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她原本也是不知道的,只有一日,外面的丫头来禀,说守老宅的下人过来问,左右乡邻想来借水,问主子如何打算。
唐妤才这恍然,原来已经到这种地步了。
于是连忙交代下去,叫家里的洒扫下人,再打扫院子时,就不要再用水浇地面为显清凉了,而花园子里的花草,浇水也不用从井里打,就厨下里平日洗菜的水留着浇浇就成。
外头人都快过不下去日子了,她这边还精细伺候着花草?
这一档子事情安排下去后,又连忙打发人去亲戚家问问情况,看那边宅子里井还出水,若不出水了,就叫他们去老宅的井里打水,那口井比较深,现在还有水呢,且不见底,应该还能坚持一段日子。
若城里没水了,那就没办法,只能去清河里打水了,不过路就比较远,护城河里虽说也有水,可那水要打来喝,她是喝不下去的,多少人搁那儿洗衣裳,大热天的脱了衣裳下去泡水的都有,光一想想,能喝得下去这水吗?
旱情是严重起来了,靠外的山林都枯黄起来,农户们所种的庄稼地,那地面都是干裂开来的,这今年的收成基本没啥收成了。
老百姓苦呀,但再苦日子还得往下过,每天天不亮就起大早,挑着桶去护城河打水,再走上十来里路回村去,给庄稼浇水,一桶水浇下去,立马就吸没了。
见天儿的来回奔波,人瘦得衣裳都空荡荡了。
这天灾一起,最先受罪的是底层的百姓,对于上层社会的权贵,其实是没什么影响的。赵保国不算上层社会的人士,可好歹有了功名,家底儿也不少,又跟着王爷做事,算是搭上上流社会的边儿了。
所以,他还真没什么感觉来着,毕竟吃喝方面,他都没受到什么影响,对于旱情,还以为早着呢,再加上他也不怎么出门,每天都蹲屋里头,指挥着如何孵蛋。
这一蹲,就蹲到十月份,这天他正跟京里派过来要学着如何用炕孵蛋的人闲聊呢,那头庄子上就来人了,说靖亲王叫他赶紧过去。
赵保国一听就动起来,莫不是出了啥事儿?换了衣裳,就骑上马跟着来人打马回城了。
一路就见着,两道农田枯黄,麦穗干瘪瘪。
他不由得皱起了眉,有段日子没关注外头的事儿了,旱灾都严重到这种地步了?
又见三三五五的百姓,挑着水桶往农田里去,他勒下马步细瞧了瞧,水桶里的水,都是浑浊的,且桶桶不满。
第544章 主意()
他原以为百姓们挑的水是来浇灌农田的,可下了地没见他们浇灌庄稼,反而直接挑着水桶往村落里走,这是拿来喝的?
这种水吃用了,不得生病?回头一生病,再死了人,再加上这种天气,就很容易生瘟疫的。
这样一想,赵保国的眉毛就拧得更紧了。
“哎哟,恒郎君,您瞧什么呢?”前头马上的人扭脸一瞧,赵保国都落后那么多了,慢慢悠悠的不知在瞧啥,就急着打马回来催着问:“可不能叫王爷久等。”催着赵保国赶紧动身。
“没什么,就随便看看。”赵保国打马前行:“咱们走。”
到王府将马交给门子,守门的就牵了巴去后头马棚好生照料,赵保国直接进府,里头就有人守着他,一见人就连忙往里头引:“恒郎君可算到了,王爷及诸位大人都等着您呢。”
他什么时候这么大牌面儿了?赵保国脚步微顿,继而前行。
“恒小子可算到了。”一进正厅,就满屋坐满了人,王爷坐在首侧,左是林夫子,右是荣侍卫长,下面两侧是官衙的一干官员。一见赵保国进来,王爷就指着他笑:“本王活这么大,除了皇父,还真没等过什么人呢。”
赵保国闻言,连忙就拱手:“劳王爷,诸位大人久候,是恒之过。”说话时一脸歉意。
见状原本心里有些不满的大人,也都不好说什么了,神色也渐缓。
靖亲王就笑着招呼他过去坐:“也是事发突然,才使人把你叫来,恒小子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呢。”
赵保国确实一头雾水,突然就这么大阵仗了,他打眼一看,厅里坐的一帮子人,全是广陵的官吏,大大小小的一个没差。
