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龙骑-第10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一定要抓紧时间,虽然陈群值得我们的信任,但是他毕竟要离开了,徐州刺史的位置不能让他再当下去,而你也要尽快适应。”

    在将军府,刘澜为陈登接风洗尘,到会人员极少,就只有徐庶和他二人,三人的小型聚会,虽然名义上是接风洗尘,更多的还是要把徐州之战的具体情况告之陈登。

    毕竟他将接任陈群出任徐州刺史,再加上他之前本来就是将军府的从事中郎,在军事上有参谋之责,所以让他这位刺史了解一下内情,对接下来的徐州之战他也能更顺利的负责后勤,最少在几个战场之中,能够明确知晓哪一个更重要。

    陈登和刘澜相识算是比较早的了,说实话这些年刘澜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不过有一点就犹如他父亲说的那样,现在的刘澜已经让人捉摸不透了,就好像他在广陵时,不就被刘澜所怀疑了吗,关键是刘澜还不像以前那样去考虑他到底因为什么,变得有些自负起来,他就算想解释都不能。

    以前父亲说伴君如伴虎的时候,他还不当回事,觉得不管是天子还是陶谦甚至是刘澜的心思能有多难猜,但现在就算是一顿接风便餐,也能让他吃得胆战心惊,如同爵蜡,直到此刻,陈登才算是真的理解了其中的韵文。

    “元龙觉得如何?”刘澜突然问道。

    “很不错。”

    在宴会期间,刘澜把对付颜良的计划告诉了陈登,他对这个计划赞不绝口,认为徐庶和关羽想出来的计划天衣无缝。

    首先他并不看好曹袁之间达成的所谓同盟,这样的联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而且他们能否形成合力,也是一个未知数,甚至可能还不如当年的讨董盟军牢靠,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如果颜良这里一败,他们必然没有继续攻打徐州的勇气,只不过在与颜良交战与交战之后的这段时间内,曹袁联军却有着主意威胁沛县的实力,所以沛县适当的时候可以放弃。

    对于此陈登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毕竟沛县是在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而他本就是刘澜所设立的试验田,但随着刘澜势力的不断扩大,这样的试验田显然不能在继续发展下去,他的职能要从一座商业城镇转变为徐州城的卫城军镇的存在。

    所以必须要寻找一个能够取代沛县的城市。

    而沛县,其实并不符合商业城镇便利的地理条件,甚至连徐州城都远远不如,毕竟徐州城还有着汶水水路,而沛县,就只有陆路这一条道。

    之前他没有想过这件事情,那是因为他是广陵太守,是从事中郎,但现在他到是觉得广陵最为合适,首先广陵有长江水路畅通,陆路虽然比沛县远一些,可是只要把广陵境内的一些内河和徐州境内的汶水、泗水等内河疏通,那么其便利程度要远远超过沛县。

    话题不知为何突然从徐州之战又转到了商业城市上面,虽然陈登的建议被他直接拒绝了,可是他对于疏通泗水和汶水的建议却让刘澜猛然醒悟。

    历史上的大运河,不就是利用汶水和泗水下游的水源这一段吗?只要刘澜同样将其开凿,那么这一段的漕运将会为他提供多少便利?

    虽然他不会在广陵设立商业城镇,可是他会在秣陵设置啊,秣陵新城专门设立了军港与商业港口,如果能有从徐州开凿,那么这将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快速航道,其便利程度,要比现在陆路快不知几倍。

    “漕运这件事,很有必要!”

    刘澜当众夸奖陈登,可以说他在广陵这几年没有白待,能够给他提出这么好的一个建议,而他在接任徐州刺史之后,从徐州城到广陵的这段运河,他必须当成头等大事来干。

    当然这是在徐州之战结束之后的事情了,不过刘澜还是叮嘱他一声,虽然徐州并没有废除徭役,但是不能因为赶进度就不顾百姓生产,必要的时候官府可以出资雇佣壮丁,反正对于徐州至广陵这段运河,可伤财,但绝不能劳民!

