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拉了拉家常,然后就进入了正题,赵二牛把今儿叫他过来的事儿给说了,赵谐闻言连忙叫好,说是大善。

    饭后赵二牛就拉着赵谐往木工房里去了,说是今儿就要把他教会,明儿他就能用铺子里的木材做出来摆卖,也能接外头的单子了。

    赵保国摇摇头,至于这么急?

    赵二牛也是挺急的,不仅把赵谐教会了,晚上宵禁了也没法再回,就留他在家里又过了一夜,第二日吃了饭就出门了,赵谐是去铺子里,赵二牛是忙着去联络曾经一起共事过的木匠了。

    所以中午家里就呼啦啦来了一帮子人,老的少的都有,厨下忙得脚不沾地的,难得老爷要宴客,还不得使出浑身解数,弄出一桌子好菜来,务必要让来客吃得满意,不给老爷丢面子。

    赵保国就露了个面,然后就避开了,午饭就将就着在书房里用了。

    饭后一帮子人又呼啦啦的去了后院儿,看王婆跟刘婆子用洗衣桶洗衣裳,还问各种问题。

    等弄明白这个原理后,这玩意儿大致怎么做的,不用教都会了。按理说这时候哪怕离去,回头自个儿造了也能卖,可当着这么多人能,大家伙儿都知道这玩意是老赵发明出来的,谁还有那脸能占了当自个儿的?

    谁还能不知道谁?于是哪怕有那想白占便宜的,当着这么多同为木匠的同行,也是拉不下面子的。

    于是又一个个的去了木工房,从头到尾看赵二牛再造一个,而后纷纷示意明白,再一个个的给了五两银子,就当交了学费了,回头再自己造了也能光明正大的卖。

    赵二牛笑眯眯的挨个儿收银子,心里乐开了花,今儿这一场,直接就进账一百两,要再来几回,还不得发财了?

    等到众人各自告辞后,赵二牛跑去找儿子,把一堆银锭子往案上一堆,白花花的闪得人眼瞎。

    “这么多?”赵保国有些吃惊:“您这是收了人多少啊?”

第438章 掰扯() 
“不见老些人呢。”赵二牛道:“就一人收了五两,这手艺吧,还能一直往下传,他们搁我这儿学了,既能自己做了卖,也能收木材帮做拿个手工费,五两银子,几个月就能赚回来。再说了,他们也能走乡串邻的收学费教手艺呀?这还算多?”

    赵保国这么一算,也确实不觉得多了。

    搞搞发明还挺赚钱,不过也得社会安稳,他心里头刚冒出来的那点子心思又自觉缩了回去。

    赵二牛一收一大笔,到现在嘴都没能合上,那叫个高兴。又纠结起来这钱要咋用。

    “你说,这钱咋用?要不要拿去买宅子或置田地商铺?”宅子可以租出去收租子,商铺也只能租出去,儿子不说没那根做生意的琴弦,就是有那也不能把时间费这上头来,搁这时代那叫啥?不务正业!好好的书不去读,跑去做生意?不说外头人咋看,就是大哥二哥都得来上门骂他。

    田地就更不用说了,佃出去收粮食租子,还能有产出。

    反正甭管咋弄,都比藏屋里白放着强,放着它也不能生崽,当然要找个进项最好。赵二牛是打算要拿这钱去生钱的,就是没能弄明白哪个合适。

    “就非得花出去啊?留着家里也好啊,万一啥时候有急用呢?”赵保国觉得家里头留里现银比较好。

    “家里又不是没有了。”赵二牛一听这话,就深深忧愁儿子没能传到自己的生意经脑袋。“我还能没个数啊?这置办年货的,要走送的银子,早就备在那儿一直没动过。以防急用的也留出来了,这冷不丁进了一笔,干留着生霉?还不如置点产业呢,再过两年,你亲事就得提上日程了,这置办聘礼,不得花钱哪?干是家里的这些,哪办置出一份像样的。”

    所以还得想法子多赚点银子,不然成亲不像样,自家没面子就不说了,让人林家咋看?不知道还以为他们看不上唐家娘子呢。

    赵保国:未雨绸缪也太早了点儿。

    “唐娘子除孝还得两年,除了孝人林家也得多留她在家一段日子,这六礼走全不还得花上一年?算算没有四年都不够,您这急着抱孙,也没那么急的。”就是人嫁过来了,也没说立马就能生的,到底还小呢,他觉得起码要让唐娘子过了二十再生,那才安稳些。

    谁叫女人生子就是过鬼门关呢?现代多好,各种先进的医辽设备,哪怕胎位不正,哪怕难产,哪怕大出血了,那都能想法子治了。可这古代能一样吗?医辽条件多落后,一般普通连病都不敢生,也生不起。

    怀孕生子,那是最危险的时刻了。

    这身子骨没长全,就特别危险。虽说也有十来岁左右就能平安生下孩子的妇人,可赵保国并不想去赌这个机率。

    赵二牛听了就忍不住多看儿子两眼,说:“怕不是你自个儿急上抱媳妇儿了?”

