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龙骑-第10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该如何选择?其实此刻颜良已经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能朝东莞突围,就算知道最后还是一死,可人的求生欲望,让他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到时候关羽来拦截的话,他能以哀兵的姿态成功突围呢?
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总会认为自己是那个幸运者,又觉得自己绝不是那个倒霉蛋,此刻颜良就抱着类似的侥幸心理,下达了向东莞突围的命令。
对于关羽,他很了解,可以说曾经他们有过一段十分亲密的时期,但最后却因为各自主公之间的反目而成仇,所以他对关羽还是很了解的。
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敌人。
关羽,这个名号如今闻名华夏,可是在他还是无名小卒之时,颜良就有所耳闻,那时他在对付黄巾贼,再对付东胡,在对付白波贼,而关羽名声鹊起时,他也在,虽然那时候在河内,但对在荥阳斩杀了华雄的关羽却是有所耳闻,从那一刻开始,关羽这无名小卒彻底进入到他的视线之中,有一段时间,他迫切想要对他挑战,想通过关羽之手,来证明自己。
其实对于当时的关羽,颜良是羡慕的,因为在河内的他可就没有了关羽这份幸运,不过他只是幸运罢了,颜良有太多次可以除掉他的机会。
在洛水之畔,他终于等来了这样的机会,但是最终,功亏一篑,但那是因为曹操,也是因为麴义,但同时,他们也算是彻底试探出了龙骑军的战斗力,统帅三千龙骑军的关羽是挺霸气了,但并非战无不胜,如果不是袁术,关羽甚至是刘澜早死了。
所以这是关羽的运气,这样的幸运又再后来的平原之战出现,虽然当时龙骑军在高唐,防着曹操主力以怕他北上黄河,但是颜良自问那是他歼灭关羽的最佳时机,如果不是因为赵云突袭了乐安城,袁绍被迫与公孙瓒谈合,关羽也死了。
这样的好运气,他不可能回回都有,可他却忘了,错过如此多除掉关羽的机会,自然就要受到惩罚。
因为你从未将你的对手当做真正可怕的敌人来对待,只是把这一切都归咎于侥幸,如何能不败!
可颜良不会承认,甚至这一仗他早就猜到了结果,正因为如此,他才更会如此去想,这一战之所以败,可不是冀州军不敌摄山营,而是他大意了,就事论事,只不过是因为开城之败后急于搬回劣势而中了关羽的奸计罢了,甚至他有机会逆转,就算最后也可以退出重围,所以他心中并不是很服气。
然而,他却避而不谈一件事,那就是他不仅仅是中了关羽的奸计,而是从一开始,就在关羽的算计之中,因为他忽略了一点,他之所以中计,原因就在于他并不知晓关羽的存在,如果他知晓了,还敢贸然出击,所以他现在的不服气,更像是一种推卸责任。
当然,这一仗他不服气,也确实不怪他,这一仗从袁谭进攻开阳没有得逞就已经注定了这一仗必败无疑。
所以这一仗对很多人看起来都会觉得冀州军败得有些莫名其妙,甚至会觉得为什么突袭的一方最后会变成这样的一个局面,可是对关羽、对黄忠对这一仗幕后的所有人来说,颜良败得并非毫无道理,而是理所当然,因为他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眼前的关羽、臧霸和黄忠,还有在徐州的刘澜和徐庶。
而他身边,只有因为世子之位早已不顾一切的袁谭,利益熏心,焉能不败?
此刻的颜良无颜以对主公,如果不是还有数万大军在身边,他恨不得自裁以谢罪,可他最后只能带领着部队向东莞撤退,就算明知道关羽必然在东莞布置了一个口袋,他也无能为力,如果这时候他能联系到审配,哪怕是袁谭,他势必就能将计就计,在东莞杀关羽一个出其不意,但可惜,没有这个可能,所以他只能进入关羽给他布下的陷阱之中,期望能够侥幸逃脱。
能逃一个是一个吧。也许这才是颜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但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没有,不这样做,他还能如何,和关羽拼,拼到最后,都死了,对关羽却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
都是人,逆境绝境下还能完全拼搏者,冀州军有,而且很多,可是在逆境绝境下时期全无之下一点战斗力都没有的,更多,到时人家一个喊话,恐怕就立时会跪倒一大片,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反倒不如撤退,也许还能激发起来士兵逃生的可望,一路无所畏惧,也许还真就跑出去了。
“向东莞突围!”
