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龙骑-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既然心中认为他们是对的,刘澜为何还要去阻止他们,甚至与他们为敌?
也许这才是刘澜想要找寻的答案。
一连几日刘澜都深深陷入到这样的迷惘之中,他为自己找一个借口,甚至是一个理由,这样的借口理由不难找,但想要说服自己很困难。
好在一连数日的行军让他找到了答案。也许一个人在最疲惫的时候,连骑马都会打盹的时候才是最清醒思路最清晰的时候,也许刘澜是一个另类,或者说是后来人的原因,他对农民战争的了解让他说服了自己去阻止这场战争,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汉族,因为心中那简单的大汉情结。
他明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虽然打击了一个个的封建王朝,甚至有的农民战争还推翻一个封建王朝,但是随之而建立的必然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封建王朝,这就说明农民战争虽然可以削弱甚至推翻一个封建王朝,却并没有能力去阻止一个新的更加强大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这是农民阶级或者说这是历史局限性造成的,这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农民阶级追求的目标,而农民阶级想要摆脱这种历史的局限性,必须在先进的阶级领导下(资产阶级或是无产阶级)才能最终摧毁封建制度,代之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而如现在黄巾起义所要做的,不过是推翻一个腐朽的封建王朝,建立一个开明的封建新王朝。
而这不是刘澜想要的,将主人推翻,自己去做主人然后再去压迫剥削其他人,再等若干年后再由这些被压迫被剥削的百姓起来造反推翻成为主人的王朝然后再去压迫其他百姓,这样无尽的循环必须要被制止要被打破,而这就是刘澜说服自己的原因。
第二百五十四章 北新初鏖兵()
在路上刘澜获得了从各亭收取的最新情报,进入三月中旬,黄巾军主力由张角、张宝、张梁率领,战斗在冀州。而另外几支强大的起义军,由波才、张曼成等率领,分别战斗在颍川、南阳等地区战斗。
黄巾军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东汉统治者诬称为蛾贼;而蛾贼张曼成所率领的黄巾军不但攻下了南阳还杀死了郡守褚贡;在巨鹿,贫苦百姓更是俘虏了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响应黄巾军。
而同一时间,从冀州北上幽州的黄巾军开始向幽州门户北新城发动进攻,攻打北新城的战斗异常激烈,副帅邓茂连续督军猛攻了三日,依然没有拿下来。渠帅程志远非常恼火,派人给邓茂传话,如果第四天还不能攻占北新城,就提脑袋来见。
邓茂苦笑着对传令兵说道:〃回去告诉渠帅,就说北新城内的守军已经所剩无几,明日必能拿下。〃
坚守北新城的军民只有三千多人,其中一千多人还是各亭里间百姓为避乱党躲进了县城,他们大多拖家带口为了能糊口只能或自愿或被官府强拉充作炮灰,当然这其中还是有些血性汉子主动加入要誓死守卫北新城的。
守城的北新城县令樊鹏三十多岁,是来自颍川的儒生,他到任之后勤勉宽厚,修桥铺路更是积极开拓阡陌受到一县百姓爱戴。黄巾入侵后,他没有仓惶而逃而是奉郡守之命带领着北新城内各掾史与郡国兵顽强守城,誓要将乱党拒敌在幽州之外。
樊鹏在南城楼上指挥着守城军民奋力搏杀,汉时文人都懂些搏击之艺虽然和真正的军卒没法比可居高临下对上这些抗着榔头铁犁的农夫还是绰绰有余的,他的奋勇杀敌,鼓喝大吼声激励着守城军卒们的士气,在这样血脉贲张的场景中守城卒们一个个奋勇守备,舍命守城,心中就一个念头那就是死守北新城。
黄巾蛾贼越来越多,城墙内外的喊杀声惊天动地,急促的战鼓声和激昂的牛角号声充斥了整个血腥的战场,不时会有致命箭镝从天空划过。
“杀啊,不要让蛾贼前进一步。”樊鹏挥舞着已有无数豁口的佩剑战斗在第一线,双眸圆睁,神情激愤,将冲上城楼的黄巾蛾贼一一斩杀,
战斗愈发惨烈,可黄巾蛾贼太多了,如同蝗虫一般顾守不顾尾,只是须臾之间城楼之上已经被黄巾蛾贼所占满,更有无数兵卒冲到樊鹏面前,只是还没到身前,从一侧又涌来了无数兵卒咆哮着救下了樊鹏并将数名贼兵乱刀砍死。
然而防线已经被冲破,越来越多的黄巾蛾贼冲上城楼,很快樊鹏被逼到城楼下只是霎时便被围困,城门大开,从正门率大军攻进北新城的邓茂看到了被围在场中的樊鹏,神气十足道:“投降否?”
