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龙骑-第6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登来到麻衣老人身边,说道:“肃儿他心性未定,你就别听他瞎掰了,再说。”说着陈登抓起一把石子,轻轻一撒,石子聚在一起,却只有几粒溅出:“这些石子便是天下芸芸众生,陈某亦在其中,难免追随大流,可似刘使君与华公者,却似这超出大流的两粒石子,独一无二,肃儿他就算习武,莫说做不了刘使君,便是他身边的陈果也无多大希望。”

    “话虽这么说,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刘德安,可总要让他试试,也许他还当真是一块璞玉。”

    “既然华老这么说,我就为他请一教习,看他是否能吃得了这份苦!”眼前这位老人,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医学家,华陀。

    一脸悲天悯人的华佗露出了笑脸,请其入中堂一叙。

    进屋之后,华佗仿佛知道陈登心思,便微微笑道“这是老夫最新研制的一些药剂,元龙静心调理,病情自会好转。”陈登的病情还需要调养,只是想要除根却有些困难,耽搁太久了。

    陈登起身,向华佗施一礼,道:“多谢华公!”

    华佗摆摆手,对陈登,道“我是郎中,治病救人理所应当,而且你也不是未给我诊金,还这么客气干什么?“

    陈登微微一笑,“若非华公,陈某只怕再也不存于世,这份大恩莫敢忘怀啊。”

    华佗摇摇头,和这位胡海之士在一起,还当真不如何他的儿子混在一起自在。

    “华公,我苦口婆心这么多回了,你也应该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吧!!”陈登口风一转,道。

    自此他这次来广陵后,陈登就一直在为刘澜当着说客,从中能够看出刘澜的诚意,只是这件事上刘澜到底有多用心还是说一直只是陈登在扮演着主要角色这是华佗心中打鼓的地方,毕竟似他这样的郎中,在他们这样的氏族眼中太过微不足道了,刘澜又怎么可能对他如此重视,估摸着还是他陈登希望将自己留在徐州吧,他摇摇头道:“元龙,不是老夫驳你的面子,让我留在徐州出仕,实在有很多难处啊。”

    陈登呵呵一笑,道:“华公悬壶济世,世人谁不知之,可人力有尽时,华公一人又能救得了多少苍生?而如今,徐州刘使君隆重聘请华公入徐,此正乃华公大施拳脚,完成年轻时候的夙愿之时,如今乱世待治,重整山河,大兴医道,可不正是华公用武之时吗?”

    华佗精神一振,能大兴医道说不动心是假的,可别忘了在大兴医道之前却还有潜台词,那就是乱世待治,重整山河,也就是说他很可能与其他诸侯一样,用他更多是为了自己服务,成为徐州的医学从事,甚至是在军前效力,而这却是他一直所避免的,所以他继续委婉拒绝,道:“我啊,只不过就是黔首小民,不像你元龙啊,出生世家,出仕徐州,乃栋梁之才,可我呢,出生市井,黔首家庭,又只是一个低贱郎中,为人开开方子,动动刀子,替别人修理修理肠子肚子这些疑难杂症还算可以,可让我参与一县一郡这样的治国事情,这可就是一场国手之间的博弈啊,以我的这点棋力,别提坚持到中盘了,只怕一起手就输了!”

    陈登眉头皱了皱,如今的徐州权力架构与陶谦时期完全不一样,陶谦是用世家制衡世家,而刘澜则是在用寒门逐渐来稀释世家在徐州官场的结构,最明显的一件事无疑是接替了张南成为吕县县令的单子春。正因为这一点,当刘澜对他提出有意请华佗从事后陈登才会如此卖力,在他眼中华佗是他的恩公,他衷心希望恩公能够在徐州安定下来,说道:“若徐州还如陶公再世那般,元龙万不会累次三番请华公出仕,正因为徐州如今与以往不同,而华公之才,我心有数,所以才会连番邀请。”

    陈登顿了下,道:“华公虽然以郎中大夫示人,但其实您真正的才干,并非只有医道,这一点你知我知,如今,刘使君委我以如此大任,为求贤达,我这才三番五次劝说华公出仕徐州,我的一片诚心,天可怜见,莫非华兄真忍心,让我像昔日墨子那般见歧路泣之而还吗?”

