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龙骑-第16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普立刻把刘澜地图套了出来,刘澜结果地图之后快速从地图上找到了他们现在的位置,马上就要出零陵郡了,按道理来说,他们这个速度有点太慢了,虽然看起来是因为几万人的大部队行军,速度慢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如果江东军同样没有走出去零陵,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们又是因为什么?
而这就是他这前几日第六感察觉到有问题,而这几日却迟迟找不到的答案,所以他在想到袁耀之后,第一时间就让杜普拿出地图,指着九江军的位置,手指连点了三四下,发出了嘟嘟嘟的几声响,道:“说说看他们这个怪异的表现吧,你是怎么想的?”
“正常情况,我军每天十余里正常,而九江军几千人同样也只走几十里那就不正常了,主公怀疑九江军有猫腻,末将也同样如此认为,只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让末将有些不解,正常的情况下,九江军应该尽快摆脱我军才对,偏偏九江军给我军的感觉就好像是在刻意吸引着我军,好像怕我军跟不上他们一样。”
“很好,你的怀疑也正是我的怀疑,想必你也应该看出来了,九江军这样做只有两种可能,一就是孙策故意抛出了一枚诱饵吸引着我军,二来则是九江军在迷惑我军,因为他们的做法太拙劣了,肯定会引起我军怀疑,所以他们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吴郡误以为这里绝非九江军主力,一旦我军放弃追击转向桂阳,那他们就可以安心撤离了。” 富品中文
第二千零七十二章 平定扬州(103)()
九江军要摆脱他们很容易,甚至就在前几天他们已经走出了数十里之远,可最后他们却突然调头,正是这个举动引起了刘澜的怀疑,只不过那时刘澜考虑更多的还是九江军是不是要打算伏击之类的事情,并没有往这些方面去想,但随着他想通一切之后,有点明白九江军到底是要打算做什么了。
他现在手里有几万人马,虽然最精锐的摄山营和近卫重甲军去了桂阳,但留下来的部队包括近卫步兵、豫章军以及徐盛的沛县军和陈到在九江募集的士兵,因为是东拼西凑的在一起的部队,所以他们的战斗力无法得到保证,但在最初的时刻,刘澜肯定不会意识到这些,毕竟就是这些部队从豫章一路杀到了零陵,对付九江军绰绰有余。
可谁能想到江东军的出现让刘澜不得不改变最初的计划,在这些军队里,除了他交给黄忠指挥的近卫步兵外,战力最高的也就只有沛县军了,而他们在与江东军交战时,几乎是连一点还手的能耐都没有,至于陈果带领的那些九江部队,更是差点全军覆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要战胜九江军,最有希望的办法就是以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去进攻九江军,但前提是要追上他们,但这看上去很难成功。
所以这个时候的九江军不仅没有快速离开,而是一直与他们保持着十余里的距离,一直吊着他们,所以刘澜判断这是周瑜在捣鬼,如果他知道周瑜已经去了益州的话,自然就会立即反应过来这是九江军的诡计,孙策一定就在桂阳,可关键是对于九江军的情况经过建平之战后没人能真正知晓,所以刘澜并不敢太冒险。
当然刘澜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派黄忠率领近卫军追上去与九江军作战,虽然会有一定的损失,但是在他身边的这些部队里,眼下能够与九江军有一战之力的部队也就只有近卫军了,这是唯一的办法,现在的刘澜顾虑重重,看什么都觉得是九江军在搞鬼,他可不希望自己被孙策和周瑜欺骗,所以眼下的情况,既然自己如此心怀疑虑,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与他们放手一战,结果揭晓,真相也就大白了,而如果一直是这样一个局面,不敢和九江军决战,最后的结果一定会非常的糟糕,因为这样下去你始终都是被动的一方,跟着孙策的节奏走,最后只会越走越远,一无所获。
刘澜决定放手一搏,现在的形式对刘澜来说非常的不乐观,以为的刘澜在任何的战斗之中最习惯的做法就是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当然这与他广布的内卫间谍和仕仁在辽东时期训练出的一支强大的斥候部队有着极大的原因。