    对于刘澜的叮嘱,陈登立即做出了保证,绝不会出现民怨。

    接下来,话题自己就一直围绕漕运这件事情,如果不是青州已经在袁绍的掌握之中,完全可以将徐州的这条漕运与青州联通,到那个时候,从黄河就可以坐船直接一路南下至长江,而不是再向以为只能走陆路这一条道。

    不过这件事只能暂时作罢了,虽然遗憾,但这就是现实,甚至刘澜觉得,南北的漕运要有,徐州东西向的漕运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从徐州到朐县,从广陵到诲西,两横一竖的漕运,对徐州的商业绝对是一个提升。

    而且东西漕运的存在,更会促进沿途出海口之间的商贸,商船远赴辽东甚至是南下吴郡也都会变得便利。

    对于此,陈登自然不会提出任何反对的建议,这本来就是他的想法,只不过是刘澜帮他完善了一下,立时变得尽善尽美。

    陈群在徐州刺史位上,主要做了几件事,一是义仓,二是修路,徐州的官道修得又宽又齐整,让陆路的速度提升了几倍,而陈登还没有上任,便在漕运上动起了脑筋,可以说是与陈群背道而驰,不过刘澜还是害怕陈群主持的一些工程,陈登可不能不管不顾,让其荒废下来。

    对于道路的建设陈登还得抓起来,两手都要抓,要把驰道修道徐州每一个亭,每一个里,这是当初刘澜对陈群说的话,而现在刘澜又再一次对陈群提了出来。

    漕运必须要有水,所以漕运覆盖的面很有限,但是陆路却可以四通八达。

    刘澜对于道路如此迫切,完全超出了陈登的相信,但不得不说,对于修路刘澜是有着长远的规划的,这一点通过刚才那番对话能看得出来。

    陈登默默记下,漕运与修路,这是他上任之后的头等大事,当然徐州的生产也不能停下,现在秣陵虽然已经成为新的粮食生产地,但是徐州的粮食生产可一点也不能拉下,毕竟那么多双眼睛都盯着呢。

    徐州刺史不好当啊,是标标准准的儿媳妇,上面是刘澜这个婆婆催,下面是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士兵百姓伸手要。

    那一头都得处理好,哪一个出了乱子,他这个受气的媳妇,日子可就要不好过了。

    也不知那陈群,到底是怎么熬过来的!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战(54)() 
就在刘澜和陈登商议着徐州日后建设的事情时,从琅琊传来了最新消息,颜良终于出兵了,不过比预期要出兵数量少了很多,问题出在哪里,现在也不是追究的时候了,必须要想办法进行弥补甚至是挽回,不过正要能轻松挽回的话,刘澜此刻也不会那么眉头紧皱了。

    “看来,只能指望臧霸能够将颜良主力给逼过来了。”

    “就怕臧霸坚持不了那么久啊。”徐庶有些担忧,也是他心情最紧张的一次,因为颜良出兵关羽的计划可以说全盘打乱,他现在最害怕的根本就不是臧霸在琅琊能坚持多久,而是关羽那里千万不能出任何意外。

    摄山营是他们的主力,其余部队如可出现意外还能在接受之中,可一旦摄山营出现意外,那就变成了致命的打击,就好像当年的袁术,被曹操大败之后,再想翻身,就没那么简单了。

    “把这件事传给云长,让他哪里务必小心,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诺。”

    “杜普!”刘澜突然朝外大声喊道。

    “末将在。”

    “你现在就派人到开城,时刻监视着哪里的战况,我要半天一报,斥候一定要多派点过去!”

    “诺。”

    杜普转身离去,不过战事从琅琊传来,路上也要有个几日,现在琅琊的战况到底如何了,刘澜是最关心的,一万人,面对五万袁军,这个兵力,袁谭必然要强攻无疑了,现在的战况如何,琅琊的损失又如何,刘澜迫切想要知晓,可惜,这些情报,短时间内他是得不到了。

    “主公无须担心,臧霸带了青州军这么多年,不说个个都是摄山营一样的精兵吧,但怎么也不会比冀州军弱太多,再加上是守城,应该不会损失太大。”

    刘澜哭笑了一声:“元龙虽然说的不错,可臧霸的泰山四将对军队干涉太多,尤其是对臧霸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不放心的原因啊。”

