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龙骑-第1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认栽,或者在此时袁绍压根也没有把他当做什么危险,甚至还非常想的开。
不过就是丢了一个兖州吗,假如没有曹操在兖州坚持,等他回到了邺城,那兖州不也会落在吕布的手中吗,既然现在结果都一样,那便宜了吕布到不如便宜给曹操,可是当他迎接献帝,先是拒绝他把献帝送过来,又给他安排了一个太尉,这就让袁绍生出了警觉。
尤其这个时候,当帐下反复再说王莽谦恭未篡时这句话时,他开始害怕了,以往的曹操如果真的一直是在积蓄力量,他所有的表现都是假的,那他这个人可就太可怕,这哪里还是少年时的曹阿瞒啊,这简直就是一条随时准备吞掉他的蛇,吃掉他的中山狼啊。
他害怕了,或者说为了他们之间的友情,为了保住他们的情谊,曹操绝对不能留,曾经叔父袁隗就说过,只不过当时他也年轻,并没有太当真,可是这个时候在会意其叔父当时对他和曹操的话,他是深深的后怕。
曹操隐忍克制,这样的人终有一天会爆发,而一旦爆发将一发不可收拾,而袁绍,虽然大智若愚,可有一点是在日后会要了他性命的,那就是重情重义,这一点袁绍当时或许也就是听听,但是当此时此刻在想到这几句话的时候,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他真的无法对曹操下狠手,因为这份情谊,他可有消灭曹操,但却永远不会杀死他,就好像对袁术,他可有击败他,但是却绝对不会杀害他。
但他却不知道,叔父这句重情重义如果换一句,或许就会变成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等等这类的贬义词太多太多了,只不过当时他顾忌自己的侄子,用了相对不会刺激的话他提醒他,可他却并未体会到叔父的深意。
袁绍不管是重情重义还是妇人之仁,如果他是普通人,甚至是江湖游侠,那么他或许能够闯出一片天地来,可在政治上,他这样的表情完全可以用幼稚来形容,不像成年人,更像是非常嫩的孩童,甚至和孩童一样天真,他叔父希望他能够改变的,结果过去了几十年依然没有改变,而这或许会招致他最后的倒霉,可以说如果不是刘澜出现,在另一个时空里,袁隗完全预料到了这一天,只不过他没想到的却是,这一天到来却是汝南袁氏从此从衰退,如果他能知晓会有这一天的话,或许他能做些什么,最少也要让子孙们学弘农杨氏,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最少几百年后还能出像杨素这样的能臣。
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寿春之战(116)()
荀湛的想法有些大胆,但直接奔袭许都却太过冒险,首先要面临没有后勤保障,如果奔袭许都,那么就一定要从河内渡过黄河南下兖州,一切如果进展顺利还则罢了,如果不顺,那么背后的黄河可能会让他们全军覆没,这样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反观白马就要安全许多,而且还能有青州的保障,就算同样渡过了黄河也不会像在许都那边举目无依,有了危险只能靠自己。
是以虽然荀湛没有直说,但是他的真实目的已经被袁绍知晓,让他吃惊不小,直接就把他这个想法给拒绝了,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部队出现任何威胁,更何况现在的主力部队都在徐州,就算是要打曹操,那也要首先考虑从徐州或者是济北出兵,而不是在回到冀州前往河内从河内南下黄河到司隶入兖州,这一来二去,花费的时间太久了,袁绍这么可能同意这样的建议,如果是出奇兵,那就更没有意义了,因为他们如果要彻底消灭曹操,首先就不能用人和卑劣的手段,反而要堂而皇之的出兵,借口就是清君侧,不然直接攻打许都,反而会让曹操制造舆论,最后变成他图谋不轨都有可能,袁绍可不会让自己在这些方面有任何的不利影响。
都说春秋无义战,但最少也得出师有名吧,就算不在乎天下的议论,那要调动部队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卖命,总要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吧?不管是对士兵还是对百姓,这才是关键,不然出师无名,最后不败才怪。
而要打曹操,讨曹的檄文已经交给了陈琳,当然曹操虽然现在只是司空的职权,位列三公,可是他却以司空的身份独揽军政大权,而这就是袁绍清君侧的借口,欺君罔上,行司空之职做董卓之事。
不过显然让袁绍去写,肯定不会写出任何叫人拍案叫绝的华丽文章来,但是陈琳,他相信他有这个能力,他的文笔反正是他所认识的人中,当世第一,他相信当檄文写就之后,一定不会让他失望,而这封檄文,将会告诉天下人他讨伐曹操的原因,更要成为调动冀州军积极性的关键。
比起荀湛,袁绍自己的想法还是出兵白马,道理很简单,这一次非比寻常,他需要亲自带兵征伐,毕竟这回不再是对付刘澜这样的诸侯,而是曹操,而文丑能否起到作用,很关键,对此袁绍看起来并不放弃,甚至还充满了担忧,文丑是否是曹操的对手,是否能完成攻下兖州击败曹操打下许都的重托?
