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待太守府的一干属臣都捐献了自家的棉料之后,朱督邮吩咐人搬到官衙那边去,分派给前来领棉料的百姓。

    旁边有小吏记录着名册,也有几个帮着分发的差役。

    都是知道库内的棉料都搬出来了且也不够,见朱督邮又派人搬了这么些过来,都小声议论着,好奇这些棉料是从哪里得来的云云。

    说小声其实也不小声,离得近了便能听见,朱督邮闻言嘴角微微翘起,故意道:“太守大人忧民之心,委实令我等惭愧,这不,听闻府库内棉料不足,便将太守府所有棉料都捐献出来,以作军用。”

    旁边的差役及领棉料的百姓都听见了,难免不议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感慨太守仁心。

    有差役见那么些棉料,难免觉得太守财大气粗,光是私库内就有这么多棉料了,难怪有云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本官及太守府一干属臣虽不才,也愿向太守大人学习,特将府内所有棉料捐献,望尔等子民用心制甲,以护将士们性命,打退来犯异族,守我广陵城池,护我广陵百姓!”朱督邮说这些话,自然是想让百姓知道太守仁义,也是说给其它吏员及差役们听的,却不能让人心生误会,觉得太守家底多么丰厚,不然难免觉得收刮了民脂民膏等等,反而会弄巧成拙了。

    哪怕心有疑虑的,等了朱督邮这番话也难免热血上涌,十分振备,齐声喝道:“守我城池,护我百姓!”

    其声势之浩大,惊动了衙门官员,及沿街百姓,纷纷出门观望询问。

    得知太守及一干属臣捐献府内所有棉料,不管心里如何想的,面上都是一派感动,当下便十分热忱表示自家库存也有一些,愿意都捐献出来制甲给将士们用云云。

    百姓们一见大人们这么慷慨,把家底都捐了,就是为了将士们的安全,为了守住广陵保护他们,那心里哪里能安,纷纷表示自己家里去年的棉衣还能将就着过冬,今年新添的愿意捐献出来用等等,群情奋涌啊,记录名册的小吏都登记不过来,连忙向朱督邮求援,希望再派一个文书过来帮忙登记。

    朱督邮一看百姓们太多,登记不过来了都,连忙招手示意百姓们先安静一下排排队,发表一番感人至深的话,当然是以太守的名义发表的,说现在棉料暂时不够,但有官员们捐献,先要算算看是否足够,若不够再请父老们支援等等,现在还请暂时回去云云。

    “若不够可一定要告诉我们。”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颤颤悠悠握着朱督邮的手:“将士们为了保护我们百姓,流了不少血,可不能让他们无甲上阵,咱们受将士们保护,无性命之忧,暂时将就将就是没问题的。”

    朱督邮一脸感动,紧握老大爷的手:“老人家大义啊,您放心,若当真有缺口,本官少不了要向父老开开口,现在暂时还要登记一下,够了就不必冻着父老们了,若不够咱再想想法子。”

    于是好容易劝离了百姓们,朱督邮都出了一身汗,正想歇歇腿儿,就见城内各大户派人送棉料过来了,张家一车李家一车的,不过半个时辰,衙门的府库内就堆满了一半。

    朱督邮又连忙叫人搬了分派给前来领棉料的妇人,让她们接着制。又问登记名册的小吏:“如今已分派下去多少了?”

    那小吏翻翻名册:“回大人,已有八千六百具。”

    朱督邮面色一喜,又问:“制好的有多少具?”

    那小吏愣了下,他只管登记前来领棉料的妇人名册,至于制好后的棉衣又不交给他,他如何能知晓?

    朱督邮见状便道:“也是本官忙昏了头,忘了此事不归你负责。”回头他再叫人去董仓曹那里问问便是,只问那小吏:“如今棉料的缺口只余一千四百具了吗?”

第365章 不应() 
那小吏口称是,朱督邮又问:“城内所有都已捐棉料了否?”

