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龙骑-第4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想以一郡之地抗一州,又岂能不败。

    刘澜陷入沉思,一旁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甄布却打破了沉默,道:“姑爷,其实家主的意思是想支持你成为一方诸侯,如果姑爷愿意,我甄家愿意助姑爷一臂,先图中山,再图冀州!”

    刘澜彻底明白了甄豫的意思,他这是让自己尽快选退路,不能再绑在公孙瓒这条船上与他一同沉没,而更深一层的意思却是说,甄家看好他刘澜,但并不看好公孙瓒,虽然他得到了河间国,但败亡却仍是早晚的事。

    从中刘澜更得到了一丝明悟,若他谋求发展,而不是在委身公孙瓒,那么甄家就会全力支持他,但若他还要和公孙瓒同舟共济,那对不起,你自己要死,可别牵连甄家。

    刘澜看向甄豫,毕竟甄布只是甄家的下人,即使表态,那也应该是他甄豫。

    甄豫迎向刘澜,语重心长,道:“这件事我已经考虑许久,德然若想发展,就必须要得冀州,以冀州钱粮之富再加上甄家在冀州的根基,得下冀州并不难,如此才符合我们共同的利益,也只有利益一致,才能走得更远,你觉得呢?”

    刘澜并不认同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或者说甄豫只是在考虑甄家的利益,毕竟甄家需要拥立一方诸侯从而使甄家重现辉煌。

    但刘澜呢?即使真如甄豫所言拿下冀州就符合他的利益了?且不说冀州的本地豪强是不是拥护他,就是北面的公孙瓒,到时他又该如何自处?

    投降还是开战,兄弟阋于墙还是兄弟阋墙,摆在眼前的难题必须要面对,再说他一早就规划好了日后发展的方向,不然他也不会打算开春之后就前往黄县。

    刘澜打了个马虎眼,道:“我先考虑考虑,到时该如何,我会通知伯宁!”

    甄豫知道,刘澜必然是在取舍,既然如此,那就让他慢慢考虑吧,点点头,道:“那好了,我们也就告辞了!”

    “不去见见姜儿吗?”

    “已经见过了!”甄豫笑道:“那我们就先告辞了!”

    ~~~~~~~~

    甄豫同甄布走了,出了城,甄豫看向甄布,道:“如何?你说他会答应吗?”

    “通过冀州之战便可判断此人绝非池鱼之物,能与此人结亲,实乃甄家之幸,不过……”

    “不过什么?”甄豫紧盯着甄布道。

    “家主,想必这几日你也看到了,刘澜身旁,文有徐庶和简雍田畴等人,帅有关羽和徐晃、赵云,勇有张飞和许褚,你说他收拢如此良才所为何来?我料他必不会和甄家合作,更不会受缚与甄家,所以他必不会前来冀州,既然无法控制他,家主也只能另选良才,或者只是扶持他,不然甄家的结局必定惨淡……”

    甄豫低下头,陷入沉思之中,甄布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既然刘澜不会和甄家合作,那他又能去哪发展,既然他非池鱼,必不会屈居人下,可冀州有袁绍,幽州青州有公孙瓒和刘虞,豫州兖州有曹操,徐州扬州有陶谦和袁术……

    这一刻甄豫心中倒期待起来,期待着刘澜能够在群狼环视的夹缝中脱颖而出……

    ~~~~~~~~~~~~~~

    甄豫走了,但刘澜却更忙了,只是他却又将手头的事情全都放下,开始遍访平原周边的养殖匠人,想要将信鸽的品种继续优良,但三国时期的养殖匠人只懂得如何蓄养家禽。

    若论马与狗如何配种,便如马一般,只要将最优良的马作为种*马即可,但这鸽子却是一夫一妻,与滥交的家禽不同,一时不仅难住了刘澜,更是难倒了许多匠工,不过辽东毕竟地处偏远,难比中原,俺当地的匠工说法,襄平没有这样的匠人,中原一定有,刘澜将目光再一次瞅向了中原,不,应该是再一次放到了黄县,也许以前的青州黄县,现在的营州黄县便能寻到如此匠工。

    俗话说时间如流水,转眼春来到,刘澜留下徐晃,跨海抵达了黄县。

    在抵达黄县不久,刘澜便见到了前往长安返回的刘安。如今天下人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莫过于董卓被杀,也是像董卓这般倒行逆施之辈,如何能够活长久,可相比于这件大快人心之事比起来,刘澜更关心的却是蔡邕父女与任红昌,因为这关系到他后续的安排,毕竟於夫罗可还在河东呢,如果带不回他们,刘澜就回传书二人,要他们在关键时刻强行带人回来了。

    刘安说道:“小的抵达司徒府前时那叫个车水马龙,好不容易挤到门前递了帖子,却如石沉大海一般,一连数日皆是如此,到最后小的再去,竟还未上前递交帖子,就被哄走了。”

    “什么?你连司徒府的门都没有进去?”

