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龙骑-第3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K底派ㄑ壑谌耍隽艘桓鏊姆揭镜溃夯雇罟籽韵撞撸檬怪谥詈钤缛沾锍晒彩叮 

    “孟德所言不错!”

    袁绍扶案而起,连看都没看袁术一眼,转向曹操一侧诸侯,道:“董贼所仗者,无外乎黄河之险、阙山之峻、汜水之关,原先三部十七路诸侯各自未战,是以才使联军无有寸进,如今联军既已联合,想要打破董贼严密布防,还需从中路开花。

    要破雒阳须先破徐荣,而徐荣主力如今分散在荥阳、成皋、太谷等地,首先我与公路各派一军出河内与鲁阳牵制成皋、太谷等地之敌,而孟德与刘兖州(刘岱)、张陈留(张邈)等酸枣联军直抵荥阳,一战成功敌后,成皋、太谷守军必惊慌后退,我大军便可顺势直抵汜水关下。

    汜水关又称虎牢关,与演义稍有区别。初次听闻刘澜吃惊不少,但这么多年他早已清楚演义与历史的区别,虽然演义号称七真三假,可假地方却足够要命。汜水关壁立千仞,南连嵩岳,北临黄河,唯有西南一深壑幽谷通往洛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用来形容汜水关最恰当不过。

    而汜水关又是雒阳东路唯一门户,联军想要进入雒阳,不走汜水关的话,就只能从河内过黄河抢占孟津、小平津渡口,又或是袁术强攻广成、伊阙诸山隘,但显然以两路联军的实力很难办到,而将酸枣联军抽调至河内或鲁阳,兵少了不济使,兵多了必然被察觉就成了无用功,是以袁绍才想出了这么一个中路开花的战法,一旦酸枣东路直抵汜水关下,必定会使雒阳内的董卓恐慌,一旦迫使他抽调孟津或者是广成守军前来支援汜水关,那他所在的河内联军甚至是袁术所在的鲁阳联军就可趁势猛攻,不管两路哪一方成功,便可直抵雒阳。

    这一步妙就妙在充分的算计了董卓兵力不足的因素在其中。

    董卓原有西凉铁骑与河东军共计十万人,入雒阳后收西园军与并州军共计五万人,董卓总兵力一共有十五人,可别忘了在讨董开战之初先与白波贼交战河东损耗不少再加上他还要维稳雒阳秩序,这就困了他足足三到五万人,所以董贼真正可用之兵不超过十万,而在广成、伊阙,胡轸统帅着一万人马,而与之对应的袁术也是一万人,但被徐荣战败之后他现在的兵力不足七千。

    在河内袁绍一干诸侯有三万人马,但有着黄河之险所以董卓只派出了两万并州军驻防,也就是说董卓有七万人马被分散在荥阳一线,可在荥阳一线联军却集结了足足二十五万人马,虽然战力底下,但如果只攻荥阳一线的徐荣而不理成皋、太谷,毕其功于一役,必然能一战成功,一旦破其一点,董贼必然首位不得相顾,而这就是吾三管齐下之策,若成,必定铲除董贼!

    直等袁绍说完,众人齐齐瞅向一侧袁绍示意悬挂起来的巨幅地图,回想着之前袁绍所谓的三管齐下之策,立时眼冒精光,齐呼一声:“妙计,果然妙计啊!”

    尤其是一直沉思细想的曹操,双眸立时绽放出璀璨光彩来,连众人都看出了其中的精妙之处,那他则看到了此策精髓。酸枣联军战力较弱,必须要合力攻敌方才能突破徐荣,而这第一步是较为轻松的一步,可关键却是第二步。

    汜水关城高墙坚,酸枣联军强行攻破必然损失惨重,是以袁绍的真正目的却联军以声势震慑汜水关而非强攻汜水关,一旦迫使董卓抽调其它方向的守军来援,那河内与鲁阳两个方向的联军就可以从容进攻,而这才是三管齐下的精华所在。(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七章 董卓() 
“盟主之计妙也。”王匡举起酒樽,诚邀众诸侯,道:“诸君,为盟主妙计请满饮此樽!”

    众诸侯端起酒樽起身,一饮而尽。

    袁绍満饮樽中酒,突然想到什么,扭头看向了曹操,果然见他此刻正火辣辣盯着自己,四目相对,无比熟悉的两人立时会心一笑。

    袁绍是什么样的人他曹操比何人都清楚,他万不可能想出这三管齐下之策来,尤其是此计之妙就在于奇正相合,以正道为主,以奇术取胜,一旦成功,董贼必败,是以曹操投向他的眼神就很微妙了,更像是在问他是谁为他献策?但袁绍却神气十足的挺了挺胸,分明就是没人指点,完全是他自己想出了这么一条妙计。

    曹操肯定不信,可袁绍却没有再搭理他,又一次举起酒樽,朝向众诸侯,道:“为攻破董卓,匡扶汉室,干!”