    “原来如此。”陈登脸上露出恍然大悟之色,“那就只能听天命了。“陈登可不会说出既然知道这些,那你还用臧霸,这不就是你自己用人出了问题嘛,出现意外,也没办法。

    也许这就是文职和武职的不同吧,这个时候陈登想到的是听天由命,徐庶想到的关羽那里不能出现问题,可只有刘澜想的却是开阳那一万多人,他必须要相携办法,最少也要让臧霸那里出现一线希望,不至于一万多人都死在那里。

    其实,现在整个战局就是开阳能否将颜良拖住,那么黄忠何时出兵,就是整个战局的关键了,如果黄忠先到,那么能不能把颜良吸引过来,又关系到关羽是否偷袭成功,所以这是是一环套着一环的。

    黄忠哪里,不能一次性把部队都派回去,可以一点点回去,这样就能勾着袁谭,甚至逼着颜良先生,而如果黄忠直接率领大军回去的话,那么颜良势必会发现自己上当,很有可能就回退兵,那样一来,最关键的关羽偷袭这一环就要落空了。

    刘澜做出了最新的指示,一道道命令被传递下去,这不是陈登第一次出席军情的商议,但绝对是第一次在战时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刘澜统筹全局,当机立断,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也许这就是刘澜为何能有今天的原因吧。

    相比于琅琊,此刻最安静的莫过于沛县了,曹操在沛县五里外设立的大营,每日里歌舞升平,完全就没有要来攻城的样子,有几次徐盛都打算率军出城袭击曹营一次,但最后都作罢了。

    最初他认为曹操是真的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可是连着半月都如此,那就只能是在诱他们出城。

    不然的话,每日里都要在营中大摆宴席,这样的情况,不太可能没有猫腻,所以徐盛反倒对这庆幸没有上当,真带兵去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

    相比于沛县的相安无事,开阳城前,经过几日的准备,袁谭终于开始整军对开阳发起了猛攻。

    袁谭用冰冷的眼神望了眼开阳城上的臧字大旗,这一回看你往哪跑!

    他和臧霸之间的梁子,从他逃离青州那一天起就算是彻底结下了,袁谭做梦都想杀他。

    臧霸几人能够仔细观察冀州军的动向,听到敌军有所异动后第一时间登上了东门,此刻在城楼上,他和孙观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冀州军正在快速集结,而一早整装待发的守军则已经开始防备着随时攻城的冀州军了。

    冀州军开始结阵,一直在不到三百米的距离时,冀州军停了下来。

    这个位置不仅是他们弓箭手无法触及的地方,更经过前几日填埋护城河测出,就算是床弩也不会波及到他们。

    臧霸下达了随时准备战斗的命令。

    而在城下,袁谭在坐骑之上,缓缓摇动了手中的长枪,然后向前重重一刺,枪锋直指开阳城,随即只听得身后震耳欲聋的鼓气大响。

    足足三万人的攻城部队同时怒吼一声,冀州军终于向开阳发起了猛攻。

    城楼之上,守军以箭矢防御,而城下的冀州军同样选择了先行对守军以箭雨进行压制。

    受限于开阳兵力原因,东门只集结了不过五千人的守军防守,虽然有大杀器床弩,但相对于三万余人的冀州攻城部队来说,都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了,尤其是在冀州军的弓箭部队猛烈射击下,守军除了能够射出床弩,其余人连头都抬不起来。

    可床弩的箭矢虽然准备充足,但经过两日箭矢消耗了过半,可能连今日都坚持不下去,到时候只依靠箭弩,面对躲在盾牌身后的冀州军,几乎没有任何的杀伤。

    看着梅楼云楼下方冀州军射出的密集箭雨,臧霸心中早已面沉如水,原本以为固若金汤的城防,现在开起来居然如此不堪一击,当然这只是敌军的箭矢部队,云梯还没有上来,所以敌军没有那么多顾及,可是一旦真要云梯出马,到时候敌军蜂拥杀来,拿什么守城?

    袁谭在袁字大纛旗下严阵以待,身后是一排排队列整肃的近卫士兵,身后是并未参战的冀州军,人头涌涌,漫无边际

    五万人,袁谭不过动用了三万人,除了弓箭手,真正会参与到攻城的士兵只不过两万,以两万人,不计伤亡待机攻下开阳,虽然会损失大一些,但是可能性还是有的,不过袁谭可不会这么傻,不懂什么是车轮战。

    他有着人数的优势,车轮战不断消耗臧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