    刘澜脸色立时就变了,果然被甄姜说中了,摊摊手无奈,道:“王允现在正是春风得意时,如何会见我刘澜这样的‘小人物’,更别提是你这样的少府史了。”

    “是啊,那王允现在张狂的紧,听说连那个蔡什么的大儒都给下狱了。”

    “蔡邕?”

    刘澜突然心中一惊,大叫不好,连蔡邕都下狱了,那不是距离西凉兵攻打长安不远了?心中一急道:“刘安,你给我立即传书於夫罗,让他无论如何也要将蔡邕父女还有任红昌给我带回来。”

    “可是小人……”

    “诺!”

    “良人,发生了什么事?”

    突然,门外响起了甄姜的声音。

    刘澜打开门,面色变得难看,道:“你一直在门外?”

    甄姜神情一连变幻,但最后却不得不陪个笑脸,道:“没有,我听下人们说刘安从长安回来,想来向德然问询些那边的消息。”

    刘澜点点头,又看向刘安道:“还不快点去。”

    “诺!”

    甄姜听着刘澜这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心中思来想去好久,突然好似明白了一些,低声问道:“难道……”

    刘澜挥挥手,对刘安道:“这里没你的事了,你退下吧。”

    刘安退下,刘澜才对甄姜道:“你猜对了,那王允连蔡世叔都下狱了。”

    “那不是蔡姐姐她……”

    “别说蔡琰了,你想想啊,以现在王允的行事风格,能给董卓余党活路,到时候他们走投无路反攻回来,就凭王允现在的势力能挡住,到时候别说是你蔡姐姐,就怕我那王允府中的妹子也难逃被乱兵折磨,哎!。”刘澜说完,长长叹息一声。

    “德然。”

    甄姜轻柔的握住刘澜的手掌,说道:“夫君,那你有何打算啊。”

    刘澜温柔地拥她入怀,道:“我已经让刘安 於夫罗了,但能不能把他们救出来,也只能听天由命了。勉强挤出一丝笑颜,道:“不想这些了,烦死个人。”

    “德然……”(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一章 子义() 
温恕养气功夫另刘澜佩服不已,如今温恢来了,他很有兴趣的问了起来,其实也没啥的,无外乎读书、练字、抚琴、下棋还有作画几字,用他的眼光看这也就是琴棋书画这君子四雅,这一点上刘澜也相差无几,只不过是把抚琴换成了垂钓,作画变成了练刀。

    今日刘澜就独子一人在房中博弈,一局还未下完,刘安却出现了,发生了一件大事,出乎意料,却也在他意料之中,在当今的青州境内,田楷刚被曹操大败一阵,有些实力的,也只有刘澜一人了。

    刘澜来到府事厅,接到消息的众人都已齐至,正在厅内低声攀谈,直等他步入厅内,众人施礼,刘澜示意各归其位后,道:“将使者请来。”

    很快,使者进得厅,施礼道:“北海使者见过刘郡守。”

    刘澜抬眼看去此人,来者八尺高的个子,留着美髯,脚下沉稳有力,说话不卑不亢,朗声大笑道:“原来是孔北海的使者?看来孔北海有难了是不是。”

    “正是。”

    刘澜点点头,继续道:“若我料得不错,一定是黄巾贼。”

    “郡守怎知?”

    太史慈看向刘澜,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心中惊道自己一言未发,竟全被他猜中,若说猜北海有难,这个不难,但能将是何人来犯北海都料到,这个却着实不易。想道此处,心中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也不去理这使者的问话,更不去理会众人惊奇的眼神,只是神秘一笑的刘澜又道:“我与孔北海当初曾一同讨董,也有过数面之缘,但他帐下皆认得,只是足下却未曾见过,不知足下高姓大名?”