内卫能够获知敌军内部的骑兵,斥候则能够获悉敌军行动动向,正是强大的信息收集功能使得刘澜在以往的战斗中能够根据敌军的作战部署来制定自己的作战计划,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澜获得最后的胜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很多时候,不管是内部人士还是外部人士,在惊奇于刘澜用兵如神的时候,只有刘澜自己清楚,信息的收集,以及信鸽等快速传递消息的方式才是保障他们取得最后胜利的不二法门。
如果没有这些,以往的战斗就算能取胜,也一定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可有了强大的信息收集,所以根据敌军的部署进行正对性部署,不仅取得了胜利,更是以最小的代价取胜,但是这一回,随着陈到离开孙策之后,刘澜就失去了对孙策军的信息收集,对于他们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假如这时候陈到还在孙策帐中,那他就能够知晓孙策的意图,甚至根本就无须知晓他的意图,只要知晓他在哪里就行。
而正是因为眼下的局面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握中,所以刘澜才会有点没有底气,这种感觉就好像以前用惯了金手指,突然不让使用了,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指挥了,虽然他们有着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因为战斗力悬殊,所以他之前始终都不敢轻易冒险,但是现在刘澜决定不再顾虑那么多了,派黄忠上去,不管能不能留下他们又或者是战胜九江军,但最少要探探他们低,瞧瞧孙策到底打着什么算盘。
对于荆南一战,或者说把整个对孙策的战斗形容成一盘棋局的话,那么眼下这场战斗无疑已经到了收官的阶段,也就是刘澜向来最头疼的官子阶段,对刘澜这样的臭棋篓子来说,开具和中盘他没那么多顾虑,较为随性,可到了官子,一步错可能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所有的优势都为零。
所以越是到最后的阶段,就越要小心谨慎,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就绝对不能有任何侥幸的心里,而刘澜现在也早已不是年轻冲动喜欢冒险的他,何况本来就已经到了收官阶段,那就更要保守和谨慎,所以越是这样的时刻就越不能出任何意外。
~~~~~~~~~~
刘澜的目的很明确,对于九江军和江东军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在意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策,只要能活捉他,比把九江军和江东军全都消灭了都有意义,反过来如果把九江军和江东军全都消灭,而放跑了孙策和周瑜,那对于他来说,这一仗也是失败的,甚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他给自己部队下达的命令,不管是最初还是现在,活捉孙策、周瑜不论死活,这就是刘澜的态度,也是这一仗他的态度,哪怕没有捉到活口,但也要见到尸体,如果让他们跑了,后患无穷,以后丹阳绝对没有好日子可过,以孙家在丹阳的影响力,他相信会有不少世家会用各种方式制造各种麻烦,而且是在他外出作战的时候,就好像第二次、三次徐州之战的时候。
九江军要摆脱他们很容易,甚至就在前几天他们已经走出了数十里之远,可最后他们却突然调头,正是这个举动引起了刘澜的怀疑,只不过那时刘澜考虑更多的还是九江军是不是要打算伏击之类的事情,并没有往这些方面去想,但随着他想通一切之后,有点明白九江军到底是要打算做什么了。
他现在手里有几万人马,虽然最精锐的摄山营和近卫重甲军去了桂阳,但留下来的部队包括近卫步兵、豫章军以及徐盛的沛县军和陈到在九江募集的士兵,因为是东拼西凑的在一起的部队,所以他们的战斗力无法得到保证,但在最初的时刻,刘澜肯定不会意识到这些,毕竟就是这些部队从豫章一路杀到了零陵,对付九江军绰绰有余。
可谁能想到江东军的出现让刘澜不得不改变最初的计划,在这些军队里,除了他交给黄忠指挥的近卫步兵外,战力最高的也就只有沛县军了,而他们在与江东军交战时,几乎是连一点还手的能耐都没有,至于陈果带领的那些九江部队,更是差点全军覆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要战胜九江军,最有希望的办法就是以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去进攻九江军,但前提是要追上他们,但这看上去很难成功。
所以这个时候的九江军不仅没有快速离开,而是一直与他们保持着十余里的距离,一直吊着他们,所以刘澜判断这是周瑜在捣鬼,如果他知道周瑜已经去了益州的话,自然就会立即反应过来这是九江军的诡计,孙策一定就在桂阳,可关键是对于九江军的情况经过建平之战后没人能真正知晓,所以刘澜并不敢太冒险。
