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龙骑-第7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着地理的少女察觉到了刘澜盯着她手中书籍发呆。洁白的牙齿紧紧咬住下唇,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听说这书与山海经相同,记载了许多奇闻异事,只是猎奇,并非只看这类书籍的。”
刘澜傻眼了,他这本书之所以会出,完全就是试探,看看徐州百姓的反应,可没想到却成了山海经第二,被当西洋景看了,但这也自然,毕竟他在这书中所发表的内容实在是石破天惊了。
就拿开篇,直接否定了天圆地方的理论,发行之初可没少引发口水,笑道:“这书主公也有看过,甚至还与张公子布、子纲、军师徐庶等人有过论争,所以你可千万不要只把它当猎奇之物看。”
“还有这事?”她听完当即便翻看,当看到开篇地圆说并全面否定天圆地方说的一刻果然露出了刘澜预料一般的反应,这太正常了,在这个年代,被儒家彻彻底底统治了二百年后的年代,这样的论述绝对是石破天惊的,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完全就是作者在哗众取宠。
就好似刘澜当时拿着地理与张昭、张纮、孔融、徐庶、陈群等人谈论,相比于知古今史事的张纮外以及善思机智的徐庶外,其他人难免都是一副儒家典训雅正的表现,大喷特喷,但张纮和徐庶的出现,让刘澜真的很满意,非常满意。
首先张纮与徐庶是不同的,知古今史事的张纮能够第一时间引经据典,先引惠施之话:南方无穷而有穷。……“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后又引张衡《浑天》语: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可以说张衡前引惠施之语,证明书中假定地圆是讲得通的,而张衡则明确断言大地为球形。但他也点到即止,点出书中讲的地圆说并非毫无根据可言,二徐庶,虽然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沉思,但无疑,他的表现是最令刘澜满意的。
中国,可以说自孔子之后就再也不出思想家与哲学家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的思想都被儒家思想所垄断,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再也没有人敢于怀疑、批判,也再也没有人去探索发现,只知道一味的学而时习之。
不断的学习以前的文化,不断的复制从前的教条,一切听从于祖训,所以刘澜的地理并不是让谁去接受他的说法,而是让明白人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勇敢的思考,甚至去怀疑先贤们的学说,但这是屈戌勇气的,改变的勇气,可是他最大的阻碍,又是自上而下的,因为有人不允许****有思考能力,他们需要的****,必须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事,所以要打破这枷锁,地理至关重要,似徐庶这类去思考之人至关重要。
但可惜,这样的人太少了,他们的思想已经被禁锢,他们永远不会去怀疑去用自己的思考判断真与假,因为天圆地方是祖辈之说,所以他们不假思索的表示反对,如张昭如孔融如陈群如现在的甄宓。
“你相信地是圆的?”甄宓怀疑的问道。
“为什么不呢?”
“倭人国以东,更有大洲你也相信?”
“为什么不呢?”
“我不信。”
“可我信。”刘澜笑道:“不仅是我信,主公他也信,军师他也信,凡是敢质疑地方之人都会信,因为没有见过就不该急着去下判断,以自己的主观来臆测,主公说,我大汉不过是处在世界东方的一个角落之中,在我们的北方,世人只知其为北海,却不知北海之北有一地,名为北极,那里因终年积雪,所有的人都住在冰屋之中。而在南海之南,有无数岛屿,岛屿之南有一大陆,大陆之上有袋鼠有土著。而在西域千里之外,有安息,阔鼻深目,安息之西有罗马,金发碧眼,他们掌握着幅员辽阔的土地,不比大汉弱分毫。
