年货的村民们一同搭牛车回去。留下李虎牛二他们四个在城里看家,吃食方面还是赵寡妇天天过来做饭照应。

    李虎本来是想要跟着一起去的,说他们是护卫那肯定要守在主家身边保护着,让赵保国给拒绝了:“等练好了武再说吧,也不是去什么龙潭虎穴的,回老家还能有什么危险?又不远,半日的路程而已,再者家里长辈都在呢,村里可受不了什么委屈。”

    这次回村要过了腊八才会回城,赵保国出发前就跟林栋与马聪先告了一回别,免得他们要约他出去玩,又找不着人。赵二牛也跟交好的邻居们打过招呼,说村里靠近大山,家家户户都有不少山货,问他们有没有喜欢的,他回来时可以帮着代买一点儿,在村里买总比在铺子里买便宜些。

    这下整个胡同里人家差点儿把赵家门槛儿都踏破了,都不是多富裕人家,过日子当然精打细算的,能把一文钱掰成三半花就不会掰成两半。能便宜一文就是占便宜了,于是都过来求带。

    再穷也不能穷了过年,点心坚果瓜子儿糖,过年都是必备的,在城里买当然贵了,临近过年就更贵,铺子里的还会长价,谁家都舍不得买,但又不能不买,好容易过年了,家里孩子们都巴巴望着呢。

    赵家爷俩儿要回村腊八才回,既然人家主动提了帮着代买坚果山货,村里肯定比城里便宜,又不费事情,谁能放过这么好的事儿,赵家在胡同里虽只跟钱家交情比较好,其它邻居并不多往来,毕竟家里没个女主人,不好多走动。但也没谁家跟赵家有仇的,能占便宜也就都过来了,想着让赵家帮着带些山货过来,什么核桃干果干蘑菇都要。

第276章 邻居们() 
赵二牛一一应了,为了避免遗忘或记岔。还专叫儿子记在纸上,写明哪家要买什么货,份量多少多少,他给邻居说的价钱,都是比照城里降一文的,等到了村里各家去收,也比县城那边卖出去要贵上一文,村民们自然没有不愿卖的,能卖贵的谁爱卖便宜了?不傻呢吗?

    好笑的是对门儿的汤大娘,过来说要赵二牛帮着买几石粮食,这算盘打着可精着呢,山货都比城里便宜,这粮食自然也不可能比城里贵,就想着一次性多买些,存在家里吃能吃久点,就算只一斗只便宜半文钱,那买几石下来,还不得便宜个百多文?这可不是小数目了。要是可以的话,她恨不能一次性买够一年的粮食呢!

    赵保国十分无语,云阳村背靠大山,年年秋收后都会组织人进山打一回猎,以免山中野物过多春时下山祸害庄稼,女人孩子们也会在男人的保护下在外围采摘野果或山货。这山货是不缺的,毕竟靠着山吃呢。

    可粮食能一样吗?还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种出来还得交税,剩下的粮食多是卖了再去买粗粮吃的,就是富裕点儿的人家,那粮食也只有嫌不够,哪有嫌多的?每到春时都还得摘野菜跟粮食混了做吃还只能吃个半饱,这种情况自己且嫌不够,还能有多的拿出来卖?日子不要过了呀?

    赵二牛虽说住在山上,但村里的情况也不是一无所知,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