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扎得不太深,所以不能放手。

    赵保国让他扶着树干,然后去把搬回来的大石头,挑了块到平坦稳当的过来搁这儿,然后踩上去,他自己身高一米八米了,再加上脚踩的石头也有五十公分左右,所以光踩石头站着就有一米九出头。

    然后右手拿锤举起来,还能往上长个五十公分左右。

    就直接冲着树干顶端往下砸。

    砸起来不太方便,也得砸,砸了几下,便见树干往地下陷了几分。

    “你松手试试。”

    宋奇松了手,树干牢牢的立在地原,并不往哪边倒去,可他觉得大概是有点不靠谱:“这能行吗?”

    赵保国从石头上下来,伸手扶上树干,左右掰掰,看它牢固不牢固,可他一掰,就觉得还是不够牢,轻轻一掰就有些晃了,哪能当个顶梁柱?

    他皱起眉,想了想,问宋奇要了他的空矿泉水瓶子,跑去灌了瓶水回来,然后再把刚刚他们扎进洞里的树干倒拔出来,把水往洞里倒去,又等一会儿,水渗了进去,他再伸手感觉一下,觉得泥土湿润松了些。

    又按照之前的流程重新来了一回。

    这回树干底部就深入洞中许多。

    宋奇看得很迷茫,这样不更容易倒了?

    赵保国看出他的疑惑,跟他说:“还没做完呢。”他叫上宋奇,去装了一篓泥一篓碎石过来,然后把碎石在大石上砸得更细碎,混着泥土往树干边缘缝里往下倒,直倒满出洞口,再用手往下压压,压下去一些再倒一些。

    直到再也压不动,他就上脚去跺边缘,一脚下去,赵保国脸都变青了。

    宋奇差点儿笑出声来,这得多疼?

    失策了。

    赵保国强作无事,拿了块拳头大的硬石,就着边缘往下砸,直到再也砸不到,他才满意。

    然后再让宋奇试试看推一下树干,他自己就算了,之前没想到自己力气太大,也许本来就牢固,只是他用力气看着轻,说不定很大呢?

    所以还是让普通人来推推看,宋奇在其它人中力气算是大的,要他推着都觉得很牢固了,那么其它人就更没话说。

第776章 家里() 
头开好了,再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什么难度,只是累了些而已,当然这是宋奇的感受,赵保国自己本身能开挂,倒不觉得多累。

    不过开挂他也不能让人知道,所以就估忖着比宋能多坚持半小时的样子。

    因为棚子是靠着山壁建的,所以只用建两面半的墙就行。

    花了两个小时左右,一面三米半左右树干就固定得差不多了,很结实,每根树干之间,间距只二十公分。

    古威他们那边绳子也搓了一大堆了,就都抱过来,给绕到树干上去,这边树干墙底部五十公分,就全堆上石头,再往上就用麻绳连接起来,跟个木头大网一样,当然这样不挡风,要两面墙只这样,晚上风就嗖嗖叫人透骨凉。

    不过今儿是来不及,晚上只能简单凑和,等到明儿个,再编出几面草帘子,墙里墙外一固定,就差不多了。

    至于门?照样也是草帘子。

    等到第二面树干墙弄好,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山上的温度也降下来,有些冷,不过干着活儿,人容易出汗,也不觉得。

    草绳儿用得很快,两个搓得不够用,古威他们四人就商量着,一人烤三人搓,轮换着来,才堪堪能供应得上赵保国他们用的。

    门暂时可以不做,但就三面,对面大开,一点风也不避,晚上咋睡?

    所以至少得再做半面出来,晚上挤巴挤巴还能凑和一下。

    光靠赵保国跟宋奇两人,是做不来的,所以另外四人草绳子一做够,就全都过来帮忙,到底人多力量大,不过一个钟头,就做出一米半树干墙面,再底下堆石头,上头绑草绳的,很快就搭出个简单样子来。

    至于顶棚?那就怎么简单怎么来,先把今儿过来再说,那些拖回来的枝桠,长度够的给直接铺上去,毕竟是枝桠,比较细也比较轻,重量不怎么重,当然要下场雨得全完蛋,不过赵保国从他被褥里抽一卷塑料膜,直接一展铺上去,下面再用石头压着固定,这回下雨,也不怕。

    卫宏很高兴:“还带了这好东西呢?”