    赵保国:还讲不讲道理了。

    看着儿子难以言喻的眼神,赵二牛忍不住哈哈大笑:“我就是想着先准备着,哪知道你就想那么长久了?你书读得多,难道还不知道,人家嫁闺女的人家,从孩子一落地,就开始准备嫁妆了。咱这聘礼也不能落后啊,好东西以为想买就能买到?那可得看运气,运气好了就有,没了就只能拿次一等的凑和凑和,到时候还比不上人女方,多没面子?是吧。”

    “算了,你是老子你说了算。”赵保国觉得自己怕是失了志,有这闲功夫做啥不好,偏偏跟他说起这个,到了还较不过劲儿。

    见儿子转过身拿起书卷来看,赵二牛一急,就给他抽了,说:“我这还没说完呢,你这就不耐烦了?”

    赵保国无奈的叹口气:“这不都说听你的吗?还有啥事儿?”施祭酒给布置的策论,他还有一篇没做出来,明儿个又到了送封过去的日子,晚上可得赶一赶,不然下回来信,还得挨骂。

    说到这个,这几日连天大雪,于家俩哥俩儿一直没上门儿,都是于家随从过来取了他给布置的课业再拿回去让做的,次日来取课业时再给送来让他批,批完了再拿回去让于家哥俩儿瞧。

    “这不是拿不定主意吗?”赵二牛发愁,到底是买铺子好呢,还是置田产好?

    赵保国见他左思右想,左右为难的样子,就干脆自己拍板:“那就托人去城郊寻摸寻摸,置上些田产吧。”他要不拿个主意,看他爹这样,估计得纠结好几天。选不定还得来烦他。

    赵二牛一听,就说:“这要买田是好,可外头不定有呀,再说把田佃出去,收的租子只有粮食,可没银子拿。”家里头可不缺粮食了,光是现有田地的产出,就足够他们这一大家子人吃得撑,搞那么多干啥用?留着不得发霉生虫?盐粮生意可不是一般人能插手的,哪怕再小,赵二牛也不打算搭边儿,田地里除了自家吃的,再有多余的产出,基本上都是直接卖给衙门的,可卖给衙门却不值钱。

    “这有粮还不好啊?”赵保国就想不通,他爹啥时候对银子这么感兴趣了,按理说不仅是前世,还是前前世,那都是没少饿过肚子的,这种情况,不是更应该紧着粮食爱吗?

    “够吃够用就得了。”赵二牛说:“再多了,留家里头也显眼,这卖出去吧我又心里揪得慌,那可是粮食。反正现在咱家田地也不少,产生足够吃了,干脆也不多买了。”

    “合着您心里头有数呢。”赵保国真是无话可说了:“有数还非得来问我呀?不打算买田地,那就买铺子呗。”

    “买铺子啊,那也行,就是现在不来了个佛爷吗?又带了一帮子人,估计城里的铺子得紧俏起来,这买了可能不划算,再有一个,万一咱买了套铺子,再被人瞧上了呢?咱小老百姓的,还能跟官家做对了?”人家愿给钱买就算好的了,这要不愿给,他们也只能吃了这个闷亏。

第439章 不便() 
赵保国差点儿气笑了:“照您这么说,那宅子就更不能买了,靖王一行人数可不少,除了士卒们可能要重新修建营地居住。身边的幕僚谋士可不少,城里的宅子也得供不应求了。”

    赵二牛一听,就一拍大腿儿:“可不就是你说的这样吗?”好像买啥都有风险。

    赵保国都不想说话了:“那就都别买了,银子先放着,等翻了年,这个风头过了,估计跟着王爷的人也都安置好了,到时候再看看有没有能买的。”

    赵二牛想了想,就同意了儿子的意见,起身将那堆银锭子拿布包了,就往出走:“那明儿个我去钱庄把这些银子换成银票,藏也好藏些。”说着推门出去了。

    合着跟他掰扯了老半晌,也没掰扯出个啥来,到了还是搁那儿不用。所以他到来是来干啥来了?

