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龙骑-第10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对于防御阳都县,却出现了不小的争论,因为阳都县乃是小县,人口少,城池低矮,如果是据城而守,那么他并没有多少优势,反而不如退到南面仅一百二十余里的临沂县,那里虽然也不过是一座中县,但它却素来有开阳卫城一说,城高池深,对于防守有一定的优势,而且距离开阳比较近,进退自如,南北呼应也方便,也更容易形成犄角之势。

    不过距离开阳近有好处,也自然有劣势,如果全力在临沂布防,那么假如颜良军绕过临沂,直扑开阳的话,那么开阳可就危险了,如果派出半数兵力,那么在面对主力的袁军时,又会显得孤木难支,尤其对于分兵作战刘澜是极为反对甚至绝难接受的,所以临沂虽然与阳都就一百多里的距离,但是在他心中却更倾向阳都。

    他的意思很明确,既然把关羽的摄山营调来了,那么与袁军的交战,就绝不能只考虑如何防袁军,而是要想该如何主动出击,那么就绝不能瞻前顾后,又想击败袁军又想保住开阳,所以这一仗,要么就干干脆脆直接把部队拉出来,在阳都和袁军来一场大规模的遭遇战,至于阳都、临沂还有开城可以全都不顾。

    对于刘澜大胆的想法,徐庶很是认真的想了想,其实到了现在这个情况下,尤其是在割让了青州之后,确实在去考虑一城一地得失就太没有大局观了,而与袁绍军作战,如果从一开始,依照刘澜的想法,避敌锋芒的话,那么不管颜良攻哪,只要留下小部兵力就好了,不去管他,不管是向南还是向东,都可以让他如入无人之境,只要集中精力,全力对付曹操就可以了。

    但是徐庶既然已经说服了刘澜,那么东莞都可以战略放弃,一个琅琊其实也没什么不能舍弃的,所以在阳都集结大军,甚至关键时刻可以主动出击显然就成为徐州之战真正的胜负手。

    这一仗,就像徐庶说的那样,让我们集中兵力,先灭袁绍,震慑曹操,以此来谋取徐州之战的最终胜利。

    徐庶紧挨着刘澜注视着地图。

    刘澜在徐州做的沙盘,包括了开阳,囊括了整个徐州甚至是豫州,偏偏就是没有设立开阳北面的临沂与阳都以及青州,所以此刻二人只能盯着地图,不过新的沙盘正在建造之中,用不了三天,许褚就会将他做好,那时候两人会更直观的对临沂、阳都有一个了解。

    而此刻,二人只能通过地图来判断,而在阳都开战的话,那么部队的调动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在关羽还没有抵达徐州之际,黄忠的琅琊军调动则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最好能够让关羽的摄山营起到奇兵的作用,到时一击便能够将袁军击退,把他们直接赶回临淄。

    但徐庶有不同的想法,他觉得与冀州军交战,敌军的兵力并不比他们少,就纸面上看,两军应当可以说是奇虎相当,大决战是格外冒险的,因为谁也无法料到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从地图上来看,两军如果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话,那么袁军比他们最大的劣势就在于他们的战线拉得太长了。

    虽然看起来青州现在是袁绍掌握,袁谭还是青州的刺史,但别忘了他们掌握青州不过几个月,民心未附,所以他们筹集粮草,虽然能够从青州募得一些,但更多的还是需要从冀州的打后面筹措。

    而这个情况,其实和当年的冀州之战一模一样,而当年袁绍在冀州之战已经做到了最好,用刘澜的话说,那一仗双方应当是个平手,甚至是公孙瓒败了,而袁绍之所以胜,完全是因为他找到了公孙瓒龙凑的屯粮之地,已经在河间将公孙瓒的粮道破坏。

    所以他们这一仗,完全可以效法当时的袁绍,只要能够找到敌军的屯粮点,然后再切断从冀州运粮的粮道,那么颜良想不撤退都不行。

    而且颜良现在把冀州的兵力都集中在边境,大后方几乎没有任何设防,只要我们愿意,随时可以派出一支奇兵收复青州失地,而这个人选如果是臧霸的话,以他们在青州经营多年的资历来看,兵锋所到,必定是纷纷开门纳降,不费一兵一卒收复青州,到时候颜良的部队还能有多少动力与我军交战,只怕早就急着去收回失地,以免被我军切断后路了吧。

