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保国一边往灶里添柴火,一边拿了窝头啃着,心里琢磨着这边冬天时间特别长,又特别冻,这灶房又在外头,到时候做饭烧个水啥的,都不咋方便,就想着回头问问老爷子,家里有没有炉子啥的,到时候直接在堂屋里用,烧个水煮个粥什么的也便利。
不知不知觉就把窝头红薯的都啃完了,这姜汤也开了,赵保国赶紧盛了,让它自己在灶沿子上放着凉,又下了地窖,抓了一小盆儿核桃上来,再找出榔头给敲开了,把里头仁儿给细细挑出来放了一碗。
第64章 期待未来()
又把石臼里里外外给洗了,再擦个干干净净,把核桃仁给放进去,用石杵细细的捣成末状,捣了半碗子放好,姜汤也不怎么烫了,就赶紧自己先喝一碗,又盛了一碗更热些的,端了进堂屋给老爷子喝了才算放心。
老爷子心里挺舒坦,嘴上还抱怨着:“不喝过了吗,咋还让我喝。”虽是抱怨话,但眉眼舒展的,任谁也瞧不出不乐意来。
赵保国就哄他:“昨儿晚上您受了冻,喝一碗不顶用咋办?到时候着了凉还得上医院,那多费钱,多喝一碗保险。”
老爷子就喝了,还说:“那是得再喝一碗!”
赵保国就高兴:“太爷,我记着您柜子里不是还有两罐子小爷爷给寄的老人奶粉吗?”
“咋了?你还掂记着我那点口粮呀?”老爷子就逗他。
赵保国收了空碗,道:“哪儿能啊,我又不是小娃子,还能喝奶呀?再说那是老人奶粉,就是专门给您这个年纪的人被营养的,我也不能去喝呀!”
“那你问这干啥?”老爷子起身就进屋去开柜子,赵保国颠颠儿的跟着,接过了罐子,道:“您这不是受了寒吗?不得吃点奶粉补补呀?再者说这奶粉寄来就是给您吃的,您老把它给搁柜子里锁着,也不怕放坏了,就算放不坏也得招老鼠,这吃肚子里多好呀,营养全补身上了,说得活上个一百七八十的!”
老爷子就笑开了:“那不成妖怪了!”
“那哪儿能是妖怪?”赵保国继续哄他:“人古代活越越久,那待遇就越高,到了八十岁都是祥瑞了,您要是活上个一百多,那不得比人家再多一个祥瑞吗?”
赵保国逗了老爷子开心,就抱着罐奶粉去了灶房,再打开盛了五勺子放到那个装核桃末的碗里,又洗了锅子烧上一瓢开水。
再从碗柜子里头找出两个输液用的那种玻璃瓶子,把罐子里的奶粉装进去,再用塑胶塞子给塞住了,空罐子用水洗洗放碗柜里,说不准啥时候能装点子啥。
等水烧开了,再冲到碗里头,拿了筷子给拌均了,又香又稠的,再拿了勺子并碗一起,端到堂屋里给老爷子。
老爷子尝了一口:“真还挺香,难怪那么贵呢!”又细细的口味,转脸看向赵保国:“这里头还搁了核桃呀!”
“太爷您尝出来啦?”赵保国看着他吃得美美的:“就是之前咱们晒的核桃,那壳老厚了,我砸了老半天呢!”说着不自禁的撒起娇来。
老爷子乐呵呵的盛了一勺子奶粉核桃糊喂到他嘴边:“可辛苦咱们保国了,来尝尝自个儿的手艺!”
赵保国就推辞:“我不吃,您吃吧,这本来就是给您补身体的!”
老爷子就不干:“这么大一碗,又这么厚实,想撑死你太爷我呀?来来来,听话,帮我分担一点儿!”
“那我就吃一点儿”赵保国有些不好意思,就着勺子吃了一口,核桃的香,奶粉的甜,完美的融和在一起,赵保国舌头都快要吞肚子里去了。
“这才对吗。”老爷子眉开眼笑:“再来一口。”
爷俩儿高高兴兴的你一口我一口的分着吃了。
赵保国再把碗勺给洗干净放好,拿了那俩个装满奶粉的玻璃瓶子给老爷子让他放柜子里锁好,免得搁外头不小心碰碎了,等哪天想吃了他再给他做。
老爷子乐呵呵的收柜子里了,回头就毫不客气抓了赵保国去练字。
赵保国:
赵二牛先从地头回来了,虽然穿着蓑衣戴着斗笠,但衣裳还是有点子被淋到了,裤管半卷到小腿儿处,但还是沾了不少黄泥。
老爷子就撵他回屋去换身衣裳,又让赵保国赶紧再去烧点姜汤,等赵二牛换了衣裳喝了姜汤,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坐在椅子上满脸舒展。
“地头咋样?”老爷子忍不住就问了,这庄稼可是关系到农人的生计。
赵二牛神情十分高兴:“爷,你是不知道,我跟大嘴去红薯地里一看,好家伙,藤子都绿了一半儿了。”
老爷子一听,就眉开眼笑:“那就好,这等再过半拉月收红薯,估计着产量还能再长一长。”产量上去了,大家伙儿的口粮自然也能多一些了,能不高兴吗?
