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儿子一下:“你也不早提醒我一下,早点拿出来,再报给朝庭,现在指不定打了多少具出来,来年垦出不少地,也能让农民吃个饱饭哪。”

    “做人可不能光顾自个儿这么自私。”赵保国就被他爹劈头盖脸教训了一顿,委屈得不行:“我这为了谁呀?还不怕您一急,又成日蹲儿不出来?就算有那养生功,您也不早晚练着,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再好也养不了身。”

    他爹一琢磨木工,来劲儿整夜整夜的熬,身子吃不吃得消就另说,这里灯又不跟以前似的,那煤油灯味儿难闻不说,还不怎么亮,一不留神就能把手给整了,再昏暗着眼睛都得熬坏。

    “行了行了,多大人了还学小屁孩儿,出去玩儿吧。”赵二牛就往出撵人:“我心里有数,肯定不熬夜。”

    说是不熬夜,第二天一大早没吃饭呢,就满眼血丝的过来喊:“弄出来了,毛蛋儿快来瞅瞅。”拖着儿子手就往木工房里去。

    赵保国靴子还没套好呢,就被拖着走:“说好了不熬夜的呢?”

    赵二牛一脸尴尬:“不就这么一回吗?”

    赵保国大气:“啥一回啊?这都第三回了!”头前做那扇谷风车,还有那打谷机都这样,整天整天的蹲着不出来,晚上熬到半夜才睡不说,把手指头戳了还叫人瞒着他,躲着他不肯露面儿怕被他瞧见。

    “这不不一样吗。”赵二牛自觉失言,赶紧道:“以后肯定不这样,你先来看看。”

    “我可不信你。”赵保国抱怨了这么一句,也拿自个儿爹没法子,就去瞧那曲辕犁了。

    “跟以前的一样。”赵保国左右看看,就问他爹:“这尺寸您记得了不?回把我把它画成图纸,跟这玩意儿一并送去靖王府,好叫他们拿出去试试,要成了,也不用再来找咱。”

    赵二牛拍着大腿说:“这玩意儿我睁着眼都能打出来,还能不知道那尺寸?”

    于是爷俩儿一并去了书房,赵保国把图纸画了,零件又单个画了,再由他爹说尺寸,他把各个零件的尺寸标上去。

    而后就没赵二牛什么事儿,赵保国就摁着他回屋去睡,熬了一夜哪能成?

    要搁以前这曲辕犁也不算啥,可这儿不一样,甭管是图纸还是实件儿,那都得好生保管着,避免事前就漏露了,好歹他也算跟着靖王的人,凡事总要过问一声,得为靖王打算打算。

    “找王爷?”林夫子见赵保国过来,还以为他课业上有所疑惑要找自己请教呢,谁知他一进来就要自己引见王爷,不免有些好奇。

    赵保国拱拱手说是,又道:“昨日夫子不说,恐怕明年征兵吗?如此我大周青壮抽丁,想必会荒废不少良田,学生回去后左思右想,恐百姓生计不稳,便于我爹商量着改良了耕犁,应比现有的要良时好用一些,今便来敬献于王爷,若能减轻一些百姓负担,朝庭也能瞧见王爷的功劳。”

    “当真?”林夫子就坐不住了,领着赵保国就去见靖王。

    “学生不敢妄言。”赵保国跟着林夫子后头走:“新犁不说多有用处,却也能改进耕地的效率,只具体多少,还需先试验一番。”

    见了靖王,林夫子与其细语,便见其面露喜色,问:“可带来了?”

    赵保国答:“还搁学生府上放着呢,王爷未曾发话,不敢冒然拿出。”朝庭派来的人还没走呢,他哪敢随便把这玩意儿带靖王府来?万一给人瞧见了事实上也没啥,只在靖王眼里难免要落下个行事不稳重的评价。

    “不过图纸,学生已绘好带来了。”说着双手奉起,靖王亲自过来拿,左看右看,他也看不出什么来,面色上却不显,只点点头:“甚好,若当真能改进耕地效率,我大周田产怕要增进不少,此举功在社稷,朝庭也不会吝于赏赐。”

    光看是看不出什么来的,靖王连忙吩咐下去:“着人去赵家把犁带来。”又对林夫子说:“先安排人试上一试,用直辕犁和新犁同时耕田,看看效果如何,若效率当真精进,又是大功一件。”正好趁着朝庭使来的人没走,好叫他们带封回去,也免得他再派人马回去了。

第480章 试犁() 
林夫子捋须点头:“王爷所言甚合我意。”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靖王见赵保国,本是瞧在赵二牛有功的份上,及给林夫子的面子之上,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因其年纪尚小却破有谋略。

    今日一出,倒越瞧越发顺眼,要说那赵钧大字不识,能制出床驽来?想来应是此子之功,人才呀!还是个实干型的!