    刘澜沉默了,徐庶的计策你可以说他是在学当年田丰给袁绍布置的上翻抽屉绝户之计,也许徐庶的布置没有像田丰处处周到,无懈可击,但有一点,徐庶不会重蹈田丰的覆辙,因为颜良军中少了赵云这一胜负手。

    冀州之战,他们之所以能够取胜,完全是因为赵云一人,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保证了冀州的粮道畅通。而最关键的,就像徐庶所说,他们这一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冀州之战时的张颌可有可无,因为他们根本无需找到龙凑这一屯粮之所,只要把臧霸派出去,颜良必定军心大乱,到时候他只要乱了阵脚,撤军回青州,那么他们就能前后夹击,或消灭或击败,全凭个人意愿。

    到那个时候,别说击败颜良了,就算是彻底收回青州也不是没有可能,甚至做的更绝些,干脆将黄河冀州军的渡船全部毁掉,彻底截断颜良的后路,那个时候,他们只要放缓攻击的步伐,将颜良全部消灭在青州也不是没有可能,而最关键的是,还不用担心袁术的反扑,如此,徐州之战,将一举奠定刘澜在关东第一大势力的地位。

    不过这个可能不大,不管是颜良还是袁绍,都不会对渡船没有任何保护,想要偷袭渡船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如果按照徐庶的计划来执行的话,只需要把北海郡拿下,那么颜良军心必定打乱,而这也就足够了。

    这时,许褚在议事厅外高声禀报,道:“启禀主公,沛县有飞鸽传书紧急传来”

    “快拿进来。”刘澜急忙回应一声。

    徐庶进屋之后,将信筒双手呈到刘澜面前,刘澜接过小小信筒,从中倒出一张纸条,纸条为帛纸,被细细卷成长圆形,将纸条展开,上面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只是让他对赵云进行一些转告,盯紧曹操。

    对于徐盛的担心,刘澜一点也不奇怪,毕竟这些情况,都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曹操可是号称率领二十余万主力攻打沛县,虽然这里面一定有着水分,但他与寿春军的的联军,兵力再少,也绝不会低于十万,这么庞大的一支部队,对付赵云和徐盛加起来不到五万人的守军,轻而易举。

    徐盛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刘澜最害怕的其实还是曹操在全力进攻沛县的同时,还有可能出奇兵进攻他处。

    下邳、东海、琅琊以及东莞四郡之一。

    提醒赵云,这件事很简单,也很好做,沛县之战的意义,他们是要拖住曹操,而曹操是想要把自己的主力吸引到沛县又或者是要围城打援或者干脆就是猛攻沛县,随着时间推移,曹操的意图就会显现出来,至于该如何应对,赵云和徐盛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而他现在必须要找到,曹操可能出兵的另一个方向。

    不要怀疑曹操不打算分兵,以他对曹操的了解,他要真想攻打沛县的话,早就进攻了,不会派典韦去叫阵,这本身就是奇怪的事情。

    典韦的存在,或者说许褚的存在,就是刘澜效仿曹操对典韦的安排,是亲卫,他的职责是什么,刘澜清楚,曹操也明白,用这样的人去挑衅,本身就是为了斗将而斗将,这完全不合常理。

    所以曹操这步棋,十有八九,走的就是围城打援的陆毅,而他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徐盛甚至是自己,他曹操本人现在就在沛县,他要夺取沛县,下一步则是攻打徐州城。

    一早从刘澜手中接过纸条的徐庶看完了信中十个字的内容之后,轻声说道:“曹操用自己当诱饵?”

    “嗯。”刘澜说着,负手来到沙盘前,注视着沙盘沛县方向几秒后,将标志着曹操的旗帜从费县移到了沛县,说道:“我们这位老对手,很是难缠啊,原以为他只会派夏侯惇甚至曹仁带兵过来,而他则会亲自率领奇兵对徐州突袭,看来我还是低估了曹操。”

    “主公说过,曹操用兵,正奇结合,不拘一格,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有可能。”徐庶觉得刘澜没有必要在这件事情上太过纠结,其实这一点从一开始,徐庶就始终认为曹操会亲自带兵到沛县的,反倒是刘澜,觉得不会,因为曹操用兵,他在哪里,哪里就是曹军主攻的方向,而现在曹操在沛县,看起来沛县是曹军主攻的方向,但刘澜却坚信,真相并非如此。

