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再用此计时,他们必定心中忐忑,认为我们反复用此计,决计不肯上当,如此也合了我们的意。”所以不管对方来还是不来,对靖王造成的影响一点不大。

    唯一有影响的是,那几百士卒要能骗过对方的探子。

    靖王想了想还真是像先生说的一样,来不来都对他有好处,对他唯一的影响就是稍微拖慢了些行程。

    “这能骗得过吗?”

    文士便道:“就是有探子观察打探,也不敢近距离接触,白日视野无碍,离得近了护营士卒还能瞧不见不成?必是在远方观察,既是在远处了,哪能看清营内士卒个个模样?只能分辨出人数罢了。”

    从对方的行事风格就能猜测出,对方人马不足,不然直接就能明刀明枪的真干上,哪里会使入夜骚扰这一招?想必对方只会意测,他们是怕了对方夜袭,只会得意于自己的计谋,反复用之,待中了他的计后,再用此计时,便会心存疑虑了。

    他也不指望此计能骗过对方多久,只要两日工夫就足够了。待到与琅琊郡兵汇合后,也就再不用惧。

    此计果然功成,头夜有袭营人来,一个都没能逃出去。次夜风平浪静得很,待到第三日,不到午时便远远的瞧见大批人马从官道上过来,高扬的旗帜上琅琊二字清晰可见。

    靖王一行人总算松了口气,在琅琊郡兵的护卫下平安入城,郡守早早带着一众官吏出城十里相迎。

    一顿接风宴过后,靖王暂时在琅琊郡安顿下来,一命郡守派兵马出城巡查,务必要找出贼人的据点。二,此番一行,靖王手下士卒损失不少,也要在琅琊补充一二。

    再有一个中年文士经此一行,身子又不见好,还要留在琅琊郡让大夫治病休养,总之不能急。

    虽说还没到达目的地,可琅琊也是靖王的封地了,就是将王府建在此处都可,更何况是暂留几日呢。

    三日后郡守来报,说是已查出贼人的据点,靖王大喜,当即命琅琊兵曹调兵去围剿。

    靖王谋臣还在养病中,又自责于耽误主公的行程,就提议让靖王带人马先去广陵,只留下几个随从在琅琊护卫他养病就是,待病好后他再自行前去广陵与靖王汇合。

    靖王哪里肯把自己的左膀右肩独个儿留下?

    “不急,不急。”靖王把茶杯往桌子上一放:“这不是已经到了封地了吗?左右皇兄又没指定本王非得在广陵建府,留上几日也没什么。”

    他之所以打算去广陵建府,是因为听说在广陵附近有异族出没,想必在云阳山脉有通道连接另一头的异族草原之地。为了大周,也为了建功立业,他是有野想把那处找出来,也让兄弟们瞧瞧他的本事的。

    文士哪能不知靖王是为了他,心里感动自不必提,就说:“也是我这身子不争气,耽误了王爷大事。”

    靖王就笑:“人吃五谷,哪有不生病的?”就是他自个儿,说是龙子龙孙,也没见从小好大的,总有生病的时候,这还能怨上自个儿不争气吗?

    那是不能。

    靖王非但不怪罪他拖累行程,反而关怀有加,又是请医问药,又安排下人随从伺候得妥妥贴贴,衣食用行无一不精心。

    文士也不能心安理得的受了,就说:“我这病虽未大好,却也不影响行程了,为了王爷大事,明日就出发吧?”

    靖王面带不赞同之色,他谋臣的身子骨儿,向来就不咋地,这病了不好好养,再赶路,回头到了还不知道要病成啥德性呢。

    可转脸又被说服,那文士提议不走陆路转走水路,船行水面平衡不说,还能带上大夫一起,在船上也能好生休养,且广陵离琅琊又不远,从琅琊码头出发前往徐洲,再从徐洲码头自清河转向临淮陈县,到了陈县距离广陵的准阴县只十来里路程了。

    若是行陆路,只需从琅琊南方绕过两座山头,便能抵达广陵射阳之地,要快只需两日路程。若转走水路,麻烦不说,时日也要久一些,需得四日路程。

    那文士的身子骨可是受不住翻山越岭的,再有一个山中林中,猛兽自不必说,怕只怕还有贼人隐在山林内伺机而动。

    所以干脆换水路走,带上大夫给文士治病调养,就是拖延了两日工夫,也不急这一日二日的了。走陆路他就吃不消,可让靖王先行去,靖王也不肯,文士自己也不太放心。

    于是就出了这个主意,靖王听后有些犹豫:“水路倒也可以,不过先生吃得消吗?”哪怕有大夫随行呢,还是累呀。

    那文士笑了笑:“我还没这么不中用,有大夫跟着,船上又不比马车那样颠波,用药细心养着,就是不能好,也能拖个差不离了。”