    孰知三国的刘澜自然已经猜到眼前人是谁,但却也不敢肯定,遂有此问。

    太史慈对刘澜心中早已起了一丝敬服,躬身道:“在下复姓太史,单名一个慈字。”说着便呈上书札。

    刘安上前接过书札转呈刘澜,细细看完,点头道:“此事我已知晓,你暂且下去休息。”见他欲言又止,为稳其心,道:“放心吧,所谓救兵如救火,明日我便率兵前往北海。”

    太史慈离开后,刘澜与众人商议一番后才遣退众人,只留下张颌,道:“俊乂,北海有难,而俊乂又欲离开,恐怕我不能亲自相送了。”

    “德然公说哪里的话,北海事大,当然以北海要紧。”

    “俊乂如此想,刘某也就心安了。”顿了顿看向张颌,沉吟良久,道:“刘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德然但所无妨。”

    “北海之事,敌众而我寡,我实想留俊乂助我一臂之力,但又恐俊乂……“

    张颌目光犀利,道:“德然公既是如此说,俊乂又岂是忘恩之辈,敢不效死。”

    “什么?”

    刘澜难以置信的看向张颌,道:“俊乂愿意助我?”

    “愿意……”

    刘澜绝对想不到张颌真的再次留了下来,但他心中也是清楚此时的张颌就好似关羽入曹营一般,但既然张颌留下,他也不管他只是留一时半刻还是长久,只要他能多在一天,便增一分留下他的机会。

    ~~~~~~~~~~~~~~~~~~~~~~~~~~~

    当夜,刘澜甄姜二人说不尽的相思话,抵不住的难舍情,两人就如此相拥而眠,第二日刘澜起了个大早,而甄姜因夫君就要上战场,这一夜可以说是在担忧中度过,在他起身的瞬间,也醒了,为他穿好衣衫,整理仪容,本想亲自为他送行的,但在刘澜一通歪理之下也只能收了此意,遂在房中作别,只是当他前脚刚跨出房门后,一颗芳心便算是彻底悬了起来……

    与众将来到校场,只见三军鼎盛,在一番豪情壮志的言论过后,随即点起五千人马向北海行去。出黄县,过曲城,直奔北海郡而来。

    这一日大队扎下营帐,关羽乃是先锋,在前充当工程兵的角色,遇山开路,逢水搭桥。

    此时张飞独自在营帐内转了一圈,突然看到不远处太史慈正自练箭,张飞虽说武艺精湛,但对箭术却知之甚少,此时见太史慈箭矢迅猛,也不知是好是坏,心中嘀咕这厮在此处卖弄,若俺也懂得箭术,定要上去羞辱一番。

    张飞为何会如此?盖因前日主公对公孙瓒的夸赞,用主公的话那就是这古往今来敢用戟做趁手兵刃者莫不是沙场猛将,而他手中拿杆戟,分量少说也得有七八十斤,在军中能使如此重量冰刃者估摸着也只有关张徐三人了。

    虽然张飞不屑,可心里却不是味,尤其见到太史慈不仅兵刃了得,可偏偏还有着一手神箭术,也就是转身离开之即,突然计上心来,‘啪’的一声双掌拍在一起,笑的连铜铃般的眼珠都眯成了一条缝,我怎么把他给忘了,看俺老张给他来一招那个什么什么杀人之法。

    说着大笑而去,他本想说‘借刀杀人’之法,只可惜借刀二字认得他多一些,而他却又如何能晓得借刀,若是将这俩字拆开来,那他更加认不出来。即使合在一起,那也得有‘杀人’二字一齐出现,方能蒙出,若是没有,那决计就认不出来了,而他此时就是想说出这话来,也一早忘记了。

    他来到甄俨的帐内,见其正自看着一本他根本认不出名字的书籍,也未理会,说道:“有没有空跟俺走一遭。”随即又道:“把你那弓也一并拿上。”

    甄俨放下手中竹简,好奇的看向张飞道:“张哥有啥事啊?”

    “有啥事?”

    张飞没好气的将甄俨提了起来,恼道:“当然是大事了,不然俺来找你作甚?”

    甄俨拿起射日弓,但又有些不放心,随即又将一旁的精钢戟提起,道:“张哥,到底发生了何事了?”

    “还不是那个太史子义。”张飞没好气的说道,心中却想着该怎么继续往下编纂谎话。

    “太史慈?太史慈怎么得罪三将军了?”甄俨更加好奇了。

    “你看见那小子那把弓没有?”

    “看到了,那可是把宝弓,名叫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