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够烦人的了。

    汤国容:

    “闹腾孩子脑子聪明。”汤国容就安慰一下:“现在就是不懂事,等懂事了,就知道上进,你俩的福气也在后头呢。”

    沈薇:“福气什么呀,可操不完的心。”贬低了两句,又紧接着说:“好在脑子还算灵活,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读,也没下过前十,我估计这脑子是随了他太奶那边。”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一下,赵庆祥跟赵庆业俩兄弟,爸是同一个,可妈不是。赵庆祥大了他二弟赵庆业八岁,他妈单冬是那个年代最早的一批知青,跟后头的政府安排下乡的不同,抱着一枕热血下乡,为革命事情添砖加瓦。

    觉悟这样高的,自然也没有那种巴着回城的想法,就想把余生洒这片土地上头了,做出来没做什么来就不提,后头年纪一到,自然得成家,就瞧中赵大树老实能干,上头也没婆婆。

    就一块儿过日子,还赶着很时髦的,领了证儿。

    这当时在十里八村儿都是头一份儿的,毕竟乡下吗,谁也没这个概念,要结婚了,俩家相看好,彩礼什么的备好,办个酒席,被褥一收拾,就一过儿搭着过日子。

    领证儿?那是城里人才做的事情。

    第二年就怀了一胎,还没等显怀呢,就给累没了。伤了身子再三年才又怀上,这回就吸取了教训,重活儿也不抢着干了,就等着好生养胎,等孩子生下来再说。

    再怎么为革命发光发热的,先得留个后呀,她自己倒不觉得什么,可关键是自家男人这边,再上头没婆婆催着,心里也是想要个子嗣的。

    好嘛一举就得男了,这就是赵庆祥了。

    儿子生了也没什么顾忌,赵庆祥两三岁般大,她就不怎么着家了,就给公公带着,自己则上山下河的,搬这个抬那个的,累得要死要活的,眼里还泛着光,只觉得在实现人生价值。

    母子关系其实也不多亲近,毕竟天亮了不见妈,天黑了他早睡了。

    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里里外外操持着的都是他爷,就是跟他爸相处的时间,也比跟他妈要多许多。

    妈还是亲妈,可要论什么感情,还真没有多少来着。

    所以等到他七岁那年亲妈跟男人一样自告奋勇去隔壁县修堤坝一时脚滑给摔死了,哭是哭了一场,可哭完了转身照样乐乐呵呵的过日子。

第702章 关系() 
正是因为单冬一心全放在革命事业上艰苦奋斗去了,家庭这边少有精力顾重,所以母子间也就难得碰上,单冬喊上一声儿子,再问问近况。

    赵庆祥就喊一声妈,然后转脸找他爷去闹着想吃这想吃那,或者撒腿儿跑去小伙伴们,打闹玩耍。

    这样并不亲近的关系,以致于单冬去了他就低落几天,就又恢复正常,照样乐呵乐呵的过日子,有妈跟没妈,日子一样过。

    家里头没个女人是不行的,所以就过了三个月,他爷又托人给儿子相看了一个,就是赵大树现在的媳妇儿包秀秀。

    赵庆祥一点也没闹腾过,就没心没肺的过。包秀秀跟单冬不一样,是以家庭为重的,里里外外都操持得好好的,万事不叫公爹受累,屋子也收拾得干净。

    对男人继子,都照料周全,嘘寒问暖。

    赵庆祥衣裳也有人做了洗了,吃上面也比他爷做的好吃,但凡家里头有的,就没说要吃不肯给做的。

    他倒觉得后妈比亲妈还好些,难免有些依赖,往常是一出家门就撒欢不着家,不到吃饭不肯回。

    在后妈嫁过来后,没俩月就给收了心,不到饭点儿就回来,巴巴的跟着前后转悠着。

    孩子肯亲近的,大人哪又有不喜欢的,要说什么家产之争的?

    那年头,合家家当全卖了去,也不顶能卖个几十块,没啥可争的,再加上包秀秀还没怀上呢,等到要争的那会儿,可不得再往后等上十几年?

