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龙骑-第14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其实他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可问题是实力不济是客观事实,这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要如何去解决,也许邓当会告诉他,熬让九江变强需要时间,但如果换成周瑜或者是刘澜,他则不会说出这番话。

    毕竟实力不济是客观的事实,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真正要做的不是去抱怨也不是羡慕,而是去尽可能的想出解决的办法,实力不济难不成就要放弃了?实力不济难道就只有投降了?

    并非如此,就好像现在周瑜迫切想要拿下豫章一样,这就是解决的办法,但对邓当和吕蒙来说,此刻他们前往豫章,就是为了要保住九江做出的最后努力,除非想要再次退出九江。

    “不,绝不能。”已经有过一次放弃九江的经历,所以没有人希望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尤其是吕蒙这样的年轻人,更不会答应,他坚定地摇头,道:“九江是我们现在仅有的根基,如果再次放弃九江,我们还能去哪?再去长沙吗?虽然张羡对他们不错,但终归是寄人篱下,看别人脸色的日子,没人希望再过了,这一刻,他终于理解来海昏第一天姐夫他们谈话内容的意义了,不管是当时还是后来,他都没明白姐夫为什么会那么急于攻打豫章,但是现在他知道了,主公拍他们来的目的,拿下豫章,才真正有了包围九江的可能,而拿不下豫章,九江就会完完全全暴露在刘澜的眼中。

    ~~~~~~~~

    袁绍发布讨曹檄文已经有些时间了,但是让很多人都很纳闷的是冀州军居然在高邮依然与驻守在广陵的刘澜军对峙着,其实这都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看起来好像徐州的冀州军还在高邮,其实高邮只有马延的本部,不到三千人罢了。

    而在马延到达高邮之前,徐州的冀州军就已经在暗中撤往青州,而在冀州军撤回的同时,广陵的徐州军其实也在瞒天过海,比如摄山营就第一时间回到了秣陵,当然这一切都只是为了瞒过曹操。

    其实真的瞒住了曹操没有,哪那么容易,莫说曹操的谍探一早发现了古怪,就算不发现,刘澜也会借各种机会将这一情报传递给曹操,但和他所想的一夜,就算曹操知道了,也会睁一眼闭一眼,不是他对徐州没有想法,而是心有余力不足罢了。

    至于袁绍,刘澜倒是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不两面夹击曹操,胜算毕竟大嘛,但他还是选择了抽调主力回去,这其实让包括他帐下的很多人都大感意外,但如果袁绍真要两面开战,首先就必须要做好两线作战的准备。

    这对于攻打曹操有些仓促的袁绍来说,时间反而是他最缺少的,其次则是后勤保障,在这个时代,运输本来就需要发动大量民夫,成本高不说,后勤线又太长,一旦被曹操偷袭,徐州的冀州军全军覆没的可能是非常大的。

    如果这是袁绍最大的忌讳,那么他最害怕的还是刘澜出尔反尔,一旦他在徐州搞些小动作,那么徐州这条战线那问题可就太大了,正是在综合考量之后,袁绍才决定放弃从徐州同时出兵兖州的想法。

    对此刘澜到并不是很关心,毕竟他现在最关注的还是豫章局势,相信在他刻意的宣传之下,此时最高兴的无疑是袁绍了,虽然部队已经开始在马鞍山大营集结已经有十天了,尤其是在调兵遣将时,刘澜更是大张旗鼓,生怕不知道他的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出兵豫章一样,为此刘澜甚至还想过连摄山营也调往马鞍山,在哪里完成最新一轮的整编,不过因为摄山营部队太多,这件事处理的速度便稍显缓慢了些,但是为了积极备战九江之战,其余部队的动作反而比关羽的摄山营更快。

    首先是驻扎在广陵的徐盛部,其次是从寿春抽调的部队,都已经在马鞍山完成改变并开赴豫章前线,加上运粮的民夫,这一次刘澜已经出动了足足两万五千人,而之后还有大规模的运粮民夫以及摄山营,预计在六月份时豫章保守会有九万人的作战部队,而民夫数量,可能达数十万。

