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秋收在即,哪怕衙门加急打造打谷机与扇谷风车,也没办法打造出足够的数量,只堪堪能供应城里各家大户的庄子,及广陵城郊的村落,至于下属县村都还无法推广,琅琊那边只得了一具样品,好叫琅琊太守自己寻人拆解研究制造。
至于大周其它洲府,更是只得着了风声,想要靖亲王自己封地都不够用呢,只能待明年了。
各王收到消息秋收已过了一月,都来信询问此事,证实后并向靖亲王讨要会制此两种农具的匠户,给肯定是要给的,但怎么给,还有待商椎。总不能白给了吧?亲兄弟还得明算帐呢,自己手底下人弄出来的好东西,白给人多心疼。
圣人那儿是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大佬呢,有了好东西不往上敬献,那就是藐视圣人,所以这农具先在广陵城郊的村落及庄子推广了,一见其效率过人,就立马颠颠儿的派人去京里报喜了,后头还派人护送俩个学会了的,手艺学精了的老匠户拖家带口往京里去了。
得主动,他要不主动送手艺过去,难道还等着圣人亲自派人来提溜?请神容易送神难,真叫朝庭里来人了,还不得叫他招待?各种花销就不提了,他也不缺这么点儿,关键就是不想叫他们来,免得只得了匠户不足,还想贪研发出床驽农具的手艺人。
靖亲王可警惕得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把人捂得严严实实的,除了床驽制造这方面没法儿再掩饰,这新出的两样农具,全叫他安到其它匠户头上去了,都是他的庄户,心腹信得过。
安全方面更加重视,就赵家那宅子附近,左右都叫他派人暗哨过去住着了,就是邻近着保护着赵家爷俩儿的生命安全,当然邻居们吵个嘴什么不用多过,只注意着别叫人记上大恨,再做什么手脚危威到了就是。
好端端的名声,怎么就安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头上去了呢?赵铭赵铎俩当家人没说什么,毕竟年纪摆那儿,有些事儿都不说仔细,自己私下里一琢磨,就靖亲王此举的含义了。
可底下几个小辈儿就想不通,明明就是他们小叔研发出来的,结果名头叫旁人夺了去,偏家里人还当没听见一样,这哪里能服气?
想争辨一番,还叫俩个爷爷教训了,怎么都想不明白。
四房老大家的大小子,小名儿叫大狗的赵诰十五岁了,他爹赵怀很倒霉的死在去年异族袭村的时候,当时他才十四岁顶不起门户,爷爷老早就没了,奶奶虽还在可也是女眷,年纪还不小,精力也不足了管不了许多。
好在爷奶生了俩子,他爹虽不幸没了,可他二叔还活得好好的呢,这侄子侄女的,也得照应着,现在是条件不好,两房就合一房般过日子,大事儿基本就叫他二叔赵恺做主。
有个叔叔支撑门户,多少也有些底气,二爷三爷家的还好,四伯虽没了,可二爷还活着,老当益壮还能看顾家里,再有四哥也大了,又跟叔爷家里走得亲近,如今都识得字,又跟叔爷学了手艺,比他们强多了。
三爷是没了,虽有二伯五伯,可一个倒霉少了条胳膊,一个活着还不如死了呢,扔下三爷一家子老的老小的的自个儿跑了。可好歹二伯挺过来了,又管着炭窑那一档子事儿,日子也过得下去。
就是大爷家里的,本就只一个大伯还没了,留下大爷大奶大伯娘,跟十六岁的大哥赵谚,十岁的九弟赵详,还有六岁的六岁赵洁。大爷年纪是最长的,道都走不远了,养家糊口的担子基本就全压大哥身上了。
当然其它几房都亲近,也会搭把手,可赵谚自尊心挺重,但凡能自己做的,轻易不叫人帮忙,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是以赵谚比之其它的弟弟们,要成熟了许多,跟爹不疼娘不爱的赵谐也相差不许了。
要说赵谐因着他娘早些年那一档子事儿,受了家里人迁怒,小孩子也不懂什么事儿,当然是喜自家里人所喜,恶自家里人所恶了,是以自小就跟赵谐不太亲近,当然也不会故意欺负,好歹是堂兄弟呢,只也不会多亲近了。
赵谐那种性子,向来又是你亲近我,我也不会上杆子倒贴的,所以哪怕他早熟聪慧得多,兄弟们若有遇着事情的,因着不亲的缘故,也不会来向他询问,多半都是去赵谚的,一来赵谚近年成熟多了,二来他在一帮小辈中最长,底下的兄弟自然愿意跟着长兄多玩,遇着事儿就会找他。