    那小吏正欲回话,门外便有一个胖胖的管事模样的人带着两个随从过来。

    朱督邮眯了眯眼,没想起来这是哪家的管事,身边的随从就低声提醒:“老爷,这是朱家的大管事。”

    朱督邮闻言忙笑着脸过去,朱家可是广陵城大户,专作布料生意的,如今甲衣的缺口,肯定得指望他们了。所以客气迎迎人不算什么。

    “朱管事亲自过来,必不会令本官及太守大人失望吧?”朱督邮笑着打趣了他一番,显得十分亲近的模样。

    朱管事乐呵呵的回话:“大人说得哪里话,如今正值战事,我们老爷也忧心着呢,能为广陵出一份力,那是应有之举。”

    又道:“正好前月收了一批棉料,本是打算运去北方之地贩卖的,可如今这情况”说着似真似假的叹了口气:“老爷打算捐献给军中,只是数量不少,光凭我们府内现在的人手,不足以搬运过来,还得劳大人派人过去搬运。”

    俩人又客气一番话,朱督邮暗示他必会在太守面前为朱老爷进言,太守必会记得朱家的功劳,待战后将士们论功行赏,也不会忘了朱家的好处云云。

    你来我往的坐了轿子往朱家去了,朱督邮的随从打发人去叫了一队差役跟在后面,去朱府放布料的宅子搬运棉料。

    这时城墙处俞都尉一干武将正愁眉不展,本打算故计重施,激城外异族攻城,好箭伤异族士卒,使其伤口发脓发烧损其战力,谁知饶是他们找了好些泼辣妇人连番叫骂侮辱对方首领,异族愣是能忍着不接招不出战。

    这叫他们无计可施了,总不能大开城门出城引战吧?万一异族拼死一博,冲入城内祸害百姓不说,出了岔了占了城门可就万死难赎其罪了。

    几个武将面面相觑,谁都没有法子。

    黄校尉忍不住提议:“不然再去找几个妇人来叫骂?”原本那几个骂得嗓子都哑了,再骂都没力气。

    潘校尉却道:“叫阵一上午,异族那边却不作半点反应,想必是看穿了咱们的计谋,再叫多少妇人来叫阵,也是无用之举。”

    黄校尉大着嗓门儿嚷嚷:“那你说咋办?总不能干等着吧?”

    潘校尉不语,他也没办法。

    左校尉想了想提议:“下将倒有个法子,也不知合不合用?”

    俞都尉道:“说来听听。”不管合用不合用,总比什么办法都没有强。

    其它几个校尉闻言也看向左校尉,左校尉镇定自若,说去岁太守为了找人,不是发了任务让异人帮忙吗?当时除了异人们不是也有武林人士也接了任务云云,后来人虽没找到,不是也有些武林人士,捉了几个江洋大盗前来官衙领赏吗?

    俞都尉反应过来:“巡之的意思是刺杀异族首领??”只要领头的一死,剩下的只会是一盘散沙,战力下降后对广陵就造不成什么威胁了。

    左校尉道:“正是,那几个江洋大盗犯下累累罪行,如今还关在死牢内,本是要秋后处斩的,可如今这种情况不如向太守进言,使其等戴罪立功?想必能活着,他们也不愿死的。”

    武校尉对此提议却有些不同意见:“那些江洋大盗若从死牢中放出,只怕是放虎归山,不说用其刺杀异族,只怕会临时反咬我们一口。”到时候别说跟异族打了,说不定城门还被他们打开,迎异族入城。

    左校尉却十分自信:“承威兄过虑了,那些罪犯虽心狠手辣,但到底是大周子民,就算他们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人亲眷考虑考虑,若战场上投奔异族,不说异族能否信任,他们就不怕行此举连累九族?日后在大周无立足之地?”除了那种无亲无故之人,谁不是爹生娘养的?不怕自己死还不怕家人有危难吗?

    俞都尉思忖一下,道:“巡之言之有理,若以金银赐之,安其家眷诱之,减轻死罪以引之,想必已是死罪的他们,定会尽力竭力以为广陵办事。”

    黄校尉道:“善。”

    于是见众诸都不反对,俞都尉当下便派人去官衙请示太守,苏太守听闻后便同意了,当即就叫人去死牢提人。

    果真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更何况还有金银赏赐,苏太守也承诺,便是此去战死,也会安其家眷,使其不至无依无靠受人欺凌等等,几个死囚自然无不同意了。

    他们本是死囚,早晚都得死,且没被抓之前,干的也是把脑袋提在刀尖上的活计,落得如今的下场早有预料,现在有机会能活下来,不牢牢抓住机会不是傻吗?