当然刘澜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派黄忠率领近卫军追上去与九江军作战,虽然会有一定的损失,但是在他身边的这些部队里,眼下能够与九江军有一战之力的部队也就只有近卫军了,这是唯一的办法,现在的刘澜顾虑重重,看什么都觉得是九江军在搞鬼,他可不希望自己被孙策和周瑜欺骗,所以眼下的情况,既然自己如此心怀疑虑,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与他们放手一战,结果揭晓,真相也就大白了,而如果一直是这样一个局面,不敢和九江军决战,最后的结果一定会非常的糟糕,因为这样下去你始终都是被动的一方,跟着孙策的节奏走,最后只会越走越远,一无所获。
刘澜决定放手一搏,现在的形式对刘澜来说非常的不乐观,以为的刘澜在任何的战斗之中最习惯的做法就是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当然这与他广布的内卫间谍和仕仁在辽东时期训练出的一支强大的斥候部队有着极大的原因。
内卫能够获知敌军内部的骑兵,斥候则能够获悉敌军行动动向,正是强大的信息收集功能使得刘澜在以往的战斗中能够根据敌军的作战部署来制定自己的作战计划,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澜获得最后的胜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很多时候,不管是内部人士还是外部人士,在惊奇于刘澜用兵如神的时候,只有刘澜自己清楚,信息的收集,以及信鸽等快速传递消息的方式才是保障他们取得最后胜利的不二法门。
如果没有这些,以往的战斗就算能取胜,也一定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可有了强大的信息收集,所以根据敌军的部署进行正对性部署,不仅取得了胜利,更是以最小的代价取胜,但是这一回,随着陈到离开孙策之后,刘澜就失去了对孙策军的信息收集,对于他们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假如这时候陈到还在孙策帐中,那他就能够知晓孙策的意图,甚至根本就无须知晓他的意图,只要知晓他在哪里就行。
而正是因为眼下的局面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握中,所以刘澜才会有点没有底气,这种感觉就好像以前用惯了金手指,突然不让使用了,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指挥了,虽然他们有着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因为战斗力悬殊,所以他之前始终都不敢轻易冒险,但是现在刘澜决定不再顾虑那么多了,派黄忠上去,不管能不能留下他们又或者是战胜九江军,但最少要探探他们低,瞧瞧孙策到底打着什么算盘。
对于荆南一战,或者说把整个对孙策的战斗形容成一盘棋局的话,那么眼下这场战斗无疑已经到了收官的阶段,也就是刘澜向来最头疼的官子阶段,对刘澜这样的臭棋篓子来说,开具和中盘他没那么多顾虑,较为随性,可到了官子,一步错可能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所有的优势都为零。
所以越是到最后的阶段,就越要小心谨慎,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就绝对不能有任何侥幸的心里,而刘澜现在也早已不是年轻冲动喜欢冒险的他,何况本来就已经到了收官阶段,那就更要保守和谨慎,所以越是这样的时刻就越不能出任何意外。
~~~~~~~~~~
刘澜的目的很明确,对于九江军和江东军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在意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策,只要能活捉他,比把九江军和江东军全都消灭了都有意义,反过来如果把九江军和江东军全都消灭,而放跑了孙策和周瑜,那对于他来说,这一仗也是失败的,甚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他给自己部队下达的命令,不管是最初还是现在,活捉孙策、周瑜不论死活,这就是刘澜的态度,也是这一仗他的态度,哪怕没有捉到活口,但也要见到尸体,如果让他们跑了,后患无穷,以后丹阳绝对没有好日子可过,以孙家在丹阳的影响力,他相信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