    九江之战刘澜准备的非常充分,当然也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了,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其实只拿一个九江肯定是有些大题小做了,所以他最希望的还是黄忠加鲁肃的组合就能够解决九江,这样起码就不必调动摄山营,而民夫数量也能缩减一半,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场战争的开支最少能缩减一大半,对于如今财政困难的秣陵来说,显然是一大利好。

    但战争向来都是未知性非常强的,具体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刘澜都很难预计,所以战争是以最坏的打算来准备,好在如今秣陵到马鞍山修建起的官道早已畅通,这一路上都非常便利,之后刘澜还想着加宽前往豫章的官道,使两地路上交通更为便捷。

    刘澜在鲁肃出征前亲自前往了马鞍山大营,这里是新城不假,但同时这里也会是新的摄山营大营,毕竟秣陵东面的摄山营,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重要性,对眼下的秣陵来说已经不是那么太过重要了,未来的摄山营刘澜的想法是在张飞的部队回来后调派过去,而摄山营则换营驻守马鞍山大营,这样形成东西拱卫秣陵的态势,而有他二人的驻防,完全可以确保秣陵的安全,当然如果再算上广陵的防御与寿春的防御,那么秣陵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在中军大营,当刘澜抵达之后却发现已经在大营里的徐庶正在和鲁肃商谈着什么,这两人可以说是一见如故,虽然鲁肃投靠自己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和徐庶的关系无疑是非常亲密的,比起其他如陈宫等副军师,他这个军议中郎将反而更受徐庶青睐,甚至徐庶一度还想把他也调到军师将军府里也挂一个副军师的名头。

    九江之战刘澜准备的非常充分,当然也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了,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其实只拿一个九江肯定是有些大题小做了,所以他最希望的还是黄忠加鲁肃的组合就能够解决九江,这样起码就不必调动摄山营,而民夫数量也能缩减一半,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场战争的开支最少能缩减一大半,对于如今财政困难的秣陵来说,显然是一大利好。

    但战争向来都是未知性非常强的,具体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刘澜都很难预计,所以战争是以最坏的打算来准备,好在如今秣陵到马鞍山修建起的官道早已畅通,这一路上都非常便利,之后刘澜还想着加宽前往豫章的官道,使两地路上交通更为便捷。

    刘澜在鲁肃出征前亲自前往了马鞍山大营,这里是新城不假,但同时这里也会是新的摄山营大营,毕竟秣陵东面的摄山营,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重要性,对眼下的秣陵来说已经不是那么太过重要了,未来的摄山营刘澜的想法是在张飞的部队回来后调派过去,而摄山营则换营驻守马鞍山大营,这样形成东西拱卫秣陵的态势,而有他二人的驻防,完全可以确保秣陵的安全,当然如果再算上广陵的防御与寿春的防御,那么秣陵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在中军大营,当刘澜抵达之后却发现已经在大营里的徐庶正在和鲁肃商谈着什么,这两人可以说是一见如故,虽然鲁肃投靠自己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和徐庶的关系无疑是非常亲密的,比起其他如陈宫等副军师,他这个军议中郎将反而更受徐庶青睐,甚至徐庶一度还想把他也调到军师将军府里也挂一个副军师的名头。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寿春之战(221)() 
“徐盛现在怎么样?”几人闲谈几句之后,刘澜微笑着询问起了已经前往豫章的徐庶。此战徐盛归在了鲁肃帐下,算是他的副将,不过对于徐盛的安排刘澜可打算把他长留在鲁肃身边,更不会让他直接留在九江,他有更合适的人选,乃是赵云麾下的张承,当然如果真要说起来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张昭之子,当然刘澜看上他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能力很强,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广陵的形式更为复杂,与其留张承还不如留徐盛,所以九江一旦打下来的话,那么刘澜就会把徐盛和张承对调。

    当然除了一个徐盛,对广陵的防守甚至未来徐州的防御还是不足的,对此如果有那么一天徐州真的能够夺回来的话,那么徐盛还是会回到他的小沛,当然刘澜会设立小沛都护,而广陵依然是张南,琅琊则是徐方,这样就能确保徐州的安全,一旦徐州出现军情,也能够保障徐州不会出现用人捉襟见肘的情况。

    “徐盛离开的时候士气不错,甚至扬言无须摄山营就能拿下九江。”鲁肃说道,虽然他说这话时还是很低调的,甚至可以用谦虚二字,可看得出来他和徐盛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此刻信誓旦旦的模样。