“呸,你们这帮恶徒!老子宁死不降!”
“恶徒?”冷哼一声的邓茂面现嘲讽,道:
“什么是恶徒?什么又是善良?难道我们太平党众黄巾天兵就是恶?你们汉军就是正义?可笑,难道你不明白这种玩意儿管他多少都能重新书写!”
邓茂双目喷火,一字一顿说:“天公将军大贤良师说过,我们是为了和平,为了天下更多百姓富足安康才发动这场战争的,像你这样的汉庭走狗是不会明白天公将军大贤良师伟大理想的,所以我们要将大贤良师扶上顶点,因为只有站在顶点的人,才可以重新书写善恶!
而现在你与我之间并没有普世的善与恶,只有平等中立,而所谓的正义会胜!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只有胜者,才是正义!
所以,
弱者是没有资格谈正义的!更没有资格谈善恶,因为苍天已死,黄天会助我们赢下这场战争,而你口中的恶徒自然就是在说你自己!
而这,
就是世间的正义!
而正义是永远不会被打败的。
说完,邓茂将樊鹏拖到府衙门口,枭首示众。
~~~~~~~~~~~~
数日后,疾行前往北新城的官道上平地刮起了一股大风,将赤红色的大纛旗吹得呼啦啦作响,黄沙漫道迷人眼,无法抬头的大伙只能低头前行,只不过头顶上空方才还是艳阳高照,此刻已被黄沙掩盖,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尘滚滚,如同末日。
黄沙过后,黑云滚滚而来,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砸在身上怪疼的,有如李翔者想求司马在道边林内躲雨可听着天边滚滚天雷他哪敢答应,起码的常识他有,非但没有同意还要求大家强忍着冒雨行军但前提是都不要靠近道路两边的林木。
刘澜是军队里的最高长官,连他都挨雨甚至连兜裆布都湿透了士兵还能有啥怨气,只是拉低了衣口,抵挡着刺骨寒风艰难的行走在管道上。
刘澜抹一把脸上的雨水,透过迷茫水线看到了这些艰难前行的士卒有一刻他有了些犹豫,可是当一匹快马奔来之后刘澜却放弃了这样的打算,这是从北新城逃出来送信的兵卒,刘澜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北新城县令樊鹏守城三日,前三日黄巾蛾贼并没有竭尽全力攻城而是采用了兵士轮流休息的攻击方法消耗北新城的守城力量。
他们连日连夜的攻了三天,等城内守军死伤惨重困顿无比后突然派兵同时从四门强攻,北新城就在这样的猛攻下于第四天被黄巾蛾贼攻下,北新城就此失陷,而县令等一众官员胥吏全部死难。
原以为涿郡在温恕鲜于辅的组织下固若金汤,可看来郡国兵太过不堪一击了,他不能确定故安城是否能再像北新城坚守四天,所以他必须加快行军速度赶在黄巾蛾贼攻打故安县城前抵达。
就算无法提前赶到,也一定要在故安城楼失守前抵达,不然幽州两道门户一破,整个涿郡就要成为战场,甚至是整个幽州,而这是刘澜不愿看到的,因为虎视眈眈的异族早已蠢蠢而动了。
~~~~~~~~~~~~
PS:由于资料缺乏,只能以演义虚构人物程志远、邓茂来描写。
第二百五十五章 故安()
三日后刘澜在日落时分终于赶到了故安县。
由于战事吃紧,刘澜不得不命令各部曲在城外安营扎寨,一路奔波疲惫不堪的士兵们纷纷在立营后倒头就睡,刘澜则安排好守夜官兵后带着张飞几人进入了故安县城。
故安县是小县,城墙只有四丈高,进了城迎面就飞速赶来一队人马,十几支燃烧的火把在漆黑的夜里将县内直道照的通明,随后几名侍卫上前禀报说:“县令、县尉亲来迎接。”
刘澜虽然乃一郡兵曹,但他只是胥吏官职并没有故安县令高,急忙迎上,刚要施礼,面前的中年人便拦下了说了句:“非常之时兵曹便免了这些礼节吧。”
刘澜起了身,因为战事吃紧,两人连互通姓名的机会也没有,听着一旁看上去非常疲劳,黑眼圈的故安县令讲诉着目前的形势。