    于是个个满口承诺,必会将异族首领之首级带回来云云,还望苏太守信守承诺等等。

    苏太守自然很是满意了,面色和缓的问:“若有需要准备的,官衙有的只管去找董仓曹领,若没有便去找朱督邮想办法弄。”

    几个死囚谢过太守后,就被下人领去换了一身短打,而后几人凑在一块儿商议了半晌,才出门叫人领着去找董仓曹拿兵器。

    除了兵器之外,董仓曹那里只有一些军用器械,大件儿他们不会用也带不走,小件儿的他们也用不惯,至于行走江湖能用得上的一些东西,董仓曹那里又怎会有?

    于是转脸又去找朱督邮想法子,朱督邮也没办法,就打发他们去找军医,军医擅长的是治外伤,至于其它的一些江湖上用的计俩,哪里擅长得了这些个。但全城的大夫都被太守征用了,当中总有擅长也了解的,也不是没想过用一些江湖上的东西来对付异族,可原材料不够,少了派不上什么用场,想想也只能放下。

    但大批量使用不行,小份量的还是可以的,几个死囚就托了其中一个大夫制一些行走江湖必备的药,当然见血封喉的毒药也少不了备上几份,什么泄药迷药之类的更加是少不了。

    觉得装备得齐全了,几个人才出了官衙往北城方向去,城外不但有护城河,更有密林以为掩护,行走江湖的哪怕轻功不好,或多或少也会,加之太守吩咐下去不许守城将士们阻拦,几个死囚便顺利的通过城墙上的防线飞身而下,轻轻松松纵入了密林之中。

第366章 强行攻城() 
几人隐藏行踪于异族营地三里之外的密林中,商议着如何刺杀异族首领。

    “蛮夷营地守卫森严,又有巡逻兵时时巡视,现在又是白日,不是动手的好时机。”说话之人名为吴安,本为一落魄农家子,战乱时民不聊生,吴家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之时,将其卖于鬼王宗,盼其能饱食度日平安活下去。

    吴安在鬼王宗虽日子不好过,但总算衣食无忧,虽如此却因幼时饥寒交迫,造成了心理阴影,对钱财过于看重,成年后行走江湖,没少做打家劫舍之事。

    虽说只是打劫富户,却也犯了国法,又被世家所厌恶,悬赏通缉。后被江湖人士接太守悬赏时顺手捉拿去领赏了。

    其行事风格向来谨慎,但凡要偷点金银,踩点儿免不了,更兼之奉行能不动手,就不动手的手段,多半以在夜间下药迷香等手段偷其财宝。

    如今太守恩德,命其刺杀异族而减其罪行,习惯性的就用上了以往的手段,能不正面对抗就不正面对抗。

    段雄以杀人获罪,身形彪悍,性子莽直,最看不过仗势欺人之辈,又路见不平管不住自己的手,一时激愤之下下手重了点儿,将一强抢民女的富家子打死了。

    其为人直来直往,不善用计,闻言便道:“那怎么办?要不等晚上再行动?”

    曲顺身世凄凉,本是富户子弟,但行商的不如当官儿的,再多家产被不仁之官盯上了,识好奉上还好,或能留得性命,偏偏曲家家主为人刚直,只说他并没犯法,又说信任朝庭选拨的人才,却连累曲家多半被灭,其余族人或死或逃。

    曲顺就是曲家家主幼子,被追杀后另得奇遇,自此潜心修炼,待武功大成之日报仇血恨,灭其家族。其为武功文采不弱于人,智谋也不差,为了减轻罪行,不至连累其它幸存的族人,曲顺最为积极,只道:“两位言之有理,现在不是行动的时机,待到入夜才方便。”

    “若谈夺其首级,只怕有些困难,不过”曲顺见二人侧目,心下自得,便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

    异族向来彪悍,首领更不用提,想要穿过重重守卫刺杀异族首领,只怕他们估搭上性命都未必能够,他们三个本是死囚,性命不惜一提。只怕死不得其所,不能为守卫广陵出一份力,当然这一方面,另一方面自然是怕牵累家眷了。

    哪怕一死,因罪而死与守卫广陵而死的名声完全不一样,若死得其所家中也能好过些。

    曲顺的意思是等待时机抢几身异族盔甲换上混入其中,待到异族造饭之时,吴安趁机去水源里下迷药,待到迷药见效,他自己就去烧了异族粮草给广陵信号,而段雄的任务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