    “士气可用。”刘澜点点头,非常满意,虽然有那么一个时刻他想过敲打下对方,但话到口中却还是吞了回去,以鲁肃谨慎的性格,自然会注意到这些,更不要忘记还有黄忠的存在,所以绝对不会发生轻敌的情况。

    “那就好,这次你到了豫章之后,主要以配合黄忠为主,按照他的战略部署进行战备,如果拿下九江,你就必须立刻着手筹备鄱阳都督府。”刘澜不忘再叮嘱他一番,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消息:“主公,吕岱将军到了。”

    说起吕岱,无疑是刘澜这次回到秣陵之后最大的发现,而对他的使用,也完全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吕岱最初在徐州不过只是海陵县的县吏,因避乱而到了丹阳,在招贤馆里似他这样的小吏和寒门太多了,但刘澜却在这些人里,独独挑出了四十多岁的吕岱,还将他委以重任,从小吏直接就变成了将军府的将领。

    这样跃龙门的事情毕竟少见,在刘澜帐下更是少见,但刘澜还是力排众议,当然也是因为鲁肃新组建的部队都是从各部抽调所以反响并不是很激烈,就这样吕岱成为了鲁肃帐下的又一名偏将,就这个位置来说肯定不能算有多高的,但如果横向与对比徐盛,那么他他这个位置可就太高了,甚至连吕岱自己都有些难以置信。

    如果是文职,不管是县吏还是县令,对他来说都不过分,他也有这个能力做好本职的工作,可突然让他弃笔从戎,这就让他有些退缩了,为此刘澜甚至亲自见了他,让他不要犹豫和害怕,先试一试,不管怎么说自天下大乱以前,所有的武人不都是吕岱这样的文职嘛,所以刘澜表达了他的看法,就是非常看好吕岱能够在军队中闯出名声。

    当然刘澜能有这样的底气,自然是因为他在后世知道吕岱的名头的,吴国的安南将军、大将军大司马,这都说明了他有着极强的军事才能,相反他在内政方面刘澜则并没有多少了解,不过细细想来,如果文武双全的可能性肯定是有的,但相比于内政,他军事上的才华肯定更强,不然的话孙权也就不会把他发掘成儒将,而是相国了。

    正因为有此了解,所以当他偶然之间发现小吏之中出现了吕岱的名字之后就立刻让内卫着实收集关于吕岱的一切消息,而事实证明此吕岱正是他所熟知的吕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直没有被委以重任的吕岱被刘澜一道公文就直接转到了将军府中,为此他更是亲自见了他,才算是让他安心做了一员校尉。

    虽然如今的校尉和杂号将军一样,没有什么实权,但因为他会暂时归在鲁肃帐下随军出征,所以他这个校尉可就是有实权的校尉,统帅五千人马,如此任命,连鲁肃都惊讶,虽然没有拒绝,但也没有反对,当然他唯一的要求则是想先见见吕岱,再给出自己的决定。

    鲁肃要看看人,不管怎么说,毕竟是他的部将,鲁肃还是多少有些要求的,对于人品等等虽然不是特别看重,可是能力最少要保障吧,如果他只是小吏的能力,那军中这样的人可就太多了,文书和刀笔吏到处都有,所以他真正关心的还是他的军事才华,只要他真的如刘澜所说的那么有能力,那鲁肃自然没有二话,这样的人才,自然要用,而且还要重用。

    “这个吕岱终于来了,子敬啊,等下可不要太刁难你的部将。”

    “那可不成。”

    “你啊你。”刘澜摇摇头,对于耿直的鲁肃是一点脾气没有,大手一挥,道:“让他进来吧。”

    “参见主公、军事、军议中郎将。”吕岱进屋之后便即施礼,虽然眼前三人就年纪来说比他都年轻了太多,可就职位来看,如果不是这次阴差阳错被刘澜看重,他撑死不过就是一名小吏,这辈子都难有出头之日,虽然此刻出现在大帐之中,依然有那么一刻不真实的感觉,但他还是不断提醒自己,这就是现实,忙在施礼之后又补充,道:“末将来晚了,还请主公恕罪。”

    “哪里是来晚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