这不赵诰心中不服,又不敢去找大人问,就找了赵谚发牢骚:“明明咱叔爷做出来的东西,凭啥名头落别人头上了?二叔还不许咱对外说。”一想想他就满心不甘了:“你是没瞧见狗蛋儿那得瑟样儿,还以为真是他爷搞出来的?气死了。那么些好东西,本该是咱叔爷家的。”
狗蛋儿说的不是他二叔长子,而是一个姓华的匠户的孙子,研发出打谷机的名声被安在华匠户头上了,最近这段日子,华家是门庭热闹得很,来往不少人上门儿,有送这个送那个的,真叫左邻右舍瞧了眼珠子都红了。
“把你的嘴巴闭严实了。”赵谚一听他抱怨,心里就咯噔一下,警告他说:“不许在外头说叔爷的事儿,要叫爷爷他们知道,小心腿给打断了。”
赵谚年纪最长,又要顶立大房门户,是以家里的事情赵铭从不瞒他,但凡有不明白之处,总要里里外外给他掰扯清楚,免得他不知轻重再闹出什么乱子来。而赵诰则不同,家里的事儿有娘跟二婶担着,外头的事儿,暂时论不着他,有亲二叔扛着,所以日子还挺是松快,既不需他立时顶立门户了,有些事情赵恺就没对他提。
赵诰不服气:“凭啥呀?叫华老头占了叔爷家的名头,白落了多少好处?”合该是他们叔爷的,白给了旁人,他心里就不痛快。“你说大爷他们咋想的?好好的事儿怎么就往外头推?”
第499章 隐藏()
赵谚一见他这般模样,就知道若不把事情说清楚了,指不定在外惹出什么乱子,就跟他分析:“你自己想想,你要在道上捡了十两八银子,愿意闹得所有人都知道?”
“那肯定不能。”赵诰脱口而出:“捡了银子不藏着掖着,告诉人家叫人来抢来偷啊?我又不傻。”
“你都知道要瞒着人了,咱叔爷弄出这么好的东西,当然也得瞒着人,免得叫人知道了,把咱叔爷抢了去当下人关起来给他们家造咋办?”
贵人的盘算,跟他肯定说不通,真要说了他指不定得说跟咱没关系,赵谚就只以自身利益来跟他分析此事:“干要这等名声有啥用?不如实实在在的好处,咱教手艺是教王爷家的匠户的,其它匠户又不跟着咱们学,这农具多好用还用得着说?肯定对王爷有用的,咱把手艺教出去,王爷还能亏待咱们?这名头不不往咱叔爷头上搁,瞒着人就不会引得其它人注意,咱叔爷可不就安全多了?咱们家可是最先跟叔爷学这个的,现在教手艺出去,王爷赏赐虽说没叔爷多,到咱手里也不会少,既安全了,又没危险,多好的事儿?你跟狗蛋儿争那些没用的名头有啥用?争得了没争得,都没啥好处。”
这么一通话分析下来,赵诰算是明白了,就是光拿好处不要名声呗,一开始他心里是不大乐意的,可叫大哥举了个例子,他才算甘心了,这名头要真传出去,不是没可能叫人把他叔爷给绑了,他爷爷在世时,没少说前朝的古,有点儿啥好东西老百姓都不敢露,但凡露出点儿风来,不是被这家大户夺了,就是被那家地主抢了,幸运的还能落下条性命,不幸的家破人亡都有。
想想小时候听过的那些真人真事的故事,赵诰就忍不住一哆嗦,听别人的故事没什么感觉,毕竟不是自己的经历,顶多骂两句前朝昏庸,可真要落自家头上
“我知道了大哥,肯定不在外头乱说。”赵诰出了一身冷汗,保证道:“也不跟狗蛋儿争。”
赵谚见他真明白了,很欣慰:“这就好。”
“不行,我得去提醒提醒栓子跟狗剩儿,万一他们说漏嘴咋办?这不给叔爷找麻烦?”说着就坐不住了,扔下手里头的工具,颠颠儿的跑出去找人。
赵谚没管他,低下头干自己的活计,兄弟们年纪大点儿的,也就他为长的四个,底下的都太小,搁家里呆着呢,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的,最没个数的就是大狗了。
至于老二栓子,搁米掌柜那里铺子里跑腿儿当伙计有三四年了,论起圆滑来,几个兄弟没一个比得上他的,只要他不想说的事儿,没人能从他嘴里头掏出来的,赵谚是半点儿不用操心。
而狗剩儿呢,虽从小不跟他们一块儿玩,人看着也木讷,半杆子都打不出一个闷屁来的性子,你跟他说上半天话,人指不定能回你一个字,这种性格谁跟他玩得来?憋都要憋屈死,估计没人去他那儿找不自在。
他自己就更不用说了,啥话该说啥话不该说,就算心里没数,也被他爷天天揪着耳朵翻来覆去念叨着,还能不清楚?
