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阳县安家的流民呢。”
百姓的土地的情绪是深入骨子里的,哪怕背景离乡无人肯,可只要说有地,那多的是人肯来,这么一想这县尊倒还是个能干的。
这些流民是因为遭了兵灾而逃亡,又不是天灾,粮食带不走多少,带走了不够吃,可银钱总能带着,哪怕用了些,或多或少身上都有。江阳县尊这一招倒是好计策。
两人回了原地等了不多久,便见赵二牛他们一脸焦急的过来。
“怎么了爹?”
赵保国连忙迎上前问。
“没找着人。”赵谐脸色不太好看,虽说跟爹娘感情不和睦,可爷奶却待他极好,如今消息全无,怎能不担心?
“是不是不在这儿啊?”赵保国闻言略惊,而后镇定下来思索一会儿:“爹你别急,大伯他们跟流民不一样,本来就是江阳人,而且栓子不是跟米掌柜家的女郎订了亲吗?我猜测,可能大伯他们从山里出来后,发生村子毁了,就进城投奔米掌柜了。”
赵二牛闻言也冷静了些,道:“倒有这个可能。”于是一行人又往城里去,没进城门就被守城的士卒拦下,问来意问身份。
李虎在赵家差不多是管家一样了,直接就上前跟士卒打上交道,不着痕迹的把自家郎君童生的身份透露出来,又提了几嘴赵保国跟太守府的交情,当然也有夸张之处,不过唬弄一下士卒倒也足够了。
交了入城费后便入城,赵保国县试时在米掌柜家住过,直接就带路领着人去拜访了。
米掌柜还是十分热情,让人上茶上又上点心的,说起了赵家人的情况,在城南一座院子里安置着,,只是他虽然开着个铺子,家底也不甚丰厚,异族破城时他是躲在地窖里避过去的,只是家里的粮食基本都空了,有留存下来的几日前就没了,如今也是要买粮吃的云云。
意思很显然了,提供住处他是提供得起的,可粮食自家已经很艰难了。
赵保国也明白,就起身道谢:“多谢米叔庇护赵家。”粮食吗,谁家自己不够吃,还会亏了自己照顾还不算正经亲家的人?再加未来亲家的兄弟以及长辈?米掌柜能做到这样,已经足够仁义了。
第392章 汪氏()
因着赵二牛急切,就没在米家多待,赵保国跟米掌柜寒喧了几句又心照不喧的换了个眼神,才略带歉意的告了个罪告辞。
穷苦出身的米掌柜能在县里开上铺子,娶妻生子置下产业,不会做人交际应酬,哪里平平安安活到这岁数?自然也能理解赵家人的心情,不仅不怪罪反而招来下人带路,免得赵家一行人出宅子还路人怎么走,自收留了赵家几大家子后,他的投入可不算少,为了啥呀这是?
不就是为了跟了日后有可能前程远大的赵家子搭上线儿吗?施恩于赵家也能让他们高看自家闺女儿几眼,日后女儿进了门儿,谁也不敢磋磨,不然风言风语都得把赵家给逼死,毕竟他米家可是对赵家有恩的,且还不是一家,而是整个赵家呢!
这点子心思谁还能不知道了,赵保国自然也领情,甭管人家有什么样打算,到底也是帮了赵家一回,还能不记情?
保全了性命啥都好说了。
赵家人也苦啊,苦得话都说不出来。
虽说异族那杀千刀的把县城可破了,可他们村儿住在犄角旮旯,要进村儿都得走小道儿,那小道还不好走,本来跟他们也没什么干系,日子照样过呢。
可谁想到出了内贼呢?内贼还是出在他们赵家,要说也不算正经赵家人,可谁叫老五家的汪氏前岁眼皮子浅,为了那点子三瓜两枣的银子就收了个异人徒弟呢?
结果可好倒好,银子是赚着了,这回异族一来,半人夜跑了,天明儿才发现,还以被狼给叼了呢,正想打发家里小子到处找找,异族那头的兵马就从小道上进来了。
这一想就知道从哪儿露的风声,异族是外族,这跑到内里来,还能对哪儿哪儿都熟吗?没个奸细还能找着他们这地儿?
再一想到现在都不见人的汪氏徒弟,几个老头儿还能琢磨不出来?这一琢磨出来整个人都不好了,按说之前朝庭要捉异人时就该狠心交出去,谁教汪氏犯了倔劲儿不肯,把人偷偷藏了事后才漏了声儿,赵家人还能有啥法子?