赵二牛道:“大嘴也是这么说的,只要下雨了,咱们就有了活路了,明年应该是个好年景!”到时候收了粮,尽量多储存一些,免得再碰到这种时候,年年藏年年藏,总能藏下能吃上个三四年的粮食,到时候再遇到什么样的灾也不怕了。
“要年年都是丰收年才好呢!”老爷子笑眯眯的,脸上的皱纹都少了些似的。
“太爷,咱家有炉子吗?”赵保国突然想起之前在灶房里琢磨的事儿了,于是赶紧就问了一下。
老爷子一听就皱着眉想了想:“应该是没有的。”
“啊!”赵保国睁大了眼,有点不可置信:“没炉子您冬天儿的时候,喝水咋办的呀?”
老爷子道:“好些年前是有的,后来给分给你姑奶和三爷了,我冬天喝水吗,有热水瓶呀,大嘴他们冬天就灌了水直接给送来,没了再回去打,饭菜也是这样送的,孙子多吗,一人轮一天的,送饭送菜还陪夜的。”
赵二牛咽了咽口水,这待遇还真是够规格的。
赵保国瞪目结舌,道:“可今年咱们一起过日子了,总不能再让叔叔们天天过来陪夜吧?没炉子烧个水也不方便呀。”
老爷子一想也是呀,现在他有亲孙子了,还有个重孙孙,孙子还娶了个孙媳妇儿,这也不能让侄孙子们晚上跑过陪夜了,这要有了亲孙子还天天让侄孙们孝敬,这让外头人咋想,说元礼不孝顺咋地?这不打孙子脸吗?
不成不成!
老爷子就使劲琢磨:“我记着叔仁屋里头,应该有个多出来的,就是坏了好像,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元礼呀,回头你去问他拿来,看看是哪儿不好使了,能不能修修,要是不能的话,我让大嘴想法子去淘换一个。”
赵二牛就应了。
第65章 秋收前()
等媳妇回来弄了饭吃了,就麻溜地奔他三叔家去了。三叔不在,是三婶儿跟二弟妹接待的,把炉子给他翻了出来,他一瞧就外面铁皮子皮破了,里头还有个洞,这真要烧点东西就容易过风,火也容易熄了。
他想着就用泥把洞给补了,外头铁皮不用管,凑和着用吧,反正乡下啥都少,就是少不了泥。这样琢磨着就提着炉子回了屋。
左福生细细打量了那破炉子,道:“这么大一洞,修得好吗?”
赵二牛就不乐意了:“还不信你男人本事了咋地?不就一破口子吗,弄点子黄泥跟碎石头和了,再加点儿子糯米汤跟碎稻草杆子,糊好了等太阳出来晒两天就能用了。”
左福生比划着鞋样子,看着他笑了笑:“你说成就成,凑和着用用吧,总比没有强!”
赵二牛把炉子搁灶房里去,又把湿衣裳给换了,扫扫地打扫一下卫生啥,见没什么事儿了,就回屋躺炕上睡个午觉去了。
这雨连着下了三天三夜,大家伙儿都开始犯嘀咕了,想着不会旱刚过去,又涝上了吧?正忐忑着呢,就见雨停了,太阳就出来了。
虽然太阳出来了,但这温度也没怎么升上去,尤其是夜里,基本都在十度左右浮动了,白天太阳出来温度还高上一些,但也高不到哪儿去,正午的时候最高也就十八九度的样子。
大家伙儿就更犯愁了,这红薯还没收呢,到时候收了也得晒晒,不然储藏起来容易坏,就想着再等等看,说不准过两天能热乎些。
就又等了几天,结果温度没见升反倒慢慢的降下来了,张老二感觉不太好,觉着今年大概冬就从现在开始了,再等下去也不会有结果,就趁着白天还不算冷,赶紧的发动村里人把红薯给收了。
赵二牛从雨刚停那会子,就跑到水田里头去挖了不少黄泥,再捡了一些石块儿,糊弄糊弄着把炉子给补上了,一直搁外头让太阳晒着呢,眼见着就快要能使了,张老二就上了门,说从明天开始就要收红薯了,除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用去,七岁以下的孩子不用去,其它人都得去。
赵二牛想着,就问了:“工分咋算的呀?”