    靖王思略一番,到底是点头了。

第428章 下雪() 
这边靖王一行次日就起程,临行前还特意交代了琅琊郡守不能放松对贼首的捉拿搜查等。琅琊一众官吏自然满口保证不敢懈怠,毕竟这琅琊郡可是靖王的封的地,这靖王又来了,最大的自然就是不郡守,这顶头上司交代下来的事儿,谁敢推诿?

    靖王也量他们不敢,领着手下一干人马就打包上了码头,光是靖王一家子的行李,就足装满三艘船,装手下补充足的三千士卒,一船五百,合计就要六艘,再加上手下一干谋臣跟靖王家眷及王爷侍卫也要单独坐一艘。

    所以码头上的船足足就有了十艘,看起来浩浩荡荡的十分有架势。

    船队朝着徐洲方向驶去,还没走半日就下起了雪花,白茫茫的一片,温度也降得更快,船舱内身披大裘的靖王抱着暖炉站着窗口往外瞧,语气十分庆幸:“还是先生有先见之明,这要再耽搁几天,水面结了冰连船都不能用,陆路就更难走了。”

    那得到啥时候才能抵达广陵?明明不算多远的陆程,因着风雪阻路,走走停停不得花上半拉月?回头再误了时辰,还不知当今怎么揪他的小辫子呢。

    “瑞雪兆丰年。”靖王妃倚在软榻上,有一下没一下的动着针钱,偶尔抬眼看看在榻上你拍我一下,我踢你一脚的两个小儿女,搭着话说:“这雪下得可不小,来年封地内必是好年景。”

    这好年景,不但百姓不缺衣食日子好过,对他们就更有好处了。这封地内的税收,不管是金银还是农税,但凡缴上来,那都是他们王府的。没封地时只能指望着宫内拨下来的银子度日,手底下有得用的人或能使了去经商,或买些庄子铺子经营。

    可到底抵不了什么大用,不说王府几百口人都要花销,王爷的谋臣幕僚,以及一干士卒们,不都指着那点子俸禄过活?

    没封地收入时,年年都是入不敷出,拆了东墙补西墙的,要不是自己娘家还算得力,嫁妆银不少,这王府早晚该揭不开锅了。

    靖王转身过来,就有随从去关上窗,把风雪阻挡在外。

    “这么多年,倒是牵连你跟爷过了不少苦日子。”靖王与王妃少年夫妻,向来恩爱,府中虽有姬妾,却从未动摇过王妃的地位,也是靖王尊重发妻,也不重色,府中十来个姬妾,不是老爷子或宫内母妃赐下来的,就是不好推托官员献上的。

    正经却没一个是靖王主动去求的,是以靖王妃这日子,过得还算舒心,毕竟她有儿有女,王爷待她又敬重又有恩爱,府中中馈又是她一手掌管,虽说有些碍眼的狐媚子在眼皮底下晃荡让她堵心,可架不住王爷十年如一日的对她们不上心,一月三十日,除了那么一两日工夫去姬妾那里走个过场,其它时间都是在她房里的。

    这王爷能做到这种地步,靖王妃哪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比起她那一干子妯娌来,她的日子是最为痛快舒心的,虽说到底有些遗憾府中还有人,可王爷到底是王爷,府内不能只她一个,就是王爷不惧人言肯为她发散后院中人,上头圣人也不能同意,不知道的还以王爷惧内呢。

    靖王妃这日子过得痛快,自然就一心为着靖王打算,府内事务把管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说,篱笆也扎得水泼不进,除了当今及老圣人当年插进来的人手暗探,其它兄弟或一些有小心思的逆臣都没能伸得了手。

    外头都进不来了自不必说,后院儿的姬妾就更别想了,又无宠又无子的,只能老老实实的呆着。

    这当家做主子的日子多好,上头还没有人管制着,是以哪怕封地不如京城繁华,靖王妃还是收拾着行装跟着王爷一块儿来了,毕竟老爷子虽没了,可婆婆还在呢,这呆在京里,就是呆在婆婆眼皮子底下,日子再松快也松快不到哪里去。

