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龙骑-第16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逍遥,可谁真这么做而不管不问,那你就等着被取而代之吧,因为你是典型的政治白痴。

    好在刘澜在飞快成长中及时弥补了自己之前犯下的过错,现在谁还会说徐晃造反?早就没有这样的声音了,为什么,徐晃在辽东的权利受到了抑制,他已经失去了造反自立的机会。

    这就是刘澜的成长,而甩手掌柜看上去是逍遥了一些,可权利却始终都在刘澜自己的手中掌握着,内阁说白了就是他的秘书处,是在为他处理公务,所以刘澜看上去是甩手掌柜,他却用了一些非常漂亮的手段,来让大臣们替他干更多的事。

第二千一百四十一章 平定扬州(172)() 
而御史这封文书的内容虽然言辞激烈,可矛头对准的还是武庙里的三个人,尤其是其提出用卫青霍去病来取代吴起和白起的建议,更是深得内阁之心,不得不说这道奏疏还真一下子难住了刘澜。

    很久以来,刘澜对自己的表现不敢说打满分,但最少在他看来自己对治下的治理最少也能有七十分吧,这一点从百姓脸上幸福的笑容就能看得出来,刘澜有些时候甚至再想,如果当年的王莽没有把私有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去搞儒家井田那一套,可能他真的就会成功了。

    儒家的理论到底是好的吗?如果是好的,那王莽无疑是最大的孔孟之学的实践者,可事实却是他失败了,儒家的理论是糟粕吗,可是数千年来,封建王朝都在用儒家的思想在教化百姓。

    不管是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还是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都是万古不变之至理,其实从秦末到今天也就过去几百年,而独尊儒术的时间也不过几百年,但是与法家、道家相比,儒家肯定有他被选中的道理,但并不等于选中他是因为它的理论是完美无缺的。

    在刘澜看来,选中儒家是武帝的选择,也同时是整个封建两千多年的帝王的选择,而未必是普通百姓的选择,因为对那些被剥削最底层的自耕农们来说,道家儒家还是法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帝王们选择儒家,毫无疑问儒家吸引他们的最大原因,那就是比起其它学说,儒家所强调的毫无疑问就是社会成员要严守本份,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儒家的思想一致都是在强调社会的安定团结。

    所以儒家要克己复礼,要毫不犹豫地抵制一切可能败坏淳朴民风的诱惑,而这个诱惑有很多,美色的诱惑,权利的诱惑,同时还有使人玩物丧志的诱惑,那对百姓而言,儒家的礼教就更有他的独到之处,也是能够击败各个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因为只有让百姓成为自耕农,封建王朝才能从他们身上捞取最大的利益,而自耕农也就是种地的农民是绝对不可能暴富的,所以当绝大多数人都是自耕农的时候,那一定就是太平盛世了。

    因为这时期百姓有地种,有粮吃更有衣穿,试问在这样帝王最希望见到的社会秩序下,其它竞争对手的那套理论,又怎么能够与儒家的学说抗衡呢?所以刘澜才会说这是帝王甚至是整个封建王朝的百姓需要儒家的学说,正是因为适应了帝王需要换言之也就是改造之后的儒家学说才给了封建王朝几百年的安定团结。

    但耕地的面积是不变的,耕地的人口却是在增长的,当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儒家教化人心的思想在现实面前也就变得不堪一击了,所以你会发现封建王朝就是一直在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虽然王朝的结局不同,但结果却一样,周而复始,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去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儒家的学说就会被不断的发展,被延伸,最后直到程朱理学、心学等等一系列的儒家思潮出现,但不管如何去延伸圣人们的思想,所为的起身还是封建王朝和帝王们的统治,而他们的表现与汉代这些官吏起身没什么区别,都是在为了帝王想做某一件事情时,找到一个可以实行的完美借口,因为圣人以前也这样做过。

    当然这不怪孔孟,更怪不到儒家的身上,真要怪就怪一家独大,因为这已经不再只是学术的竞争关系了,而是权利的角逐,所以任何违背儒家思想的行为都会成为离经叛道,都会被打入异端,而刘澜就是异端,支持商业贸易、工业技术和文艺、医学的刘澜就受到了天下人包括他治下很多人的打压、诋毁与污蔑。

