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恺就说:“这小的挺好,屋子也够住,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再说那宅子里还有空地儿,回头拾掇拾掇还能种点菜养只鸡,也省了一笔菜钱了。”

    赵保国想说两进的宅子能种的地方更多,想了想也没说出来,反倒明白四房想要那套宅子的用意了,正是因为它小的原因所以才选择他,一来三套都是南街的,可大小不同地段不同,那租金肯定是不一样,哪里是租亲戚家里的要便宜些,可越小不就越便宜些?能省一点不合算?

    另外三房是一起搬出去的,要了那套两进的宅子住一块儿了。这三房每房的人口都六七个,单一房要一套小的觉得住了不合算,两房要一套小的呢,又稍嫌挤了些。再有一个,若大房两房一起要那套小的,便宜是便宜了,可两房人一起住着,难免磕磕绊绊有矛盾,再把三房单弄出去,显得不太厚道,跟排斥人似的。

    虽说其它几房都对三房没什么好感,可也不能做得太过明显,毕竟五房向来亲近三房更多一些,他们现在还靠着五房呢,也不能对三房过分了。再有祸头子也没了,三房也倒了大霉,比他们几房更甚,于是哪怕有些生厌,也免不了对三房的人带些许同情。

    于是合计了一下,干脆三房并一起,要了那套两进的大宅子,宅子有分前后两进,还有两个园子,他们三房只需一进就足够住开了,园子空的地,还能翻了种些菜色。另外一进也能租出去,收些租子并一块儿,自己再添上些给五房,算算好似更便宜些。

    毕竟是三房平摊租子,又不是一房独担,而且住一块儿也能相互照应,再加上宅子大屋子多,真要有磕绊的,少来去也就是了。且三房的小辈儿年纪都还不大,大房二房的独子也都没了,只三房赵愉还在,虽说现在受着伤,又少了条胳膊,可养好了还是条好汉。

    三房都老的老小的小,总得有个男人在面前儿担着,才能护着家里人不被左右看轻欺负了,哪怕有五房时不时照应,那也不能成日守着,总不能一点小事就去麻烦人家,一次两次还可以,多了免不了生厌。

    来时只带了细软衣裳,可过日子不是只有这些就行的,还得添置不少东西。虽有租户搬不走的留下了些,可到底还缺。于是赵二牛就把李虎打出去了:“这两日你多去两边看看,有什么需要添置的,就带着几个小的走走,把城里的几条街道认准了,什么米油铺子杂货铺子的,挑那口碑好的经济实惠的指给他们看,认几回以后自己就知道路了。”

    李虎自然是听主家的,这两日子光在外头跑了,帮着买那个又买这个的。等生活用口添置得差不多了,回来人都瘦了些:“老爷,我看大老爷他们几家,还缺些过冬的炭火,要不要家里拨出一些送过去?”广陵的冬天可不暖和,没炭咋过日子?

    赵二牛想了想,估计他们手里头也紧,应该不肯花这上头,于是就对李虎说:“这样,趁着现在还不那么冷,领几个小的去城郊的山头打些柴火吧,你跟大王小王不常去打猎吗?回来时接上他们一块儿,也好顾着些安全。”

第411章 物价() 
李虎就应了,反正他们哥儿几个,呆在城里头也没啥事儿,就经常往山里跑的,带上几个小的去打柴,也不费劲儿。

    “对了,顺便跟狗剩儿说一声,让他回时从铺子挑几个箱子给一房送两个过去,免得衣裳都没地儿搁,全堆坑上怎么行?”

    李虎他们几个领着栓子铁头几个十来岁的半大小子,去了城郊几趟就渐渐放了手,毕竟只是去山头山坡,又不是进深山,大的野物基本没有,顶多一些小动物,还不是那么容易捉得住的。只一般城里百姓出来摘些野果子野菜,砍些细枝拔些茅草回去当柴火烧。