    刘澜只是对陈登在话音之中透露出了一点他用华佗的真实用意,那是前人所难以想象的宏伟工程,其庞大程度让陈登吃惊,感慨只有常年在军旅之中的武人才会有这等疯狂举动,可这毕竟只是一副蓝图,而这幅蓝图刘澜偏偏又说的极为隐晦,让他根本不敢当着华佗的面描绘那以盛况,如果他能提及一二的话,他相信,华佗必然不会像现在这般对出仕徐州充满了冷漠。

    他必须要想出浑身解数来打动华佗这块瑰宝。

    也许在天下所有诸侯眼中,华佗只是小小郎中,如同糟粕一般,可在他与刘澜的眼中,他却是一块瑰宝,便如和氏之璧,只有真正懂它者,才能明白其价值所在。

    “元龙之言说得我真是无地自容啊,看来恭敬不如从命,那我就答应你与刘澜见上一面,只可惜我这悬壶济世的郎中身份啊,还真是舍之惋惜啊!”华佗考虑了半晌,终于决定与刘澜见上一面,他要了解刘澜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哈哈哈哈,旧的身份不去,新的身份怎么会来,到时候华公只怕会乐在其中才是啊!”华佗点点头,言谈之中的暗示,华佗又怎么会听不出来。

    “华公,那我就立即安排人手马车,明日便送您到徐州去。”此时还不知道刘澜早已到了广陵的陈登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交由元龙安排好了。”

    刘澜从张府出来之后,广陵县下起了霏霏细雨,使午后燥热的广陵县竟有了一丝秋日般的冰凉之意。

    赶往了郡守府的刘澜收到了许多好消息,但其中华佗愿意与他见面的消息无疑才是最让他激动的一件,谶纬与封建的愚昧,让这时代很少有人会对医者抱有太大的尊重,就算生病,也往往使用着一些土方法,最典型的无意识求黄纸喝符水,可这如果是小病还好说,病也许就熬过去了,可一旦是大病,符水、黄纸便会成为催命的灵符。

    而且军医匮乏尤其是受箭伤的士兵,往往不是中箭而亡,而是在取箭头时活活疼死,虽然后来有关羽的提议为士兵们准备了帛丝内衣,可这只是有效改善了伤亡,但想要治根,那还需这位麻醉的祖师爷华佗先生。

    为此刘澜有个雄伟的计划,那就是像在辽东那样仰仗着管宁培养着士,是不是可以在徐州,通过华佗,培养出越来越多诸如吴普这样的医生来,这样不管是地方还是军队,不管是百姓还是士兵,都将得到最有利的保障。

    所以华佗的出现,绝不是简简单单以医学从事的身份出现在徐州,他将像辽东文学从事管宁那般,变成医疗校尉,负责军队、地方以及刘澜将会在日后开办的大汉朝第一所专门培训教导以及研究的医疗学术机构,而这就是刘澜的宏伟目标,但在没有遇到华佗没有找到张机之前,他只能讲这等疯狂举动隐藏下来。(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组建水军() 
当夜,华佗的房门被拍响,不轻不重,很有节奏。老头心里纳闷,明日一早就离开去徐州,现在又会是什么事?缓步走到门前,拉开房门,眼前人让他怔在原地半晌说不出话来。

    倒不是他认识刘澜,而是门前就站着三人,可陈登却在最后侍立,如今徐州能有人让他若此,除了刘澜亲自来访,绝不会是其他原因。

    眼前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雪白的胡须,红光满面,双眼炯炯有神,站在那里好似苍松一般,好一派仙风道骨的神仙人物。这是刘澜见到华佗的第一印象,拱手做礼,道:“敢问足下,可是华佗老先生?”

    “正是。”华佗还一礼,道:“阁下想必就是闻名天下的刘使君刘德安了?”

    “然也。”

    华佗自然清楚刘澜出现意味着什么,还当真有些出人意料,讲三人礼让入屋内中堂,分宾主落座后,刘澜说道:“华公,我非医者,却也深知医者,父母之心也,可天下芸芸众生,似华公穷其一生,又能医几人?救几人?”