    今日他能研发这个,明日就能研发那个,还小小年纪,能给他大周当牛做马好几十年呢。

    于是不由得礼贤下士,拉拉家常亲近一番。

    这嘘寒问暖的态度,搞得赵保国都有些想歪了,这靖王不会有龙阳之好吧?笑得他毛骨悚然的。

    想想应也不至于,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靖王如此重视林夫子,他又是林夫子的学生,真有龙阳之好,也不会使他身上来。

    这样一想便坦然了。

    待去赵府取犁的人回来,靖王就带着赵保国及林夫子还有一众亲卫随从出了府,往城郊庄子上去。

    荣侍卫长打发人去找了两个农户安排下去,才来禀:“王爷,林先生,我已安排妥当,现在直接去地里耕田就行。”

    靖王点点头:“好。”

    到一片田地,有两个农户牵着两头耕牛等在田坎处,荣侍卫长叫人过去吩咐两句,并把那一具新犁带过去,而后分别架上旧犁与新犁,两个农户便开始在清扫过积雪的农田里耕地。

    在牛鸣声耕牛缓缓前进,新犁与旧犁开始翻土。

    “王爷,夫子,请看。”赵保国指着田里的耕牛说:“两种犁同时耕田,新犁明显比旧犁要快许多,调转方向时也十分灵活。耕地前进时田里的泥土也分落于两侧,这就减少了耕犁前进的阻力,无形中就增加了犁田的效率。”

    两头耕牛一前一后很明显,靖王与林夫子听着赵保国的解说,不由得点点头,虽说他们不精于农事,也能瞧出哪个更好用了。

    “新犁与旧犁相比,多了犁评和犁箭,犁箭的长度决定耕地的深浅,而犁评则支配犁箭的长度。”赵保国继续解释:“犁评可能前后移动,推进时能使犁铧向下便能深耕,拉回时向上就是浅耕。如此一来,农户便能根据种植粮种的品类及田地的情况来决定耕地的深浅。”

    他也照本宣科,虽说他种过地,也知道这玩意儿怎么用,可怎么个原理,他也是听他爹讲的。

    这时两个农户满脸喜悦的过来,靖王忙亲自问情况。

    其中一个说:“这新犁好用得很呢,不费力,就是我家婆娘,都能轻轻松松耕几亩地呢。下头的犁壁还能把大块儿的土块碎了,要用旧犁还用锄头再碎一回,节省了不少时间跟力气。”说着一脸欲言又止的期望。

    另一个则忍不住说:“敢问这位老爷,这种犁,在哪里有得卖?贵是不贵?”要是能承受,他就咬咬牙买上一具,来年还能多垦几亩地,多收些粮食。

    靖王就转脸看赵保国,成本又不是他造的他咋知道。

    赵保国就连忙道:“市面上目前也没有卖的,不过明年开春必能用得上,至于价钱”他咋能定价?就凑过去跟靖王说了成本。

    靖王面色就和洵得很:“价格倒也不算贵,只其中犁盘上用了些铁,比旧犁贵上少许罢了。”这犁多好用他看也能看出来,想来农户用上此犁,人丁多的人家,多耕上十来亩地都不成问题,人丁少的,也能多耕两亩,这点多出来的铜子儿,相比较多收的庄稼,那完全不算什么。

    那两个农户就面带喜色,作揖又问何时能出云云,侍卫长生怕靖王生恼,连忙就把人带下去,又一人给了几个铜子作打赏。两个农户千恩万谢,喜滋滋的牵着牛离开。

    靖王也美得不行,农事乃国之大事,如此有利于民生的发明,是从他封地出来的,这功还能少得了他的?想来圣人收到消息,再怎么抠门儿,也要大大封赏他一番,才能堵得了天下人的嘴呢。

    一想到圣人这回不得不大给封赏,靖王就十分暗爽,心道瞧你这回怎么抠!