在罗马之南则为埃及,那里是人黑色皮肤,有着一望无际的沙漠。而我们的东方,东海之东,则有一洲,那里有神秘的棕色皮肤玛雅人,有神秘的亚马逊丛林,以及可以让我们填饱肚子的玉米、番薯与土豆,主公说他十分向往那里,向往着有朝一日将这些中原亘古未有的谷物引入大汉,到时,就再也不会发生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惨剧,黔首小民也再也无需为谷物不足而发愁。
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刘澜的一番话,如同擂鼓在她心田炸响了一样,虽然他说的没有书中详述的全面,可是甄宓可以肯定他一定也是看过的,不然不可说信口拈来,同时他也确信了姐夫‘刘澜’也是看过的。
甄宓对刘澜极为崇拜,既然金刀说他看过,那他就一定看过,就然金刀说不要当做《山海经》之流对待,那就自然有他的道理,小心翼翼的问道:“刘使君他,真的这么说过么?”虽然他十分信任金刀,但是内心深处还是觉得太过难以置信了。
“答案是否定的。”当下刘澜笑道:“这些在很多人看来与《山海经》一样,记载了许多奇闻异事,可是有一点不同,因为没有奇奇怪怪的人,都是与我们一样的人,只不过上面记载的人会有白色皮肤会有棕色皮肤会有黑色皮肤,而这是得到印证的,当年的洛阳,这样形形色色的人物到处可见,所以这些看似是奇闻,却一点也不出奇,因为他就是真的,但是这天下间到底有没有罗马、印第安、埃及却无人能够证明,可有朝一日,就像书中所言,他在书中的所有记载都是道听途说,他希望,所有质疑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证实《地理》之中所记载的一切是真是伪。而主公,也在辩论中这样说,并且,他深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质疑者,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造出能够到达这些地方的大船,他们会通过骆驼马匹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书中所说的地方去证明地理是山海经还是真实的存在。”(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章 于吉()
地理是刘澜的努力与改变,逐渐形成影响,西方崛起用胡适先生所说便是个体的觉醒带动文艺复兴,只有人们开始怀疑无所不能的上帝,并最终使得上帝的权威动摇了,理性之光才有空间,个人才能独立。
而在中国,中国的上帝不是太一、玉帝、老君、佛祖,而是孔子,只有有人去开始质疑孔子,去质疑中国的“上帝”,那刘澜的努力就算没有白费了。他来到这个时代,以最熟悉的陌生人了解这个时代,认知这个时代,只有真正能以他们的角度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真正的改变影响这个时代的人。
也许现在在甄宓听来,刘澜的想法太过荒诞了,也太不负责任了,没有证实的事情,为何要支持?可是只要因为他的支持,激起了某些人的求知、探索、怀疑、乃至去发现,那么就是他写地理的最大价值了,他要的就是希望有人去证明,证明书中真伪。
虽然在这件事上,两人又分歧,可刘澜对她的表现正的很满意,因为她敢于怀疑。
两人逛了一日,日落时分,小丫头回府,许日一日之间令感情极具升温,在离别的一刻,刘澜分明从她的神态容貌上看到了一个怀春的少女,而那个最初在他心中留下小女孩儿地感觉彻底消失不见了。
刘澜回到府中,刚入府内,便看到陈果一脸焦急,刘澜一看他这幅模样,便有些不满了,跟了他这么久,还这么毛毛躁躁一点沉不住气,刚才训斥,便见他急急忙忙,说:“主公,方才府衙前莫名来了一老道士,说他就是主公您要见的于吉,末将让他在候客室等着呢。”
按照张飞的速度,现在最远不过走到广陵,没想到这位当事人居然主动来找他了,反倒叫刘澜有些措手不及了,不过既然他主动来了,刘澜自然要见见他。
~~~~~~~~~~~~~~
许都,司空府。
刘晔从徐州返回,述说徐州之事,陷害张飞不成反而还彻底承认了刘澜的州牧职位,听完之后,曹操让刘晔先行回去休息后,对四周众人脸上毫无表情,道:“此计不成,诸卿奈何?。”说来这件事在意料之中,可为何还会派刘晔前往徐州只要是因为能分化徐州内部,不管成与不成,都要一试,但可惜最后功亏一篑了。
“主公。”下首荀彧起身,说道:“彧又有一计,名曰驱虎吞狼。”
“其计如何?”