这些他必须要考虑,当然这只是其中的几点,还有就是他是要留住曹操的,而文丑他不确信,其次在攻打下许都之后,如何能保证天子的安全,那绝对没有他就在军中到时候直接面圣来的方便,比起让部队惊扰到天子,他的存在可以避免所有的麻烦。
所以正是经过这些考虑之后,袁绍才决定亲自领兵,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领兵作战了,但这一仗只要赢下来,未来也确实不需要袁绍再亲自到前线了,这一仗关乎重大,谁赢谁就有可能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所以袁绍一点都不敢怠慢,他怕输,但更想赢,所以只能亲自坐镇。
~~~~~~~~~~~
庐江突然传来的消息让刘澜大吃一惊,发生了什么,信鸽所能够记载的内容毕竟有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现在比任何人都要迫切,不是说庐江如铁板一块吗,已经尝试了各自攻势,根本就拿不下,除非围城,耗上一年半载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可是现在这样的结果,庐江说破就破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澜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懵的,还好随着信鸽抵达,之后传递军报的快马也会抵达,那个时候,或许他就能知晓庐江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在刘澜等待着张颌几人的军报时,从吴郡,更准确的说是从秣陵先传来了关于吴郡的消息,吴郡本来蠢蠢欲动,可是随着他率军返回之后,许贡变得老实起来,但是他这才走了多久,许贡就又开始蹦跶了?
对于吴郡,也就是后世的浙江,素来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刘澜对吴郡甚至是会稽的渴望其实并没有太过强烈,如果是宋以后那可就是另一个模样了,但是在三国时期,夺取这两郡,反而收获没有付出的多,原因说白了就是在群山之中的山越人。
辽东和吴郡会稽不一样,刘澜可用放一个徐晃就能彻底解决北部的边患,让所有的东胡都不敢犯境,甚至还能够招募到胡人义从骑兵,以夷制夷。
但是山越人就不同了,他们藏在深山中,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在打游击战,他们在山中生产农作,偶然下山奇袭县城劫掠百姓,想解决山越,不花大力气根本就没有可能,而要剿灭他们,又谈何容易,在深山老林里,剿山越可能最后被山越依托有利地形各个剿灭。
所以刘澜就算是夺下了秣陵,却始终没有继续南下,仿效孙策那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吴郡会稽,就是有着这样的考虑,如果他只需要用一万人能够拿下这两郡,那反过来他需要用五万人去防御,五万人去清剿山越,这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可是他不可能一直放着吴郡和会稽不管,就算这两边情况复杂,但也是迟早都要解决的,毕竟要有一个相对安定的后方,不能再出现类似许贡这样隔一段时间就来骚扰的事情了,这才是真正的卧榻之侧,再容他安睡,刘澜自己可能就真的要失眠了。
虽然这两郡,在后世分别为浙江省与福建省,可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只是扬州下属的两个郡,人口少面积大,属于偏远地区,就重要性来讲根本就无法与中原相提并论,甚至还会容易被忽略存在,在加上他的环境七山一水二分田,说白了没有任何一家诸侯能看出它们的价值。
这个时代以产量与桑麻论英雄,比不了冀州比不了中原的两郡还没多少人口,说白了连鸡肋都不如,但是刘澜却清楚这里发展的潜力巨大,而且还远离战争,虽然地少,但山多,看起来农业规模就那么大,可是别忘了刘澜来自后世,他非常清楚还有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梯田。