黄巾蛾贼在攻下北新城后前进的速度并没有想象中快,不然按路程算先到的一定是他们,可从另一点又说明了这支黄巾蛾贼与所知的黄巾蛾贼不同,他们的行军稳扎稳打,不会贸然挺进反而是整体缓慢推进,虽然丧失了一些时机,可显然他们在北新城的第一战吃了苦头对幽州郡国兵有了忌惮更怕幽州突骑的袭击,所以行军时步步为营不露任何马脚。
对于这种情况也是很自然的,毕竟幽州并州凉州三大铁骑闻名于世,他们会小心肯定是做了许多功课,这些都是无数探马得回来的情报他们的行军扎营尤重防御,各军之间连接的非常密切,县尉本来是想等他们靠近故安偷袭他们一次的,但得到这样的情报后不得不改变策略以守为主了。
刘澜听完县令的计划后点了点头,这样的情况让他大为意外,原以为黄巾贼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全靠着一股士气没想到期间还有如此深谙兵法者,看来这波黄巾不简单。
刘澜说出了想法,一旁的县尉却说道:“打下北新城的黄巾蛾贼行进缓慢,一是怕偷袭,只怕还是因为他们还有大军要来,据派出的探马传来消息说贼兵在攻下北新城后南拒马水方向却又来了大股贼兵正在架设长桥,所以他们放慢行进速度,很可能是要等后续部队渡过拒马水两军汇合之后才要对故安重拳一击。”
刘澜面色难看,语气凝重地说道:“如果真是这样不知道前来涿县的黄巾蛾贼能有多少人,以目前的情报探知围攻北新城时黄巾蛾贼的人数不知县令县尉可知晓?”
县尉斟酌了下说道:“攻打北新城的黄巾贼足有一万人,如果真有后续贼兵,起码能有三五万人。而这只是猜测,也许会更多,也许会更少。”
“五万人?”跟来的安平惊呼出声,刘澜瞪了他一眼,对县令县尉说道,“我们带来了五千人,不知道故安县的郡国兵与义兵有多少?”
两人几乎同时叹了口气,县令吐着苦水说:“故安本就是小县,人口就这么多,前不久还抓了波疑似黄巾党徒,这一来二去人就更少了,郡国兵原有四千,如今就三千,至于义兵,就更没有了。”
“也就是说,我们就只有八千人,甚至说除了守城郡国兵外我们就只有五千人?司马,我们有五千,如果是对上没有与后军汇合的黄巾蛾贼万人的话还是有胜算的,可黄巾贼一旦合兵一处,我们虽有兵力八千可根本就别想守住故安。”
刘澜听出了安平的意思,其实周围几人都听了出来,此战的关键在于各个击破,最好是在黄巾合兵之前先将这波万人的黄巾蛾贼消灭,可是那样仍有三五万人的黄巾贼又该怎么对付?守城吗?七千人能守得住?
县尉犹豫了一下,说:“要不向郡守求援,再让他派兵来?”
刘澜苦笑道:“我这五千人算得上是涿县最强的战力了,现在郡守手中除了些毫无战力的郡国兵就是些义兵,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的他们和黄巾蛾贼一样根本就不堪一击,这也是为什么我只带了五千人来,他们正在接受着鲜于都尉的操练,短时间成为战力希望不大。”
县令与县尉都长长叹了口气,这些情况他们都了解。
场中变得有些沉默,半晌刘澜突然开口道:“安平,现在派人去寻张正,看他的骑兵到哪了,今次作战骑兵起着决定性作用,再与黄巾蛾贼开战前,我希望它能赶来。”
“诺!”
然后刘澜又与县令谈了下粮草的事,当问起存粮与护粮的事后故安县令就已经猜到了刘澜有什么打算了,皱着眉,难以置信的说:“刘兵曹真打算主动出击将黄巾蛾贼挡在故安境外?”
刘澜犹豫了一下,然后重重点头,道:“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困守孤城只是坐以待毙,所以我打算大胆一试,成功的把握,有。只是……”
“只是什么?”县令熊猫眼的眼眶立时亮了起来,表情更显得万分激动,只是因为激动身体有些颤抖,可以说是在听到刘澜说能将黄巾蛾贼挡在故安境外心情又是激动又是紧张造成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