    可以想到刘澜是盯着多大的压力在做一件他自己清楚会对后世有着无穷福音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奇技淫巧,他所有的行为就是一个疯子与异类的表现,还好刘澜并没有把土地收归国有,要不然他就是第二个王莽,在这个时代,被贴上王莽标签的人都没有好的结果,甚至王莽的脑袋现在就摆在许都的武库之中,警示着后人。

    刘澜记得后世王莽的脑袋和高祖的斩蛇剑以及孔子穿过的木屐应该是在两晋的时候被烧毁,可以想见汉王朝保留着王莽脑袋的用意是什么了,可能再出现一个类似的王莽比异姓称王都要严重。

    而御史这封文书的内容虽然言辞激烈,可矛头对准的还是武庙里的三个人,尤其是其提出用卫青霍去病来取代吴起和白起的建议,更是深得内阁之心,不得不说这道奏疏还真一下子难住了刘澜。

    很久以来,刘澜对自己的表现不敢说打满分,但最少在他看来自己对治下的治理最少也能有七十分吧,这一点从百姓脸上幸福的笑容就能看得出来,刘澜有些时候甚至再想,如果当年的王莽没有把私有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去搞儒家井田那一套,可能他真的就会成功了。

    儒家的理论到底是好的吗?如果是好的,那王莽无疑是最大的孔孟之学的实践者,可事实却是他失败了,儒家的理论是糟粕吗,可是数千年来,封建王朝都在用儒家的思想在教化百姓。

    不管是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还是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都是万古不变之至理,其实从秦末到今天也就过去几百年,而独尊儒术的时间也不过几百年,但是与法家、道家相比,儒家肯定有他被选中的道理,但并不等于选中他是因为它的理论是完美无缺的。

    在刘澜看来,选中儒家是武帝的选择,也同时是整个封建两千多年的帝王的选择,而未必是普通百姓的选择,因为对那些被剥削最底层的自耕农们来说,道家儒家还是法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帝王们选择儒家,毫无疑问儒家吸引他们的最大原因,那就是比起其它学说,儒家所强调的毫无疑问就是社会成员要严守本份,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儒家的思想一致都是在强调社会的安定团结。

    所以儒家要克己复礼,要毫不犹豫地抵制一切可能败坏淳朴民风的诱惑,而这个诱惑有很多,美色的诱惑,权利的诱惑,同时还有使人玩物丧志的诱惑,那对百姓而言,儒家的礼教就更有他的独到之处,也是能够击败各个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因为只有让百姓成为自耕农,封建王朝才能从他们身上捞取最大的利益,而自耕农也就是种地的农民是绝对不可能暴富的,所以当绝大多数人都是自耕农的时候,那一定就是太平盛世了。

    因为这时期百姓有地种,有粮吃更有衣穿,试问在这样帝王最希望见到的社会秩序下,其它竞争对手的那套理论,又怎么能够与儒家的学说抗衡呢?所以刘澜才会说这是帝王甚至是整个封建王朝的百姓需要儒家的学说,正是因为适应了帝王需要换言之也就是改造之后的儒家学说才给了封建王朝几百年的安定团结。

    但耕地的面积是不变的,耕地的人口却是在增长的,当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儒家教化人心的思想在现实面前也就变得不堪一击了,所以你会发现封建王朝就是一直在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虽然王朝的结局不同,但结果却一样,周而复始,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去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儒家的学说就会被不断的发展,被延伸,最后直到程朱理学、心学等等一系列的儒家思潮出现,但不管如何去延伸圣人们的思想,所为的起身还是封建王朝和帝王们的统治,而他们的表现与汉代这些官吏起身没什么区别,都是在为了帝王想做某一件事情时,找到一个可以实行的完美借口,因为圣人以前也这样做过。