而其他的符合眼下的能够提高经济规模的产业,光越窑就乖乖不得了了,现在的越窑在销售上可以说在汉代绝对的龙头老大,但是他的规模却非常的小,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有局限性的,而丝绸、漆器甚至是渔业养殖这些都是能够在日后得到大力发展的产业,虽然还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脱离农耕文化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但是有刘澜的推动,会有越来越多类似兵械厂这类具有规模的作坊出现来取代传统生产模式。
所以虽然这两处在很多人看来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可在刘澜眼中这里绝对是宝地,是等待他开发的新型之地,如果在解决了山越,尤其是梯田能够得到发展,可以说这里未来的发展潜力,绝对要超越甚至现在连所谓不毛之地都不如的辽东,甚至是青徐。
那一天不会远,因为他要带来的变革,这些都非常容易,甚至已经在沛县得到了非常好的试验并进行了广泛推广,就好像所谓的工厂,比如糜竺就把纺织厂和成人店开的热火朝天,当然相应的麻烦也出现了,那就是工人的待遇问题,这些都很容易,不过刘澜还是希望他们能够自己组成维权的组织,去为自己争取利益,毕竟有些事情是他能想到的,可以直接解决,但有些是他没有想到但是却又会发生,如果他的双眼双耳被一些人蒙蔽了,听不到看不到,那个时候他们自己的权益谁来声张?还得靠他们。
这些事刘澜会在背后推动,以确保他们的利益,当然这些就现在来说还是过早了一些,毕竟这个时代可不比后世,无商不奸更多的还是无商不尖,但现在没有不等于日后没有,现在不预防未来出现了或许连他都无能为力。
而且有些事情,他在的时候会非常好,但是随着社会进步,肯定会出现不合时宜的情况,那个时候也没法解决,甚至出现了改变政策的情况,就好像曹操唯才是举,到了曹丕就不在施行了,反而曹丕开始重用世家,难道曹操身前想不到吗,不是,是他很难改变,有心无力。
荀湛的想法有些大胆,但直接奔袭许都却太过冒险,首先要面临没有后勤保障,如果奔袭许都,那么就一定要从河内渡过黄河南下兖州,一切如果进展顺利还则罢了,如果不顺,那么背后的黄河可能会让他们全军覆没,这样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反观白马就要安全许多,而且还能有青州的保障,就算同样渡过了黄河也不会像在许都那边举目无依,有了危险只能靠自己。
是以虽然荀湛没有直说,但是他的真实目的已经被袁绍知晓,让他吃惊不小,直接就把他这个想法给拒绝了,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部队出现任何威胁,更何况现在的主力部队都在徐州,就算是要打曹操,那也要首先考虑从徐州或者是济北出兵,而不是在回到冀州前往河内从河内南下黄河到司隶入兖州,这一来二去,花费的时间太久了,袁绍这么可能同意这样的建议,如果是出奇兵,那就更没有意义了,因为他们如果要彻底消灭曹操,首先就不能用人和卑劣的手段,反而要堂而皇之的出兵,借口就是清君侧,不然直接攻打许都,反而会让曹操制造舆论,最后变成他图谋不轨都有可能,袁绍可不会让自己在这些方面有任何的不利影响。
都说春秋无义战,但最少也得出师有名吧,就算不在乎天下的议论,那要调动部队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卖命,总要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吧?不管是对士兵还是对百姓,这才是关键,不然出师无名,最后不败才怪。
而要打曹操,讨曹的檄文已经交给了陈琳,当然曹操虽然现在只是司空的职权,位列三公,可是他却以司空的身份独揽军政大权,而这就是袁绍清君侧的借口,欺君罔上,行司空之职做董卓之事。
不过显然让袁绍去写,肯定不会写出任何叫人拍案叫绝的华丽文章来,但是陈琳,他相信他有这个能力,他的文笔反正是他所认识的人中,当世第一,他相信当檄文写就之后,一定不会让他失望,而这封檄文,将会告诉天下人他讨伐曹操的原因,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