荀彧之计多为阳谋,是以出计甚少,但鲜有不中,所以他一开口,曹操便来了兴趣,现在的刘澜俨然成了袁氏兄弟之后的第三人,就算放眼天下也是最有实力的诸侯之一,而其帐下精兵强将实在让他头疼,所以只要能对付他,曹操不惜付出一切的代价。
“可暗令人往袁术处备说刘澜上密表,要略淮南。术闻之,必怒而攻刘澜;公随后再明诏刘澜讨袁术。两边相并,主公再使吕布罚刘,此驱虎吞狼之计也。”
这一计的关键,正是荀彧抓住了袁术的心理,丰县之战,袁术迫于曹刘两家而退兵,也正是那个时候,让荀彧看到了三方如今的一个情况,刘澜最强袁术次之中而曹操弱,所以一旦袁术听说刘澜要攻打他,必然深信不疑,因为他一直以为曹刘两人是一头的,毕竟两人的关系,当年天下皆知。
而袁术一旦起兵,主公便可用天子之令命刘澜攻袁术,那时刘澜就算明知是计,也避无可避,只能与袁术交锋,此正是荀彧阳谋最为厉害的一步举措,毕竟刘澜一直口头上尊汉,那么一旦他拒不奉诏,无异于等于打了自己一个耳光,那时曹操就能名正言顺的号令天下以讨不臣,那时,他、吕布、袁氏兄弟就能像当年讨伐董卓那样组成讨刘联军,甚至刘表、会稽王朗都会起兵。
正因如此,刘澜一定会奉昭,这就是所谓的阳谋,而那时,他们再下令吕布,给他一个名正言顺的名义进攻刘澜,那时他们只要在关键时刻出手便能坐收渔利。
“刘澜乃大患,袁术、吕布深忌之,而刘澜又乃虚伪小人,文若此计必定可成!”一旁的程昱说道。
满宠也出列说道:“仲德所言不差,文若此计必定可成,今番伐徐必成矣。
毛玠也出列,道:“主公还望了一人,那就是青州臧霸,此人与刘澜貌合神离,如果我们能说动他,未尝不会使两人反目成仇,到时三路齐攻徐州,攻徐之役必定成功。
“臧霸?”
曹操听到臧霸的名字立时朗笑一声,脸上的担忧彻底消失不见,而在这时,郭嘉适时出列,说道:“孝先所言不差,而且要说服泰山贼极易,他们向来反复无常,明公可阴令人以利说之,使彼复反,那时刘澜袁术交战之际听到臧霸反叛,必定要调精兵北,那时徐州三面来敌,刘澜焉能抵敌。”
“不错,不错。”曹操笑了起来,这件事上,可以说的把能调动的一切力量都算计到了,甚至还能借吴郡、会稽诸太守之力合攻丹阳,那时刘澜四面受困,一旦战败,还不得乖乖逃回辽东?
献计的荀攸又道:“此计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袁、刘、吕甚至臧霸不管哪方胜利,必然都要损兵折将,于我大大有利。”
“诸卿所言甚合吾意,此番再看刘德然如何应付了!”曹操捻须说完,眼眸之中有狡狯之色闪过。
~~~~~~~~~~~~~~~~
在曹操算计刘澜的同时,刘澜在议事厅接见了于吉,他身材颀长,穿着一身道袍,留着一缕胡须。倒真是有些仙风道骨的样子。就在刘澜得出这么一副结论时,见到他的于吉已然躬身施礼,道:“听闻使君召见,老道便主动来见使君您了。”
“我对仙长您可是久闻大名了,不想今日终于得见。”刘澜笑道:“奈何有些人听闻太平道都以黄巾叛贼论之,说道长在丹阳妖言惑众,所以刘澜只有将道长接到徐州一见以辨真伪。”
“当年使君在蓟县释放过黄巾党徒,自然明白太平教徒与黄巾党徒的本质,肯定不会相信有些人的中伤之语的。”于吉很有自信,既然刘澜没杀他反而还请他入徐,就说明他对太平道并没有误解,所以他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彻底铲除太平教。
“当年我放黄巾党徒,只因有人要杀俘,我过意不去才会放了他们,与对你们太平教是否了解毫无关系。”刘澜的声音瞬间变得冰冷,再也没有了初始的和善,这让一直盯着他的于吉心脏开始噗通乱跳,难道是自己会错了意?
仔细观察,这么多年,于吉阅人无数,上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什么人的人没见过,想要看出一个人的想法那是太简单不过了,可是此时此刻,站在他面前的刘澜却让他感到了深深的害怕,他整个人好似都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