    回了广陵,靖王就连忙安排下去,叫下人召集城内所有匠户,把图纸给他们好叫按图索骥打造一批新犁出来,以待来年春耕。

    至于赵保国被关在书房画图呢,一张咋够?肯定得画得多多了,朝庭那儿得送上一批犁给他们试用,图纸也不能不敬献呀。

    画了一上午的图,赵保国眼前都发圈儿了,午间靖王也没放他回去,留了他用饭。

    饭桌上他也不客气,大吃大喝,靖王就笑眯眯看着,半点不觉得他没吃相或失礼了,人才吗,总要包容包容。

    又问他生计如何?学业如何?将来的打算?赵保国都一一回了,冷不丁靖王说:“我膝下有一女,芳龄十二,正好与恒儿相当”

    赵保国正抿着汤,听到这话心里就一咯噔,这种开场白,很熟啊!

    连忙赶在靖王开口前把自己已有婚约的事儿说了。

    靖王收了声,还满脸遗憾可惜,他看中赵恒,当然想收为己用了,不过赵恒此番立下大功,朝庭肯定不能放任其在野,必定会封官进职的。

    他也不能一直拢着人在封地,要说亲近关系,什么关系比得上翁婿?嫡女是不可能的,可他还有庶女呀,许配于他虽算下嫁,可赵恒又不是那没长华能力的,早晚能在朝野占有一席之地,也不算埋没了她。

    可惜天不从人愿,赵恒居然有了婚约,这就没办法了。他虽贵为郡王,总不好与治下之民争女婿吧?他也干不出这等事儿,想想也是庶女没那个福气。

    虽可惜不能将赵恒拢了当女婿,可有林先生在他门下,赵恒日后再怎么位高权贵,也不可能跟他扯得清关系,也就释然了许多。

    这学生有了好东西,总不可能不孝敬先生,这林先生有了好东西,还能瞒着他自个儿享用不成?

    这般一想做不做翁婿的,其实也没差,就释然多了。

第481章 朝内议事() 
赵保国在靖王府用了午饭才回,回去也没做别的,老老实实的看书习字做策论,当然诗永远缺不了。

    靖王府那边也忙着,忙着干啥呢,安置匠户造犁呀。

    一个月就这么过去了,已是将近年关,圣人打发去靖王封地的人马回来了,还带了一批有关于民生的农具,这下整个朝堂都炸得热闹起来。

    这个说:“陛下,靖王此举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必要大大封赏一番。”圣人一听心里就骂娘,还封赏呢,国库都负了封个屁!

    那个说:“陛下,此犁利于农事,望陛下下令使各部配合,多多打造下发各洲,以备来年春耕。”这倒是正经。

    大司空也说:“众人大人说得都有理,今有神器出世,定是先帝满意陛下之恩德,才有托民间匠人研发出世,以其满足我大周子民生计。”这功劳冷不丁就安圣人头上了,还分润给老圣人一部分。

    难怪人家能当大司空呢,光是这说话的艺术,一般人都比不了。

    圣人一听还是大司空会说话,心里很舒坦,这心里一舒坦了,眉眼也带了些笑意:“诸爱卿所言有理,令各部严加配合,加紧按图纸打造新犁囤集,以备来年春耕。”反正造这个犁,又不花多少钱,顶多用些生铁,各洲各理就是,其它零件只用木料,大周缺钱缺粮啥都缺,就是山多不缺木头。

    “靖王献犁,功在社稷,不可不赏。”虽说大司空偷换概念,把功劳全按圣人头上了,可朝堂内外谁心里没个数?圣人也不能装聋作哑,你想啊,连自个儿兄弟的功劳都能夺了当没瞧见,这些个大臣们,以后谁还敢替他做事?

    再怎么肉痛也要封赏一番,国库空了拿私库填补,也要赏,可他私库里也没多少宝贝。

    “着晋靖王为靖亲王,赐千金。”当然也不可能只这么点儿,只拿到朝堂上来的说,最重要的就是封爵位了,剩下的自然少不了珍奇古玩,极品药材,珠宝锦帛之类的。

    圣人也是穷啊,他穷得只剩这些这些国库内不能拿出来变卖银粮的吃也吃不得,只能摆着看的死物了,与其搁那儿白发霉,还不如赏出去呢。

    一个亲王爵位他倒没什么心痛的,心痛只心痛那千金,这要换了粮,得多少石粮食?最起码也够边境将士们吃上半月的,就这么便宜了老六。

    好在他也不算亏,至少那新犁是真有用,叫各洲洲牧全力打造,来年春耕起码能垦出超过大周原有田产三分之一,待春耕后再征兵,就不会误了农时了。

    再有了这个犁,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