    当然这不怪孔孟,更怪不到儒家的身上,真要怪就怪一家独大,因为这已经不再只是学术的竞争关系了,而是权利的角逐,所以任何违背儒家思想的行为都会成为离经叛道,都会被打入异端,而刘澜就是异端,支持商业贸易、工业技术和文艺、医学的刘澜就受到了天下人包括他治下很多人的打压、诋毁与污蔑。

    可以想到刘澜是盯着多大的压力在做一件他自己清楚会对后世有着无穷福音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奇技淫巧,他所有的行为就是一个疯子与异类的表现,还好刘澜并没有把土地收归国有,要不然他就是第二个王莽,在这个时代,被贴上王莽标签的人都没有好的结果,甚至王莽的脑袋现在就摆在许都的武库之中,警示着后人。

    刘澜记得后世王莽的脑袋和高祖的斩蛇剑以及孔子穿过的木屐应该是在两晋的时候被烧毁,可以想见汉王朝保留着王莽脑袋的用意是什么了,可能再出现一个类似的王莽比异姓称王都要严重。

    而御史这封文书的内容虽然言辞激烈,可矛头对准的还是武庙里的三个人,尤其是其提出用卫青霍去病来取代吴起和白起的建议,更是深得内阁之心,不得不说这道奏疏还真一下子难住了刘澜。

    很久以来,刘澜对自己的表现不敢说打满分,但最少在他看来自己对治下的治理最少也能有七十分吧,这一点从百姓脸上幸福的笑容就能看得出来,刘澜有些时候甚至再想,如果当年的王莽没有把私有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去搞儒家井田那一套,可能他真的就会成功了。

    儒家的理论到底是好的吗?如果是好的,那王莽无疑是最大的孔孟之学的实践者,可事实却是他失败了,儒家的理论是糟粕吗,可是数千年来,封建王朝都在用儒家的思想在教化百姓。

    不管是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还是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都是万古不变之至理,其实从秦末到今天也就过去几百年,而独尊儒术的时间也不过几百年,但是与法家、道家相比,儒家肯定有他被选中的道理,但并不等于选中他是因为它的理论是完美无缺的。

    在刘澜看来,选中儒家是武帝的选择,也同时是整个封建两千多年的帝王的选择,而未必是普通百姓的选择,因为对那些被剥削最底层的自耕农们来说,道家儒家还是法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帝王们选择儒家,毫无疑问儒家吸引他们的最大原因,那就是比起其它学说,儒家所强调的毫无疑问就是社会成员要严守本份,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儒家的思想一致都是在强调社会的安定团结。

    所以儒家要克己复礼,要毫不犹豫地抵制一切可能败坏淳朴民风的诱惑,而这个诱惑有很多,美色的诱惑,权利的诱惑,同时还有使人玩物丧志的诱惑,那对百姓而言,儒家的礼教就更有他的独到之处,也是能够击败各个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因为只有让百姓成为自耕农,封建王朝才能从他们身上捞取最大的利益,而自耕农也就是种地的农民是绝对不可能暴富的,所以当绝大多数人都是自耕农的时候,那一定就是太平盛世了。

    因为这时期百姓有地种,有粮吃更有衣穿,试问在这样帝王最希望见到的社会秩序下,其它竞争对手的那套理论,又怎么能够与儒家的学说抗衡呢?所以刘澜才会说这是帝王甚至是整个封建王朝的百姓需要儒家的学说,正是因为适应了帝王需要换言之也就是改造之后的儒家学说才给了封建王朝几百年的安定团结。

    但耕地的面积是不变的,耕地的人口却是在增长的,当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儒家教化人心的思想在现实面前也就变得不堪一击了,所以你会发现封建王朝就是一直在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

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平定扬州(173)() 
刘澜希望内阁逐渐走向正轨,而不仅仅只是他的秘书,甚至是下人的角色,这这样的内阁和明朝没什么区别,但刘澜清楚知道,任何事情都需要逐渐适应,或者说是要先培养一个类似的政治环境。

    刘澜始终认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工商的环境为什么在徐州就要比在其它郡县更好搞起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糜家的存在,糜家和大汉朝所有的世家一样,都是庄园经济的典型代表,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