事情都干了现在也不能再交出去,一来汪氏包庇异人那可是大罪了,二来汪氏犯了罪,又是赵家妇,整个赵家都得被牵连,说赵家不知情人朝庭能信吗?
这就进退两难了,除了偷摸藏着还能咋办?也不能让村里人见着了。
这就犯下了大罪过,还不能说,眼瞧着村里的后生,一个个前俯后涌的堵在小道那儿,给村里的其它人争取躲到山里去的时间,简直是用性命在填,赵家人又怕又悔,悔的是当初不够机断,怕的是进村的道儿是从汪氏异人徒弟那儿透出去的,不等于他们赵家害了村里的这些后生?
于是赵铭这个长房的就下了封口令,谁也不许把此事说出去,就当汪氏那个异人徒弟早在朝庭大肆抓捕异人时就逃了。
还能咋办呢?再愧再悔,事情已经这样了,就算把汪氏交出去也于事无补,更会让全村人恨上他们老赵家,还不如当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
反正赵家的口碑在村里向来还不错,等此事过去了,日后再多多补偿一番就是,不过补偿也得注意形式,免得遭人怀疑,大不了把做扇谷风车和打谷机的手艺都教出去。
罪魁祸首是找不着了,可追根究底还是因为汪氏,这事儿不能透出去,但汪氏也不能轻饶。
不想想村里的后生死了多少,就是他们老赵家也出了子孙跟村里人一起去小道上拦截异族了,一去就没回来了,是死是活还用说吗?落异族手里头能有个好?
村里老弱都躲到山里也不敢出来,直躲了七八日才壮着胆子派人出山打探风声,得知异族被败后又躲了两日,才渐渐的从山里头出来了,整个村子都被烧了,连窑里藏起来的粮食都被搬空,这可咋活?
只能找朝庭救济了,在县城有亲戚的去投奔亲戚,没亲戚的只能住流民棚了。
赵家就投奔米掌柜去了,原来还很是忐忑,唯恐被米掌柜打出来,再悔了栓子的亲事,毕竟整个云阳村遭此大难,赵家哪里免得了?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了,万一米掌柜不是那种人呢?
结果人米掌柜还真不是那种人,亲亲热热的迎了赵家人入府,又好生招待了,还专门把米家的宅子借了他们一座,让人收拾妥帖了住下。
虽说粮食给得不多,可到底赵家人也知事,谁还能不缺这个了?有个遮身之所就不错了,哪还能得寸进尺要这要哪的?这脸还能不要?
更何况人米掌柜还给赵家请了个大夫,给赵家生病受伤的妇孺延医问药的,还不正经亲家,做到这种地步已经足够厚道了。
再缺粮食他们也不好意思开口了。
这会儿子赵家几户都油尽灯枯了,哪怕再省再省,清粥度日也是要用米粮的,到现在已然饿了两日,实在受不住了就用水灌,混个水饱还更难受了。
这城外施着粥呢,他们也不能舔着脸去领,毕竟都住城里头了,那外头施粥可是施给流民的,住在城里头的再出去领粥,不说要激怒流民,就是城门也出不去呀。
现在可是许进不许出的时候,于是能怎么办?只能干熬着,盼着在郡城的小弟早日得消息过来救济一番。
日子越难熬就越难受,这一难受可不得找个人发发火?找谁还用说吗?心照不宣的事儿,家里男人自然不能搁家干呆着,那得出去寻个活计,就是没工钱,能管饭也不错呀。
女人只能在家里饿着肚子眼巴巴盼着男人下工能带吃的回来,一口两口的也不嫌弃。
这饿得狠了心里就恨哪,恨谁还用说吗?
自然是汪氏了。
男人在时不能做啥,免得影响形象,可这不在了,自然得发发满腔怒火了,若不是汪氏收了那倒霉徒弟,他们村儿现在还好好的呢,赵家的几个子嗣能因为心怀愧疚跑去堵道而送了性命吗?
那没了儿子的女眷恨不能生吃了汪氏,就是儿孙都还活着的,那也恨呀,没瞧见都饿得脱了相吗?还不是怪汪氏?