    还不如跟着王爷一块儿去封地过自己的小日子,果然一路虽劳累,可靖王妃却半点不悔的,自从出了京后,王爷就没进其它姬妾的屋子。

    靖王妃里心满意的同意,还试探着打发了一两个出去,靖王半点不插手就随她处置,靖王妃就更满意了,一心为着靖王打算,爷们儿外面的事情她插不了手,可后院儿的事情总能管得条理分明,务必不能使靖王烦心。

    于是夫人交际做得十分好,天冷了送衣送炭,有病了的及时就派大夫去治,医药方面也打理得十分妥帖,王府一干谋臣的家眷,就无不说靖王好的。

    贤妻呀,靖王也这么认为,于是心里就更敬重发妻了,轻易不给她没脸,哄人的话张口就是了,倒不是他多肉麻,可架不住他家王妃就爱听这些个好听的话,反正只在屋里说说,也影响不到自己的名声,靖王自然也不吝啬几句甜言蜜语了。

    靖王妃一听这话,就嗔怪一声:“爷这是说的哪里话,你我夫妻一体,本是同进退的,什么苦日子不苦日子?当了王妃还能说苦?那外头的人不个个叫苦连天的了?”

    也就是手里头不如其它人富裕,可人总不能什么好事儿都独得了,她得了夫君的爱重,府内也没什么给自己添堵,就是手上有些紧巴算什么?与其锦衣玉食的却独守空房,她宁愿生活拮据些,再说王爷到底是王爷,再怎么苦,该有的也有,只不过是银钱不太凑手罢了。

    靖王就笑笑,他自己心里记着发妻的好就是了。

    这边靖王一行风里雪里的赶往徐洲,那头广陵早就风雪交加冰天雪地的了。

    三日前就开始下雪,是半夜里下的,待到天明一起,就发现外头已然白茫茫一片,亮得刺眼了。

    大头把皮子都翻出来给郎君穿,赵保国还有些疑惑:“怎么把这个都翻出来了?”再一看大头里三层外三层的穿着,就估摸着外头可能降温了。

    屋里头不觉得,那是因着烧着炕暖呢。

    大头果然就说:“昨儿夜里下了一夜的雪,且冻着呢。”

第429章 手套() 
赵保国一听下了雪,就忍不住推开窗子瞧,果然见院里屋顶,都被白雪覆盖住了,下人爬上爬下的,或在屋顶扫雪的,或在院子里扫雪的。

    “还真是。”赵保国顺手又把窗关上,转身回去梳洗:“叫厨下烧两锅姜汤,让家里伺候的早晚各一碗喝了,免得再着了寒气。”

    大头就笑着应了,再端着水盆退出去。

    出了卧房就冷多了,正堂内点了三个火盆儿,里面头炭烧得旺旺的,照样感觉到多暖和,屋里点上火盆都这样了,外头就可想而知了。

    桌上已摆上了清粥小菜,馒头是顿顿不可少的,一大盆儿搁那摆着。

    赵二牛已经坐那儿吃上了,见儿子进来说:“这鬼天气,真烦人。”

    赵保国过去坐着,边上新买回来的两个丫环,就自觉的过来摆碗添粥。

    “下雪还不好?”赵保国示意她俩下去,自己个儿动手盛:“这下了雪,明年收成就不用担心了。”

    赵二牛也就是顺嘴说说,要说不高兴,还真没有,虽说他现在不指望种田吃饭了,可到底曾经也是个庄稼人,这对庄稼有好处的事儿,哪里能不高兴?

    现在发愁的是啥呢,发愁雪大了,道上不好走,他那几个老哥哥几房,好容易有了个得力的生计,现在下这么大雪,炭这么好卖的,可也不方便出城去制,万一再摔出个好歹来,就是人不怨他,他自个儿也得怨上自个儿了。

    赵保国一想也是,这炭才卖没几窑呢,这冷不丁就这么大雪了。这赚了的银钱别说分红利了,就是光顾着那几房的嘴,都且不够呢。

    所以还得想个法子,于是就问:“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这都烧了好几窑了,你看二哥他们也有经验了吧?”

    赵二牛就说:“小二跟小六也算机灵,没我盯着烧出来的炭也像模像样了。”不然他也不能撒开手蹲家里不管。

    “那就行。”赵保国就出主意:“这雪下得这么大,再让他们城里城外的跑也不适合,不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