也就大狗跳脱了些,只把他说通透了就不用担心旁的。
没多久赵诰又风风火火的跑回来了,一脸不痛快:“大哥,听说华爷爷要去京师了。”
赵谚头也不抬:“去就去呗,跟咱有啥关系?”
赵诰直跳脚:“你咋没想明白?华爷爷去京师,还不是因为抢了咱叔爷的名头才被派去的?那可是京师啊。”
赵谚叹了口气,抬起头:“那你想咋样?不叫他去啊?那哪能成?这么好的东西,哪能不献给朝庭?这不给王爷找麻烦吗?早晚都要派人去的,这名头既然安在华爷爷头上了,那人肯定是要去的。京里都是贵人,去了能不能落着好还两说呢,总比咱叔爷去京师要强。”
赵诰一想,叔爷要去京师想想也不乐意。
“我知道。”赵诰蔫头蔫脑的:“可就是不痛快。”
“你有啥好不痛快的?”赵谚只觉得好笑:“就算不是华爷爷去,肯定也得叫旁人去,反正咱叔爷肯定是不能去的,去了对咱家没好处不说,指不定还有危险呢,搁广陵呆着多好,又有田地又有铺子还有宅子的,叔爷呆在广陵,还能照应着咱们家呢,要去了京师,天高路远的,想见一面都难,咱遇着事儿,连个帮衬都没有。”
“话是这么说。”赵诰道:“可明明是好事儿呢,总这么藏着掖着的,对咱叔爷多不公平?多好的名头呢,偏偏还不能显摆出去,我这心里就是不得劲儿。”
赵谚翻了个白眼儿,大狗啥都好,就是跳脱得很,虚荣心还挺强。
不甘也没法子,毕竟安全最重要了。
近日广陵的匠户们都很忙,忙着学艺,也忙着授艺,总不能只叫赵家会这门手艺的,把这手艺传给所有来学的匠户们吧?
教到死也未必能把全大周的匠户们都教齐全了。
是以一传二,二传四,四传八,学会了的一边制造,一边教被王府送来学的匠户,这些匠户有其它几郡送来学的,也有其它王爷送来的学的。
忙得没个清闲时候,赵家小辈儿的四个,连轴转了半个月,基本就没回过家。就连赵铭赵铎,也被拎去王府授艺了。
赵二牛也忙,可比起其它人来,却要清闲几分,他只负责教王府信得过的匠户,至于其它王爷派来学的匠户,那不归他管,要学只能论到下面好几批刚学会的匠户们教。
靖亲王是很慎重,不想叫其它兄弟们注意到赵二牛,是以基本上是隔离开来的了。
王府的匠户也不多,教会了赵二牛就回家了,赵家其它几房可没这么清闲,只要有匠户来学,就得教,甭管是哪个王爷送来的人,反正只要学就教,既能得了王爷给的银钱赏赐,还能再从来学手艺的匠户们那儿再得一份儿,王爷也是不管这个的。
第500章 赵二牛回()
但凡学会了这门手艺的,哪怕再累心里也是兴奋的,毕竟是赚钱呢。赵家四房就更兴奋了,就这么半拉月,就拿回家七八十两银子了,这还不算王爷的赏赐,怎么叫人不高兴。
是以当赵谚忙里偷闲回家看他奶看他娘时,屁股还没坐热呢,就被他娘往出赶:“家里都好着呢,都知道你们去了王府做事儿,没人敢来欺负咱家。用不着操心家里头,现在银子也有了,米粮也不缺,院子里还种着菜,你小叔那儿还常送野味儿来。什么都好着呢,趁着这个好机会,你安心在王府里教徒弟,多教几个挣些银钱,指不定明年咱家就能在城里置办下一套宅子。”
赵谚:倒是给我喝口水呀。
到了也没喝成,直接就被赶出家门了。
赵保国是不知道自家几个侄子的官司,见他爹回家衣裳都空荡荡了,心里可真不是滋味儿。
“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