    “晚上下雨也不怕被淋了。”

    忙到差不多八点多,赵保国当然没工夫再出去打什么野味儿了,好在饼子带了不少,还有野菜一堆没做的,不过就是有点蔫吧,倒也能吃。

    就炒了锅野菜,把大饼拿出来热热,一人一张吃了,当然赵保国吃得比较多。

    晚上就卷着铺盖,住了上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棚子。

    这个点儿牛角山上人家大多都睡了,村里人那是睡得早起得也早的,新来的城里人呢,倒是有通宵晚睡的习惯,不过山上啥也没有,想通宵,也没法儿通,只能早早睡,顶多一家人围着说说话聊聊天什么的。

    汤国容那是翻来覆去的,自己睡不着,搞得赵二牛也没法儿睡,好容易要睡下去了,就感到她在床上翻过来翻去的,时不时唉一声叹两回的。

    赵二牛:

    “大半夜不睡,你干啥呢?”赵二牛翻个身。

    汤国容叹一声:“你说山上啥也没有,毛蛋儿晚上咋睡?”

    赵二牛心想你这可真是吃饱撑的,儿子穿山半拉月都过来了,还丁点儿没瘦,这就家门口不远呢,至于?

    “瞎操心啥,你儿子你还不知道?到哪儿也吃不了亏。”

    汤国容:“他是不吃亏,可难免受罪,山上连个屋子都没有,晚上住哪儿?一夜吹着风,山里头还冷,到时候生病咋办?这路还断了,看个病都没地儿看。”想想她又有些庆幸,好在家里备药的习惯,虽说大多都在县里的家里,可他们回来时也习惯性会带上些常用药。

    赵二牛:“你就不能想他点儿好?”愁啥不好呢,非得愁儿子得病。

    “说啥呢?”她这还不是担心儿子?以为都跟他一样心大呢。

    赵二牛干脆不说这个,把媳妇儿往怀里一按:“行了,别瞎操心,睡吧。村里不有取水队?到时候回来问问不就知道了。”

    这倒也是。

    第二天午间儿取水队回来,汤国容连饭也顾不得吃,就去隔壁找赵全毅问,这段日子都是他去取水的,赵全勇那不才回来没两天,可不得多歇歇。

    俩家做饭都差不多时候做的,她家里吃饭点儿,人家也吃饭点儿,所以她这过去时,人家家里正摆上桌子准备吃呢。

    见她过来还惊讶了一下,可也没多想,就招呼着她一块儿吃:“腾点地儿。”俞大丫叫孙子:“大麦,去给你容奶奶拿个凳。”

    汤国容:都忘了人家里吃饭了。

    可来都来了,她自己也心急,也就厚着脸没出去,只摆摆手:“家里有饭呢。”见大嫂还要劝,连忙就说出来意,看向侄子赵全毅。

    赵全毅:“我哥好着呢,昨儿还啥也没有,今儿看棚子都搭得差不多了。”

    按理说这话说了她该安心,可汤国容却心疼得眼泪都快掉下来:“就那么几个人,一天把棚子就搭上了?得受了多少累。”城里人能干活儿吗?就不是干活儿的料,古威听话是听话勤快是勤快,可架不住也不是干活儿的料呀,那一把力气还没有她这中年妇女大呢。

    所以这搭棚子,还不是她儿子出了大力?一天就弄出来?这得多累人。

    赵全毅:就毛蛋儿那膀子力气,再出两天也没啥呀?

    可看看二婶子那一脸儿子吃多大苦受了多少累的神情,他还是识趣的把话咽回去,只安慰她:“也就一天,这住的地方弄出来了,接下来就没多少事儿。”

    其它人也跟着劝慰了两句,汤国容心里好过些,谢绝他们留饭的热情,回到自己家里去。

    饭桌上赵庆祥跟赵全毅说:“这样,明儿你去取水,不用跟着村里人一块儿回,在山上看看你弟有没有啥忙不过来的,给搭把手。”