    赵保国觉得他爹挺有些没事儿找事儿的意思,不过到底是当老子的,他这个当儿子的当然只能选择接受了。

    外头风夹着雪花呼呼的刮着,拍打着门窗动静不小,眼瞅着天色就有些暗了,大头披风戴雪的进来,揭了灯台上的灯罩,再把灯给点上了。

    “还不到申时呢,天就这么暗了。”大头一边点着灯,一边说:“郎君可得仔细着些,免得把眼瞧花了。”

    赵保国心里哪能没数,只是明儿个就要交课业托人往江都送去,就是再黑,时间再紧,也得先赶出来。

    “再加两个暖盆儿吧?”大头觉得这书房里一点不见暖,就提议:“免得把手冻坏了。”

    “不用了。”赵保国觉得还行,一开始是挺冷的,可后来书房里添了三个暖盆儿,还放得离案台近,再加上他身体素质可比一般人强得多,觉得还算舒适。

    大头觉得冷是正常,一来他年纪小,二来他也不会武呀,这习武之人,身体素质向来就强过普通人的,抗热倒不清楚,可耐寒性却是显而易见的。

    “雪下大了,老爷今儿是不出门的。”赵保国跟大头交代:“叫老金老元不用再扫雪了,先自去歇着,等雪停了再扫就是。其它人就叫他们走道留些神,免得摔了。”这打扫院子的下人,甭管刮风还是下刀子的,都得打扫着,天气好时自然轻松些,可这一下雪下雨了,那日子就难了。

    可不扫也不行,这落了雪下了雨,万一叫主子不留神踩上去摔了可怎么办?这责任自然是他们的。

    大头笑着应了诺,真心实意的说:“郎君可真体恤下人,这都是我们的福气。”大头知道自家郎君向来不爱听这些个拍马屁的话,可此时他还真不是拍马屁,只是有感而发罢了。

    赵保国就笑笑:“你是越来越会说话了。”又说:“下雪路不好走,晚饭就叫厨下用现有的食材将就着做些,也不必非得出去采买。”

    大头一听脸上的笑就更真诚了,这每日采买食材,那都是他娘的活计,之前过来时他还在想着,要不要向郎君请了假,他陪着娘出去买,也能帮着拎拎菜,看着点儿。

    “天气冷了,正是吃锅子的好时候。”大头建议道:“正好头前儿诚郎君给送了些菜来,不若做个骨头汤,烫着吃,既暖和,又能发发寒寒气。”

    锅子就跟火锅差不多,赵保国一听就有点馋了,连忙就道:“这汤底叫你娘熬。”刘大家的菜色做得一般般,也就是个能吃的,说到好吃还真没有。可她熬汤却很有一手。自从买了新厨娘回来,他们爷俩儿再吃饭,基本就是由新厨娘做的了,刘大家的就负责给家里的下人做饭食。

    这要喝汤吗,赵保国还是比较喜欢刘大家的手艺。

    大头应声出去了。

    先去叫顶着一身雪的老金老元回下人房去歇着,然后来到大厨房找他娘,说了郎君的交代,刘大的家的在围裙上擦擦手,嘴里说:“哟,那这会儿子就得准备起来了,这汤要熬得久了才会好吃。”说着转身就去里间的缸里捞了几块大骨头出来洗净。

    刘大家的抄起砍到就砸,把大骨头砍成一块一块的,见儿子蹲在灶膛前烤火,就支使他干活:“没事儿就帮着把萝卜皮剥了。”

    大头哦了一声,起来去拎放在窗前的装着萝卜的篮子。

    “娘,刀呢?”

    “没长眼不会自己找啊?”刘大娘头也不回,直接伸手一指。

    大头颠儿过去拿刀,然后把篮子放在灶膛前,又拿了个空的篮子放着,就蹲着一边烤火一边剥皮。

    “郎君只说是晚上吃锅子,怎么还要用萝卜?”这萝卜不是做汤才要用的吗?熬汤底还要这个?

    刘大家的把砍好的骨头把开水里一烫,然后再捞起来,就听到自己儿子这么问了,于是就说:“分两锅,一锅熬汤底,一锅做萝卜骨头汤,郎君最爱吃你娘我做的汤了。”

    “再说做锅子的汤底又不能喝,我肯定要另做一锅能喝的汤,不然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