颜良的吼声响起,而当命令传达了下来的一刻,几乎已经沉默许久的冀州军,瞬间发出了冲天的呐喊,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叫着,向北面东莞突围。
这不是提醒谁,这只是一个宣泄,看到了生的希望,如果一个人如此吼,颜良还不觉得什么,可是当所有人都如此吼,他是真的沉默了。
此刻他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叹息,冀州军上上下下,难道就只有他一人看出了关羽的意图?他不禁有些失望,甚至有些愤怒,可环顾左右,他却又无能为力,这种无助的无奈,写在他的脸上。
这样的情况,如果麴义遇到,他会如何处置?不知道为何,颜良心中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麴义虽然已死,可他对于冀州军来说,却早已打下了属于他的印记,也许他的亲信都已不在,可是气质上的改变,对冀州军却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畏强敌,勇敢作战,不仅是对冀州军,对颜良同样如此。
良师益友,颜良对他虽然两人的矛盾很深,但不得不说,从他身上,颜良学到了很多,也许在共事的时候,并不会觉得如何,可是当他离开,自己独挑大梁之后,才发现,这些变化已经潜移默化的发生了。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此刻他才会想到麴义,可是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他能做出什么样的决断出来。
内心有些恐惧,这样的情况让他不寒而栗起来,如果当他以以往,他都能从麴义的角度想问题,但此刻,他却发现,一无所获,也许这一仗原本就不该发生,也许这一仗就算是麴义面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除了撤退,还能有什么机会吗?
并没有。
这就是现实,他不管接受与否,结果已经出现,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终归都要面对,既然要撤,那就果决一些,不要让撤退变成落荒而逃,那就不是撤退,而是逃跑了,这番话,是他以麴义的口吻说的,而他相信,麴义也必定会说出这番话来。
“杀出一条血路!”
部队开始向北撤退,摄山营和琅琊军终于回合,然后开始紧追冀州军,这一仗就是要尽可能的多消灭冀州军,不仅不可能轻易收兵,而且还要一追到底,要么不开战,要么就把冀州军打狠了打疼了,让他们彻底老实起来。
这是刘澜的原话,也是关羽对摄山营将士的原话,大军开始追击。反之,冀州军则开始拼命撤退。
这样的撤退,并非是混乱的撤退,而是极为有组织的层层退后,不时还会有组织起来的冀州军进行伏击偷袭,并没有彻底将后备留给徐州军。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战(68)()
但是冀州军零星抵抗肯定无法抵挡住摄山营与琅琊军的进攻,他们士气如虹,喊声直冲霄汉,很快就突破了他们的防御。
然而,就在他们冲杀之际,突然,四周喊杀声响彻天地,一队队冀州军突然从四面八方杀出,个个视死如归。
进入了冀州军的埋伏,这对于进攻之中的徐州军来说太过突然,一瞬间,之前还是一路砍杀的徐州军,立时就被杀得丢盔弃甲。
敌军深谙用兵之道,一路上过来的关羽眼见这般情景,心中一沉,这一仗变得困难了,现在已经不是想着要如何解决冀州军,而是如何才能把散乱的阵型组织起来,不然被冀州军突袭之下,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部队。
反败为胜倒没有那个可能,但是冀州军却可以从容撤离。
这可不是关羽想要看到的结果。
就在他振臂的一刻,突然却看到了一位老熟人的身影。
正是颜良。
他终归是冀州有名的大将,知道进攻时要冲杀在前,撤退时要拖后掩护的道理,如果他头一个逃,那么这一路不知要在摄山营和琅琊军的追击之下损失多少兵马,但他拖后,而且还经过精心布置,杀了他们一个出其不意,效果可就完全不同了,现在别说再想向前冲杀了,如何脱困都困难。
太过轻敌冒进了,如果能一直保持着队形,也许结果会好一些,可现在,看着散乱分布在四面八方的摄山营和琅琊军,一股危险的味道浮现而出。
必须要想办法改变。
关羽当即鼓气大喝一声:“摄山营的儿郎们,随我一同杀敌!”