估计是出了什么大事儿了,他忽然就想到,这时候要异族突然一来,不得把他们一锅端?可再一想,广陵的守将也不是干吃饭的,他们可还在城里头呢。
赵保国一来,人算是齐了,就正式开始议事。
赵保国不知道情况,就不出声,听着他们说,才知道发生什么事儿。
靖亲王收到消息,说是豫州大旱,先是从颍川郡一个小县起的,蝗虫遮天盖日,接连吃光了几座山头,开始朝整个豫州漫延。
虽说有叫养百姓们养鸡应对,可此事是由广陵这边提开始实施的,后到豫州来人学了,再回去实施,都过去了两个多月,如今第一批才发下去,第二批呢刚出壳,派不上用派。
杯水车薪哪,老百姓纷纷携家带口的,开始朝着南方流亡了。
广陵一班文臣武将,心中庆幸不已,幸好他们搞得早,不然等到蝗灾一过来,不跟那颍川似的?都成了空城了快,听王爷收到的消息说,颍川太守深感有负皇恩,于城门上以死谢罪了。
苏太守听说后,就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觉得后颈有些发凉。他自觉自己是个负责的好官,可他也不想死呢,死在异族攻城这下,还能博个清名。
可要因着天灾自尽,感觉忒没价值了点儿。
靖亲王就问:“如今我广陵城,可做到人手一只鸡了?”
这话明显就是问赵保国的,他连忙起身答:“回王爷,广陵十数万百姓,已全部登记领了母鸡散养。”一进城就能闻着一股鸡屎味儿了。
靖亲王满意的点点头,又看向苏太守:“公明,你那边如何?”
苏太守也起身回话:“广陵十二都,各都令两月前就已经开始实施养鸡大计,如今已过了两月,便是不全然,应也八九不离十。”三天前他才收到从底下递上来的消息,说是各都已有三分之二的居民,都养了鸡,虽说其中也有没养活的,可到底都是少数。
靖亲王一听,就更放心了:“如今我广陵应是无碍,东海及琅琊郡,料也不会阳奉阴违,想来也没问题。”都跟广陵下十二都一并实施的,就是进展慢些,三分之二没有,一半总该有的。
这样一想,他封地算是平安了,光是广陵及下面的都县村落的人口,就有百万有余,一人一只鸡,那也有一百万,回头就命城中居民将鸡赶出来,好叫他们去郊外自行啄食,那有影儿没影的蝗虫,藏得再深还能逃出鸡口?
先把广陵的蝗虫消灭于无形之间,就坐于从颍川过来的蝗虫了,到时候人与鸡一块儿上,鸡吃虫,人捉虫,想来广陵百万人百万鸡,东海琅琊人数只有多的没有少,那些蝗虫再怎么多,应也对他的封地造成不了什么大的影响。
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大不到哪里去。
封地的事儿算是不用担心,靖亲王才有心情来担心一下其它洲的情况,想着他手底下这人马,能不能出个好主意,他们虽说有了准备,可蝗虫能不过来祸害,那自然不过来为好。而其它洲府,虽说不是自己的封地,那也是大周的领土,能少些损失总是好的。
不然回头没粮,救济百姓,朝庭还得往没受灾的地界儿摊。
他肯定逃不了的。
这样一想,还是想办法解决虫害为妙。
底下人就你一嘴我一嘴的出主意,林夫子等他们说完了,才慢慢悠悠的开口:“王爷不若朝圣人上封折子,请圣人下旨,命各洲洲牧领其治之下臣,将治内所有鸡赶出城池,好叫鸡啄食幼虫,以减轻虫害,如此一来,便是从颖川过来的蝗灾,也无法形成大规模,沿路各洲的群鸡,一洲啄食一部分,只怕不到京都,便能消灭于无形。”
这主意好,靖亲王一听就能想到其中妙处,立时就拍板,说了声就直接离开,去书房写折子上奏了,回头八百里加快送到京都去。
这边虫害是不用多担心了,可关键的是缺水呢,这是个大问题,王爷一离开,众官就自在了许多,商量起来要如何解决缺水的困难了。
郑主簿就出主意:“外头虽旱,可山林深处依旧郁郁葱葱,不若使上一队人马,往深山里去寻找水源?”