    “干……!”

    ~~~~~~~

    雒阳城,作为东汉国都,曾经繁花似锦的它因为董卓的到来变得异常萧疏,太阳刚一西斜,居民便掩门自居,不敢再出,异常萧条的雒阳城难复往日光景,可万岁街一处宅邸却显得与整个雒阳城格格不入,府邸日日笙歌,靡靡之音缭绕,恍然成为京城又一家浮生馆,

    而此处便是董卓入京后的住后,相国府邸。

    但今日相国府却与平日大不相同,没有了酒色歌舞,没有了声色犬马,有的却是忙碌匆匆的兵丁。

    这一切都是因为徐(荣)玄菟自荥阳传来一封加急文书,身材肥胖的董卓在看到书信之后猛然站起,犀利的目光逼视着弯着腰,连头都不敢抬起的信使,身边的众多歌姬早被他这要吃人的样子吓坏了,停了弹唱,一个个缩在一团,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董卓望了眼信使,又看了看几名歌姬,大袖一挥,对他们说道:“你们都退下去吧。”

    等他们都下去之后,董卓又仔细翻看了一眼文书,却出人意料大笑起来,眼神变得诡谲,没人明白之前在歌女、信使面前惶恐不安的他为何在他们离开之后会大笑起来,背着双手,挺着大肚腩悠闲出屋,亲兵立时跟上,虽然肥胖,可此刻董卓步履却十分矫捷,哼着小曲走了一段路,才突然问道:“董虎,人都通知到了?”

    “都通知到了,除了吕布驻守孟津、胡轸驻守在广成需要时间,想必其他人已经就快到了。”董虎,丞相董卓的亲卫兵丁,是一名典型的西凉大汉,身材魁梧、高大。当他第一天成为董卓亲卫后;优越感勃然而生,尤其是到了京城雒阳这等花花世界,优越感就更强烈了,当他看到无数人投来羡慕目光时,总会抬起头,像骄傲的公鸡从对方身前走过。

    “那就好。”董卓显得心事重重。

    “相国,我们这是要去哪?”

    “议事厅。”

    董虎立时瞪大了眼睛:“哪有让相国等臣子的道理?”

    “你不懂。”说完不再多言,径直向议事厅而去,董虎没有再多嘴,相国今日话不多,常随侍在他身边自然明白这是相国心情不好的原因,自从进入雒阳城这还是相国头一次,虽然不明其因,但他还是猜出了一个大概,一定是因为徐玄菟那封加急文书,至于其上内容,自然是有关关东那些杂种们。

    对于政事董虎不懂,对于相国平日行事对错与否,他不知,但他心中却明白,相国对他们这些从西凉带出的将士很好,犹如家人一般。所以当他们这些西凉兵得知关东那些丞相提拔起来的太守、州牧竟然起兵谋反时,没有一人不为相国愤愤不平,期盼着能够早日剿除这些忘恩负义之辈。

    前往议事厅的路程并不远,饶了两个廊道就到达了目的地,董虎奉命守在门外,他的职责就是防止有人偷听,并豪不留情斩杀任何想要偷听之人。

    这一站连一炷香时间也没有,他就见到了行色匆匆的一道身影,是外表俊朗的李儒,他虽然是文人,从未上过战场,但这并不防碍西凉军对他的尊敬,第一当然是因为他乃丞相爰婿,其次则是因为就连英明神武的相国都对他言听计从。

    李儒抵达不久,另一位风头无两之人到了,五官中郎将陈纪,他并非是相国心腹,但他却是相国极为看重,在相国眼中是可以与蔡邕相提并论的一人,相国入雒阳的第一件事,除了招蔡邕入京,为三君平反之外,就是将时任平原相(职位等同于郡守,历史上刘备也当过平原相,而在他平原令时很可能此人就是他的上级)的陈纪招入京师,为此董虎曾经特意去探听了一些陈纪的事迹,乖乖不得了,这人原来是他从未听过但却名闻天下的大儒,攥写了一本‘陈子’厉害的不行,可越听到后面他的嘴巴就长得越大,原来他还是当年名闻天下的老擎天长子。