    赵保国从林府探了林栋的风寒回来,转道去了蕙仁堂回来,手里头拎着捆药包,进门儿就给了大头,让他给二堂兄送去,这受了伤还断了胳膊得养上一段日子呢,可是大伤了元气了。

    三伯娘家本也不算多富裕,这进了城又方方面面都要花销,再多也不够的,与其叫他们再发愁二堂兄的药钱,还不如自己这边每隔几日送些过去。

    钱瑞已被庄大夫收入了门下,细心苦学自不必说,每月也会来赵家走一趟探望探望赵保国,礼数周全得很。得知自家小先生堂兄的伤势后,就抓了药给送了过来。

    今日赵保国是正好出门,就自己去抓了,总不能老占人钱瑞便宜,之前给钱他还不肯要,这会儿子自己去了,庄大夫总不至于不收,到底看在钱瑞的面子上,还便宜了些许。

    不想让钱瑞拿他的钱补贴,赵保国就常打发大头去蕙仁堂拿药,当着药铺伙计的面儿给钱,钱瑞也不好抢着说记他帐上了。

    于家俩兄弟自那日后,每天被小厮送到赵家,等赵保国吃了饭就领着跑圈儿,然后拎到书房考究昨日留下的字及功课,指出错处叫练,再讲解新的功课。

    然后才开始自己每日的功课,或读书或习字或写文章,虽说施夫子去了江都,可赵保国也习惯了每日憋出三首诗来放着,隔半月就托于老的人马送到江都去请教指点,再拿回来给他看。

    虽说两家认了干亲,赵保国接过了于家两兄弟的启蒙,于家也很知礼的上了门儿,不仅奉上六礼,四时八节衣裳鞋袜都有送,每月还有一两银子的束脩,殷勤的把赵保国当正经夫子看了。

    赵保国收得心安理当,觉得自己学问虽不怎么深,可给两毛头小子启蒙还是能做到的。人正经夫子收学生,还得讲究个天赋眼缘呢。

    再说自家的饮食虽然不精致,可有肉有菜也不差,营养充足,于家俩小子哪日不蹭上一顿。他还管着俩兄弟锻炼兄弟,又是教语文又是教数问的,兼职几门课业的老师呢,只拿一份钱哪里不值当了。

    吃晚饭的时候赵二牛还有点酸:“你每月的工资,还比我都强了。”木匠铺子的生意一直不好不坏的,每月进项多时能有个一二两,一般都是几钱几钱的,好在铺子是自家买的,要是赁的还不够交租钱,果然爷俩儿都没什么做生意的天分。

    赵保国见状就给他爹夹了块肉,免得他心里头不平衡了,笑着说:“赚再多,到了还是给你养老的。”每月一两,不照样上交了?

    赵二牛听了心里就痛快多了,之前还觉得自己连儿子都比不上,很是不得劲儿呢。但再听这么一句好话,又觉得儿子不是白养的,转念儿子又不是真小孩儿,真要一点生存能力都没有,不白活了几辈子?

    “明儿再给你大伯他们送一家送十斤米过去。”赵保国一边夹肉吃一边说:“朝庭的粮食都拨过来了,怎么米价不降还一直往上涨?再这么下去,老百姓哪还吃得起?”

    赵保国最近一直搁家读书呢,要么锻炼锻炼要么读书,还带着于家俩兄弟。家里李虎又能干,什么事都打理得很妥帖,越发有个管事的样子了,他除了读书什么也不用操心,哪知道米价涨不涨的问题?

    林夫子进京前把他托给施祭酒,施祭酒认可他后又写了封府学的入学荐书,可谁成想异族突然就来了呢?府学也暂时关了,这封入学荐书也就没能派上用场。再有一个衙门也不知在忙啥,府学到现在也没重新开,他就只能闭门造车了,顶多往林家走走,或联系一下同窗交流交流问题,正经有问题只能写信去江都请教了。

    冷不丁听到自家老头子抱怨这个,便问:“咱家窖里应该还吧?”

    赵二牛道:“有是有,可现在米价那么高,咱家再有多少,也不够吃的,再有你大伯他们那儿不得多帮衬帮衬?总不能让他们把那么些银子全花粮食上了,也撑不了多久。”完了又说一句:“以前糙米只八文钱一升,现在都涨十五文了,精米涨得就更吓人,都十八文了。”再这么下去,谁还吃得起?

    赵保国听了也吓了一跳,都快一倍了,这是通货膨货还是咋地?于是连忙问其它物价。

    “肉倒还好,涨也没涨多少,也只一文半文的,就是粮啊菜啊炭啊之类的,越涨越吓人。”赵二牛有时都动了心思想着要不要把家里的米给倒卖出去一部分。

    但想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这价钱往上这么涨,谁知道啥时候能降下来?回头粮食卖了自己不够吃,那价钱还没跌下想买都买不着。

    “对了,还有药材。”赵二牛又补充一句:“头前儿还听你大伯说,药材越来越贵,你二哥都快吃不起了,幸好你给送了包去,不然就得断了顿儿。”这伤养不好咋能成?侄子就独剩俩儿了,哪个都精贵呢。