朱督邮有不同意见:“永明兄此言差矣,那深山多猛兽,山路又崎岖难行,便是寻到水源,也难以运送下山,如能能解决整个广陵的水源问题?”
第545章 过滤器()
郑主簿道:“那桓谨兄有什么高见?”他的主意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真要有什么好办法,他也不会出这个主意不是。
在场诸人都期待的看向朱督邮。
朱督邮:“永明兄抬举了,我哪有什么好主意,只盼各位能集思广益,想出个好法子来,再这般耽搁,护城河都快叫百姓们挑干了。”他们还不能不许,不然百姓们没了指望,分分钟暴动给他们看。
百姓是安分老实,前提是叫他们有得吃,能活下去,哪怕吃不好呢,只要饿不死,那就都能老老实实叫统治着。
一群人皆愁眉苦脸,这老天爷,怎么就这么烦人呢。
林夫子思忖了半晌,有些不确定的提议:“我广陵虽小,能人却也辈出,太守不若布告全城,以重赏诱之,请那经验老道,会寻龙勘脉的方士。这些能人异士,素来自诩能勘天机,如今正是能用上他们之时,虽说多半身家丰厚,利恐不屑,但古往今来,有才德之士,不求利却也求名。”
如今天下正旱,苦的也是百姓,若能解决缺少水源的问题,岂非扬名利万?
倒算个好主意,苏太守一听就面露喜色,抚掌道:“林先生此策甚妙,只要能寻到合适的水脉,不过是使人多打几口井的问题。”人力自然是不惜的。
虽说近来不下雨,可地下水一直存在,他们虽不解其中深意,但也有这个常识,只在这里叫做水脉。
等靖亲王再过来,三个臭皮匠都顶过一个诸葛亮了,已经把事情盘算好了,见王爷一来立马就献上策,直把他高兴得直叫好。
等结束后各自散去,赵保国留在最后,林夫子见了就问他:“是有事?”没事儿大家都散了,这磨蹭着半晌不走,总不会是打算留下来蹭顿饭的。
赵保国嗯了声,林夫子点点头,把他领自己的小院儿去了,到了书房下人上茶,林夫子拨着上浮的茶叶子,吹了吹热气儿,再抿了一小口,才问他还有什么事情。
赵保国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他之前过来时在官道上所看见的事情说了。
林夫子不以为意,天旱不下雨,缺水也正常,人都没得喝了,谁还能顾着庄稼?且都这个月份了,再抢救,那也抢救不过来。
至于水脏不脏的问题,还是先顾着别渴死了才最要紧。
赵保国见林夫子没上心,就连忙把事情的严重性说了,又怕他觉得自己大放撅词危耸听,反而又夸大了几分,并从典籍上的实例拿出来作比较。
林夫子这才正视起来,再一想想,好像也确实是,老百姓们,衣食住行都疲于奔命了,那自然没那闲工夫来注意什么卫生之类的,吃得不干净喝得不干净也是正常,但以前谁也没想到这上头去,关键就不是一个阶级的人物,谁能想到这卫生情况,还会导致容易瘟疫的滋生呢?
赵保国是了解的,他本也农户出身,这人一忙活起来,就是不忙活,也没几个专烧开水喝的,耽误工夫不说,还浪费柴火,就凑和着喝呗,反正大夏天的,生凉水还解渴又凉爽。
可他又不是这里土生土生的农民,那科学常识是知道的,生水里有多少细菌谁知道?喝了容易这病那病的得,具体的他也不清楚,可总记得喝了不好,更何况这边的普通人,基本就不怎么喝开水的,多半都是喝生水,那身体的免疫力得有多低下?
反正在从他曾经看过的史书上,详细的记不清,可总记得但凡哪个朝代哪个地儿发生旱灾了,紧接着来的就是百姓逃亡,十起旱灾的后续里有八起都会生瘟的,他就琢磨着这卫生情况也是一回事儿。
没看见还没意识到,这一瞧见了,心里立马就是一咯噔,瘟疫呢,就是在他曾经历过的文明发达社会,也没敢说什么病都能治得好,古代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感冒闹不好就会死的时代,他哪里敢不重视。
万一自己染上了呢?这他还不怕,毕竟他练着那养生功呢,轻易染不上,就是染上了肯定也能扛过去,可那不是吃药吃好的,是凭着自己的身体素质硬扛的,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