    刘澜开门见山,连客套的话都没说几句,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因为陈登这说客已经把该说的话都说尽了,刘澜再去扯别的反而没太大的意义,倒不如开门见山来得实在。

    华佗笑了笑,没说话,这话陈登已经说得太多了。

    “华公乃医者,而刘某为兵家,两者看似毫无干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兵法所言:良将用兵,若良医疗病,病万变药亦万变。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刘澜的话好似终于引起了华佗的共鸣,频频点头,只听刘澜继续说道:“华公一己之力治病救人,与某初年从军,想凭一己之力护得身边同胞安全,可最后却发现身边的兄弟们越来越少,我那时明白了,一个人不管他的能力多强大,终究也有无能为力的一刻,尤其是在战场上,想不牺牲根本是不可能的,甚至一仗下来全军覆没都有可能,都说慈不掌兵,因为一名优秀的将领每每在发起一场战斗时比任何人都清楚命令下达之后意味着什么,可当你躲不过去,你就会明白借助更多优秀之人,通过他们的智慧与勇气来赢得一场胜利,来尽量减少战争的伤亡。

    这道理就是谋万事的道理,谋全局的道理,既然华公愿与某一见,必然也与某昔年一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既然如此何不聚英才与身边,以救天下苍生万民?”

    刘澜的话让华佗心动,有些迫切的想要知道他的具体规划,如果只是让他开课授医,这事他还真要考虑考虑,毕竟他收徒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首先一点就是孝道,其次为人品是否正直,所以这些年间,他所收的徒弟只有十余位,当然这有医生地位不高,良家子不愿学医的原因:“我想知道刘使君具体规划?”

    “首先我的想法是华公能够聚集医者,建立一所属于医者的庠序,暂时我取之夏时对庠序的称呼‘校’字,称其为医校,专门用于负责培训医者,待学子陆续毕业之后,可以陆续进入我在军队开设的军医馆及个人所建立的民间医馆,我的理想是民间医馆不仅要在各郡开设日后,当医者人数十分庞大之后更要在各县、各亭乃至于各里之间建立,而在此之间,当医者人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可以成立专门的医疗机构,其如太学一般的存在,乃医学最高学府,我将其取名为太医学校,只有医校最优秀的学子才能进入太医学校学习,而这里最终不仅要成为培养医疗人才的太学,更要成为研究药物并攻克疑难杂症的最高学府,为此我会专门设立医疗校尉一职,由华公担任,全权负责医疗事物。”

    “异想天开。”华佗噗嗤一声笑了,并给出了四字评语,这是他这辈子听到最大的牛皮,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提议让他心动更感动:“不是我不相信刘使君有这样的魄力,而是因为这一想法千难万难,一名学员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夫,最少耗时二、三十年,而似刘使君所言,要培养出如此众多的大夫,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我明白,此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现在有很多观念深植人心,很难扭转,可我相信只要努力推行,终有一天会成功,而我要做的就是尊重医者这一规律,将此事全权交由您这位内行来做,为此我会给予您最大的便利,而我已经想好你所实施的地点,就在沛县,那里百姓思想开放,连经商观念都能够扭转,迟早也会改变从医的观念,到时我再下令,所有医学从事皆只录取太医学校学子翘楚者,到时学医进入医校者必纷沓而至,现在就靠华公打好基础,培养更多的大夫。”

    目瞪口呆,华佗完全没料到刘澜会有如此大的野心,而他早已将未来规划,现在就差一位实施者,对于如此庞大宏伟的计划,这天下就算少了他华佗,还会有第二人来实施,对此华佗又岂会落于后人!

    几乎是瞬间,华佗便做出了决定。

    ~~~~~~~~~~~~~~

    休息一夜后,刘澜送走了迫不及待离去的华佗后赶往了长江岸边,在送走小乔之后,他见到了负责剿除水贼的张飞以及组建水军的鲁肃。

    张飞黑炭似的脸膛因为天气的原因,黑里透红,且还发黄,精神极度萎靡,状态很是不好,见到刘澜之后,虽然他嘴上没说什么,可他知道这位北方汉子心中充满了委屈,可他却并没有半点抱怨。

    刘澜望着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的张飞,道:“这事是我考虑不周,让你这北方汉子来到长江边上,这潮湿的气候,让你吃了不少苦头吧。”

    “主公,俺还好,只是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