    “那回头就让大头三日送一趟,反正也不顶什么。”赵保国安慰他爹,又琢磨着:“这菜价高也正常,毕竟都冬天了,大户人家也缺这个,地里种不出菜,但凡有点儿那不被抢着买才出奇。炭也是这个理,冬天买就没不贵的,幸好我爹机智,夏天就开始做准备了,不然咱现在还得发愁呢。”

    赵二牛嘴角微翘:“这就是生活的经验,臭小子还有得学。”

第412章 林府说话() 
赵保国就嘿嘿笑了下,自家爹也喜欢被夸呢。

    “肉不怎么涨倒正常,郊边山里头可不缺这个,虽说入了冬猎户也不爱进山,可那穷困人家也不讲究这个,吃不起饭了还怕进山吗?”想着又说:“就是这粮价为啥一直不往下降呢?”

    琢磨了半晌也没琢磨出来个啥,也就不多想了,只又给赵二牛夹了菜:“这样,明天让李虎去粮商铺子打听打听,看什么时候才能有粮,如果说不准的话可能就是豫州那边出了问题了。”豫州可是大周的产粮大地之一,年年都能向大周缴纳十又之一的税粮,豫州若出了问题,朝庭就会缺粮。

    而豫州的粮商那也没法运粮往各洲府贩卖了,粮价哪能不受到影响?

    虽只是猜测,可赵保国也坐不住了,家里头虽存着粮呢,可人活着谁没三亲六故的?这粮价天儿天儿见涨的,谁能安得下心来?

    于是第二天给于家两兄弟布置了功课,叫他们自觉习字,又打发李虎街头巷尾的去打听情况,自个儿往林家溜哒过去,打听打听情况。

    路上遇着摆着摊儿卖小玩意儿的,还顺手买了一对泥娃娃用方巾包了塞袖管。

    “咋又来了?”林栋正四仰八叉炕上躺尸呢,就见书香领着赵保国进来,忍不住就说了:“不说没什么大碍,躺两日就好了,至于昨儿探了今儿又来?不知道还以我犯了什么症呢。”

    天儿冷了,炕早就烧上了,屋子里暖和着,进了屋子就得了这么一句,不知道还以为多嫌弃呢。赵保国也不客气也不见外了,脱了鞋就上去了,嘴上道:“怎么?我来看看你,反倒出毛病了?”

    书香搬了个小桌案放上去,又垂首退下吩咐上茶上点心了。

    “我觉着你没事儿不能来,说吧,又想打听啥?”林栋倚着引枕斜靠着,脚就直楞楞杵赵保国大腿边儿了。

    赵保国就笑:“你还能掐会算哪?”说着就把他脚丫子拨一边儿去了。

    “还能不知道你了?”林栋斜眼看他,摸了丫环摆上来的瓜子开始磕,皮儿直接就往地上喷了。

    赵保国就没接这话茬,直接问他知不知道城里粮价一直涨了。

    林栋漫不经心的磕着瓜子儿:“涨了吗?你我两家都不缺这点银子吧?”还能吃不上饭不成?也不知恒弟一天天的瞎操心啥。

    这话一听就明白了,林栋就没注意过这些事。“看来我今儿要没来,你是不知道的。”

    林栋道:“家里生计,还用你我操心?有铺子有庄子,这粮价再怎么涨,也影响不到咱,谁还专门去操心这些个了。”就是今秋遇着事儿了,庄子里收成不济,可谁家还不能未雨绸缪了?府中粮库总要存够吃上一两年的粮食的。

    这就是没挨过饿的,哪知道粮食的珍贵呢?世家子再穷,也不至于吃不上饭,自然没那闲心去操心这个。

    赵保国叹了口气:“以你的家世自然不用担忧这个。”林栋听了心道就是你家虽不济些,也不至于吃不上饭,想了想这话到底没说出来。

    “可城里百姓就不能跟咱比了。”赵保国说道:“今年多事,你也不是不知,这粮都没收完呢,异族就来犯了,祸祸了不少庄稼,好容易打退了,百姓还不得抢着补收粮?可要么被异族抢了,要么就被祸害了,这收回来的粮,就是不嫌品相,全拿了交税都不足,更别说能填饱肚皮?这粮价不就可劲儿往上涨?到今都高一倍了。”

    林栋连瓜子儿都不磕了:“怎么?朝庭的赈灾粮没拨下来?”甭管哪朝哪代,但凡生乱,都是因为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