    赵全毅没啥意见,就点头:“也行,反正当天来回了,家里也缺不了水。”不就花两个钟头在山上吗,不是事儿!说不定毛蛋儿还能带着他打点野味儿什么的。

第777章 蘑菇() 
结果第二天,已经开始正式拉胚的赵保国一行六人,就迎来奉他妈之命跟着取水队一块儿过来探望帮忙的赵全毅。

    古威转着底下那个木圆盘,赵保国往泥盆形上糊黄泥,因为取水要便利,所以制作泥胚之处离得水潭很近。

    这会儿取水队好些人都来了,看个新鲜。

    “保国你还会这个哪?”上山取水的都是青壮,这会儿都围来,七嘴八舌的问。

    “就试试呗,万一能成呢?”赵保国也不打包票。

    “肯定成。”有人笑说:“多做碗呗?”村里也用瓷碗,可那玩意儿容易坏,不小心摔了,得成几半,家里头现在是不缺,可再多,也没说能用一辈子。

    像盆儿桶什么的,多半都是塑料的,这就比较能放了,至少不小心摔一下,不会破。反正碗是多多益善,盆桶什么的,暂时不急。

    赵保国只说:“肯定做。”他也没说要先做碗,毕竟他搞这么一出,不还是因为山上外来人太多,生活用品不够吗,盆啊桶的,要先紧着来,至少得让人有容器装水呀,至于碗什么

    慢一会儿也没关系,反正外来人大多自己也没主粮带来,吃也是凑和着吃点野菜什么的,问村里人借呗,哪怕再小气呢,家里又不是没多的,碗又不像粮食这么紧要,借出一两个,也没不肯,抠门儿,也不至于到这地步。

    还有人建议的:“还有那大水缸,能不能做啊?”盆啊碗的比较小,大概容易做?水缸就老大了,也不知道做不做得成。

    山上安全是安全了,可就是吃水不方便,没搬前,村里是不怎么富裕,可再不富裕也不至于连个自来水也用不起,家里都用上那个了,那水缸老早淘汰不知道什么时候。

    这段日子吃水上就是个大麻烦,关键是费劲儿哪,光挑就够费时间了,挑回来只能搁桶里,桶一占,装点别的什么,都没家伙什儿了。

    “把握不太大。”这话是真大实话了,赵保国就第二世,跟他爸在山谷里头,自己小打小闹做陶罐陶碗陶盆儿什么的,水缸?还真没有,毕竟山谷里有泉吗,做大水缸那不是没必要吗。

    “不行啊?研究研究呗。”问话的人有些失望,又建议他。

    赵保国笑着应:“先把小的做熟了,再研究大的。”

    等取水队的人看新鲜看完了,人也陆陆续续的挑水下山去,赵保国手上这个盆已经做好了,他小心翼翼的把泥盆捧到他专门挑的适合的一块大石上背阳放着,好晾干。

    跟古威一块儿洗完手,招呼着去看看宋奇他们挖的地洞挖得怎么样了。

    烧窑是烧窑,可对温度是有要求的,直接用木柴烧,那成功差得令人发指不提,就是烧好了,也用不长久,不说要用上五六年的,起码半年要坚持得到吧?

    所以烧陶还没那么快,他就打发他们四个去挖洞去,等挖好了再建个烧陶要用的窑,这洞是专来用来烧炭的。

    赵保国昨儿就挑好了地儿,早上简单吃过饭,就让他们几个去挖了,这会儿十点左右,挖了也有两个多小时,也不知道挖好没。

    “咦?”看到赵全毅挥汗如雨的埋头挖,赵保国微微一惊:“你咋没跟他们一块儿回去?”

    赵全毅擦擦汗:“这不怕你这边忙不过来,帮着搭把手,反正大哥也回了,下午我再跟村里人一块儿回。”

    “你也不嫌累。”

    赵保国扫视了一下他们一上午的劳动成果,觉得差不多了,就叫他们暂时歇一会儿。

    这片陡坡往里被挖空了差不多两米左右,宽度也是开着一米半的,他觉得差不多行了。

    自己就开始动手做一些收尾的工作,让他们几个歇一歇,里面底部先平整垒实,中间再挖一火沟,回头正式烧炭,那烟得有地儿冒哪,当然了还得垫上细草,再上一层加上干柴,旁开个门,回头人进人进的,装柴取炭没门咋成?

    就光垒实个地面,挖个洞,就花了他半个钟头。然后就再叫上人过来做事了。

    “干活了。”

    赵保国让宋奇去窑洞上面挖一小孔,到时候烟得从这儿冒出来。

    然后他就带上剩下的人,去林子里砍柴去,得多柴点儿,至少要把窑给装满,开烧一窑看看炭的成色再说。

    砍柴这事儿,是个人都会了,也不用他再指点什么,就叫吃饱了没事儿的赵全毅看着些,领着头,他自己则是又钻林子里头去了。

    干啥呢,钻到林深处等没人看得见他时,他就挨个挪到巨柳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