“还能亏待你呀?”张老二道:“你算十个,当然不能偷懒啊,累了歇一会可以,但不能做得太明显了,要不然我也不好做。”
“我是那种偷奸耍滑的人吗?”赵二牛瞥了他一眼。
张老二啪了一下嘴巴子:“那啥,大嫂看她做得利落不利落,工分就七到九分之间。”
赵二牛又看了他一眼:“你给她算七分算了,毕竟还小吗,重活做多对身子骨也不好,回头再给累出毛病来,看病都不够费的。”
“你这是心疼媳妇儿呢?没看出来呀!”张老二对他挤眉弄眼,哪能不知他咋想的。
“少扯淡啊!”赵二牛有点恼:“我问毛蛋儿的工分呢!”
“哟,你舍得让毛蛋儿干活去呀?”张老二挑着眉,上下打量着他,好像不认识似的。
“瞅你说的,毛蛋儿多大个人了,来年都满十岁了,还能不干活咋地?”赵二牛道:“再说不七岁以上的都得去吗?”
“那啥,看他做得咋样呗,做得好能算一半,做得不咋地也得意思意思呀,一分两分三分的都有!就拿国富来说吧,基本出一天工都能得五工分。”张老二语气里带着得瑟,好似那不是他侄子是他儿子似的。
“行,我知道了!”赵二牛听着不大爽,直接就往出赶人了:“明儿个六点一准到大队部集合,赶紧滚吧,少我跟前儿碍眼!”
哼!我家毛蛋儿还是大学生呢!
我都没得瑟,你还得瑟起侄子来了,好意思么你?又不是你儿子,你瞎得瑟个啥?
撵走了张老二,赵二牛就往回走,见他儿子正拿了柴刀在院里劈柴,一个个木头墩子,都是前两天村里人去林子外头,砍的枯死的老树,呼啦啦一帮子就去了,大家伙儿说说笑笑的,一整天工夫下来,谁家手里头没砍下好十来根枯死掉的树,就那树根子就动,这上头枯死了,等浇了雨来年春,指不定能再生芽呢!
冬天冷,家家都得烧炕,赵二牛爷俩儿也随大溜去了,赵保国就捡那些个断裂的枝芽,和他爸从树干上剃下来的枝干,捡得多了捆一起,再拿个扁担直接就挑回去了。
一路上看到他的人都竖大拇指,夸他能干。
等树干再弄了回来堆在前院儿,赵二牛就给一棵棵的的锯成了小段,闲着的时候就劈一劈,劈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整整齐齐的码在柴房里头,积了等冷了烧炕,这种大树干烧着经烧,小枝芽什么的也就能烧个水炒个菜啥的,要炖汤烧炕,还得这种老柴才行。
赵保国成天也没啥正经事儿干,就练字,可练久了又不耐,还找不到打发时间的事儿。就学了他爸去劈刀,反正又没人硬要求他必须劈多少,他就瞎劈劈,能劈多少劈多少,累了就停手。反正他在劈柴的时候,老爷子是不会盯着他非叫去练字的,赵保国也乐得轻松。
说到要收红薯了,大家伙儿热情那叫个高涨!三五个的凑成凑,大声小声的说着话,热闹极了。
为啥这么热闹呢!因着交公粮的,都是玉米,高粱,大豆,小麦,水稻这种主粮,红薯基本是自家吃的。
这收多少算多少,都是村里人自家的口粮,这有了口粮,就代表从现在到明年有了着落了,这能不激动吗?给自家收粮食的热情,公家能比得了吗?指定比不了。
纵使再累,那心里头也是高兴的,这高兴就表现在行动力上,那叫一个热情满满,从大人到小孩,就没有一个偷懒的。
看着地头满满八百亩红薯,因着下了雨的原因,本黄得蔫不拉叽的藤叶,都泛着青翠,大家伙儿心里头那叫一个感激。
感激谁呀!当然是力排众议,坚持要多种红薯的队长张老二了!这么些地都种了红薯,这等收了全是自家口粮,从现在到开春还有半年,收成再少也能紧巴巴过了年,等开了春野菜出来了,怎么着也能混到下午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