第393章 见亲()
异族往云阳村里奔的时候,村长一得到信儿,就安排各家各户出壮丁去拦截,一家至少一个呀。赵家有五房,最后一房是赵二牛家的,可人家不住在村里了,当然出不了壮丁。
可其它四家还在呢,又老早就分了户头,各家管各家了,要是没分,那按理说只出一个就是了。可老早分了就得一房出一个,于是除了老五赵赵惕老六赵恺,赵家老大赵愠老二赵愉老三赵怀老四赵恃都去了,结果到了就回了一个重伤垂死的老二,到了还少了条胳膊。
另外三兄弟通通都被异族砍杀了,连收敛都没人收敛。
赵家拢共就五房,赵二牛这房不算,其它几房子嗣本也不丰,生倒是没少生,但活下来的少呀,除病死的饿死的,没养大的,除了三房和四房活了俩,大房二房就活了个独苗苗。
虽说孙子已经生下了,还不少,可孙子虽也疼爱,儿子到底是身上掉下来的肉,当娘的哪能不心疼?媳妇儿没了依靠哪里能不恨?儿女没了爹谁还能不伤心了?
凭啥祸事都是三房闯的,到了自家儿子却赔了性命?汪氏是老五媳妇儿,按说她闯了祸也该老五赵惕出面,结果人愣是不吭声。
到了能咋办?该出人时,只能当哥的以身相替了,老二家的秦氏指天骂地指桑骂槐的也不顶用,老五干听不吱声儿,反正要他去送,打死也不干呢,自家媳妇儿闯了祸咋地?又不是他闯的,有本事让汪氏去呗!
愣是把一家子人都快气吐血,能把汪氏送去吗?不说村里人咋看,就是为了汪氏那张嘴,也不能放她出去胡咧咧,结果老二去了再回来,当娘的董氏跟儿媳秦氏眼睛都快哭瞎了。
就这其它三房还很是不甘心,受了伤也到底还活着,凭啥她们儿子不但性命没了,连尸身都回不来?
于是除了汪氏,整个三房都快被恨死了,哪怕三伯因着愧疚也跟着去小道上堵异族没回来,这也不能解了因为三房办的事儿而牵连其它三房丢了儿子性命的女人媳妇儿们的怨恨。
赵保国他们上门儿时,就看到几个丁点儿大的侄子蹲在门口玩蚂蚁,兄弟媳妇儿跟几个伯娘坐在小板登上洗衣裳,就连五岁的香草,都坐在小登子捡了衣服搁那儿搓着。
几个侄子瞧着面色还好些,只是瘦得很,侄女儿兄弟媳妇儿和伯娘们个个都瘦脱了相,一人面前一个大木盆,里面堆满了脏衣裳,也不知从哪里来的。
“怎么就至于这般模样了呢?”
赵二牛心酸得差点儿眼泪的都掉下来,当初在村子里的时候,就是收成再不济时,也没几个兄弟家苦成这样子,看几个嫂嫂侄媳妇儿都成啥样儿了?
赵家几房女眷,不管是婆婆还是媳妇儿,平日里再看三房不顺眼,现下见了这个最小的五房,眼泪吧嗒吧嗒就都下来了,那叫个喜极而泣,能不喜吗,靠山来了有饭吃了。
“让叔叔见笑了,快,进屋坐。”
这时也顾不上其它了,把手在衣裳上搓搓干,大房的云氏,二房的王氏,三房的董氏,四房的吴氏,把手里的活计都给了自家媳妇儿孙女,自己则惊喜不已的迎着上前,拢着赵保国爷俩儿往堂屋里去,那态度叫一个热情。
云氏王氏吴氏齐心协力的,把三房的董氏挤到后边儿,三妯娌先占了位,热热闹闹迎小叔子进屋。
董氏也不争,原是三房媳妇的锅,只能她来背了,没底气争呀,再说了,小叔子待他们三房如何,她还是有把握的,什么事儿也忘不了。
为了让其它三房好受些,她还不挤过去招人眼了,只连连叫了二孙子赵讯来:“铁头,去你大爷爷做工的地方报个信儿,就说你叔爷到了,让他们快些回来。”
赵讯懂事的点点头:“知道了奶,我这就去。”说罢一溜儿跑了出去。
董氏这段日子生生老了好几岁,几乎都没展过笑颜,如今当儿子养般的小叔子回了,心情总算松快几分,小儿子是个自私靠不住的,大儿子如今又受了重伤少了条胳膊,几个孙子还小担不起家来,老头子又走了,三房还不受其它三房待见,自己一个妇道人家,想支撑起这个家太难了。
幸好小叔子回来了,看着他们三房往日待他的情份上,至少也会帮衬几分,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将破蛋儿托付给小叔子带走,能养大就成。
破蛋儿才三岁,又有了个犯了大罪的娘,爹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