再向前困难,可是将敌军两翼杀散却也简单,关羽高举起重达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朝着周围摄山营将士下达了进攻的命令,这里将是他们突破冀州军包围圈的首选。
在他喝声响起的同一时刻,周围一直追随着他的近卫与摄山营将士们一个个高声回应,随后跟随者一马当先的关羽向着右侧结阵的杀过来冀州军冲杀而去。
敌军的阵型十分牢固,可以说为了这一刻,颜良准备多时,虽然他不清楚关羽在前面给他布置了这样的陷阱,但最少,他得先把身后这些烦人的追兵先解决掉,而他在看到徐州军追击阵型混乱的一刻,便想到了这一计,所以才会不断派出士兵进行拖延,这样他就有了挑选战场,准备伏兵伏击的充足准备,也正因如此,才能在此刻杀徐州军一个措手不及。
关羽最初的冲锋并没有效果,一路砍杀之下也没有突破敌军围困,但随着部队开始快速集结,摄山营的攻势开始变得越来越犀利起来,虽然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但是兵锋所指,还是很快就突破了重围,杀出了一条血路。
摄山营所向披靡的表现刺激着琅琊军,他们同样也杀出了一条血路,不得不说,这一仗他们被颜良的伏击突然袭击付出了极大的损失,虽然这一仗大获全胜,可最后这收尾去让人心醉极其不爽,可现在的情况再追下去,可能损失还会更多,臧霸和黄忠一道前来与关羽见面,准备回返开阳。
不想关羽直接拒绝了他们的提议,他打算要继续追击。
这让臧霸大吃一惊,都已经中了颜良的围困损失了数千人马了,怎么关羽还要去冒险,如果再中了颜良的包围,那可怎么办?
但关羽却是出奇的自信。
黄忠开着他,这一刻他已经想到了关羽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了,对臧霸说道:“颜良设伏,是因为我们在身后追击,可一仗取得大胜,痛击我军,此刻他必然快速撤退,绝不会再考虑我军的追击一事,而这时,通常情况追兵也都会选择撤退,然而关将军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再杀颜良一个措手不及,如果这一次追击真能成功,那么颜良必败无疑,甚至还会将他彻底留在徐州!
听着黄忠的一番分析,在看看成竹在胸已经离开开始组织摄山营追击的关羽,臧霸最后做出了随其继续追击的决定,喝汤的时候有他,吃肉的时候,怎么能退缩?
而且如果真像黄忠所说,那么这一次追击,必然是十拿九稳的情况,青州军并不会有多大的风险,只不过是跟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最后这琅琊一战的首功,却势必非他莫属了,虽然关羽很重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没有臧霸坚守开城,那么这一切都是泡影。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怎么可能把头功拱手让出去,而且,他现在来到徐州,不比在青州,在这个平台中,关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虽然他没必要去刻意巴结他往上爬,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能与他结下友谊,对以后在徐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他帐下还剩下的万余人,就成了现在他的本钱,那么他当然要毫无保留了,就算前路会壮烈,但别忘了,头前冲杀的终归还是摄山营,连关羽都不怕,他怕什么,至于些许的牺牲,开城都付出那么多了,再损失一些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比起前途比起来,这些伤亡,都只不过是一串数字罢了,战后补充回来,就是了。
臧霸对前途的看重,不能说他这个人有问题,可以说,在利益面前,一些牺牲和付出,都在所难免,更何况还躲不过去呢。
琅琊军的加入,对关羽来讲是最大的欣慰,虽然他信心十足,但是却真的发自内心的对二人表达出了感谢,在这样的时刻,对他的认同才是最让他感动的。
患难见真情,这时刻,他相信会有绝大数人选择离开,但他们却留了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