    暂时没有那想法。

    等到她开始有了那么点儿想法的时候,亲儿子赵庆业都生出来了。

    对于前头这个,苛刻肯定没有,但也没之前那样上心。

    毕竟有了自己亲生的,前头的这个自然比不得,明面上是做得大不离的。

    赵庆祥却一点儿想法都没有,吃也不缺他吃的,穿也不缺他穿的,闹着今儿想吃这个,也没说不给做的。

    他能有啥意见?一点儿也没有,他光觉得后妈在比亲妈还强些。

    你看哪,后妈给做饭吃,有肉也没说只顾自己嘴不给他吃。亲妈呢?十天半拉月都未必能碰着一回,做饭?一年到头就等着过年那几天了。

    衣裳?要么是扯了布,爷拿家里头鸡蛋什么的请邻居家的婶子奶奶给做的。亲妈那边人忙得很呢,没工夫。

    有了后妈后妈就给做,还虚寒问暖,不管人心里怎么样想的,明面上的待遇是极好,反正是有限的条件内,先紧着他顾着。

    再后来有了弟弟,头几年弟弟还小,吃奶的娃子能跟他争什么嘴吃的?照样顾着他多些,毕竟俩兄弟年级差距搁那儿摆着呢,吃口都不一样,能争啥?总不能八九岁的娃子要跟弟弟争喝奶?

    等到下头弟弟有两三岁了,这待遇才显出些差别来,以往是先顾着赵庆祥,现在就是先顾着底下这个小的。

    赵庆祥还是不以为意的,为啥呢,这一片儿地,都这样,谁家不是先顾着最小的那个?他也没觉得有什么出奇的。

    顶多让两个鸡蛋出去?

    他也十岁过了,还是有些懂事的。

    所以吧,这俩兄弟感情,还是一直很好,虽不是一个妈生的,可他带着弟弟跑里跑外,这里逛那里玩儿的,也顾着得很紧。

    赵庆祥是容易满足,再怎样,对他也比亲妈好些。所以带着弟弟也乐意,对后妈也没什么苛隔阂,反而很亲近依赖的。

    十年如一日的,哪怕包秀秀有私心,日子一长了,也难免就把继子当亲子看了。但凡亲儿子有的,也没少他一份儿。

    这样你来我往,跟亲母子也没区别。

    所以后来赵庆业在外头赚了钱,给家里头修了屋子,人搬到市里头去搞事业,也是一点也不操心在老家的爹妈的,反正有大哥在呢。

    包秀秀也没说非得跟自己亲儿子去养老,跟着大儿子,那也一样吗。

    而且在农村,只要老大还在的,就没说要跟着其它儿子过的,这不明摆着说老大不孝顺,所以爹妈不跟他过?打脸。

    包秀秀跟着大儿子过,还是很自在的,大儿子当亲妈一样孝顺她,儿媳妇儿勤快麻利不用说,也没给她气受过。

    大抵是因着不是亲婆婆的缘故,所以一直很客气的,顶嘴什么的都很少见,人也温顺。

    而包秀秀呢,虽说是把大儿子当亲儿子一样,可到底不是亲生的,对于儿媳妇儿吧,自然也不像对二儿媳那样,不乐意就骂骂什么的。

    这样两方都客气着,关系其实还挺融洽的。

    反正赵庆祥养着爹妈老,从来没觉着家里头有什么矛盾过。

    至于他亲妈那边儿?老早忘八百年后去了,只依稀听他爸提过,他亲妈单冬是广津那边过来的,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广津是什么地方,就知道特别特别的远,坐火车,那种老式的得颠颠颠着好几天几夜才能到呢。

    他连亲妈那边的娘家就只去过一次,还是他小时候不记事的时候去的,后头大了,他爸提过一次说带去给外公外婆见见人,走走亲戚什么的。

    他是没想法,他妈就更没想法,说没必要,一次路上来回再加住下的时间,就得差不多半拉月,还得花路费吃饭什么的也得花钱。

    就为了看这么一眼,花上一大笔不说,半个月她能干多少活儿?

    算算觉得很不划算,耽搁她为祖国崛起而奋斗,所以就没同意。

    赵庆祥就很小的时候去过一回,当时都不记事儿,后来就再没去过,自然对那边也没什么印象。

    光知道他亲妈家里家境好,他妈下乡前还是从学校里头出来的,那时候的大学生,更难得。

    本来就不怎么往来的,后来单冬一没,那边也不知道怎么地,连个人也没来,当时还把他爷给气的后来就渐渐的断了联系。

    赵庆祥对那边一直就没什么印象,就是有,那也不是什么好印象。

    一般他都把后妈娘家当外家走的,基本上就没见过外,要不然窝沟岭包家,也不能直接把他一大家子,领家里头住去。

第703章 挑水事() 
都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也就自家人,或村里老人知道,不提都以为赵庆祥跟包秀秀是亲母子来着。