    老擎天有六子,子子争先,但最出色的却是长子陈纪与四字陈谌,名重于世,当时他父子三人被时人号曰三君,但最有趣的还是一件事,老擎天的孙子长文与孝先问他们的父亲谁的功德高,老擎天如是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两人难分高下。

    在陈纪抵达不久,司徒杨彪、太尉黄琬以及李催、郭汜几人陆续而来,直到都督胡轸抵达之后不久,另一位耀眼人物也随之而来。

    这人正是吕布。

    董虎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但他却清楚他很受丞相器重。

    在吕布进入议事厅不久后,房间内便传出了相国的咆哮声,随后他便看到李催、郭汜满脸杀气走了出来,连半个时辰都没用,两人便都回来了,直到此刻他才听说,继袁隗、袁基一家被诛后,又有两人被灭族。

    周毖和伍琼。

    相比于袁隗、袁基,这两人最该杀,在相国入京之初,最信任的就是他两人了,而且正是他两人劝相国提拔名士,才会有刘岱、韩馥、张邈、孔伷、张春等被相国提拔。可如今起兵反对相国的,正是这些人,相国现在才杀此二人,虽然是怕有内应,但在董虎看来,还是相国太过于仁慈了,像这样的恶贼,在那些叛贼反叛之初就应该除去,而不是等到现在。(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八章 分化() 
雒阳,相国府议事厅。

    董卓此人又矮又胖,宛如个肉球,五宫挤在那张满脸横肉的脸上,倒似给人硬生生的搓成了一团,很滑稽,可在厅中众人看起来这搞笑的面孔却异常狰狞,如同魔鬼。就算魔鬼一直在微笑,可死神的笑容又如何能使人觉得他和蔼可亲,反会叫人无时无刻都在提心吊胆,甚至是他的爱婿李儒也小心翼翼,伴君如伴虎的滋味,虽然他非君,但权势却是天下之最,没有一人可以保证下一刻脑袋会不会搬家。

    就在战战兢兢之中李催、郭汜离开了,坐在主位的董卓直等两人离去才扫视了一眼在场诸人后缓缓说道:“高祖建都关中,共历十一世;光武帝建都雒阳,到现在也已十一世了。按照《石包谶》的说法,应该迁都长安,以上应天意,下顺民心。”

    在雒阳董卓处处受制,而且关东诸侯气势汹汹,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迁都了,可是想要迁都长安,却没有那么容易,在长安的京兆尹盖勋还有在扶风屯兵三万北军的左将军皇甫嵩都是他迁都的一大障碍甚至是威胁,而除此二人之外还有一人,那就是朱儁,所以这数月来董卓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第一件就是升盖勋京兆尹为议郎,第二件则是以皇甫嵩为雒阳城门校尉。

    当两人接到调令的一刻,盖勋便去找皇甫嵩商量讨伐董卓之事,可被皇甫嵩拒绝了,而皇甫嵩的长史梁衍也来劝他与袁氏一起逼其东西,这样董贼必成禽也。可以说这是大汉朝理论上最后的救赎机会,可因为皇甫嵩的胆小怕事最终错失了良机,而大汉朝最为精锐的北军至此后更成为了董卓私曲,而一代名将皇甫嵩则成了有权无兵的城门校尉,至于京兆尹盖勋并未当上议朗,而是做了直骑校尉,而另一位名将朱儁,此时正以河南尹的身份坐镇汜水关。

    迁都阻力尽去,是以董卓在接到徐荣加急文书之后先惊后笑,因为关东诸侯给了他一个最好的迁都借口,他怎能不笑,怎能不感激袁氏兄弟?

    董卓迁都长安之话一出口,屋内没有一人敢接话,沉默之中,陈纪刚要迈步而出,不想司徒杨彪却抢先一步站了出来,声色俱厉,说:“迁都改制,是天下大事。殷商盘庚迁都毫邑,就引起殷民的怨恨。兼且关中遭到王莽的破坏,所以光武帝才改在洛阳建都,历时已久,百姓安乐。现在无缘无故地抛弃皇家宗庙与先帝的陵园,恐怕会惊动百姓,定将导致大乱。况且《石包谶》乃妖邪之书,岂可信用!”

    坐在上首的董卓脸色立时黑了下来,阴沉的可怕,而他偏偏又不能提关东联军军事强大,不然这些士人定要以为他怕了关东联军,到时更要一力阻止,盼着联军打入雒阳了,正无可奈何之时,突然想到一人,立时瞅向李儒,却发现他正在捻须,待看到自己投来的眼神时,却是无人可察觉的点点头后,出阶作揖后,说道:“关中土地肥饶,所以泰国能吞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