    因为他这个对手,很有可能是两路大军一起走,如果沛县出现漏洞,那么他绝不会因此放过夺取沛县进而进攻徐州的可能,但是沛县如果坚固难以攻下的话,那么在恰当的时候,他会选择进行奇袭。

    而这个奇袭,最有可能是在他们与袁绍交锋之际,这个时候,刘澜主力与袁绍交锋,侧翼又要在沛县防御,无暇他顾,而他们一直留着的后手就会爆发出超强的破坏力,甚至是起到决定战争走向的作用。

    而刘澜现在根本就不敢确定,曹操的奇袭部队,到底在哪里,费县?还是其它地方,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的对手曹操确实让刘澜的计划被打乱了。

    刘澜本以为自己在徐州集结了十万大军,徐州应该是固若金汤无懈可击了,可现在看起来,徐州还真是一个不设防的堡垒,这要是有一座虎牢关甚至是潼关的话,哪里还有这么多事情?

    “让张飞做好北上的准备吧。”好半晌,刘澜终于开口了,这个时候再去考虑什么广陵其实已经没用了。

    最初刘澜用张南乃至于把张飞留下来,就是想着如果徐州不保,那么可以顺利从广陵离开南下秣陵,但是计划既然已经与最初大相径庭,徐州一战势在必行的情况之下,继续防御广陵,没有那个必要了,有张南的广陵军,足以应付了,而张飞北上,之后,则可以确保徐州有足够的移动部队,就算曹操的奇袭部队出现,也可以进行遏制。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徐州之战(50)() 
不得不说,当初徐庶的坚持还真是起到了关键作用,不然的话,现在张飞和鲁肃直接前往沛县,他一下子还真就不知道该如何防备曹操了,不过现在简单了,有张飞坐镇,不管曹操的后手是什么,都不怕,而解决了曹操,刘澜可不会坐视寿春军不管,而这就需要调动鲁肃的濡须大营了,而刘澜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趁着寿春兵力空虚之时,截断寿春与张勋的联系。

    而于此同时,刘澜也已经传令到琅琊,黄忠会率兵先到临沂,时刻监视袁军的同时等待关羽摄山营,如果在这之前袁绍有所异动的话,那么他们将会第一时间抵达阳都,进行布防,以逸待劳。

    如果关羽在袁军进攻之前抵达,那么他们会一切都会按部就班,在袁军出兵进入琅琊且没有反应过来时,发起突然袭击,势必要以雷霆手段结束战争,绝不能变成持久甚至是消耗战,这不符合徐州的利益,而且也会对徐州极为不利。

    要想让徐州之战尽快结束,与颜良这一战至关重要,甚至刘澜都有打算亲自前往前线,统帅三军与颜良进行交战,毕竟这一仗太重要了,但徐庶却强烈反对,毕竟沛县的变数还很大,他必须坐镇徐州,进行统筹,不然让徐庶坐镇徐州,虽然效果也许不会太差,但是在调兵遣将这一点上,显然他的分量可无法与刘澜比拟的。

    而且最近几年,刘澜都是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坐镇中军,统筹各部,而在他的调度之下,几位将领都很完美的宛城了自己的任务,就结果来说,是相当不错的,所以刘澜应该更相信几位大将,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而不是还像从前那样亲自上战场,那样将领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而刘澜的大局观和调度也要大打折扣。

    而且徐庶也很有自知之明,他这位军师,给刘澜出谋划策没问题,毕竟最后是由刘澜下达命令,但若是他来负责这些事情的话,那么几位将领心中是否会服气,真不好说。

    徐庶强烈反对,刘澜心里明白,当然他只是将他的反对与以往的情况进行联系,认为他的身为与以往不同,不能再亲冒矢石,做任何冒险的事情,刘澜只好妥协。

    其实现在徐州,尤其是关羽等人的成长,他到不到前线还真就无关紧要,他们没有任何一人辜负刘澜的厚望,如果说从前是刘澜一个人扛着龙骑军前进的话,那么现在是他们扛着徐州前进,而且没有一次让他失望,虽然偶有失败,会有损失,但是他们却用最终的胜利来向自己证明,他们是当世最优秀的将领,没有之一。

    这就是他们现在的态度。

    一个个都是优秀的将领,一个个都能够独当一面,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