    汤国容也隐约有这么个概念,具体她也不清楚,听沈薇提起小麦他亲太奶,就难免好奇多问了嘴,沈薇她知道的也不多,毕竟是奶那辈儿的事情,谁不会专跟小辈聊这个。

    倒是俞大丫知道的多些,赵庆祥是她男人,亲婆婆的事情,能不叫她知道?见弟妹问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丢脸要瞒人的,就说了说。

    俞大丫年纪也不小,人老了,就爱说古,也容易唠叨,这不就这么点往事儿,叫她翻来覆去说了差不多半钟头,有些还说重复了,她自己忘了以为没说,然后再啰嗦一遍。

    沈薇倒是挺无语的,可她是当媳妇儿的,婆婆难得有兴致多说几句,她能啥意见?有意见也得憋着。

    “那时候多困难,小麦他太奶还是大学生来着?这可金贵。”汤国容倒没嫌烦,毕竟她自己也唠叨,而且还很话唠,有人陪着说话,巴不得。

    “难怪大麦这么机灵呢,估计就随他太奶了。”汤国容这样说。

    这边正聊着得起劲呢,那边赵二牛就跟他大哥赵庆祥,出了窑洞准备去找老支书他们了。

    就看这娘儿仨你一嘴我一句的,说得热火朝天。

    赵庆祥就乐了:“天天唠天天唠,也不知道她们哪儿来这么多话说。”

    可不是天天唠咋地,女人们都爱凑成堆,然后东家长西家短的,赵二牛活了几辈子,都搞不懂她们怎么那么多话说。

    “爱唠唠呗。”兄弟俩空着手往出走的,赵二牛说:“总比在家里头看不惯这个看不那个,唠叨咱强些。”

    赵庆祥一想倒是,谁闲得下来呢,闲下来就得找麻烦,一边干活儿一边抓着家里人唠叨了,一会儿唠叨他抽烟,一会儿又嫌弃他衣裳脏了不换,换了又嫌弃他整得埋汰,回头还得她来洗之类的。

    反正逮着谁就叨叨谁。

    现在几个能唠叨的凑一堆儿,他们这些男人耳朵还能清静些。

    赵保国跟他爸妈差不多点儿起的,醒了就收拾收拾去隔壁叫赵全勇跟赵全毅俩兄弟,挑上水桶,回村挑水去了。

    毕竟,牛角山上可没水源,要吃水?只能回村去挑,至于专家那边,可不用他们这样麻烦,人是有正经事情做的,物资有国家支持,那喝的都是空运过来的泉水。

    可一时还成,久了光机油都是个问题,总不能见天儿叫飞机飞来飞去的,所以还得想办法自给自足,前几天他就听他爸提起,说猛叔找田排长商量,能不能想法子叫上头弄个机器过来,好在牛角山寻个水脉钻上两口井之类的。

    那头好像是同意了,具体实施下来,还没个数儿。

    井没钻好之前,村人们吃水,还得靠肩挑。

    单独走着怕不安全,就都仨仨伍伍的结伴而行。

    今儿之前,家里水都不是赵保国挑的,他基本上就跟着大队伍出去摘野菜去了,至于吃水问题是他爸给解决的,赵二牛一手木匠手艺,到哪儿都吃得开。

    今儿给这家打个架子摆碗筷瓶罐,明儿给那家固定块板子反正活多得忙不过来,有愿意给粮的,也有愿意给水的,不止他们一家能吃的,就是再支着赵庆祥一家子吃喝是够的,可要做些别的,就难免捉襟见肘。

    所以,除了当家两个壮劳力赵全勇跟赵全毅出去摘野菜,挑水那都是沈薇的活计,她也不单独走的,就跟着包家李家的亲戚们,一块儿去挑水,一大帮子人热热闹闹的,也安全。

    今儿就不用出去了,毕竟野菜是不能再去摘,家里有了男人,这种活儿就不用她去做。

    亲戚们干什么活儿都爱结伴,安全。

    所以他们仨出发前,还转到包家李家的窑洞去了一回,叫上李强李亮李勇汤辉汤丰都是赵保国的表哥,还有俩表哥一表弟不在老家在市里呢。

    然后再叫上赵庆祥他便宜舅舅家唯俩留在村里头的,包友钱包友金俩兄弟,再加一个最小的舅舅包爱民,年纪最小才四十一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呢,干起活来麻利得很。

    就叫上一块儿,赵保国是跟着赵家两兄弟喊人的,算算辈份,包爱民是包秀秀的侄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